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实验题
- 格式:docx
- 大小:138.95 KB
- 文档页数:3
比热容和热值专题1、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江涛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下实验,并收集了数据如下表所示:AB(1)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A/B )的高度。
实验中用搅拌器不断搅拌,目的是让液体。
(2)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相同的水和煤油;(3)选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较多。
通过大量类似实验,人们发现了物质的又一种物理属性,物理学将这种属性叫做。
(5)分析第 1、4次,实验数据,江涛同学认为: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说明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位同学的判断是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 ,请说明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第____________次(选填序号)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7)通过比较第 1、4 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液体的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___吸热升温的速度更快,___________吸热能力更强。
(8)江涛想到了,夏天中午海边的沙子很热但海水却很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2)质量(3)煤油水(4)吸收相同的热量(5)不正确他们的加热时间不同(6)1,2,3(7)种类煤油水(8)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大2、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
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1)甲液体的比热容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此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 ( )A.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 B.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C.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 D.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2、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热量 B.温度 C.比热 D.质量3、两个质量相同的、但温度不同的物体,降低相同的温度,则()A.原来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B.密度大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C.比热大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D.传热本领大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4、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c铜<c铁),使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则()A.热量从铜块传到铁块B.热量从铁块传到铜块C.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无法确定5、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铁块和铜块,放出相等的热量后,使它们接触,这时铁块将(c铁>c铜) ( )A.吸热 B.放热 C.不吸热也不放热 D.无法判断是否有热传递6、已知铝的比热大于铁的比热,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铝块,在沸水中加热相当长的时间后取出,再让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这时比较铝块的末温t铝与铁块的末温t铁( )A.t铝>t铁B.t铝<t铁C.t铝=t铁D.无法确定7、有质量和形状均相同、材料不同的两个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较长时间,取出后立即放在0℃的大冰块上,能使冰块熔化较多的金属块应具有()A、较大的体积B、较大的密度C、较大的比热容D、较高的熔点8、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铜、铁、铝三种物质,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终温的高低是(c c c>>铝铜铁)()A、铜最低B、铁最低C、铝最低D、都相同9、铜的比热容是酒精的1/6,取铜块质量为酒精的6倍,设初温相同,使它们分别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把铜块放入酒精中,则()A、铜块向酒精传热B、酒精向铜块传热C、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0、甲、乙两块铁,温度相同,甲的质量是乙的两倍,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则()A.甲的内能减少B.乙的内能减少C.它们的内能都不变D.无法判断11、质量相等的铁块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把铁块投入水中,则()A.热从铁块传给水B.热从水传给铁块C.铁块与水间不发生热传递D.无法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一、选择题1、烹制油炸食品时,如果不慎将水滴溅入烧热的油锅中,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同时油花四溅。
一、比热容实验题1.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水和沙子。
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在实验前要控制水和沙子的__________相同。
(2)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它们各自升高的温度。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_ (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6)小丽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住她家,她利用双休日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在中午同一时刻测量了各个测试点的气温,并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从图中你发现“城市热岛效应”。
请找出一个造成热岛效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减少城市环境的热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20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水和沙子.(2)在实验中,应不停地用搅拌棒搅动水和沙子,其目的是:.(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4)可以推想,如果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则 (选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会更高些.(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的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3.在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小明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且在烧杯里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
初三物理比热容实验练习题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比热容的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烧杯、温度计、热敏电阻式温度计、匙子、水和沙子。
实验步骤:1. 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为m1。
2. 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称量后质量记为m2。
3.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并记录为t1。
4. 在实验室桌面上铺上一层沙子,将烧杯放入沙子中。
5. 将烧杯加热,同时用温度计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6. 当水的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如增加10℃),记录水的末温t2。
7. 实验结束后,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为m3。
实验数据:m1 = 50.0g,质量称量误差为±0.1g;m2 = 100.0g,质量称量误差为±0.1g;t1 = 20.0℃,温度计测量误差为±0.2℃;t2 = 30.0℃,温度计测量误差为±0.2℃;m3 = 60.0g,质量称量误差为±0.1g。
数据处理:1. 计算水的质量,即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m = m2 - m1。
2. 计算水的热容量:C = m * c,其中c为水的比热容。
3. 计算水的吸热量:Q = C * Δt,其中Δt为水的升温量,即Δt = t2 - t1。
4. 计算比热容:c = Q / (m * Δt)。
实验结果:按照上述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计算得到:m = 50.0g;C = m * c = 50.0g * c;Δt = t2 - t1 = 10.0℃;Q = C * Δt = (50.0g * c) * 10.0℃;c = Q / (m * Δt) = (50.0g * c) * 10.0℃ / (50.0g * 10.0℃) = c。
实验讨论:1. 实验中使用烧杯的质量是50.0g,烧杯不仅带有其自身的热容,还会与周围环境发生热交换。
因此,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在实验数据处理时减去烧杯的质量和热容。
2. 温度计的测量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小,但仍需记录测量误差范围。
第十三章内能第3节比热容精选练习题一、选择题1.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2.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大,是水B.乙的比热容大,是水C.甲的比热容大,是煤油D.乙的比热容大,是煤油3.小阳从下面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中,分析归纳出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B.从节能角度考虑,烧开水用铝壶比铁壶好C.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都不一样D.测量小质量物体的温度时适宜用水银温度4.如图所示,给一定量的水加热时,获得了它的温度—时间曲线为实线A,若其它所有条件都不变,仅仅将水的质量减小,则减小质量后将水冷却并重新加热,则获得的水的温度-时间曲线应为图中的()A.A曲线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5.暑假去植物园游玩,同学们的感受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不正确的是()A.在园内散步时闻到花香,是升华现象B.中午坐公园的椅子感觉很烫,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C.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D.同学们感到植物园是避暑的好去处,是因为园内树木多且有人工湖,起到调温作用6.下面有关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在河边游玩感觉河水凉,但河边的岩石却很烫,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比岩石小B.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质量有关D.铜的比热容比铝小,所以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升高的温度一定比铝高7.小华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或水,她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能够支持她这一猜想的事实是()A.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 B.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C.油能漂在水面上 D.油比水难蒸发慢8.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 B.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C.水的密度比泥土、砂石的密度小 D.水的温度比泥土、砂石的温度低9.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的热量多少与物体降低的温度有关的是A.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C.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D.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10.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是()A.夏天,人们洒水来降温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C.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D.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11.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由于吸热而升温,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1∶2,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A.3∶4 B.4∶3 C.1∶3 D.3∶112.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已知:c水>c铜)()A.铜块放热,水吸热 B.铜块吸热,水放热C.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水的内能传递到铜块上二、填空题13.汽车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较大的性质;散热器中装有10kg的水,在温度升高2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 kg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容c水=4。
比热容【2 】.热值.物态变化分解试验题1.在探讨“冰的融化特色”的试验中,如图所示是根据试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光关系图象.已知冰=2.1×103J/(kg•℃)]的质量为150g[C冰(1)物资在第6min具有的内能第8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或“小于”)(2)若雷同时光内物资接收的热量雷同,则BC阶段物资共接收了J的热量.(3)在图所示中,AB段与CD段的竖直程度不同,这是因为.2.如图所示,A.B.C三个试验装配完整雷同,燃料的质量都为10g,烧杯内液体的质量都雷同.(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两个装配,比较不同物资的比热容应选择两个装配(选填装配序号A.B.C).(2)在“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的试验中,经由过程不雅察温度计的比较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若干.已知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10g酒精完整燃烧放出的热量是J.(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寄义是.3.小夏在探讨“物资的放热才能与哪些身分有关”时,分离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了试验,并用图象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试验中,水和另种液体在雷同时光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剖析图象可以得出:物资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J/(Kg•℃).4.分离用两个完整雷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雷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光变化的图象如图7所示,由图可以看出,A.B液体的初温(填“雷同”或“不雷同”),液体的温度升高的较快,液体的比热容较大.5.把凉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经由一段较长时光,它们的温度随时光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且牛奶的质量与热水雷同.(1)个中(选填“甲”或“乙”)代表牛奶温度变化的图象.(2)若疏忽热量向空气的散掉,从图象可以发明,甲的比热容比乙的比热容之比为.6.为了探讨某物资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吸热才能,宗诚用酒精灯平均加热0.4kg该种固体,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出的图线如图所示.经由过程查阅材料已知该物资液态(BC阶段)时的比热容为3×103J/(kg•℃).(1)该物资是(晶体或非晶体),在B点时的内能(大于/小于/等于)在A点时的内能;(2)该物资从第6min到第10min共接收J热量,该物资在固态(OA阶段)时的比热容为J/(kg•℃);(3)经测量BC阶段消费热值为3.0×107J/kg的酒精10g(酒精完整燃烧),则在BC阶段的热转化效力为.7.两个同样的烧杯,内装温度.质量雷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每隔1min记载一次它们的温度,测得如下数据:时光/min012345水的温度/℃202224262830202326293235某种液体的温度/℃答复下列问题:(1)在加热时光雷同的前提下,升温快的是;(2)假如它们升高雷同的温度,接收的热量多;(3)由此可根据公式,推出c水c液(填“>”“<”或“=”)(4)根据以上数据可算出c液=.8.如图甲是探讨“冰融化时温度变化纪律”试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试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2)由图乙可知,冰在融化进程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冰的熔点是℃,第7分钟处于态.(3)试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A”或“B”).A.查找广泛纪律 B.减小试验误差.9.小华同窗运用图甲所示装配对l00g冰加热,隔雷同时光记载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他根据记载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光变化的图象.(C冰=2.1×103J/(kg.℃),C水=4.2×103J/(kg.℃));根琚图象可知:(1)在BC阶段物资处于状况.(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2)试管内物资在B时刻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时刻具有的内能.(3)将装有冰的试管放人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如许做的目是.(4)图丙是小明同窗在完成统一试验时绘制的图象,先生以为小明的CD段数据有问题.对比图乙,请你说说先生做出如许断定的根据.10.在“探讨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纪律”的试验中,试验装配如图甲所示:(1)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烧杯中装有适量水,按图甲组装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但不要碰着(2)图乙是根据试验记载绘制的冰融化时温度随时光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BC段的物资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3)试管中的冰完整熔解后,若中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光内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是因为11.小明在常温下用图甲.乙装配分离探讨“冰和白腊融化的特色”,如图所示.(1)甲装配缺乏酒精灯加热是的(选填“可行”或“不可行”);(2)采用乙装配加热方法的目标是;(3)图丙为冰的融化图象,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根据图象断定冰的比热容与水的比热容比.12.小明用如图1所示装配“比较不同物资吸热升温特色”.(1)在两个雷同易拉罐平分离参加雷同的沙子和水,用雷同酒精灯进行加热,使水和沙子的加热方法,从而可以经由过程比较,就可以比较两种物资接收热量的多与少.(2)试验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目标是:.(3)小明经由试验,记载数据如下:加热时光/min01234温度/℃沙子2022242628水2021222324①根据试验数据,在图2中画出沙子和水温度随时光变化的图象.②剖析图象,小明发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个中升温快;它们升高雷同温度,接收的热量多.13.在冬季大雪后,道路被冰雪笼罩,经常可以看到环卫工人不辞辛劳劳碌的身影,为尽快消除积雪,他们会在冰雪笼罩的道路上洒大量的“融雪盐”.小亮同窗猜想:含盐浓度不同的冰,融化特色与纯冰可能不同.为此,小亮用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质量均为lkg的纯冰.淡盐冰.浓盐冰,在雷同加热前提下测量三者的温度随时光变化情形,并画出三条图象,如图所示(个中:纯冰对应①.淡盐冰对应②.浓盐冰对应③).根据图象信息可知:含盐浓度越高的冰,其比热容越(选填“大”或“小”),融化前升温越(选填“快”或“慢”);并能在更(选填“高”或“低”)的温度融化.14.为了比较水和石油的比热容,小明在家里做了下面的试验:在两个雷同的塑料瓶内分离放入质量雷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石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一同浸入热水中,如图所示.(1)不雅察到的现象是瓶口的气球膨胀得大些.(2)气球膨胀的大小决议于水和石油的.(3)要使两球膨胀的大小雷同,应对加热的时光长些.(4)此试验表明比的比热容大些.15.如图所示是“探讨不同物资的吸热才能”的试验装配.(1)为了得到质量雷同的水和石油,应选用的器材是和;(2)为了比较水和石油的温度变化情形,应选用的器材是;(3)为了使水和石油,运用雷同的酒精灯给水和石油加热雷同的时光;(4)试验中,可以不雅察到石油的温度升高得较快,这说清楚明了的水和石油,接收雷同的,升高的温度是不同的;(5)为中断验证不同物资的吸热才能不同,应当停滞对石油加热,而中断对水加热,直到水和石油的雷同;(6)为了表示物资在这种性质上的差异,引入的物理量是,本试验采用的探讨问题的办法是.2017年09月16日1044569的初中物理组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2小题)1.小于;3.15×103;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2.BC;AB;示数变化;3.0×105;1kg水温度升高(或下降)1℃所接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二.试验探讨题(共9小题)3.甲;2.1×103;4.雷同;A;B;5.乙;2:1;6.晶体;大于;4.8×104;1.5×103;16%;7.某种液体;水;Q=cm△t;>;2.8×103J/(kg•℃);8.3;不变;0;固液共存;A;9.固液共存;小于;物体受热平均,且便于掌握温度;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雷同的冰和水接收雷同的热量,水升温应当较慢;10.试管底或试管壁;固液共存态;小于;试管中的水不能中断吸热;11.可行;受热平均;晶体;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三.解答题(共4小题)12.质量;雷同;加热时光;使沙子和水受热平均;沙子;水;13.小;快;低;14.盛有石油的;升高的温度;水;水;石油;15.天平;烧杯;温度计;接收雷同的热量;质量雷同;热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掌握变量法;。
冰比热容的例题计算带答案1、小亮观察200g冰熔化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收集数据后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1)根据图象判断:冰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33min-37min内,烧杯内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为8400J.[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已知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分析:(1)分析图乙的温度-时间图象得出答案;(2)利用吸热公式Q吸=c水m冰△t可求200g水从33min到37min吸收的热量,即温度升高10℃吸收的热量.解答:解:(1)由图乙看出,冰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2)冰的质量m=200g=0.2kg,即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为4200J/(kg?℃),从33min到37min温度升高10℃,即Q吸=c水m冰△t=4200J/(kg?℃)×0.2kg×10℃=8400J.故答案为:不变;8400J.2、已知冰的比热容为0.5卡/(克?℃)[2.1×103焦耳/(千克?℃)],冰的熔解热为80卡/克[3.36×103焦耳/千克],水的比热容为1卡/(克?℃)[4.2×103焦耳/(千克?℃)].把质量为10克、温度为0℃的冰和质量为200克、温度为100℃的金属块同时投入质量为100克、温度为20℃的水中,当它们达到热平衡时,它们的共同温度为30℃.若不计热量损失,求金属块的比热容.分析:质量为10g的冰熔化成0℃的水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之后从0℃升高到30℃吸收热量,质量为100g、温度为20℃的水从20℃升高到30℃吸收热量.质量为200g的金属块从100℃降低到30℃放出热量.不计热量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列出等式求出金属块的比热.解答:解:质量为10g、温度为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吸收的热量为:Q熔=0.01kg×3.36×103J/kg=33.6J,冰熔化成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熔化成水之后,质量为10g,水从0℃升高到30℃吸收热量为:Q1=c水m水1△t1=4.2×103J/(kg?℃)×0.01kg×(30℃-0℃)=1260J,质量为100g、温度为20℃的水从20℃升高到30℃吸收热量为:Q2=c水m水2△t2=4.2×103J/(kg?℃)×0.1kg×(30℃-20℃)=4200J,质量为200g的金属块从100℃降低到30℃放出热量为:Q=cm△t=c×0.2kg×(100℃-30℃),不计热量损失,Q=Q熔+Q1+Q2,所以,c×0.2kg×(100℃-30℃)=33.6J+1260J+4200J,所以,c=0.3924×103J/(kg?℃).答:金属块的比热容为0.3924×103J/(kg?℃).。
⽐热容测试题(含答案)⽐热容⼀、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由,关于同⼀种物质的⽐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吸收的热量增⼤⼀倍,则⽐热容增⼤⼀倍B.若质量增⼤⼀倍,则⽐热容减⾄⼀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倍,则⽐热容增⼤⼀倍D.⽆论质量多⼤,⽐热容都⼀样答案:D解题思路:⽐热容是物质的⼀种特性,它的⼤⼩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与物体的质量、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升⾼的多少等因素⽆关。
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热容的概念2.关于物质的⽐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化成⽔,⽐热容不变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热容⼀定⼤C.⼀杯煤油⽤去⼀半,它的⽐热容减为原来的⼆分之⼀D.“暖⽓”⽤⽔做介质,利⽤了⽔的⽐热容⼤的特性答案:D解题思路:(1)⽐热容的⼤⼩与物体的状态有关,⽔的⽐热容为4.2×103J/(kg?℃),冰的⽐热容为 2.1×103J/(kg?℃),所以⼀块冰化成⽔后,其⽐热容增⼤,故A 选项错误;(2)⽐热容是物质的⼀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低、质量的⼤⼩都没有关系,故选项B、C错误;(3)因为⽔的⽐热容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多,屋⼦⾥更暖和,所以,北⽅楼房中的暖⽓⽤⽔做介质,利⽤了⽔的⽐热容较⼤的特性。
故D正确。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热容的概念3.⽤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两种液体加热,忽略热量的散失,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由图可以看出( )A.甲的⽐热容⽐⼄⼤B.甲的⽐热容⽐⼄⼩C.甲和⼄的⽐热容相同D.刚开始加热时,甲和⼄的⽐热容为零答案:B解题思路:相同电加热器,则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可知甲的温度升⾼的快,利⽤热量的计算公式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升⾼得快,它的⽐热容⼩;所以,甲的⽐热容⼩,⼄的⽐热容⼤。
比热容比热容的含义及应用(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符号c 表示。
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kg·℃)。
(2)公式:∆=m tc Q(3)水的比热容:水⨯⋅︒c =4.210J/(kg C)3,是常见物质中最大的。
①物理意义:1kg 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 ②应用:制作冷却剂和取暖剂;调节气候(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实验步骤: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看这两种物质的吸热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2)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3)实验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控制质量、升高的温度相同。
②转换法:用加热时间长短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热量的计算(1)计算公式:=∆Q cm t(2)热平衡问题: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放吸=Q Q 。
这个等式就是热平衡方程,热平衡方程反映了在热传递过程中的能量守恒。
1.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B.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C.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B.质量为500g的铜块的比热容比质量为100g的铜块的比热容大C.铁块温度升高时的比热容比温度降低时的比热容大D.物质的状态不变时,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温度的高低均无关︒,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3.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C)]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C.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4.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液体进行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C.甲和乙的比热容相同D.甲和乙的初温相同5.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同时对质量相等的a 和b 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 和b 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比热容实验题内能1.小明家楼下就是夜市,一到晚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时而还会传来阵阵烤肉的香味,影响了小明的中考复习.请解释小明闻到香味的原因,再帮助小明找出一种减弱噪声的具体方法并说出其对应的途径.2.夏天,小杰去海边游玩时发现:中午沙子较热,海水较凉,而傍晚沙子较凉,海水较热.对此现象小杰提出了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或放热后,温度变化的比水大.(1)为验证猜想,小杰找来了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沙子、搅拌棒、细线、火柴、天平,除此之外还需要实验时使用搅棒的作用是(2)实验中,小杰选用了两个火焰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沙子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3)实验中,为了研究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需要控制水和沙子的、以及相同.(4)怎样确定水和沙子是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5)如果小杰实验时得出的结论与猜想一致,那么,当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应该有怎样的关系(6)小杰通过以上实验发现的规律,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试举出一例.3.实验测得1kg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物质在固态下的比热容c1=×103J/(kg℃),设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在最初2min内,物质温度升高了40℃,则吸收的热量为J,吸热功率为W.(2)在t2=6min时,物质处于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且仍在(填“吸热”、或“放热”).(3)试求该物质固体状态可能是在液态下的比热容c2.(4)在图像中可知最初2分钟内和后4分钟内的倾斜程度不同,原因是4.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水60 20 6 45食用油60 20 6 68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1)为了比较植物油和水的吸热能力,请你写出一种正确的做法(2)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这种方法叫(3)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选填“高”或“低”)实验中,将它们加热至沸腾,植物油所需的时间较长,说明植物油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多”或“少”).(4)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5)实验表明,(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5.如图是对A、B两种品牌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进行测试所获得的图象信息.利用该信息和你具有的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从该实验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A.A品牌的保温效果更好B.B品牌的保温效果更好C.A和B两种品牌的保温效果相同D.保温杯在水温较低时能自动加热(2)保温杯周围环境的气温是℃(3)测试过程热水降温的快慢是不同的,热水与周围空气的温差越大,降温越6.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选填“相同”或“不同”).(4)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许多问题,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5)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填字母)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等)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C.使用相同的烧杯7.为了比较煤油和菜籽油热值的大小,小明制定了下列的实验方案:取质量相等的小量煤油和菜籽油,分别盛装在空的酒精灯中,制成油灯.点燃后分别给两个相同的烧杯(内装质量相等、初温都是20℃的水)加热,通过观察水温的变化,来得出结论.请根据小明的设计方案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1)实验中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通过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3)小明同学还想利用这种实验方案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那么小明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是:(3)小明用天平测出水和煤油的质量,并根据Q吸=cm(t-t0)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然后利用这个热量计算出煤油的热值,发现结果与课本中给出的煤油热值相比(偏大、偏小、相等),其原因是:8.如图甲所示是教科书上提供的“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加热,在吸收热量相同时,通过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大小.小雨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1)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相同.(2)图乙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相同.10.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初温也相同.(1)要完成实验,除了图示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2)现要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是否相同,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3)实验中,除了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外,你认为实验时还应注意(4)通过观察可以比较出热值的大小.(5)当燃料燃烧完时,立即读取相应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T甲、T乙和T丙,且有T甲>T乙>T丙.①燃料1的热值q1与燃料2的热值q2相比,有q1q2(选填“>”、“=”或“<”);②液体a的比热容C a与液体b的比热容C b相比,有C a C b(选填“>”、“=”或“<”);③若在燃料燃烧完前,甲图中的液体a已处于沸腾状态,且燃料燃烧完时温度计读数仍然为T甲>T乙>T丙,液体b没有沸腾,则C a C b(选填“>”、“=”、“<”或“无法判断”).④若在研究不同燃料热值实验时,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液体吸收的热量,再由q=Q /m计算出燃烧的热值,这样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是偏(大/小),你认为出现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是:11.小明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的大小关系.他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结果见下表:(2)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小明同学选择了两套相同装置,在实验中还应控制的相同的量有:(3)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4)如果想要粗略测出燃料的热值,还需要哪些器材1、质量为3t的小型载重汽车,额定功率为100kW,车上装有6t的砂石.汽车先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以20kW的功率匀速行驶了10min,消耗汽油,然后又以额定功率用了2min的时间,将砂石从山坡底运送到50m高的坡顶施工现场.g 取10N/kg.试问:(1)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多少(已知汽油的热值为×107J/kg)(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多少(3)汽车从坡底向坡顶运送砂石的机械效率是多少2.某一型号的汽车质量为5×103kg,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为4×250cm2,在一段平直公路上用小时匀速行驶了54km,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倍.求:(1)该汽车的行驶速度;(2)该汽车对地面的压强;(3)该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4)已知这一过程消耗燃油×10-2m3,求汽车发动机在这一过程中消耗的总能量及该汽车的效率.(假设燃油完全燃烧,燃油密度ρ为×103kg/m3,燃油热值q为×107J/kg,g取10N/kg)。
初三比热容实验练习题实验一:测定水的比热容实验目的:通过加热和测温的方式,测定水的比热容。
实验器材:计量筒、热水浴、温度计、容量瓶、托盘等。
实验步骤:1. 将计量筒用清水彻底洗净,并充分排空水。
使用容量瓶向计量筒注水至刻度线处。
2. 将注满水的计量筒放入预先加热的热水浴中,保持一段时间直至水温稳定。
3. 在水温稳定后,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4. 使用电热器或其他加热设备对热水浴进行加热,为了保证温度升高的均匀性,需定时搅拌。
5. 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水的温度,直到水温升至一定值(如80℃)。
6. 停止加热,继续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水的温度,直到水温降至与初始温度相近。
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水的质量:根据容量瓶的刻度,可以计算出注入计量筒的水的质量。
2. 计算水的比热容:根据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可以得到水的升温量。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水的比热容:q = m × c × ΔT式中,q为热量(单位:焦耳),m为水的质量(单位:千克),c为水的比热容(单位:焦耳/千克·摄氏度),ΔT为水的升温量(单位:摄氏度)。
实验注意事项:1. 手持温度计尽可能避免插入过深。
2. 热水浴中不要加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物质。
3. 搅拌热水浴时,要轻柔均匀,避免接触到温度计。
4. 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或其他事故发生。
实验题:1. 若初始水的温度为20℃,经过加热后,水温升高到90℃,过程中水的质量为0.5kg,计算水的比热容。
解答:根据公式q = m × c × ΔT,将已知条件代入可得:q = 0.5 × c × (90 - 20)由实验数据得到 q = 0.5 × c × 70假设 c = x (待求)则有 35x = q根据给定的 q = 35 × c,可得 x = c所以比热容为 x = c = q / 35 = (0.5 × 70) / 35 = 1 J/g·℃2. 为了提高实验准确性,小明在进行实验时分别测量了水的初始温度和终止温度,结果为20℃和85℃,水的质量为0.4kg。
一、选择题1、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2、汽车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A. 比热容较大B. 比热容较小C. 密度较大D. 密度较小3、一杯酒精倒出一半,剩余酒精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变化情况是()A.质量、密度、比热容不变B.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比热容不变C.质量和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不变D.质量和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不变4、过油肉是山西的特色菜肴,对烹制过程中所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过油肉爆炒过程变咸,说明分子在高温下才能做无规则的运动B.炒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热值较大这一特性C.肉放入锅中爆炒,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D.上桌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香味分子扩散的缘故二、简答题5、(2022•贵州)六盘水近年来大力整治城市环境,开发了明湖湿地公园,修建人工湖,全力打造美丽凉都.作为凉都人,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修建人工湖可以调节气温的主要原因.6、“旱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沙漠地区气候变化的特点,请你简要地回答产生这种气候的原因。
三、实验,探究题7、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A、B两种液体,将试管放入完全相同的盛水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1)实验采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溶液A、B 受热;(2)在试管中装入液体A、B时,要控制他们的初温和相同;(3)加热相同的时间,是为了液体A、B吸收的热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4)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A、B的温度如图所示,这表明液体(选填“A”或“B”)的比热容较大.8、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b.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c.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请解答下列问题:①在上述a、b、c、d四个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步骤(填写步骤前的字母)②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③改正错误后重新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
测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C.0℃水凝固成0℃冰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D.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如图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验电器B不带电。
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B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金属棒中()A.正电荷从A转移到B B.正电荷从B转移到AC.负电荷从A转移到B D.负电荷从B转移到A4.如图,用一个带正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金属球b带上负电B.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金属球b带上负电C.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金属球b带上正电D.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金属球b带上正电5.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吸引,异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B.细线悬挂的两个小球互相排斥,则两个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细线悬挂的两个小球互相吸引,则两个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D.空气湿度越大,摩擦起电现象越容易发生6.甲和乙的比热容之比是3:2,吸收的热量之比是1:2,升高的温度相同,甲和乙的质量之比是()A.1:3B.3:4C.4:3D.3:17.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水,分别放出相等的热量后,将铜块迅速投入水中,已知铜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此时将会出现()A.铜块将热量传递给水B.水将热量传递给铜块C.铜块和水不发生热传递D.水将温度传给铜块8.质量相等的铜块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再把铜块放入水中后它们之间()A.热量由水传给铜B.可能不发生热传递C.温度由铜传给水D.热量由铜传给水二、实验探究题9.如图所示是冰的熔化图象(1)甲、乙两图中符合冰熔化规律的是图(选填“甲”或“乙”)。
1 / 2一、相关比热容的计算题说明 :物体汲取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cm(t-t0 ) ;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 放=cm(t 0- t)公式中, t 为末温, to 为初温,上式中的质量 m 的单位一定是 kg注意 :(1)末温与温度变化的差别举例:给 20 O C 的水加热使其温度 高升到 50 O C ,式中水的初温为 to=20 O C ,末温为 t=50 O C ,高升的温 度为 t-to=50OC — 20 OC=30 OC ;若给 20 O C 的水加热使其温度 高升 50 O C ,式中水的初温 to=20 OC,温度变化为 t-to =50 OOOC ,则末温 t=to+50 C=70 C ,因此在解题时,必定要弄清已知的温度是末温,仍是温度的变化。
对高升了, 高升到, 降低了, 降低到 等重点字眼必定要严格加以划分, 才能防止不用要的失分。
31、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 4.2 ×10 J/ ( kg · O C ),质量为 5kg 的水温度高升 20 O C ,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J ?5kg 的铜块汲取,则铜块高升的温度是多少3若这些热量被 OC ?( c 铜=0.39 × 10 J/ ( kg ·O C )2、 、一堆烧红的铁钉,温度为800 O C ,质量为 1kg ;一壶开水,温度为100OC ,质量是 1kg ,当它们的温度降到室温 20 OC 时,请经过计算说明放出热量许多的是什么物质呢?(已知c3水=4.2 × 10 J/O3O( kg · C ), c 铁=0.46 × 10 J/ ( kg · C ) .3、 质量为 2kg 的水在太阳的照耀下, 水汲取了3OC ?假如质量×10 J 的热量,则水的温度高升多少也为 2kg 的沙石在太阳的照耀下,也汲取3OC 呢?已9.66 ×10 J 的热 量,则沙石的温度会高升多少3知 c 石 × 10 J/ ( kg · O C )(我想经过这样的计算,你应当理解为何,在同样的太阳照耀下,沙岸上沙子的温度高,而水的温度低的缘由了吧?)4、 质量为 500g 的铝锅中装有 2kg 的水,把他们从15 O C 加热到 95 OC ,一共需要汲取多少热量?(已33知 c 水 × 10 J/ ( kg · O C ), c 铝 × 10 J/ ( kg · O C ).5、 质量为 5kg 的铁球,初温为10O C ,用加热的方法使其温度高升到20O C ,则它需要汲取多少热量?假如是经过做功的方法使其温度高升,条件同上,那么起码外界要对该球做多少焦耳的的功(c铁3=0.46 × 10 J/ ( kg · O C )6、 质量为5 kg 的某种金属块,温度从20O C 高升到 50O C物质的比热时汲取了× 10 4× 103J 热量,这类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少?它可能是哪一种金属?铅铁铜3× 10 铝二、相关比热容及焚烧放出热量的综共计算题1、此刻火锅往常用一种被称为“固体酒精”的物质作为燃料,已知这类燃料的热值是1全焚烧 0.21kg “固体酒精”能放出多少热量?若放出的热量都被火锅中的水汲取,求能使多少 温度高升 50 O C ?.2、( 07 南京)我国的地热资源相当丰富,已经发现的天然温泉就有2000 处以上,温泉水的60 O C 以上,个别地方达到 100— 140O C 。
比热容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7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B.在房间抽烟时,整个房间都有烟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考点:分子动理论与热现象的缘由;大气压强的存在;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A、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B、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水的比热容大于泥土、沙市的比热容,吸收相等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低,水的温度低;D、塑料吸盘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压在玻璃上.解答:解:A、铁丝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铁丝分子在引力作用下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铁丝很难被拉断,故A错误;B、烟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烟分子扩散到整个房间中,因此在房间抽烟时整个房间都有烟味,这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正确;C、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相等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较少,水的温度低于地面的温度,地面的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故C正确;D、塑料吸盘压在玻璃上时,吸盘内的气体压强小于吸盘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力作用小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与分子间的作用力无关,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比热、大气压的应用,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①湿的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②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③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④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你认为,下列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哪种能较好地解释上述现象?()A.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是有空隙的:B.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是紧靠着排在一起的C.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是不停地运动的D.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考点:分子动理论与热现象的缘由.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做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据此分子答题.解答:解::①湿的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②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③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④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都是扩散现象的结果,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故选C.点评:知道分子动理论内容、分析清楚各现象即可正确解题.3.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湿度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多,湿度低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少B.水和煤油,如果温度也相同,水比煤油热量多C.质量越大的物体,它所含的热量多D.物体温度降低时,向外放出热量考点:热量的概念.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1)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传递等;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2)当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解答:解:A、物体所含有的热量,这种说法错误,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A错误;B、不能说物体的热量,水比煤油热量多,这种说法错误,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C、物体所含有的热量,这种说法错误,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错误;D、当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热量的理解.知道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也一定相同D.热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给热量少的物体考点:热量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比热容的概念.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A、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是内能变化的量度;B、物质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大小与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温度的变化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C、根据Q吸=cm△t进行分析,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比热容、质量的大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D、热量是指传递能量的多少,很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解答:解:A、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A正确;B、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大小与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温度的变化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B错误;C、根据公式Q吸=cm△t,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升高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比热容及质量有关,所以C错误;D、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对热量概念的掌握、吸热公式的应用及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体质量、温度等因素无关;2、在判断物体吸热多少时,要依据公式Q吸=cm△t,分析各个量的关系;3、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5.关于热量,正确的说法是()A.热量表示物体热的程度B.热量表示热能的多少C.热量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变化D.热量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考点:热量的概念.专题:应用题.分析:热量,指的是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转化中所转移的能量.而该转化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解答:解:A、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是温度,故此选项是错误的;B 、表示热能多少的量是内能,故此选项是错误的;C、伴随热量变化的不一定是物体的温度的变化,比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中虽也有热量的变化,但是温度是保持不变的,所以此选项是错误的;D、热量是用来表示吸收或者放出热的多少的,此选项是正确的.故选D.点评:热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内能、温度的变化,但是三者是不同的概念,注意区分.6.下列物理现象或物理量,跟温度高低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热量B.热运动C.热能D.热传递考点:热量的概念.专题:应用题.分析: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内部大量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物体具有热能就越大;热传递是指高温物体与低温物体接触时发生的内能转移现象,与温度有直接关系;而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涉及到的量,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解答: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是指发生热传递时,传递内能的多少,而温度高低是一个状态量;故热量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故A符合题意;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可见热运动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故B不符题意;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具有的热能就越大;可见热能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故C不符题意;D、热传递是发生在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产生的物理现象,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明确温度是状态量,热传递和热量是过程量,在将几个热学概念的内涵理顺,可解答此题.7.(2013•株洲)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时间足够长,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考点:热传递.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首先明确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其次要分清晶体与非晶体在凝固时的最大区别,晶体有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AD中物体的温度在升高,是一个吸热过程,故AD错误;B中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C中物体的温度在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C 正确.故选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明确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二是分清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8.(2012•大连)小明在探究“水降温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水降温时温度随时间增加降低得越来越慢”的结论,则从表中提取的能得出该结论的信息是()时间t/min 0 2 4 6 8 10温度t/℃60 53 48 45 43 42A.温度与时间成反比B.时间变化,温度也变化C.时间逐渐增加,温度逐渐降低D.时间的增加量相等,温度的降低量越来越小考点:热传递.专题:应用题.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温度变化越来越慢,说明温度越高,散热越快,即在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降温越快;温度越低,降温越慢.解答:解: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内,开始温度降低得幅度大,后来降低的温度变慢.故随着时间的增加量相等,温度的降低量越来越小.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通过对水降温过程的探究,要求学生掌握对图象的分析能力,题目新颖,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素质.9.(2006•山西)小明同学在家里洗澡时,接触和运用了不少物理知识,他总结了几条,但有一条是错误的()A.电热水器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装置B.热水淋在身上感到很暖和,热水与皮肤之间发生了热传递C.浴室内的镜面常附有一层水雾,是液化现象D.使用淋浴液时,室内充满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考点:热传递;扩散现象.分析:A、用电器都是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不同的用电器利用的能量不同;B、当两个物体间有温度差时,物体间就会发生热传导;C、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D、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电热水器是消耗了电能,而产生了热量,因此电热水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说法错误.B、热水的温度大于人体的温度,因此当用热水淋在身上时,水将热量转移到人体上,因此热水与皮肤之间发生了热传递;说法正确.C、浴室内的镜面的水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冷而形成的一层小水滴,故是液化现象;说法正确.D、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室内充满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通过生活现象,考查了能量转化、改变内能的方式、物态变化以及扩散现象.说明生活处处皆学问,同时说明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10.质量和初温都相等铁块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铁块丢入水中()A.水传热给铁块B.铁块传热给水C.水与铁块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可能是水传热给铁块,可能是铁块传热给水考点:热传递.专题:应用题.分析:质量相等的铁块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升高的少,而初温相同,可以得出铁块和水的末温高低,进而确定热传递的方向.热传递是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解答:解:铁块和水的质量相同,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而初温相同,因此水的末温低,将铁块投入水中,热量将从温度高的铁块传向温度低的水.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放热公式的掌握和应用,理解用好“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升高的少”是本题的关键.11.质量和初温度都相同的A、B两个物体,已知A的比热大于B的比热,当它们从外界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立即将它们接触,此时()A.A、B之间不发生热传递B.B向A传递热量C.A向B传递热量D.无法确定考点:热传递.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据初温和质量相同,结合热量计算公式的变形公式△t=可求得它们各自升高的温度,而后再比较出它们的末温关系即可解决.解答:解:已知A和B的质量、初温相同,并且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比热容大于B的比热容,∵Q吸=cm△t,∴△t=,∴A升高的温度值小、末温低,B升高的温度值大、末温高,A和B接触,热量将会由B块传向A块;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热传递的条件及热量公式的应用,关键点在于控制变量法(控制质量、初温、末温、吸收的热量相等,比较升高的温度)的应用.1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A.两个物体密度不同B.两个物体的比热不同C.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同D.两个物体的热量不同考点:热传递.专题:简答题.分析:热传递,是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据此分析.解答:解:根据热传递的定义可知,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必须存在温度差,只有在温度不同时,两物体之间才会发生热传递.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传递的条件及实质的了解和掌握.13.如果在冷天里睡在地上,而只有三张相同的毡子,这三张毡子分配的最佳方案是()A.全部盖在身上B.全部盖在地上C.一张垫在地上,两张盖在身上D.两张垫在地上,一张盖在身上考点: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并且地面泥土的传热性能比空气的传热性能强.解答:解:因为地面泥土的传热性能比空气的传热性能强,所以应该将二张垫在地上,一张盖身上,即选择方案D 合适;故选D.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进行分析解答,必须知道地面泥土的传热性能比空气的传热性能强.14.(2005•武汉)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A.液体A的比热容大B.液体B的比热容大C.两种液体比热容相等D.无法比较考点:比热容的概念.专题:图析法.分析:选同样的加热时间,甲和乙吸热相同,根据温度变化的多少判断,温度变化多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少的比热容大,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由图示可以看出,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即吸收的热量相同;A的温度升高的快,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 =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升高得快,它的比热容小;所以,吸A的比热容小,B的比热容大.故选B.点评: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容了解与掌握,注意要学会看图形(取相同的时间比较甲乙温度变化的高低).15.(2013•石景山区一模)18.小红根据表一、表二、表三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密度和熔点,得出以下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表一表二(常温常压下)表三(在标准大气压下)物质比热容c/[J⋅(kg⋅℃)﹣1]密度ρ/(kg⋅m﹣3)熔点t/℃酒精 2.4×1030.8×103﹣117水银0.14×10313.6×103﹣38.8冰 2.1×1030.9×1030铝0.88×103 2.7×103660铜0.39×1038.×1031083A.相等质量的铝块和冰块,冰块的体积是铝块体积的3倍B.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固体的比热容小于液体的比热容C.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铝块的质量小D.南极的冬季气温一般都在﹣45℃左右,测量南极冬季气温应选择水银温度计.考点:比热容的概念;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A、掌握密度的知识,根据公式V=进行分析.B、分析表格中数据,对比所有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及比热容的大小,才能得出正确结论.C、根据热量公式Q吸=cm△t的变形公式m=进行分析.D、在选择温度计时,要注意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和沸点,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解答:解:A、由公式ρ=得,V=,铝块和冰块的质量相等,冰的密度是铝的密度的,所以冰块体积是铝块体积的3倍,A说法正确.B、由表格中数据知,铝、铜、冰都是固体,水银是液体,但铝、铜、冰的密度都小于水银的密度,而铝、铜、冰的比热容都大于水银的比热容,所以B说法错误.C、由公式Q吸=cm△t得,m=,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由于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所以铝块的质量小于铜块的质量,所以C说法正确.D、南极的冬季气温一般都在﹣45℃左右,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所以不能用水银温度计进行测量气温.D说法错误.故选AC.点评:密度和比热容都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们的大小都是由物质决定的.平时要掌握物体的吸热公式及密度公式,遇到相关问题时,用公式进行分析.同时考查了温度计的选择,在选择温度计时,注意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16.(2013•合肥一模)小明同学根据如下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表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水4.2×103煤油2.1×103铜0.39×103砂石0.92×103酒精2.4×103冰2.1×103水银0.14×103铝0.88×103A.同种物质的比热容大小可能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B.体温计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的原因是水银的比热容较小C.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的铜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热量将由铜块传递给铝块D.在地面上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考点:比热容的概念.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解答:解:A、读表格可知,水和冰属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其比热容是不同的,故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B、读表格可知,相比之下,水银的比热容更小,这样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其温度变化明显,因此,适合作为测温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C、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的铜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明显,因此末温更高,故热量将由铜块传递给铝块,故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D、在地面上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这一特点,而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提醒学生记住,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在分析过程中,对牵涉到温度变化、热量传递的情况要多加小心,比较容易颠倒.17.(2012•如东县模拟)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对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的物质A和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的物质B均匀加热,物质A、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推断出正确的结论是()A.若c1>c2;则m1>m2B.若m1=m2;则c1<c2C.若c1=c2;则m1<m2D.若m1<m2;则c1>c2考点:比热容的概念.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1)可以在横轴上找一点,即加热时间相同,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然后做纵轴的平行线,比较出温度变化的大小关系;(2)因为物质A、B的质量和比热都不确定,所以根据Cm=初步得出:c1m1>c2m2,然后利用不等式的知识逐项分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取相同的加热时间,即物质A、B吸收的热量相同时,B的温度变化值大.所以根据Q吸=Cm△t得Cm=知:c1m1>c2m2,即:A的比热容和质量的乘积大于B的比热容和质量的乘积.A、若C1>C2,不能判断得出m1<m2,所以A错;B、若m1=m2,可以得到C1>C2,所以B错;C、若C1=C2,可以得到m1>m2,所以C是错;D、若m1<m2,可以得到c1>c2,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能分析得出A的比热容和质量的乘积大于B的比热容和质量的乘积.重点是根据选项中的已知条件,会利用不等式的知识解答.18.如图所示,冷热空气的流动导致了夏季海岸微风的形成.关于海岸微风形成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白天,在炎热的日光下,暖空气从陆地上升起,海洋上来的冷空气补充,形成了向陆地的海陆风B.夜间,暖空气从海洋上升起,陆地上的冷空气补充,形成了向海洋的陆海风C.形成陆海风和海陆风的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D.形成陆海风和海陆风是由潮汐涌动方向决定的考点: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专题:应用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接受相同的太阳辐射能),水温度升高的少,沙石的温度升高的多,陆面上空空气迅速增温而上升,海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风.同理,在晚上相同受冷的情况下,会形成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解答:解:由于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上沙石的比热容大,接受太阳辐射能后,海水表面升高的温度少;陆地沙石的比热容相对较小,升高的温度比较多;于是在白天,由于陆地空气温度高,空气上升而形成从海面吹向陆地的风;同理晚上在相同受冷的情况下,陆地的温度低于海洋的温度,从而形成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故这样形成了海陆风,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涉及到风的形成,比较复杂,属于难题.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水池边的干泥土烫而池中的水却凉,是由于水的比热大于干泥土的比热B.同一杯水温度从90℃降到50℃放出的热量,比从40℃降到0℃时放出的热量要多些C.冷水和热水混合后,冷水升高的温度一定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D.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后,末状态温度高的比热容小考点: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热传递;热量的计算.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1)利用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的比热容大,结合控制变量的思维分析即可;(2)据已知条件,结合公式Q=cm△t可分析该选项是否正确;(3)开水与凉开水混合后,两者要发生热传递,开水要放出热量,凉开水要吸收热量,而不考虑热损失,则放出热量等于吸收热量,然后再利用热量的变形公式△t=进行分析即可;(4)已知不同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关系,结合公式c=,运用控制变量的思维分析比较即可.解答:解:A、相同质量的水和干泥土相比较,在相同的受热的情况下,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水的温度变化小,故夏天水池边的干泥土烫而池中的水却凉,是由于水的比热大于干泥土的比热的缘故,故符合题意;B、据公式Q=cm△t可知,该题中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都是相同的,所以这两种情况所放出的热量都是相同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考虑热损失,此时的Q放=Q吸,又由于开水与凉开水的比热容C和热量Q相等,故从公式△t=进行分析即可看出来,开水与凉开水的质量m无法判断大小关系,所以温度的变化也无法判断,如果热水和冷水质量不等,则温度的变化不相等.D、由公式c=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比热较小.而该题中没有说明物体的初始温度,所以无法判断出其温度的变化,故该题无法判断,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利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结合控制变量的思维逐个分析即可判断.20.(2010•南开区三模)下列做法中,属于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是()A.用水做内燃机的冷却液B.供暖系统使用热水循环供暖C.火热的夏天,在室内地上洒水感到凉爽D.在城市里修建人工湖,除了美化环境外,还能调节周围的气温考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专题:应用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1)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2)同时水分的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即蒸发吸热.解答: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做内燃机的冷却液,故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供暖系统使用热水循环供暖,故符合题意;C、炎热的夏天,在室内地面上洒水,水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使人感到凉爽,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不符合题意;D、在城市里修建人工湖,水增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水放。
中考物理总复习《比热容及热值实验》专项测试题(附答案)1.如图所示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两烧杯内放入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规格相同”指的是两加热器的 相同,这样可以保证 ,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等;(2)实验中,从开始加热到第3分钟时,水增加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增加的内能;(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与食用油的比热容之比为 。
2.为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的差异,小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对比实验,实验装置完全相同。
烧杯内水的初温、质量也都相同,实验中忽略热量的散失,且两种燃料燃烧时均匀放热。
(1)实验中,应控制两种燃料燃烧的 (选填“时间”、“初温”或“质量”)相同;(2)燃料燃烧过程中,记录燃烧时间和对应的水温;燃烧完后,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
假设这一过程燃料都完全燃烧,则燃料1与燃料2的热值之比为 ;(3)若甲装置中消耗燃料的质量为m 1,使质量为m 2的水温度升高了Δt (水未沸腾),则燃料1的热值为 (用m 1、m 2、c 水、Δt 表示),该方法测出的热值会比真实值 (选填“大”或“小”)。
3.如图所示,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小亮选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烧杯,加入初温相同、 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选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食用油,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测量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实验装置如甲图所示。
除了图中所给实验器材外,还需要补充一个测量器材是 。
如乙图所示是小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在实验中一般用控制 相同的方法,来保证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电加热器放置在液体的 实验效果更合理(选填“液体底部”、“液体中部”或“液体上部”),通过比较它们 来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根据图乙可以判断: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最后温度相同,就需要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1、森林是一巨大的天然“氧吧",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可以放出大量的氧气。
小明同学为测量地球表面植物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做了如下实验:用一脸盆装6kg的水,水面的表面积为0。
1m2,经太阳垂直照射15min,温度升高了5℃。
请计算:(1)实验时6kg的水吸收了多少热量?(2)若地表植物接收太阳能的能力与水相等,每平方米绿色植物每秒接收的太阳能为多少焦耳?(3)100 m2绿地每秒可以放出多少升的氧气?(若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每吸收103J的太阳能可以放出0.05L的氧气)2、在野外施工中,需要使质量m=4。
20kg的铝合金物体升温.除了保温瓶中尚存有温度t=90.00C的1.200kg的热水外,无其他热源.试提出一个操作方案,能利用这些热水使构件从温度t0=10.00C升温到66.00C以上(含66。
00C),并通过计算验证你的方案。
已知铝合金的比热容C=0.880×103j(kg0C)-1,水的比热容C0=4.20×103j(kg0C)-1,不计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
3、每到夏收季节,高淳农村大量农作物秸秆在田间被随意焚烧,如图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且极易引发火灾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已研制出利用秸秆生产的节能环保型燃料——秆浆煤。
若燃烧秆浆煤(热值为2.4×107J/kg),使50kg、20℃的水温度升高到80℃.求:(1)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2)如果秆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有30%被水吸收,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秆浆煤。
4、太阳能热水器(如图14)具有安全、节能、经济和环保等优点。
请问:(1)太阳能热水器在工作时其能量如何转化?(2)若该热水器的水箱内装有160kg水,经阳光照射后,水温由20℃升高到70℃,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5、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受光面积1 。
4m2,内装80kg水,太阳每分钟辐射到1m2面积上的热量是8×104J,如果60%的热量被水吸收,问:20℃的水晒3h后水温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水的比热容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