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117
一、热力管网及热力站管道安装施工(一)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管道的布置和敷设1、管道布置(1)直埋供热管道的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的有关规定。
直埋供热管道与有关设施相互净距注:热力网与电缆平行敷设时,电缆处的土壤温度与月平均土壤自然温度比较,全年任何时候对于电压10kV的电力电缆不高出10℃,对电压35~110kV的电缆不高出5℃,可减少表中所列距离。
(2)直埋供热管道最小覆土深度(3)直埋供热管道穿越河底的覆土深度应根据水流冲刷条件和管道稳定条件确定。
2、敷设方式(1)直埋供热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2‰,高处宜设放气阀,低处宜设放水阀。
(2)管道应利用转角自然补偿,10°~60°的弯头不宜用做自然补偿。
(3)可视为直管段的最大平面折角(°)(4)从干管直接引出分支管时,在分支管上应设固定墩或轴向补偿器或弯管补偿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分支点至支线上固定墩的距离不宜大于9m。
②分支点至轴向补偿器或弯管的距离不宜大于20m。
③分支点有干线轴向位移时,轴向位移量不宜大于50mm,分支点至固定墩或弯管补偿器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方案公式(2—1)计算“L”型管段臂长的规定,分支点至轴向补偿器的距离不应小于12m。
(5)三通、弯头等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应进行验算,验算不通过时可采取设固定墩或补偿器等保护措施。
(6)当需要减少管道轴向力时,可采取设置补偿器或对管道进行预处理等措施。
当对管道进行预处理时,应符合本方案附录A的规定。
(7)当地基软硬不一致时,应对地基做过渡处理。
(8)埋地固定墩处应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钢管、钢架不应裸露。
(9)轴向补偿器和管道轴线应一致,距补偿器12m范围内管段不应有变坡和转角。
3、管道附件(1)直埋供热管道上的阀门应能承受管道的轴向荷载,宜采用钢制阀门及焊接连接。
(2)直埋供热管道变径处(大小头)或壁厚变化处,应设补偿器或固定墩,固定墩应设在大管径或壁厚较大一侧。
热力管网工程施工部署要求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 确定施工计划:根据工程合同要求和设计图纸,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方法、工期安排、施工队伍组织等内容。
2. 确定施工队伍:选派经验丰富的工程管理人员负责热力管网工程的施工管理,组建具备专业技术和技能的施工队伍。
3. 确定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计划,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承建单位责任等。
4. 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进度顺利进行。
5. 制定安全预案:根据工程安全要求,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二、施工现场管理1. 施工现场布置:在施工现场设置明确的标志与警告标志,规划好动火区、施工区域与通道,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
2. 施工人员管理:严格执行施工队伍管理制度,包括考勤、请假、工资等,确保施工人员秩序井然。
3. 施工设备管理: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 施工质量控制:根据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5. 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做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
三、施工检查与验收1. 施工检查: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施工进度顺利进行。
2. 施工验收:按合同要求进行施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投运验收: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投运验收,确保热力管网工程正常运行。
四、施工总结与文件归档1. 施工总结:对热力管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 文件归档:将相关施工文件整理归档,确保施工记录完整有序,为工程质量检测留下依据。
以上就是热力管网工程施工部署要求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室外供热管网管道及配件安装规范1)供热管道的供水管或蒸汽管,如设计无规定时,应敷设在载热介质前进方向的右侧或上方。
2)地沟内的管道安装位置,其净距(保温层外表面)应符合下列规定:与沟壁 100—150mm;与沟底 100—200mm;与沟顶(不通行地沟) 50—100mm;(半通行和通行地沟)200—300mm。
3)架空敷设的供热管道安装高度,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以保温层外表面计算);①人行地区,不小于2.5m。
②通行车辆地区,不小于4. 5m。
③跨越铁路,距轨顶不小于6m。
4)管口对接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①对接管口时,应检查管道平直度,在距接口中心200mm处测量,允许偏差1mm,在所对接管子的全长范围内,最大偏差值应不超过10mm。
②管子对口处应垫置坚固,避开在焊接过程中产生错位和变形。
③管道焊口距支架的距离应保证焊接操作的需要。
④焊口不得置于地沟、建筑物、检查小室墙壁和其他构筑物中。
5)管道焊口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的规定。
6)管道水平敷设其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在管沟中逐根安装管道时,每10m管道的中心偏移量应不大于5mm。
固定支架间的管道中心线应成一直线,坡度精准,管中心线高程的偏差不超过10mm,在水平方向的偏差不超过30mm。
在管道避开其他障碍物的地方,每一个焊口的折角不得大于50°8)直埋无补偿供热管道预热伸长及三通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回填前应注意检查预制保温层外壳及接口的完好性。
回填应按设计要求设计。
9)直埋管道的保温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口在现场发泡时,接头处厚度应与管道保温层厚度一致,接头处保护层必需与管道保护层成一体,符合防潮防水要求。
10)平衡阀及调整阀型号、规格及公称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后应依据系统要求进行调试,并作出标志。
11)补偿器的位置必需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设计要求或产品说明书进行预拉伸。
管道固定支架的位置和构造必需符合设计要求。
12)除污器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
第1篇一、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熟悉设计图纸,了解施工图纸的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2. 材料准备:按照设计要求,选购合格的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 施工机具准备:根据施工方案,准备相应的施工机具,如切割机、焊接机、泵等。
4. 施工人员准备:组织施工队伍,明确施工人员职责,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二、施工顺序1.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确保开挖深度、宽度及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2. 基础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工,确保基础强度、稳定性及平整度。
3. 管道敷设: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道敷设,包括直埋管道、架空管道等。
4. 管道连接:将管道与管道、管道与设备、管道与阀门等连接,确保连接牢固、密封。
5. 管道试压:对管道进行试压,检查管道的密封性、强度及耐压性能。
6. 管道保温:对管道进行保温处理,提高管道的保温效果,降低热损失。
7. 管道防腐:对管道进行防腐处理,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8. 设备安装:安装管道末端设备,如阀门、泵等,确保设备安装牢固、性能良好。
9. 系统调试:对供热管网进行系统调试,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安全。
10. 工程验收:按照设计要求及国家相关标准,对供热管网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三、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
2. 注意施工安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3.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4. 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进度、质量及成本控制。
5. 与相关部门协调,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6. 施工完成后,做好工程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通过以上施工程序,确保供热管网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控制,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供热服务。
第2篇一、施工准备阶段1. 设计审查:对供热管网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满足供热需求。
热力管网工程施工重难点一、施工重点1. 管网布局与设计热力管网的布局与设计是热力管网工程的重中之重。
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热力管网的布局与设计直接关系到城市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供热质量。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管网的布局与设计进行充分的论证和测算,确保管网的布局合理、设计科学,以及管网的运行效率和供热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2. 管线铺设与安装热力管网工程中,管线铺设与安装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在管线铺设与安装过程中,需要将管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排布和安装,保证管线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在管线铺设与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管线的环境适应性和材质选择,以及管线的防腐、防腐蚀等技术要求,确保管线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3. 设备安装与调试热力管网工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热力管网工程施工的重点之一。
在设备安装与调试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的安装与调试,保证设备的运行效果和供热质量。
同时,在设备安装与调试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充分的检测和试运行,以及对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进行培训,确保设备的运行安全和供热质量的稳定。
4. 环保与安全管理热力管网工程施工过程中,环保与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热力管网工程施工环境进行合理的布置和管理,保证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同时,需要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污染和噪音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施工过程的环保和安全。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和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二、施工难点1. 地下管线的敷设热力管网工程中,地下管线的敷设是施工的重难点之一。
地下管线的敷设需要充分考虑到地下管线的环境适应性和材质选择,以及地下管线的防腐、防腐蚀等技术要求,确保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同时,在地下管线的敷设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地下管线的铺设深度、排水和通风等技术要求,以及地下管线的土壤适应性和变形控制,确保地下管线的质量和稳定性。
2. 设备安装与调试热力管网工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施工的重难点之一。
城市供热管网敷设方式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有架空敷设和地下敷设两类。
1.架空敷设架空敷设是将供热管道设在地面上的独立支架或带绷梁的和架及建筑物的墙壁上。
架空敷设不受地下水位的影响,运行时维修检查方便。
同时,只有支承结构基础的土方工程,施工土方量小。
因此,它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敷设方式。
其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管道热损失大、在某些场合不够美观。
架空敷设方式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年降雨量较大,地质土为湿陷性黄土或腐蚀性土壤,或地下敷设时需进行大量土石方工程的地区。
在市区范围内,架空敷设多用于工厂区内部或对市容要求不同的地段。
在厂区内,架空管道应尽量利用建筑物的外墙或其他永久性的构筑物。
在地震活动区,应采用独立支架或地沟敷设方式比较可靠。
2.地下敷设在城市中,由于市容或其他地面的要求不能采用架空敷设时,或在厂区内架空敷设困难时,就需要采用地下敷设。
地下敷设分为有沟和元沟两种敷设方式。
有沟敷设又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三种。
(1)通行地沟在通行地沟中,要保证运行人员能经常对管道进行维护。
因此,地沟的净高不应低于1.8m,通道宽度不应小于0.7m,沟内应有照明设施;同时还要设置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以保证沟内温度不超过400C。
由于通行地沟的造价比较高,一般不采用这种敷设方式。
但在重要干线、与公路、铁路交叉、不准断绝交通的繁华的路口、不允许开挖路面检修的地段、或管道数目较多时,才局部采用这种敷设方式。
(2)半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的断面尺寸是依据运行人员能弯腰走路,能进行一般的维修工作的要求定出的。
一般半通行地沟的净高为1. 4m,通道宽为0.5 -0.7m。
由于运行人员的工作条件太差,一般很少采用半通行地沟,只是在城市中穿越街道时适当地采用。
(3)不通行地沟不通行地沟是有沟敷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敷设方式。
地沟断面尺寸只满足施工的需要就可以了。
(4)无沟敷设无沟敷设是将供热管道直接埋设在地下。
由于保温结构与土壤直接接触,它同时起保温和承重两个作用。
热水管网的布置与敷设布置原则:在满足各配水点水压、水量及水温的条件下,管线长度最短;一般与给水管平行布置,以保证各配水点冷热水压的大致平衡。
对于下行上给的热水管网,水平干管可敷设在室内地沟或地下室顶部;对于上行下给的热水管网,水平干管可敷设在建筑物最高层吊顶内或技术层内。
上行下给式系统配水干管的最高点应设排气装置;下行上给式热水配水系统,应利用最高配水点放气。
系统的最低点均应有泄水装置或利用最低配水点泄水;热水横管的坡度不应小于0.003,以便放气和泄水,满足检修需要。
下行上给系统设有循环管道时,其回水立管应在最高配水点以下(约0.5m)与配水立管连接;上行下给式系统中只需将循环管道与各立管连接即可。
热水管道系统,应有补偿管道温度伸缩的措施。
干管的直线段应设置足够的伸缩器。
立管与横管连接时,为防止管道伸缩应力破坏管网,应设乙字弯。
热水管穿过建筑物顶棚、楼板、墙壁和根底处,应加套管,保证自己伸缩。
穿楼板的套管应高出楼板地面5~10cm.配水或回水环形管网的分水干管处、配水立管和回水管的端点,以及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从立管接出的支管上,均应设阀门。
配水支管的阀门控制的配水点不得超过10个。
热水管道中水加热器或贮水器的冷水供水管和机械循环第二循环回水管上应设止回阀,以防止加热设备内水倒台流被泄空,或防止冷水进入热水系统影响配水点供水温度。
热水系统中的加热设备(锅炉、水加热器)、贮水器、热水配水干管、机械循环回水干管和有结冻可能的自然循环回水管,应保温,以减少热损失,保证最不利点的热水设计温度。
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玻璃棉、石棉、硅藻土和泡沫聆等制品。
其施工方法有涂抹式、充填式、包扎式、预制式。
为增加保温构造力学强度及防湿能力,在保温层外面一般均应有保护层。
常用的有石棉水泥保护层、麻刀灰保护层、玻璃布保护层、铁皮保护层等。
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一、整体规划和布局1.城镇供热管网应根据城市的地形、道路、建筑物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和布局。
管网的走向和分支设计应便于管道施工和维护,同时满足热源和用户的供热要求。
2.管网应设立适当的缓冲区和储备区,以应对高负荷和突发事件的需求。
二、管道材料和规格选择1.城镇供热管网的管道材料应具有耐高温、耐压、耐腐蚀等特性,常用的材料有无缝钢管、钢塑复合管等。
2.根据供热系统的规模和运行要求,合理选择管道的直径和厚度,以保证热量传递效果和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管道敷设和保温1.管道敷设应符合地勘测绘、地形地貌、市政轨道等相关规范。
管道在穿越道路、河道等地方应采取合适的敷设方式,确保安全和施工便利。
2.管道保温应根据供热条件和环境温度选择适当的保温材料和厚度,以减少热量损失和节能。
四、井室和阀门设计1.井室是城镇供热管网中重要的设施,应根据井室的功能合理设计井室的结构和尺寸。
井室的通风、防水和防冻措施也需要同时考虑。
2.设备井、调节井、阀门井等应设置在易检修、维护、更换处。
井室和井盖的材料和防盗措施也需符合相关规定。
五、安全防护和监测设施1.管道路段和井室应设有适当的标识和警示标志,以提醒周围的人员注意供热管网的存在。
2.管道路段和井室应设置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同时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故障。
六、维修和更换1.城镇供热管网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处理管道泄漏、堵塞等故障。
2.对于老化严重的管道和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总之,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是城镇供热工程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保障供热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非常关键。
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和技术发展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热力管网布置方案来源:2024-02-05 15:09:55摘要: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敷设中,地下敷设是城市热力管网敷设的主要形式。
地下敷设方式减少了架空敷设对城市市容的影响。
目前,应用较多的地下敷设又分为直埋敷设和有沟敷设两种。
有沟敷设是将管线敷设在地沟内,这样的方式减少了管道的荷载,有效保障了管道的安全。
直埋敷设是将管道直接埋设在土壤中。
这样的敷设方式使的管道需要承受来自地面的荷载。
两种方式总,直埋敷设方式一起施工简便、造价低的特点在我国城市热网建设中有着广泛热力管网,也称为热力管道,是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热能从热源(如锅炉房、直燃机房、供热中心等)输送到建筑物的热力入口。
热力管网由多个供热管道组成,这些管道根据热媒的不同可以分为蒸汽热网和热水热网。
蒸汽热网通常用于高压、中压和低压蒸汽供热,而热水热网则根据供水温度分为高温热水热网(T≥100摄氏度)和低温热水热网(T≤95摄氏度)。
热力管网的设计和施工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标准和水质标准。
一、城市热力管网布置及敷设类型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热力管网的布置应根据城市供热负荷的需求、发展规划以及具体地形等因素进行确定。
在我国多年的热网管线布局及敷设中,枝状管网设计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
通过枝状管网结构为现代城市供热提供可靠、灵活的热源输热干线。
通过枝状管网结构减少供热半径及接粮损耗,以此提高供热效率。
在城市热力管网敷设中,地上敷设和地下敷设是主要的敷设方式。
地上敷设主要应用于工业园区,而地下敷设主要应用于城市小区供热。
地下敷设能够有效减少敷设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减少架空敷设对城市市容的影响。
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地下敷设是城市热力管网建设的主要方式。
二、热力管网敷设的基本规范城市街道上和居住区内的热力网管道宜采用地下敷设,优先采用直埋敷设,穿越不允许开挖检修的地段时,应采用通行管沟敷设,当采用通行管沟困难时,可采用半通行管沟敷设。
热力管道布置及敷设原则是什么
热力管道布置及敷设原则如下。
1)热力管道一般采用枝状布置。
对于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停止供热的用户,可采用双管供热。
在一些小型工厂,热力管网也可采用辐射状布置,即从热源分别引出管线送往每个用户。
管线引出处设截断阀门。
2)热水、热力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
3)蒸汽热力网是否设置凝结水管道,应根据用户凝结水质量、回水率、管道投资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当不设置凝结水管道时,应在用户内对凝结水及其热量充分利用。
4)地沟敷设管道,在分支处、阀门处及100~150m距离内无分支的直管段宜设置检查井或人孔。
5)蒸汽管道在最低点、垂直升高管段前的低点及直管段每隔100~150m距离内应设置疏水阀。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是指对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规定和要求。
其目的是保证供热管网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提高供热效率,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一、总体设计原则1.按照“合理布局、紧凑配置、集中供热、分散热源”的原则进行设计。
2.优先采用地下管廊、管沟等隐藏敷设方式,确保管网的安全运行。
3.考虑到未来的扩建和改造,应预留足够的应急和备用能力。
二、管线布置设计1.根据城市规划和供热需求,合理确定管道走向和布置。
2.管线应尽量避免穿越建筑物,交通干线等敏感区域。
3.管线布置应尽量保持平整,避免大坡度和弯曲,减少流阻和损失。
三、管道材料选择1.管道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2.优先选用耐腐蚀、耐高温、无毒、无味的材料,确保热力传输的安全和健康。
3.管道绝热性能要好,选择导热系数低的材料,减少热量损失。
四、管网压力设计1.根据供热区域、管道长度、流量等参数确定管网的设计压力。
2.管网的最大设计压力应能满足最不利的工况要求,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五、管线敷设设计1.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敷设方式。
2.采用埋地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埋深符合相关规定,减轻地表影响。
3.管线敷设应考虑到与其他设施的关联,避免与其他管线、电缆等交叉干扰。
六、防腐设计1.根据管道材料的特点和环境条件,确定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2.内外壁衬塑料、涂层等材料,保护管道免受腐蚀影响。
3.对于特殊条件下的管道,如高温、高压等,应采取加固和防腐措施。
七、热力站设计1.根据供热范围、热负荷和热源情况,合理确定热力站的数量和规模。
2.热力站的布置应方便管理和运维,合理利用现有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施。
3.热力站的主要设备和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供热的安全和稳定。
综上所述,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是确保城镇供热系统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才能有效提高供热效率,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