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民国时期》:正确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格式:docx
- 大小:16.52 KB
- 文档页数:1
高一历史北洋军阀知识点北洋军阀,是指中国历史上民国初期(1912-1928年)统治中国北方的军事集团。
他们运用军队掌握政权,形成一种军阀政治现象,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高一历史学习中,了解北洋军阀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一、北洋军阀的形成和背景北洋军阀崛起的背景是晚清政府的腐败和中国社会的动荡。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北洋政府的核心人物,他依靠北洋军队的强大力量逐渐掌握实权。
北洋军阀因此得以建立并扩大势力范围。
二、北洋军阀的主要成员1. 袁世凯:袁世凯是北洋军阀中最重要的人物,他曾担任北洋政府大总统和北洋政府陆军大元帅。
袁世凯在位期间试图实现君主立宪制,但因他的专制倾向和霸权主义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反对。
2. 张作霖:张作霖是北洋军阀中的军事领袖,他建立了东北军阀,并在辽宁一带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张作霖在军事上实行一元化指挥,对外力图收复中国的领土,并在国内倡导统一中国的思想。
3. 冯玉祥:冯玉祥是北洋军阀中独立性较强的人物,他对袁世凯抱有怀疑和批评态度,多次反抗袁政权,曾领导西北军阀。
冯玉祥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和平等,对外力图恢复国家权益。
4. 曹锟:曹锟是北洋军阀中的后起之秀,他利用北洋军队的力量终结了患难时期的中华民国,建立了新北洋政府。
然而,曹锟的政权不久便因为腐败和独裁而遭到推翻。
三、北洋军阀的政治特点北洋军阀政治的特点可以总结为权力集中、军阀割据、腐败和压迫。
北洋军阀依靠军队掌握政权,通过军事手段维持统治,对军队实行一元化指挥。
他们往往注重个人利益和权力争夺,造成政局不稳定,国家分裂。
四、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政策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政策主要以维护本地利益为目标,缺乏整体性和长远规划。
他们往往通过重税和乱收费来获取财富,忽视了对经济发展的投资和改革。
这种经济政策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和国内经济的停滞。
五、评价北洋军阀北洋军阀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动荡时期的产物,他们的统治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稳定,但也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国家的统一。
{学科加油站}
·积累站·
书省、门下省的印章才是合法的;
唐制对皇权的某些制约因素,如封驳制度;
臣权力地位提升,会对皇权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另外,官僚体系下的谏官制度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也不可忽视。
修史的传统:中国古代史官会记载皇帝言行,原则上皇帝是不能过问的,这对于想青史留名的皇帝来说有很大的约束力。
4.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并不意味着封建制度有强大的生命力
明清时期,皇帝通过设置厂卫特务机构、文字狱、密折制等非正常的手段进行国家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时期,国家正常的内在调节机制在逐渐失灵,封建制度的生命力也在逐渐减弱,随之走向衰落。
5.不能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落后于西方(雅典)的民主制度
任何一个国家的制度建设都与本国国情密切相关,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封建社会的前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多方面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不能与西方古代的民主制度简单对比。
思考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从1912年至1928年的一个时段,正式开始于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北洋政府成立,终结于北洋政府被国共合作推翻。
这段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北洋政府和各地军阀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争斗和统治。
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背景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局势。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央政权掌握力薄弱,各地军阀大肆割据。
北洋政府作为中央政权,由袁世凯领导,试图通过与军阀达成妥协以实现全国统一。
军阀混战与统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各地军阀实力强大,各自建立了权力基础,并与北洋政府展开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其中最著名的军阀包括曹锟、段祺瑞、冯国璋等人。
这些军阀通过控制军队、财政和政权,实际上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
北洋政府在统治方面努力通过与军阀达成妥协,维持统一局面。
然而,由于各个军阀的野心和各自利益的追求,北洋政府很难真正掌控全国局势。
在这个时期,政治腐败、官僚主义以及社会不稳定成为了中国各地的主要问题。
社会影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使得社会秩序失序,国家无法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其次,不同地区的军阀割据导致地方政权的混乱,人民生活在军阀统治下饱受压迫和剥削。
同时,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社会运动。
例如五四运动就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年轻学生和知识分子对北洋政府的无能和腐败进行了激烈的抨击,提出了民主、科学等新理念,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束与启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最终在1928年以国共合作推翻北洋政府而告终。
虽然这段时期充满了内乱和分裂,但也为中国政治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在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权的弱点和问题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从而为未来建立稳定和强大的中央政府提供了借鉴。
总的来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而又重要的时期。
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军阀割据混战:1916-1928【名词解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实际上是指北京政权在不同时期由北洋军阀中的不同派系的实力较强的军阀或军阀集团所控制,北京政府对各地的军阀势力的实际控制比较薄弱,形成了北洋军阀割据的局面。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大权独揽:1912-1916年(1)袁世凯上台: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2)独揽大权的活动①1913年3月,“宋教仁案”②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引发二次革命,使反袁由合法的议会斗争转为武装斗争)③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同年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中华民国约法》以袁世凯独裁统治为特征,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相反却具有封建性质。
)2.对外卖国:(1)1915年1月,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
(2)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3.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10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4.革命派的反抗:1915年护国战争(1)背景:①袁世凯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②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③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袁世凯称帝。
(2)过程: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
(3)结果: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相继宣告独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4)认识:①取得了反袁斗争的胜利,实现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目标。
②取胜原因:·根本原因: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袁世凯的称帝行径,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知识概述一、概述:1、北洋军阀的统治是指公元1912----1928年长达16年之久的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利益的专制统治。
其建立的标志是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3月10号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退出历史舞台的标志是1928年底张学良的东北易职。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内容包括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建立,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内容包括北洋军阀的分裂,段祺瑞把持北京中央政权,直皖战争皖系战败。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内容包括第一、二次直奉战争和冯玉祥北京政变等。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内容包括张、段、冯的短暂联合,直奉联合反对国民军,北伐成功,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回东北。
1928年底张学良的东北易职。
2、北洋军阀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同时带有近代化的特征。
北洋军阀以及所有的近代军阀与古代军阀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它们都近代化了,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资本主义的色彩。
古代军阀的封建性更强,而近代军阀的近代化程度更高。
北洋军阀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近代中国的主要统治势力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近代军阀不仅是地主阶级以及由此转化而成的买办阶级的代表,又是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
3、北洋军阀的特点是:(1)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社会基础。
(2)军阀们各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服务的军队,并采用近代兵制。
(3)军阀们各有一块可以随意搜刮和统治的地盘,割据称雄,拥兵自卫。
(4)各派军阀大都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工具。
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收回主权(政治)(1)1917-1924年间,北洋政府与日美周旋,积极维护中东路区主权;驱逐旧俄势力,渐次收回中东铁路主权;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也与之交涉,最终以条约的法律形式规定主权。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正确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分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持续16年,又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阶段。
2.认识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的时期。
(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2)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与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第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