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编制投入产出表是应用投入产出法的基础。从投入产出表中,可以得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种产品)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得到反映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关系的主要数据,这样就可以把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于经济计划、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可以编制各种投入产出应用模型。

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相比,实物型表的编制方法比较简单、单一,而且许多国家已不编制实物型表,例如前苏联1977年、中国1987年、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中都没有实物型表。所以,本章的内容主要针对价值型表的编制。

§2.1 概述

编制投入产出表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例如,日本编制1975年产业关联平衡表(即投入产出表),以行政管理厅为主,十一个省厅合作,成立了专门机构。从1975年5月确定方针,到1978年6月分布第一批结果,1980年3月印发全部结果,共花费近五年时间。又如,前苏联编制1977年部门联系平衡表,一次性调查的规模为:40000个工业企业、23000个建筑单位、5000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数万个运输、商业、采购企业和单位以及40000个非生产领域的企业和单位。

在我国,目前的计划、财务和统计口径与投入产出表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异,这是编表的不利因素;但另一方面,我国有较为健全的统计体系和统计队伍,有大量统计资料可供应用,只要在编表时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统计资料,选择既满足编表要求又符合国情的编表方法,是能够较快地编制出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我国第一次正式编制的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仅用了两年时间。

由于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艰巨性,所以除极少数国家(例如北欧的挪威、瑞典等)每年编制外,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数年正式编制一次、每年修正一次的途径。我国国务院曾发出通知,决定每隔5年编制一次全国表(逢二、七年度),在两个编表年度间修正一次(每逢O、五年度),即可满足应用的需要,又可节省一定的人力财力,是比较适当的。

下面首先就表的编制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几个要点作些讨论。

一、四种调查方法的选择

通常有四种调查方法: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关于它们的概念,在统计学中已经介绍了。这里主要介绍它们在投入产出表编制中的应用。

普查,主要用于所有总量数据、重要的中间投入数据(例如发电的煤耗等)和所有进出口数据的调查。因为这些数据要求完整与准确。

重点调查,主要用于大部分中间投入数据和投资构成的调查。例如钢铁部门的中间投入数据,必须对占总产量90%以上的大中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关于投资构成,必须对大中型投资项目进行调查。

典型调查,主要与重点调查配合使用。对于重点调查之外的部分,例如数量很多但产量很低的小型钢铁企业,只需要选择几个典型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推算即可。

抽样调查,主要用于数量众多、又无重点的调查对象。例如居民消费构成、商业等部门的投入构成等。

二、两种收集数据方法的选择

编制投入产出表时可以按行收集数据,也可以按列收集数据。

按行收集数据,如果以生产产品的企业和提供劳务的单位为调查对象,则要求这些基

层单位提供它的产出量(产品或者劳务)的去向,是如何分配和使用的,然后逐级汇总。但在实际上,基层单位无法提供这样的数据;如果以产品或者劳务的使用者为调查对象,则对于每一种产品或者劳务,都要向全社会进行调查,很难实施。所以不采取这种方法。

按列收集数据,即要求生产产品的企业和提供劳务的单位提供它的投入(产品或者劳务)的情况,然后逐级汇总。基层单位可以提供这样的数据,所以一般都采取这种方法。

三、两种价格的选择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编制中一个颇麻烦的问题是价格问题。在实际中碰到的价格问题很多,下面仅讨论两点普遍的价格选择。

⒈在不变价和现价之间,一般选择现价

用现价,可以与统计取得一致,大量的统计数据可以直接引用。在我国,增加值的计算、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消费额与投资额的计算,等等,都是采用现价。

采用现价的缺点是减低直接消耗系数的稳定性,并使得不同年份的投入产出表可比性差,因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产品的价格变化是不一致的。

⒉在生产者价格与购买者价格之间,一般用生产者价格

生产者价格指出厂价,购买者价格指到货价,二者之间相差流通费用,包括运费和商业物资费用。为什么在投入产出表中一般采用生产者价格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投入产出表平衡的需要。例如,钢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煤炭5000万吨,每吨以出厂价20元计,按生产者价格计,在钢铁部门列与煤炭部门行的交点应填入10亿。假设这5000万吨煤的运费为2.5亿,则在钢铁部门列与运输部门行的交点应填入2.5亿(当然还应加上其它消耗物资的运费)。这样,从煤炭部门这一行来看,所有部门的消耗相加、再加最终产品才能等于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产出。如果采用购买者价格,在钢铁部门列与煤炭部门行的交点填入12.5亿,则横行相加不能平衡。从纵列来看,也只有按生产者价格计,才能平衡,否则将使流通费用重复计算,纵列相加不等于总投入。

二是直接消耗系数稳定性的需要。在编制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时,应使影响消耗系数稳定性的因素越少越好。如果以购买者价格计算,则得到的消耗系数还将受到流通费用变化的影响,使其稳定性更差。

国外也有按购买者价格编制投入产出表的,但那样的表基本上没有实际用途。

三、三种概念的部门的选择

实际中存在三种不同的“部门”,各自具有不同的含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编制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很重要的。

1. 产品部门(纯部门)

产品部门,也称纯部门,是一类产品的集合,这类产品具有相同的用途、生产工艺和投入结构。例如,“钢铁产品部门”是钢铁产品的集合,可以包括铁矿石、生铁、钢、钢材等产品,但不包括由钢铁企业生产的机械、焦炭等产品。

产品部门的总产值应是列入该部门的各种产品的全社会总产量与其价格相乘后对所有产品求和。所谓全社会总产量,即包括在一个企业内部自产自耗,并没有出厂的部分,例如,一个钢铁企业生产的生铁主要用于本企业炼钢,并不向厂外销售,也计入全社会生铁总产量之中。因我国工业统计中主要采用“工厂法”,即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出厂产品才计算产值,象上述的生铁就不计入企业总产值之中。所以,按产品部门的总产值计算的全社会总产值是高于统计上的“社会总产值”的。我国按“产品法”统计的部门,主要为农业、运输业等和工业中的电力工业。例如,统计中的种植业总产值,就是直接从主要农产品的全社会总产量(主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茶叶、烤烟等)中计算得到的。

2. 产业部门(混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