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RAS法修订2001年A市投入产出表及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5
RAS法的理论及其应用RAS法的理论及其应用一、RAS法理论(一)基本理论RAS法——又名适时修正法、双比例尺度法(Biproportional Scaling Method)是1960年同样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斯通等人发展起来的一种编制计划期投入产出表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得到改进,现在已得到十分广泛地普及。
所谓“RAS法”是指在已知计划期(预测期)的某些控制数据的条件下,修正原有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据以编制计划期投入产出表的一种方法。
(二)应用过程1.数据准备RAS法是已知如下信息,估计目标年份投入产出表中间投入流量的算法。
(1)基年投入产出表的中间投入矩阵与总产出。
(2)目标年各部门的总产出。
(3)目标年各部门的中间投入合计。
(4)目标年各部门的中间使用合计。
2.应用过程用目标年的各部门总产出乘以基年相应的投入结构,得到中间投入矩阵,如果其行合计不等于目标年的中间使用合计,或者列合计不等于目标年的中间投入合计,则对基年结构进行调整,调整后依据目标年的各部门总产出计算出的中间投入矩阵的行合计、列合计,应与目标年中间使用合计、目标年中间投入合计相同。
二、实际应用(一)使用2014年数据获取所需控制量,包括部门总产出、部门中间投入合计和部门中间使用合计。
1.部门总产出利用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首先对第二产业部门进行调整。
计算已有的2010年投入产出表,与2010年年鉴中的第二产业部门的总产出的比例,利用此比例对2014年的数据进行修正。
利用2010年第三产业部门增加值与总产出之比,计算2014年第三产业总产出。
2.部门中间投入合计用总产出减去增加值即可获得部门中间投入合计。
3.部门中间使用合计总产出减去最终使用加上进口即可获得部门中间使用合计。
在2014年统计年鉴中获取了总消费、固定资本形成等控制量计算得到最终使用。
(二)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利用2010年的中间投入矩阵和总产出数据得到直接消耗系数如下:(三)用2014年总产出乘以已得到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得到第一个中间投入矩阵。
《统计学》课程习题(修订)1.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
2.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3.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
4.某车间按工人日产量情况分组资料如下:日产量(件)工人人数(人)50-60 660-70 1270-80 1880-90 1090-100 7合计53根据上表指出:(1)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频数);(2)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5.某地区人口数据如下表,请在空白处填写组距、组中值、频率、上限以下累计频数。
按年龄分组人口数(人)组距组中值频率上限以下累计频数小于5 1925-17 45918-24 26425-34 42935-44 39345-64 46765及以上318注:年龄以岁为单位,小数部分按舍尾法处理。
6.对下列指标进行分类。
(只写出字母标号即可)A手机拥有量B商品库存额C市场占有率D人口数E 出生人口数F 单位产品成本G人口出生率H利税额(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3)质量指标有:;(4)数量指标有:;(5)离散型变量有:;(6)连续型变量有:。
7.现有某地区50户居民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资料如下(单位:元):886 928 999 946 950 864 1050 927 949 8521027 928 978 816 1000 918 1040 854 1100 900866 905 954 890 1006 926 900 999 886 1120893 900 800 938 864 919 863 981 916 818946 926 895 967 921 978 821 924 651 850 要求:(1)试根据上述资料作等距式分组,编制次(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数列;(2)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3)用频率分布列绘制直方图、折线图和向上、向下累计图;(4)根据图形说明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的特征。
第4 章投入产出核算§4.1 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表一、投入产出法及其产生和发展(一)产业关联性与投入产出核算生产过程从产出看,各部门相互提供产品;生产过程从投入看,各部门相互消耗产品。
由此形成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它受客观条件制约,具有一定的数量界限和规律,需要制订和运用专门的投入产出方法来加以研究。
投入产出核算:以适当的国民经济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通过专门的平衡表和消耗系数描述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并利用数学方法建立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经济分析和预测。
——“投入产出法” 、“产业关联分析法”或“部门联系平衡法”(二)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法国重农学者魁奈:“经济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两大部类比例关系;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多部门间的比例关系;1920 年代,前苏中央统计局:社会产品棋盘式平衡表;1930 年代,瓦西里? 列昂节夫:投入产出表和经济数学模型;二战后,投入产出法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形成现代经济分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SNA 和MPS :投入产出核算均构成其重要部分。
中国:1974~1976 年试编投入产出表,1982 年正式编制;新国民核算制度规定:每隔五年(逢二或七的年份)采用全面调查方法编表,其间通过局部修订编制“延长表”。
二、投入产出法的部门分类(一)产品部门及其特征基本特征:1.产出的同质性:一个部门只能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
如果一个部门除了主要产品之外,还生产其他次要产品,就必须把后者的产出划归到将其作为主要产品来生产的相应部门。
例如:林场生产林木、木材和木制家具。
2 .投入的同质性:一个部门只能以相同或相似的投入结构和生产工艺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
如果在生产同类产品的过程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投入结构或生产工艺,也应该把有关生产活动分别划归到不同产品部门。
例如: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
(二)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关系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相似之处:都是从生产的角度进行的部门分类,都要适当考虑各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同质性,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目的和分析要求。
单选:1.抽入产出分析是由经济学家( B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A.瓦尔拉斯 B.列昂惕夫 C.萨缪尔森 D.索洛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及其来源B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及其使用去向C投入产出表按照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价值型和实物型D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中间产品+中间投入=总产品3 .下面哪个不是投入产出的基本假定(D )A同质性假定B比例性假定C相加性假定D消耗系数绝对稳定性假定4. 投入产出按资料范围可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大类,下列不属于宏观模型的是(C )A国家模型B地区模型 C 企业模型D部门模型5. 下列不属于经济要素的是( A )A企业B原料C价格D劳动力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马克思把国民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量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B费兰索。
魁奈提出“全部均衡理论”,把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考察C物质生产部门指那些能创造物质产品以及直接实现产品价值的部门。
D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7.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整个社会产品中,两大部类各自的总量及其价值构成。
其具体计算过程分为四个步骤:(B )(a)计算第二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b)计算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总量(c)计算各部门的部门消耗系数.劳动报酬系数和社会纯收入系数(d)计算第一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它们的正确排序为:A.abcdB.bcadC.cbadD.abdc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投入产出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D )A.分析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的比例关系B.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C.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D.分析国民经济大型项目建设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9.投入产出模型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作用为:(B )(a)为从社会最终产品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b)能够成为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工具A.(a)B.(a)(b)C.(b)D.一个都不是n n n10.∑(vj+mj)/∑∑Xij是分析:(A )j=1 i=1 j=1A. 国民收入与物资消耗的比例B. 社会总产品与社会化成本的比例C. 消费数量与劳动报酬的比例D. 消费数量与社会总成本的比例11.下列不属于从最终产品出发制定国家计划的过程的是:(B )A. 确定计划期所需要达到的消费总量B. 根据报告期生产的增长情况确定投资C. 利用公式计算计划期各部门的总产量D.确定计划期的直接消费系数12.大量的经验表明,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一般为(B)个部门左右A、50B、100C、150D、20013.实物投入产出表一般为(D)个部门左右是较为合适的。
§2.3 投入产出表的平衡与修正一、问题的提出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按列收集数据汇总后,肯定会发现,每一行加总不一定等于事先确定的总产出,每一列加总也不一定等于已知的总投入。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此庞大的工程,最后列入表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是由成千上万个数据汇总得到的,不可能没有误差。
但从理论上讲,它们应该是平衡的,最后公布的投入产出表也必须是平衡的。
因此就要用机械的方法将数据由不平衡调正到平衡。
这就是投入产出表的平衡。
如果应用U-V 表方法,U 表和V 表本身就是需要调整平衡的。
前面已经提及,编制投入产出表费时费力,人们并不希望经常编表,希望编出一张表能多用几年;但人们又希望能把投入产出表及时加以修正以满足应用要求。
于是就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修正方法问题。
用于平衡和修正投入产出表的较成熟的方法是R.A.S 方法。
二、R.A.S 方法原理1. 一个简单的例子 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出发介绍R.A.S 方法的原理。
假设有一张数据表如表2-3-1中(1)所示,该表按行相加应该等于u ,但现收集到的数据按行加总结果为u 1;按列加总应该等于v ,但收集到的数据却为v 1。
因为确认u 与v 是正确的,那么表中数据则是不准确的,需要进行调整,使其按行、列加总等于u 与v 。
这里u 和v 分别称为行控制数和列控制数。
先求出每行中u 与u 1的比例数11/u u r =。
用该比例数分别乘每行中每个数据,即用0.873乘第1行元素,用1.184乘第2行元素,用0.9111乘第3行元素,得到新的数据表(2)。
该表每行加总肯定等于行控制数,但按列加总为v 2,仍不等于列控制数v 。
表2-3-1 R.A.S 方法(1) (2)甲 乙 丙 u 1u r 1甲 乙 丙 u u 2=甲 160 0.873 甲乙 150 1.184 乙 丙 120 0.911 丙 v 1 100 266.7 75 2v 97.3 256.2 76.5v100250802s1.027 0.976 1.046(3) (4)甲 乙 丙 u 3 r 3 甲 乙 丙 u u i =甲 1.01 甲 乙 0.996 乙 丙0.992丙v 3v i =再求出每列v 与v 2的比例数2s ,22/v v s =。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及解答陈正伟2010-05-26第一章投入产出法概论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名词解释、填空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
-名词解释、填空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
-名词解释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原材料B 固定资产折旧C 贷款利息支出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税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原材料B 固定资产折旧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税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获得的捐赠物质B 国家的奖金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补贴7、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名词解释8、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亿元。
A 3000B 2000C 1000D 5000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C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B 总产出=中间使用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1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简答12、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矩阵)棋盘式表格。
2001年房地产估价师估价案例与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问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1.某估价公司于1999年8月1日对一宗房地产进行了估价,估价目的为抵押贷款,按当时正常市场价格评估的结果为1000万元,银行据此贷款给其业主800万元。
2001年10月1日,因该业主无力偿还贷款,银行申请,经法院判决将该房地产拍卖。
拍卖所得扣除各项税费后为600万元,加上业主已偿还给银行的部分本金及利息,业主仍欠银行100万元。
为此,银行要求估价公司赔偿该100万元的损失,而估价公司认为自己没有责任。
请问估价公司应如何说明自己没有责任和解释其原因?(分数:10.00)正确答案:()解析:1.银行按估价值的八成贷款给业主,对风险考虑不够。
2.抵押估价时点为1999年8月1日,拍卖的时间为2001年10月1日,由于时间变化,房地产价值会发生变化。
3.由于短期(快速)和强制性变现因素,拍卖价格可能会低于公开市场价值。
4.房地产拍卖所得扣除各项税费后得款可能低于公开市场价值。
5.如果估价公司当时的估价结果是客观合理的,就没有赔偿责任。
2.某公司欲将其位于商业区的一栋自建4层厂房,转让给某集团改建为百货超市。
根据该公司提供的房地产权证,该厂房为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6000m2,竣工日期为1980年5月。
现委托某估价公司评估其转让价格,请问该估价公司应搜集哪些资料?(分数:10.00)正确答案:()解析:1.对该地区房地产价格有普遍影响的资料。
2.有关估价对象的实物、权益、区位等资料。
3.了解城市规划是否允许该房地产改变为商业用途。
4.如果城市规划允许改变为商业用途,需了解商业用途下的类似房地产的租金、售价等资料。
5.改变用途所需投入的改建费用等资料。
6.需要补交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标准等。
3.商业区某商场共6层,每层建筑面积3000m2,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从1996年5月18日起计。
2020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卷十)【单选题】1.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
A.部门统计调查B.涉外统计调查C.民间统计调查D.企事业统计调查【答案】A【解析】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
【单选题】2.政府统计调查具有()。
A.自愿性B.营利性C.强制性D.平等协商性【答案】C【解析】政府统计调查都是义务性统计调查,具有强制性。
【多选题】3.民间统计调查具有()。
A.自愿性B.营利性C.强制性D.平等协商性E.非营利性【答案】AB【解析】民间统计调查具有自愿性和营利性两个特点。
【单选题】4.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审批。
A.国务院B.国家统计局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国家统计局或国务院【答案】A【解析】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农业普查等,报国务院审批。
【单选题】5.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审批。
A.国家统计局B.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C.同级地方人民政府D.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答案】B【解析】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多选题】6.经审批或者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表应当具备法定标识,即在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标明()。
A.表号B.制表机关C.批准或者备案机关D.批准或者备案文号E.有效期限【答案】ABDE【解析】本题考查调查表式。
【单选题】7.统计调查应当以()为基础。
A.经常性抽样调查B.统计报表C.周期性普查D.典型调查【答案】C【解析】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多选题】8.我国国家周期性的普查制度包括()。
A.经济普查B.农业普查C.工业普查D.人口普查E.第三产业普查【答案】ABD【解析】我国国家周期性的普查制度包括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
单项选择题:1.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的依据是()。
A.《统计法》B.《统计法实施细则》C.《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D.《统计执法检查规定》「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统计违法案件处理程序为立案、调查、处理、结案。
我对RAS 法的认识一、RAS 法的概述RAS 法又名适时修正法或双比例平衡法,是1960年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斯通等人发展起来的,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得到改进,现在已得到十分广泛地普及,其特点是从行和列两个角度来更新、平衡矩阵。
所谓“RAS 法”是一种用目标年中间需求合计作为行向控制量,目标年中间投入合计作为列向控制量,对基年中间投入结构进行修正,从而得到目标年份投入产出表中间流量或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算法,即在已知计划期(预测期)的某些控制数据的条件下,修正原有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据以编制计划期投入产出表。
在估计目标年份的投入产出表中间投入量时,基年投入产出表的中间投入矩阵与总产出、目标年各部门的总产出、目标年各部门的中间投入合计和中间使用合计应当属于已知信息。
(一)RAS 法的基本原理RAS 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假设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的每一个元素ij a 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是替代的影响,即生产中作为中间消耗的一种产品,代替其他产品或被其他产品所替代的影响,它体现在流量表的行乘数R 上;其二是制造的影响,及产品在生产中所发生的中间投入对总投入比例变化的影响,它体现在列乘数S 上。
(二)RAS 法的求解1.求解过程如果已知目标年中间需求合计向量和目标年中间投入合计向量这两个控制量,则RAS 法的求解过程可以概括如下:(1)以基年直接消耗系数矩阵0A 乘以目标年总产出向量1X ,得到按基年中间投入结构预测的目标年中间流量矩阵。
如果两年间直接消耗系数没有发生变化,则该矩阵的行和与列和应该等于控制量,如果不等,说明直接消耗系数发生了变化,需要更新。
(2)令)1(10ˆu i X A =,计算第一次行乘数)1(1)1(u u r =,以)1(r 调整10ˆX A 的各行,即10)1(ˆˆX A r ,使其各行之和等于目标年对应行中间需求合计,)1(ˆr 表示行乘数所构成的对角阵,下角标“1”表示第一次行乘数。
财政学案例分析及答案【篇一:财政学案例】txt>——政府收费的负面效应实例背景资料:北京出租汽车协会在 2001 年做了一个调查,声称一辆夏利车司机每月交给出租汽车公司的份钱平均为 4400 元,而公司的运营成本为每车每月 4019.97 元,其中包括管理费 800.65 元,也就是说公司的每车纯收入每月只有 257.97 元,一个月的纯利率仅为 5.86% 。
国家、企业、司机的所得比例是 1.98:1:9.87 。
按照这种说法,司机得大头,国家得中头,企业得小头。
但“的哥”们对此提出了强烈置疑。
北京渔阳出租汽车公司的杨师傅以自己为例说,他的月营业收入基本保持在 8700 元左右,这些收入用于支付每月的份钱 4400 元,燃油费约 1800 元,修理费约 400 元,用餐费 300 元(每日10 元),应付罚款等其他开支 100 元,每年的出租汽车车辆、计价器年检费等费用合计每月平摊 30 元,个人所得税每月60 元。
总计每月支出为7100 元,净收入则约为1600 元。
但杨师傅为之付出的代价是每天几乎 10 个小时的工作。
杨师傅怎么也不相信企业拿的是小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辆新夏利车投入出租运营的成本大概是 9 万元,司机承包一辆车的抵押金是 4 万元。
也就是说,公司买一辆新车,实际只付 5 万元。
而出租车的使用年限是五年,每个月 4400 元的份钱,而且承包期内的所有日常汽车维护费用均由司机承担。
如此算来,公司两年就可以赚回一辆车的本钱,后三年净赚。
以管理着 5000 辆出租车的某家出租汽车公司为例,每车每月份钱5000 元,每年共收入 3 亿元的份钱。
对制度经济分析而言,更关键的是,每辆出租车的司机“以车代押”在公司里押了 5 万元的保证金,从而出租车司机们处于被公司“敲竹杠”的境地难以自拔。
2002 年,这家公司规定每辆出租车必须更换白色座套,必须由公司定期清洗这些白色座套。
为此,每车每月必须向公司支付清洗费 30 元。
第十六章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是经济模型的一种,目前在国内外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政府机构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应用和发展。
与投入产出模型一样,CGE模型同样是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以数学方程的形式来反映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投入产出技术通过同质性和比例性假定将一般均衡方程体系进行了简化,CGE 模型通过联立方程组的方式来刻画经济系统中各部门、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着重考察一个经济系统中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如何通过价格这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以达到均衡状态。
CGE模型的发展与经济政策分析的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宏观经济模型的发展以及经济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认为,1960年挪威经济学家Leif Johansen 博士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CGE模型——挪威多部门增长模型(Multi-sectoral Growth, MSG)。
这是第一个实用的CGE模型,也是CGE模型的雏形,之后随着大规模计量经济模型的流行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CGE模型的发展停滞不前。
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能源危机使得依靠数据说话的计量经济模型失去其解释功能,也使得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对商品和要素价格变化影响的分析更加重视,CGE模型又重新得到了高度重视。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CGE模型在其理论深度、模型结构、建模技术和应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由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推行,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CGE模型,并广泛应用于贸易、能源与环境、收入分配等研究领域。
第一节C GE模型的数据基础CGE模型的实现需要两方面的支持:一致性的数据基础和建模方法。
一致性的数据基础主要是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SAM)。
SAM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了扩充,考虑了投入产出表未能反映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收入和支出流动,比如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相关情况。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性质和功能(一)定义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所提供资料构成了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中心内容,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要点1.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经济总体,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市场性等主要特征。
2.国民经济核算主要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
这些指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3.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信息,满足监测、分析、决策、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协调等方面的广泛需要。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国民收入估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民收入估算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针对英国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
以理查德.斯通1947年撰写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和计量”为基础,形成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一个版本,即SNA-1953。
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完成了两次系统修订,即SNA-1968版本和SNA-1993版本。
(二)SNA-1993的特点和作用1.为一个国民经济总体提供全景描述。
2.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
3.强调核算实施上的灵活性,并建议以附属账户等工具来扩展其分析功能。
4.增强了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
(三)两套核算体系的并存和一体化世界各国曾并行过两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计划经济国家应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MPS),另一个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应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
二○二一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统计工作实务真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20.设计基层调查表指标时,应尽量避免的指标是()A.营业收入B.职工人数C.固定资产折旧D.增加值【答案】D【解析】基层表指标是综合表指标在一个调查单位的具体体现,是加工计算综合表指标的原材料。
在设计基层表指标时应注意尽可能利用调查单位现有的会计资料、管理记录和各种生产经营台账等原始资料,尽可能避免需要通过复杂的运算才能取得基层表指标数据;同时还应注意列入基层表的指标是要能够取得确切数据的,有些指标虽然需要,但还没有条件取得,不应列入,增加值属于应避免的指标。
2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是基于联合国()SNA制定。
A.1993年B.2003年C.2008年D.2009年【答案】C【解析】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2008年SNA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调整了基本框架,更新了基本概念和核算范围,细化了核算分类,修订了基本核算指标,改进了基本核算方法,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22.体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是()。
A.基本核算B.扩展核算C.资金流量核算D.国际收支核算【答案】B【解析】扩展核算体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23.下列不属于流量指标的是()。
A.进出口B.劳动者报酬C.国内生产总值D.工业产品库存【答案】D【解析】工业产品库存为某一时点的量,属于存量。
24.生产法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是()A.总产出-中间投入B.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C.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D.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答案】A【解析】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案例二:RAS法修订2001年A市投入产出表及其分析(一)案例背景投入产出的编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世界各国的投入产出表一般每隔5年编制一次,而各5年期间的投入产出表则是在前一次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调整。
调整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直接消耗系数进行修正。
直接消耗系数的修正方法按修正的全面程度,可分为全面修正法和局部修正法。
全面修正法通过重新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全面修正直接消耗系数;局部修正法只选择变化较大的直接消耗系数,根据技术、经济、自然等因素和有关统计资料,局部地进行调整。
世界大部分国家一般都在5年左右重新编制,在编制新表期间则采取局部调整,RAS则是一种对直接消耗系数进行局部调整的常用方法。
RAS法,也称适时修正法,是英国经济计量学家R·斯通提出的。
本案例运用RAS法修订2001年A市投入产出表和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根据投入产出法分析2001年A市投入产出情况、预测2002年A市的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品。
(二)案例分析1.数据:2000年A市40个部门投入产出延长表;2001年A市统计年鉴提供的16个产业部门的总产出(见附表一)。
2.部门分类调整与合并部门分类是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首先要遇到的问题。
以前经济体制中的各种部门都是以企业为基本单元进行划分的,部门是企业的组合。
但因为企业一般不止从事单一的生产活动,生产的产品不是单一的,既生产能归属到此部门的产品,又生产能归属到另一个部门的产品,显然这样的分类不能够分析出社会生产中各类产品和生产的消耗比例结构和技术关系。
对2000年我国A市投入产出进行核算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投入产出表分析部门之间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要求分类能够满足分析过程中的消耗结构和技术分析的需要。
因此,本案例不按行政管辖系统或以企业为单位来进行分类,而是以产业性质为基础,进行产业部门分类,将40个部门合并为16个部门。
2000年我国A市合并后投入产出的部门分类如表3.1:3.RAS法修订2001年A市直接消耗系数(1)RAS基本原理RAS是一种对直接消耗系数进行局部调整的常用方法,也称适时修正法,是英国经济计量学家R·斯通提出的。
2001年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答案试题一:(20分)答案及评分标准:问题1:(注:虚箭线画为实简明线者给分)图1.2调整后网络进度计划问题2:①工作C与工作H之间机械闲置2个月,工作H与工作J之间机械不闲置,故机械共闲置2个月。
(3分)②如果工作C最早开始时间推迟2个月,则机械无闲置。
(3分)问题3:①补偿要求合理。
(1分)因为是业主原因造成施工单位的损失,业主应承担费用的补偿。
(1分)②补偿要求不合理。
(1分)因为机上工作人员人工费已经包含在相应的机械停滞费用之中。
(2分)③窝工补偿要求合理。
(1分)因为是业主原因造成施工单位的损失。
(1分)问题4:业主不应支付赶工费。
(2分)因为不需要赶工,也能按合同工期完工(或因不影响总工期,或拖延时间在总时差范围内)。
(1分)二、评分说明:本试题答案应标单位而未标的,每处少给0.5分,最多少给1分。
试题二:(30分)答案及评分标准 问题1:第一年应计利息:(0+1/2×3100×60%×50%)×7% (1分) =32.55(万元) (0.5分)第二年应计利息:(3100×60%×50%+32.55+1/2×3100×40%×50%)×70% (1分) =89.08(万元) (0.5分)第三年应计利息:3100×60%×50%+3100×40%×50%×32.55+89.08或930+620+32.55 +89.08 (1分)=1671.63(万元) (0.5分) 问题2:表2.1 某项目本还付息表 单问题3:固定资产投资:3100+121.63(0.5分)=3221.63(万元) 残值:3221.63×5%(0.5分)=161.08(万元)(0.5分)各年固定资产折旧:(3221.63-161.08)÷8(0.5分)=382.57(万元)(0.5分) 或者:3221.63*(1-5%)÷8=382.57(万元)注:按3100万元计算残值和折旧,计算方法正确的,各给0.5分。
案例二:RAS法修订2001年A市投入产出表及其分析(一)案例背景
投入产出的编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世界各国的投入产出表一般每隔5年编制一次,而各5年期间的投入产出表则是在前一次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调整。
调整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直接消耗系数进行修正。
直接消耗系数的修正方法按修正的全面程度,可分为全面修正法和局部修正法。
全面修正法通过重新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全面修正直接消耗系数;局部修正法只选择变化较大的直接消耗系数,根据技术、经济、自然等因素和有关统计资料,局部地进行调整。
世界大部分国家一般都在5年左右重新编制,在编制新表期间则采取局部调整,RAS则是一种对直接消耗系数进行局部调整的常用方法。
RAS法,也称适时修正法,是英国经济计量学家R·斯通提出的。
本案例运用RAS法修订2001年A市投入产出表和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根据投入产出法分析2001年A市投入产出情况、预测2002年A市的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品。
(二)案例分析
1.数据:2000年A市40个部门投入产出延长表;2001年A市统计年鉴提供的16个产业部门的总产出(见附表一)。
2.部门分类调整与合并
部门分类是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首先要遇到的问题。
以前经济体制中的各种部门都是以企业为基本单元进行划分的,部门是企业的组合。
但因为企业一般不止从事单一的生产活动,生产的产品不是单一的,既生产能归属到此部门的产品,又生产能归属到另一个部门的产品,显然这样的分类不能够分析出社会生产中各类产品和生产的消耗比例结构和技术关系。
对2000年我国A市投入产出进行核算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投入产出表分析部门之间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要求分类能够满足分析过程中的消耗结构和技术分析的需要。
因此,本案例不按行政管辖系统或以企业为单位来进行分类,而是以产业性质为基础,进行产业部门分类,将40个部门合并为16个部门。
2000年我国A市合并后投入产出的部门分类如表3.1:
3.RAS法修订2001年A市直接消耗系数
(1)RAS基本原理
RAS是一种对直接消耗系数进行局部调整的常用方法,也称适时修正法,是英国经济计量学家R·斯通提出的。
RAS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假设部门间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的每一个元素aij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是替代的影响,即生产中作为中间消耗的一种产品,代替其他产品或被其他产品所替代的影响,它体现在流量表的行乘数R上;其二是制造的影响,即产品在生产中所发生的中间投入对总投入比例变化的影响,它体现在列乘数S上。
设基期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A0,以后年份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A1:
A1=ˆR A0ˆS
式中,R、S均为对角矩阵ˆR=
1
2
n
r00
0r0
00r
⎛⎫
⎪
⎪
⎪
⎪
⎪
⎝⎭
ˆS
=
1
2
n
s00
0s0
00s
⎛⎫
⎪
⎪
⎪
⎪
⎪
⎝⎭
然而在矩阵A1=ˆR A0ˆS
中,只有A0是已知量,求解比较困难,需要用多次迭代进行求
解。
求解的前提条件是已知基期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报告期总产出列向量X,报告期中间消耗矩阵行合计数UT和列合计数VT。
(2)修订过程
运用2000年(基期)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求出2001年(报告期)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第一步,根据基期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报告期的总产出,计算出一个流量矩阵,然后按行相加,得一个中间产品合计列向量U(1);按列相加,得劳动对象消耗合计行向量V(1);它们与报告期实际的中间产品合计列向量和劳动对象消耗合计行向量都不相等,为了先消除各行的差额,计算得出第一次行乘数R1=UT/U1。
第二步,对该流量矩阵的每行上分别乘以各行行乘数,再按列相加,得到一个行向量V1,并与报告期的劳动对象消耗合计行向量VT相比较,计算第一次列乘数S1 =VT/V1。
第三步,由第二步求出的流量矩阵的每列分别乘以各列列乘数,按行相加,得到一个列向量U2,并与报告期列向量UT相比较,计算第二次行乘数R2 =UT/U2。
第四步,由第三步求出的流量矩阵的每行分别乘以各行行乘数,按列相加,得到一个行向量V2,并与报告期行向量VT相比较,计算第二次列乘数S2 =VT/V2。
按第三第四步方法各行各列逐步调整。
当调整进行到第六次时,行乘数均为0.99,列乘数均为1.01,可以认为收敛于1,即U=UT,V=VT。
据此,通过六次调整,2001年投入产出表修订宣告完成。
根据公式
ij
ij
j
x
a
X
=()
,1,2,3,
i j n
=
,可以得出报告期直接消耗系数矩
阵。
(完整表格参见附表二)
(3)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及其分析
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各产业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利用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对产业间的依存关系进行量化分析。
现以工业产业为例,进行说明。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一般用A
IJ
表示,其定义是:每生产单位J产
品需要消耗I产品的数量。
A
IJ 是反映两产业间依存关系最基础的数据。
A
IJ
越大,说明两产
业间直接依存关系越密切。
两个产业之间的依存度高低是相对的,为方便比较,我们假定用直接消耗系数的平均水平衡量工业与其他各产业部门的直接依存程度,大于平均水平的为直接依存度相对较高,小于平均水平的为直接依存度相对较低,0为无依存关系。
工业产业与大部分产业部门存在依存关系,但依存度均较弱。
根据01年度上海市投入产出表,工业产业与16个产业部门有依存关系,除了与个别产业部门以外,与绝大部分产业的直接依存度都非常之高。
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0.396、0.573、0.342。
可见在全部产业部门中,工业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直接依存关系总体比较高。
(4)基于2000、2001年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比较分析
为了要分析01年直接消耗系数相对于00年做了哪些变化,因此用01年的直接消耗系数减去00年的直接消耗系数,然后再除以00年的直接消耗系数,得到一个新的百分比矩阵。
除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四个部门的数据缺失外,可以将其他12个部门分成4大类。
第一类:直接消耗系数小幅下降的有:第一产业;工业;金融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批发和零售业;
第二类:直接消耗系数大幅下降的有: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第三类:直接消耗系数小幅上升的有: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第四类:直接消耗系数大幅上升的有: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
由于分析的数据之间只相隔了一年,所以对于小幅上升和下降,认为它们的变化在正常范围内,属于一般的产业调整或市场需求变化。
对直接消耗系数大幅上升的行业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长了3~4倍。
这些行业都和住房消费有关。
可见,在00年与01年这一年之间,它的发展之迅速。
这很可能导致了此后几年房屋价格的持续的高速增长。
4.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及其分析
一般来说,任何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除了各种直接消耗关系外(直接联系),还有各种间接消耗关系(间接联系)。
完全消耗系数则是这种包括所有直接、间接联系的全面反映,是指增加某一个部门单位总产出需要完全消耗各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它是全面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技术经济的全部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的主要指标。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产品的生产中,几乎都存在这种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的关系,而充分理解各种间接消耗关系是充分理解宏观经济问题复杂性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