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七章 感觉器官
- 格式:ppt
- 大小:17.42 MB
- 文档页数:65
生理学课件:感觉器官一、引言感觉器官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接收外部环境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大脑可以识别的神经信号。
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和触觉器官。
每种感觉器官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共同构成了人体复杂的感觉系统。
本课件旨在介绍感觉器官的生理学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人体的感觉机制。
二、视觉器官1.结构与功能视觉器官主要包括眼睛、视觉传导通路和视觉中枢。
眼睛是视觉信息的接收器,由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等组成。
视觉传导通路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和外侧膝状体等。
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负责处理和解释视觉信息。
2.视觉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将物像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最终形成视觉。
三、听觉器官1.结构与功能听觉器官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和听觉传导通路。
外耳负责收集声波,中耳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内耳中的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
听觉传导通路包括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2.听觉形成过程声波经过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
振动通过听骨链传至卵圆窗,引起内耳淋巴液的振动。
耳蜗中的毛细胞感受振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四、嗅觉器官1.结构与功能嗅觉器官主要包括鼻腔、嗅上皮和嗅觉传导通路。
鼻腔负责收集气味分子,嗅上皮含有嗅觉感受器。
嗅觉传导通路包括嗅神经和嗅觉中枢。
2.嗅觉形成过程气味分子进入鼻腔,与嗅上皮上的嗅觉感受器结合,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通过嗅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嗅觉。
五、味觉器官1.结构与功能味觉器官主要包括舌头、味蕾和味觉传导通路。
舌头表面的味蕾含有味觉感受器。
味觉传导通路包括面神经、舌咽神经和味觉中枢。
2.味觉形成过程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味质)与味蕾上的味觉感受器结合,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通过面神经、舌咽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味觉。
⼀、基本要求 掌握:1. 眼的调节反射概念、三个⽅⾯及各⽅⾯的意义; 2. 视觉的⼆元学说及其依据,视锥系统和视杆系统的主要特点; 3. 视敏度、近点、近视、远视、散光、⽼光、暗适应、明适应、视野概念; 5. ⿎膜和听⾻链的降幅增压作⽤; 6. 基底膜的振动和⾏波理论。
熟悉:1. 感受器的⼀般⽣理特性 2. 瞳孔和瞳孔对光反射; 3. 视紫红质的化学本质、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及其产⽣机制; 4. ⽿廓和外⽿道的作⽤; 5. ⽿蜗的⽣物电现象。
了解:1.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2. 眼的折光成像原理,简化眼的特点; 3. 眼的调节反射过程; 4. 视膜的结构特点,视锥细胞的换能原理,视膜电图; 5. ⾊觉的三原⾊学说; 6. 咽⿎管的作⽤; 7. 声波传⼊内⽿的两种途径; 8. ⽿蜗的结构要点,听神经动作电位; 9. 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基本概念 感受器(receptor)、感觉器官、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换能作⽤、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发⽣器电位(generator potential)、编码作⽤(coding)、适应现象(adaptation)、简化眼(reduced eye)、视敏度(visual acuity)、眼的调节(visual accommodation)、正视眼、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近视(myopia)、远视(hyperopia)、散光(astimatism)、⽼视、瞳孔对光反射、互感性对光反射、夜盲症(nyctalopia)、暗适应(dark adaptation)、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视野(visual field)、听阈(hearing threshold)、可听阈、听域、⽓导(air conduction)、⾻导(bone conduction)、⽿蜗微⾳器电位(microphonic potential)、前庭反应、眼震颤(nystagmus)。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感觉器官的功能我们对医学基础知识里生理学各章节涉及到的重要名词解释进行整理,今天我们总结感觉器官的功能这一章节的名词解释,具体内容如下: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由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组成的复杂器官。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动作电位时,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转变成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作用称为换能作用。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近点:眼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近视:多数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致使远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以致视网膜上物像模糊,视远物不清,其近点比正常人近。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弱(屈光性远视),致使远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以致视网膜上物像模糊。
患者看远物时就需使用自己的调节能力,其近点比正常人远,视近物能力下降,称为远视。
暗适应:人长时间处于光亮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了暗处的视力,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明适应:人长时间处于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听阈: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中每一种频率都有一个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称为听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