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集中供热管网的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优化设计探讨我们需要了解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通常由锅炉房、热力站和供热管道组成。
锅炉房是供热系统的核心,负责提供热能;热力站则负责将热能输送到各个用户处;而供热管道则是连接锅炉房、热力站和用户的重要通道。
从原理上讲,供热管网的设计应该以高效、节能、安全为目标,充分考虑管道的布局、输热效率、系统运行稳定性等因素。
在优化设计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供热管网的布局应该合理。
合理的布局可以有效减少管网的长度,减小系统的压降,降低输送热量的损失,提高供热的效率。
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设计中,应该根据城市的地形、建筑布局、用热区域的分布等因素,合理确定管网的走向和连接方式。
可以通过优化的管道综合布局,有效地减少热损,并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供热管网的输热效率应该得到重视。
在供热管网的设计中,应该选用高效的供热管道和设备,通过合理的管道绝热和防蒸汽泄漏措施,降低系统的传热阻力和输热损失。
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和调节设备,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传热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供热管网的运行安全性需要得到保障。
在设计和建设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时,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采取合理的安全防护和保护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应该在供热管网中设置合适的防火措施,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从而保障供热系统的安全性。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用热需求和供热能力、供热管网的技术经济性,以及系统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进行综合优化设计。
只有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供热系统的高效、节能、安全运行。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布局、输热效率、安全性等因素,并充分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才能实现最佳的供热效果。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探讨
城市集中供热是一种以供热集中化供应为特点的供热方式,其核心是供热管网。
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对于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供热源的选择和布置。
供热源的选择应当以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保性为原则。
常见的供热源包括锅炉、余热利用和地热能等。
在布置上,供热源应当合理分布,避免过于集中,以防止热损失和管网压力过大。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供热管道的布置和管径的选择。
供热管道的布置应当尽量短,减少热损失。
应当根据用户热负荷的不同,合理选择管径,以满足用户需要的同时减少能量浪费。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还需要考虑热力泵站的布置和参数的优化。
热力泵站是供热管网的核心设施,可以调节供热温度和压力,提高供热效率。
在布置上,热力泵站应当靠近主供热源和热负荷较大的区域,减少管网长度。
在参数优化上,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供热温度和压力。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供热管道的防腐蚀和防漏措施,确保供热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应当设置合适的备用管道和泵站,以备不时之需,避免供热中断。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包括供热源的选择和布置、供热管道的布置和管径的选择、热力泵站的布置和参数的优化,以及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考虑。
通过合理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实现集中供热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探讨随着城市人口和建筑面积的增加,城市供热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传统的供热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能源浪费、污染等。
因此,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1.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采用传统的供热方式,产生的热量多为废热。
而采用集中供热管网,能够将废热收集利用,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2.环境保护:传统供热方式在燃烧燃料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
而集中供热管网在工艺过程中可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供热质量的提高:传统供热方式在供热过程中存在供暖不均匀等问题,而集中供热管网可以保证供热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高供热质量。
4.维护和管理的优化:传统供热方式需要维护和管理多个供热设施,管理难度大。
而集中供热管网可以实现集中管理,降低维护和管理的难度。
为了满足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需求,必须进行优化设计。
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管网结构的合理性:为了保证供热质量的稳定性和均匀性,管网的结构应当合理。
可以通过优化管网布局和增加供热节点等方式,实现管网结构的合理性。
2.供热设备的优化:供热设备的优化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点。
可以通过升级、改造供热设备,提高供热效率和供热质量。
3.系统的自动控制:为了保证供热的稳定性和控制管理的方便性,需要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4.一体化设计: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集中供热管网与城市规划、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协调。
通过一体化设计,可以实现供热管网与城市环境的良好协调,降低运营成本。
总之,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和降低维护管理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时需要注意管网结构的合理性、供热设备的优化、系统自动控制和一体化设计等方面,实现集中供热管网的最佳效益。
浅谈集中供热管网敷设摘要:集中供热管网优化影响着居民的供热质量,良好的供热管网可以保证城市供暖稳定性和安全性。
但是集中供热管网辐射难度也较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集中供热的作用,本文阐述了集中供热管网主要特征,对集中供热管网敷设及其优化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集中供热管网;特征;敷设;优化集中供热管网是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直线等部分组成。
输热干线担负着集中供热管网的主线供应职责、配热干线则担负着住宅小区的主供热职能,支线负责住宅小区供热干线进户需求。
随着城市环保工作的不断深入,集中供热管网的合理敷设能够有效减少供热锅炉污染的排放,达到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目的。
1、集中供热管网的主要特征集中供热管网特征主要表现为:(1)节能环保的特征。
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可以节约能源,而且供暖设备噪音较低,同时与城市居民区距离较远,不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干扰,有高效率的特点,能够有效满足城市环保发展的要求。
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具有较好的集中性,烟囱在设计上采用不同的高度,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
利用集中供热管网系统,锅炉容量较大,发电效率较高,有效实现了能源的节约。
(2)可靠性高的特征。
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可以根据室外温度自动进行动态调整,确保供暖的质量,而且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同时利用中央加热设备,其质量普遍较高,所以在运行上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系统故障率较低。
2、集中供热管网敷设的分析2.1集中供热管网敷设方式的分析。
现代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敷设主要以地下敷设及地上敷设两种敷设方式为主。
地下敷设不影响城市交通及市容,是现代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敷设的主要方式。
地下敷设又分为有沟敷设及直埋敷设两种,有沟敷设是将供热管线敷设在地沟内,管线本身不承受外接荷载,减少了管线受地面荷载引发渗漏等情况的发生。
直埋敷设是将管线直接埋设于土壤中,因此管线不仅承受土壤自身荷载,同时也承受着道路车辆荷载。
但是,直埋敷设造价低、施工简便的特点使得这一技术在现代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辐射中有着广泛的供应。
浅谈集中供热管网的设计浅谈集中供热管网的设计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集中供热得到迅速发展。
对供热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介绍热负荷的分类、热指标的确定、供热参数的选择、水压图的绘制、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直埋供热管线的设计要点及预制直埋保温管的主要质量要求,以保证供热质量。
关键词:热负荷,热指标,供热管网,敷设方式1前言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集中供热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 668 个城市中,268个城市建设有集中供热设施,全国集中供热面积已达86540万平方米。
随着城市集中供热的迅速发展,热网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由于热网工程规模大、造价高,且影响面广,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环境美化。
保证供热质量能否把生产的热能根据热网用户需要进行合理分配,这就要求热网在设计过程中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最佳设计。
2集中供热管网的设计2.1热负荷2.1.1热负荷的分类热负荷分为生产热负荷、采暖通风热负荷、生活热负荷和空调冷负荷。
生产热负荷主要是指用于生产工艺过程所需要的热负荷;采暖通风热负荷是指当室外空气温度降低到供暖设计温度时,为保持室内空气温度符合设计要求,需由供热设备向房间输入的热量;生活热负荷是指民用建筑和工厂中生活用热。
由于在山西地区集中供热管网主要为采暖热负荷,在省会城市太原部分管网考虑了一部分空调冷负荷。
因此文中主要对采暖热负荷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热负荷的确定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设计中需反复计算及核定。
热负荷分为季节性热负荷和固定常年热负荷两种。
山西省适用于季节性热负荷,其特点与室外气象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调查时要考虑到山西省近10年间平均最冷的5d 的平均温度,室内温度不低于18℃。
准确计算热负荷,才能达到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运行成本,保证供暖质量的目的。
2.1.2热指标的确定热指标的选择是设计中的决定因素,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目前有些地区在设计中,热指标选用时都略有偏大,取的都是上限。
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与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居民区的供热系统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供热过程中,供热管网的设计和管理是否合理的问题,不仅影响着供热的质量和效率,也关乎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利益。
因此,如何进行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和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集中供热管网的基本概念和优势集中供热管网是指将能源中心与用户之间连接的供热管道网络系统,通过该系统将中心热源所产生的热量传输到用户处,以满足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等需求。
相比较于分散供热,集中供热管网具有很多优势,如:(1)资源利用效率高。
集中供热管网对于能源的利用率要高于分散供热方式,从而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2)热量传输损失小。
传输管道长度短,管道直径大,散热面积小,管道的隔热性能好,使得传输损失大幅度降低。
(3)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慢热性好、污染少的热水和暖气,提高了生活的舒适度。
二、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1)管网结构优化管网结构优化包括供暖总站的选址、管网的布局和管道的连接方式等。
采用合理的布局和连接方式,使得管道长度短,管道直径大,从而减小了热损失。
同时,对于供暖总站的选址,要考虑到热源和用户的距离,减少烘干造成的损失。
(2)管道材质和直径的选择优化在管网优化中,材质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优先选用导热性能好、耐腐蚀、强度高、价格适中的管道材质。
管道的直径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既要保证热力管道的传热性能,又要考虑采暖负荷的大小、管道长度、运行费用等多方面综合因素。
(3)管网运行参数的调节和协调科学合理的管网运行参数调节,是保证系统性能平稳的重要手段。
根据供热对象的需求变化,随时调节流量和供水温度。
针对不同的用户,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和气象条件,适当调节室内温度,以达到舒适安全的效果。
三、集中供热管网的管理(1)系统监控集中供热管网的能源中心需要进行定期巡视,对反压、流量、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测,保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出现漏气、渗漏等情况,避免事故的发生。
浅析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相应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为此,近年来我国各类工程项目都在积极的进行建设,城市供热工程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建设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为实现节约,目前集中供热管网的建设就比较常见,但是这类工程往往规模比较大,影响集中供热管网工程建设的要求很多,这就对于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才能进一步保证管网运行的安全与稳定,同时还能更高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针对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就值得人们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系统;优化设计针对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是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的,因为这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做好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工作,才能进一步的实现设计要求,能够节省成本还能节约能源,以促进城市更好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这就要求有关设计人员能够认识到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优化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影响优化设计的各种因素,然后结合实际的情况展开节能设计,通过不断的完善供热系统等,以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1 集中供热管网系统的特点1.1 供热质量较高集中供热管网系统的安装是现代城市文明的体现,这也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它的安装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供热需求,而且不会受到室外温度的影响,基本可以保证在恒定的温度,管网系统的安装还能有助于实现能源的节约,满足节能的要求,同时集中供热官网系统中做应用的供暖设备噪音也比较低,基本不会给人们的周围环境带来干扰,为人们营造一个较好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真正实现供热质量的提升。
1.2 减少空气污染减少空气污染也是集中供热管网系统的特点,这种系统具有集中性,而且锅炉容量较大,发电效率也较高,尤其在烟囱方面应用了不同的高度设计理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的污染,有助于进一步的实现节能环保的诉求,促进城市的美好建设与发展。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探讨发布时间:2023-04-20T03:34:04.130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3年第1期作者:王文超[导读]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是保障城市安全、稳定运转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王文超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392摘要: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是保障城市安全、稳定运转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供热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满足居民实际需求,有利于改善生活品质。
传统管网设计逐渐出现一系列问题,需要优化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人们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引言城镇燃气的供给是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做好城镇燃气系统的规划设计,既可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又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因此,城镇供热管网的设计者必须高度重视,在具体的设计中,选取最适合的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达到节约设计费用,保证安全、经济的目的。
1城市供热管网规划设计原则1.1安全性原则在城镇供热管网中,通常都是由输气管道输送的,而燃气的运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运输中如果天然气泄漏,很可能会引起爆炸,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在城镇供热管网的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安全问题,而在进行燃气管道的规划设计时,必须确保管网的安全与稳定。
1.2前瞻性原则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燃气的需求和汽化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另外,该计划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天然气和其他与国家发展有关的能源消费需求的增加。
由于技术进步、能效提高、经济结构调整,使得单位产量的能源消耗指数有所降低。
城市发展规模有其局限性,应合理地估算城市周围天然气供给的发展潜力。
这就需要在燃气负荷预测、气源供应、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布局。
1.3整体性原则城镇供热管网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它并不是单纯的城市管网的规划设计,而是要将其与多供应点燃气气源城市管网有机结合起来,遵循整体性原则,由于电力管网和给水管网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规划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到这些因素,采用系统化的思路,以整体的思想,使供热管网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与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相适应,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最优的管线规划和设计,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费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优化设计探讨城市集中供热是指通过管网将热能从供热厂传输到各个用户,为居民供暖和热水使用。
这种供热模式具有高效、节能的优势,但是在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热能传输的效率。
传输损失是供热管网的一大问题,传统的管网设计往往会出现衰减、压力损失等现象,造成能源浪费。
在优化设计中应考虑使用优质材料和合理布局,减少热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还需兼顾供热负荷的变化。
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条件下,供热负荷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如何调整供热量,以适应用户的需求。
可以采用调控阀门、换热站等措施,实现根据需求调整供热量,提高供热的效率和稳定性。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还需要考虑安全性。
供热管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泄漏、爆破等安全问题,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采用安全措施,如设置防爆门、监测系统等,确保供热管网的安全运行。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还需要考虑环保因素。
传统的供热模式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在设计中应考虑采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等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还需考虑经济性。
优化设计需要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
可以通过减少管网的长度和规模来节约成本,同时还可以考虑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热能传输效率、供热负荷变化、安全性、环保因素和经济性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解决,我们才能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城市供热系统。
浅谈集中供热管网的设计
浅谈集中供热管网的设计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集中供热得到迅速发展。
对供热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介绍热负荷的分类、热指标的确定、供热参数的选择、水压图的绘制、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直埋供热管线的设计要点及预制直埋保温管的主要质量要求,以保证供热质量。
关键词:热负荷,热指标,供热管网,敷设方式
1前言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集中供热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 668 个城市中,268个城市建设有集中供热设施,全国集中供热面积已达86540万平方米。
随着城市集中供热的迅速发展,热网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由于热网工程规模大、造价高,且影响面广,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环境美化。
保证供热质量能否把生产的热能根据热网用户需要进行合理分配,这就要求热网在设计过程中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最佳设计。
2集中供热管网的设计
2.1热负荷
2.1.1热负荷的分类
热负荷分为生产热负荷、采暖通风热负荷、生活热负荷和空调冷负荷。
生产热负荷主要是指用于生产工艺过程所需要的热负荷;采暖通风热负荷是指当室外空气温度降低到供暖设计温度时,为保持室内空气温度符合设计要求,需由供热设备向房间输入的热量;生活热负荷是指民用建筑和工厂中生活用热。
由于在山西地区集中供热管网主要为采暖热负荷,在省会城市太原部分管网考虑了一部分空调冷负荷。
因此文中主要对采暖热负荷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热负荷的确定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设计中需反复计算及核定。
热负荷分为季节性热负荷和固定常年热负荷两种。
山西省适用于季节性热负荷,其特点与室外气象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调查时要考虑
到山西省近10年间平均最冷的5d 的平均温度,室内温度不低于18℃。
准确计算热负荷,才能达到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运行成本,保证供暖质量的目的。
2.1.2热指标的确定
热指标的选择是设计中的决定因素,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目前有些地区在设计中,热指标选用时都略有偏大,取的都是上限。
而考虑山西地区近 10 年冬季温度偏高这一特点,单位面积(单位体积)热指标应取下限 + 5 W/ m2(5 W/ m3),使初投资成本减少到最经济的曲线内,可减少运行费用。
2.2供热参数的选择
供回水温差及比摩阻是影响管网设计的主要参数,选择不当,运行中不但耗电量大,还会引起管网严重失调。
根据实践经验,主干线经济比摩阻在30Pa/ m~70 Pa/m为宜,支线大些可有利于调节,但不应超过 300 Pa/ m。
温差大循环量则小,温差小循环量则大。
2.3水压图的绘制
绘制水压图是一项主要设计程序,不能省略,尤其是在供热管网设计上和运行中,能够随时掌握供热系统是在什么样的工况下运行;管网中各点压力大小变化如何;系统能否安全运行;水力计算是否正确;用户入口选择方式是否合理,特别是地形复杂供暖半径较大的供热管网,其必要性更为突出,水压图的形式能明显清晰地表示出上述各项内容。
现在有些设计仅凭经验,根本不搞什么水压图,这给将来的运行调节造成了很大麻烦,只有绘制出水压图,才能有利于进行管网的水力平衡。
2.4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
供热管网敷设方式分为架空、地沟和直埋三种方式。
直埋敷设与架空敷设相比,具有不影响城镇景观、热损失小的优点;与地沟敷设方式相比,具有占地少、施工周期短、维护量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供热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经过 20年的发展,供热行业对直埋敷设的设计理论及应用技术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直埋敷设方式已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
在供热管线实际运用中直埋管线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太原市集中供热工程从1993年开始在热水管网上采
用直埋敷设方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目前,太原市集中供热工程直埋管线长度约 162km,管径为DN1000-DN80。
其中有补偿管线长度约为 145.5 km,无补偿管线长度约为 16.5km。
直埋供热管线在我国经过数年的应用实践和科学实验,许多设计人员认识到,即使直管段的温度应力水平超过屈服极限,直管也不会出现破坏,这样充分肯定了应力分类法的正确性。
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开始采用应力分类法进行直埋管道的强度计算。
这样无补偿冷安装直埋敷设的管网运行温度提高到了130℃,这样可大大降低供热管网直埋敷设的投资,供热管网直埋敷设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2.5直埋供热管线设计要点
2.5.1设计技术措施
1)管线定位时要与相关部门协调,进行管线定线的调整,充分利用自然补偿。
2)合理设计管件结构,如弯头曲率半径的选择,三通加强方式的选择等。
3)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宜作为自然补偿的10° ~60°的弯头。
4)尽量减少不可视为直管段的折点,以减少补偿装置数量。
5)合理布置管线分支、补偿器和必要的固定墩,以减小管道及各种管件的应力。
6)直埋管线应选用钢制焊接连接阀门。
7)固定支架宜选用保温管生产制造的保温节。
2.5.2直埋供热管线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直埋供热管线受力状况较为复杂,管道内应力较大,因此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如确需变动,应由设计人员认可并出具变更手续。
应特别注意如下问题:1)不得随意增加和减少管系中的弯头和折点;)不得随意改变管系中的补偿装置、分支点;3)不得随意改变管系中管道的埋深;4)保证管道焊口质量,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保温接口;5)保证管道周围砂垫层符合设计要求。
2.6预制直埋保温管主要质量要求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应符合下述要求。
1)钢管材料、尺寸公差及性能应符合 CJ / T 3022 或 G B/ T9711.
1 或 G B/ T 8163 标准规定。
2)保温发泡前,钢管表面应去除铁锈、油脂、灰尘、水分等沾
染物。
3)外护管使用温度条件为- 50℃~+ 50℃。
4)外护管密度不应小于940 kg/ cm2。
5)外护管任意位置的拉伸屈服强度不应小于19Mpa,断裂伸长
率不应小于 350%。
6)在常压沸水中浸泡90min,泡沫吸水率不应大于10%。
7)保温层任意位置的泡沫密度不应小于 60 kg/ cm2。
8)保温层泡沫径向压缩或径向相对形变为10%时的压缩应力不
应小于0. 3。
9)未进行老化的泡沫保温层50℃状态下的导热系数不应大于
0.033W/ (m? K) MPa。
3总结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认为在集中供热管网设计中,热指标的确定、热负荷的计算、热媒的选择、水压图、管网的敷设形式等都应在设计中予以重视,认真考虑,这样才能使工程设计做到科学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钟宝步.套管形装置补偿器的设想[J].煤气与热力,1987 ,(3):44 - 46.
[2]吴涛.热力管道无补偿直埋敷设技术及其应用[J].煤气与热力,1987 ,(6):54 - 58.
[3]张彩雨.地热直埋管无人工预热可行性分析[J].煤气与热力,1990 ,(5):58 - 59.
[4]钟宝步.套管形装置补偿器的应用[J].煤气与热力,1990 ,(6):28 - 31.
[5]刘宏丽.热水供热管网的水力工况及失调分析[J].山西建筑,2005,31(19):1652166.
李俊杰男辽宁沈阳人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生活热水集中供应的节能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