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75.50 KB
- 文档页数:7
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综合训练卷一、单选题1.实验室里一般不能制得氧气的物质是A .高锰酸钾B .氯酸钾C .氯化钠D .过氧化氢2.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B .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C .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D .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3.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硝酸。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224HNO +C=2H O+4X +CO ↑↑。
则X 是A .NO 2B .COC .NOD .N 2O 54.工业生产硫酸中的某一步反应用微观模型图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3价B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1:1C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中2P+5O 2点燃P 2O 5指出其中错误是A .反应条件应改为燃烧B .氧气应改为“↑”C .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D .五氧化二磷应改为“↓”6.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42H +SiCl Si+4X 高温,其中X 的化学式是A .Cl 2B .H 2OC .HC lD .SiH 47.将25gA 物质与5gB 物质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物质有10gA ,还有一种新物质C 。
若A 、B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20、80,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A +B=2CB .2A +B=C C .A +2B=CD .A +2B=2C8.“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一定条件下,CO 和H 2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绿色化学”,这种产物不可能是A .甲醛(CH 2O )B .甲醇(CH 4O )C .乙醇(C 2H 6O )D .乙酸(C 2H 4O 2)9.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及计算一、选择题1.尿素溶液可以用来处理汽车尾气,化学方程式为2CO(NH2)2+4X+O2===2CO2+4N2+4H2O,则X的化学式是()A.NO2B.NO C.N2O D.NH32.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m1的值是4.4B.m2的值是4C.甲和乙是反应物D.参与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7∶83.图2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相同的球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2A.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可以改变化学式中各组成元素右下角的数字C.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是不能拆开的D.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生成物是固体,所以只要生成物是固体就必须标“↓”5.同学们对化学方程式C +O 2=====点燃CO 2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图16.某金属单质X 与非金属单质Y 可发生反应:2X +Y===X 2Y 。
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参加反应的X 与Y 的质量比为( ) A .4∶1 B .3∶1 C .2∶1 D .37∶8 二、填空题7.图3”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
图3(1)”“____________。
(2)反应前的原子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的原子数。
(3)从微观角度思考,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________(填“一定”或“可能”)改变。
(4)写出一个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过氧化氢和过氧化钡都是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一般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等。
过氧化氢可用过氧化钡(BaO 2)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623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0320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值为0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2.下列说法中正确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g酒精和50g水混匀后形成60g酒精溶液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得到30g P2O5,则参加反应的O2和磷的总质量一定为30g C.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生成3L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2g氢气和8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0g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分子,如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B.此反应是分解反应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D.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下列选项中,化学基本观念所对应的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是A.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微粒观: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C.转化观:二氧化碳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辩证观:塑料可用于蔬菜大棚,但也会造成“白色污染”5.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参加反应A、B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4∶27 D.该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522022反应后质量/g待测11285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甲可能该反应的催化剂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7.某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M N P Q反应前质106901838量/g反应后质35X8047量/gA.X=0B.M 一定是化合物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P 与 M 的质量变化比为 16:78.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a-40。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在化学变化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 B.分子个数 C.元素种类D.原子种类2、纯净物M加热可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推断M的化学式可能是()A.Na2CO3 B.NaHCO3C.(NH4)2SO4D.(NH4)2CO3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5O22P2O5 B.2H2O2═2H2O+O2C.S+O2↑SO2 D.Fe+O24O3Fe4、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5、香烟烟雾中有一种强致癌物叫苯并芘,其完全燃烧的方程式X+23O220CO2+6H2O,则苯并芘的化学式为()A.C20H12 B.C20H6C.C20H12O2D.C20H6O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4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7、制备过氧乙酸过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B.物质乙和物质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以再分8、从化学方程式S+O2SO2中无法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 B.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9、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10g冰加热融化变成10g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氢气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在A+B=C+D的反应中,9.8gA和8gB完全反应生成14.2gC,同时得到D的质量为()A.1.8g B.3.6g C.7.2g D.14.4g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B.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C、H、O元素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每种纯净物都只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①Al+Fe3O4Fe+ Al2O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核心知识1.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2022·广东东莞模拟)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2.(2022·安徽中考)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内含空气)容器中加热,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A.B.C.D.3.(2022·浙江舟山中考)小舟选用白磷、锥形瓶、气球、天平等药品和器材,探究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装置如图。
【实验思路】先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再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1)【实验步骤】Ⅰ、锥形瓶内装入白磷,塞紧瓶塞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Ⅱ、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Ⅲ、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交流反思】①要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反应结束后,若白磷有剩余,你认为是否仍能得出述结论,并请说明理由。
核心知识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4.(2022·广西河池中考)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一种科学思维。
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变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5.(2022·广西柳州中考)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的数值为3 B.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6.(2022·辽宁盘锦中考)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P-31 Cl-35.5;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⑤B.①④⑥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2、将“神舟十四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A.N2O4B.NO2C.N2O D.CH43、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发明了“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制取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A.氧元素B.氧气C.水 D.氯酸钾4、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10g冰加热融化变成10g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氢气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5、把一定质量的 X、Y、Z、M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说法正确的是()物质X Y Z M反应前的质量 6.6 3.4 4.2 3反应后的质量 5.4 待测7.4 3A.X、Z 为反应物B.M 一定是催化剂C.待测值为2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6、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结合成2个水分子C.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通过点燃生成2份质量的水D.每4份质量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7、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D.该反应中甲烷和氢气的计量数之比为1:18、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9、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内含氧气)密封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10、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但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D.CH4燃烧生成H2O和CO2,则在O2中燃烧生成H2O和CO2的物质一定含有C、H11、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A.31:16:142 B.31:23:142C.124:160:284 D.4:5:212、如图是某航天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示意图,下列关于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Ⅰ的作用是将空气和CO2、H2O分离B.装置Ⅱ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C.装置Ⅲ中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了H2和O2D.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和H2O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请从Fe、KMnO4、O2、H2、H2O2、H2O、MnO2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停电时,在烛光下看书学习是常有的事,长时间在烛光下看书,你的鼻孔会聚积一些黑色物质—炭黑。
此事实说明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 A .碳元素B .氢元素C .氧元素D .铁元素2.下列说法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铜丝在火焰上灼烧后质量增加了 B .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了 C .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后质量增加了D .氢氧化钠溶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了 3.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镁—MgOB .氯化氢—HClC .氧气—OD .氧化铜—CuO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KClO 32MnO 加热KCl+O 2↑ B .2KClO 3加热2KCl+3O 2↑C .2KClO 32MnO 加热2KCl+3O 2↑ D .2KClO 32MnO 加热2KCl+3O 2↑5.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转化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B .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C .守恒观:1g 红磷和1g 氧气反应,生成2g 五氧化二磷D .结构观: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不同,故两种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也不同6.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磷在空气中燃烧:2524P+5O O P 点燃B .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Hg+O ↑C .硫在氧气中燃烧:22S+O SO ↑点燃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343Fe+2O Fe O 点燃7.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B .原子的种类C .分子的数目D .物质总质量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镁原子( )A .该反应生成了3种物质B .反应涉及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C .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D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9.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各相关量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0.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2Cu+4HNO =Cu NO +2H O (+2X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623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0320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值为0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加快该反应的速率B.的化学式为C2H4O2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前者不变后者改变D.和都是氧化物3.“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CO2一定条件CO(NH2)2 + H2OB.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D.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4.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2.3g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6.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93221反应后质量/g x3417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x的值为2C.丙可能是单质D.该反应可能是水通电分解7.在反应2A+3B=2C+D中,当10g A完全反应,生成14g C,又知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7:16,则B与D的质量比为()A.5:6 B.6:5 C.5:4 D.4:58.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叙述合理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 30g过氧化氢溶于70g水中,所得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100gC. 3.2g碳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6.4g二氧化碳D. 3.2g硫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6.4g二氧化硫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道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B. 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 24g镁和32g氧气反应,可生成56g氧化镁3.某物质W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物质W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含有C,H,O三种元素B. 只含C,H元素C. 含有C元素,可能含有H、0元素D. 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H2+O2H2OB. 2Mg+O2点燃2MgOC. 2KClO3MnO2KCl+3O2 D. 4Fe+3O2点燃2Fe2O32△5.下列关于2CO+O2点燃2C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5:4C. 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6.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具有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它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FeO4+10H2O═4Fe(OH)3↓+8X+3O2↑,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B. 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方程式为KOHC. 高铁酸钾中含有单质铁D. 高铁酸钾可用于游泳池水的再生使用7.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利用它与液氨的反应可减少其排放.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 反应中涉及到的含氮化合物有3种C. 发生反应的液氨和一氧化氮的分子个数比为2:3D. 参加反应的液氨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17:18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2Y+3Z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B. 反应中的X、Y、Z三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2:2:3C. 该反应可能有单质生成D. 若反应生成了agY和bgZ,则消耗X的质量一定大于(a+b)g9.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4H2=X+H2O。
(人教版)北京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经典复习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B.图中共表示3种物质C.该反应后分子数目增多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因此镁元素和氦元素化学性质相同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可能产生氧气,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3.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参加反应A、B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4∶27 D.该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4.《本草纲目拾遗》“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5H7N2O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七素属于氧化物B.三七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2C.三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每个三七素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5.在反应A+2B=2C+D中,B、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1。
若1.6gA与6.4g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A.2.3g B.3.6g C.4.2g D.6.5g6.某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M N P QA.X=0B.M 一定是化合物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P 与 M 的质量变化比为 16:77.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
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没食子酸属于氧化物B.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C.没食子酸是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D.没食子酸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8.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总结(含答案解析)第五单元复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4.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5.学会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2H2O为例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三、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四、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五、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六、计算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答点燃注意: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应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
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3H6O3+3O2=3CO2+3H2OB. C3H6O3+O2=CO2+H2OC. C3H6O3+3O2=3CO2↑+3H2OD. 2C3H6O3+5O2=6CO2+6H2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氢气和8g氧气充分燃烧可生成水()A. 10gB. 9gC. 8.5g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3.工业上用100t含氧化铁(Fe2O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冶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A. 56tB. 58.3tC. 70tD. 72.9t4.某物质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该物质中()A.只含氧元素B.一定含钠元素和氧元素C.只含钠元素D.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5.如图为甲和乙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6.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镁条的质量。
D.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少得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7.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A.都属于氧化物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分子D.都含有氧元素8.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9.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5g酒精与5g水混合得到10g酒精溶液B. 2L氢气与18L 氧气反应生成20L的水C. 12g碳完全反应时只能消耗32g氧气,则12g碳在64g氧气中充分反应生成76g二氧化碳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4P + 5O2↑2P2O5B. 4Fe + 3O22Fe2O3C. 2H2+O2H2OD. Mg + 2HCl MgCl2+ H2↑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2.根据乙炔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反应:2C2H2+5O24CO2+2H2O,可以写出如下的符号式:(C2H2):(O2):(CO2):(H2O)=2:5:4: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章化学方程式考试试题(有答案) 化学方程式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Z 一定是化合物B .在反应中X 、Y 、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C .若X 和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不为M 和N ,则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 .若ag X 彻底反应生成bgZ ,则并且消耗(b-a )gY.2.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讲法中别正确的是( ) A .物质甲是单质B .丙分子中A ,B 原子个数比为3:1C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D .依照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 23.铜片与浓硝酸能够发生如下反应:Cu +4HNO 3(浓)===Cu(NO 3)2+2X ↑+2H 2O ,对该反应的下列讲法中正确的是( )A .生成物X 的化学式为H 2B .反应中N 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 元素化合价别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C .浓硝酸属于纯净物D .反应物Cu 与生成物H 2O 的质量比为32:94.丙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讲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别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 .反应生成物基本上氧化物D .该反应中,原子和分子都发生了改变5.下列叙述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 .验证铜比银爽朗:2AgNO 3+Cu=Cu(NO 3)2+2Ag 置换反应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2NaHCO 3+2HCl=2NaCl+H 2O+CO 2↑ 复分解反应C .乙醇作燃料:C 2H 5OH+3O 2=2CO 2+3H 2O 氧化反应D .用烧碱制纯碱:Ca(OH)2+Na 2CO 3=CaCO 3↓+2Na OH 复分解反应6.化学变化中别能实现的变化是()A .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B .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C .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D .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 7.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讲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甲物质由一具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C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8.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下列讲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有毒气体是Cl 2C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别变D .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使用9.物质是变化的,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别能实现一步转化的是()A .Mg →MgO →MgCl 2B .Fe 2O 3→Fe →FeCl 2C .CaCO 3→Ca(OH)2→CaSO 4D .S →SO 2→SO 3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H 2++H 2O B .Mg +O 2点燃MgO 2C .H 2O 2=H 2O +O 2↑D .Cu +H 2SO 4=CuSO 4+H 2↑1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的数值为3B.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答案:CA、由图可知,反应后氢原子的数目为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氢原子的数目也应该为6,则X的数值为3,选项正确;B、由图可知,反应前物质中的原子有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的新物质中也含有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即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甲醇和水,甲醇与水都是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特点,则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D、反应前,氢元素存在于氢气中,氢气为单质,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氢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即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选项正确;故选C。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中2P+5O 2点燃P 2O 5指出其中错误是A .反应条件应改为燃烧B .氧气应改为“↑”C .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D .五氧化二磷应改为“↓” 答案:CA 、燃烧是现象,不是条件,物质燃烧的反应条件应写“点燃”,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B 、氧气时反应物不需要标记“↑”符号,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C 、反应前P 原子和O 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10,反应后P 原子和O 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5,反应前后同种原子个数不相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故C 选项符合题意;D 、生成物五氧化二磷不需要标记“↓”符号,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
小提示: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3、2020年5月5日,配置有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B 火箭,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顺利升空,飞船成功返回。
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认识反应: 2H 2+O 2点燃2H 2O。
---------------------------------------------------------------最新资料推荐------------------------------------------------------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共3套含答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共 3 套含答案)《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 1.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0%,将 100g 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A. 煅烧后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少 B. 共生成 56g 氧化钙 C. 煅烧前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变 D. 共生成16g 二氧化碳2.C22H19FN4O2 为抗癌新药西达苯胺的化学式。
下列关于西达苯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西达苯胺是一种有机物B. 西达苯胺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 西达苯胺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11:2 D. 西达苯胺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钙离子:Ca+2 B. 2 个氢原子:H2 C. 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Na2O D. 3 个氯分子:3Cl2 4.科学家发现的 N(NO2)3 是-种新型火箭燃料,关于N(NO2)3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NO2)3 由氮、氧两个元素构成 B. N(NO2)3 中含有 3 个氮原子和 6 个氧原子 C. N(NO2)3 属于氧化物 D. N(NO2)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2.6% 5.在燃气中加入少量1 / 16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可在燃气泄漏时及时发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A. SO2 B. CO C. H2S D. SO3 6.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 常温下,将硫放入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能与氧气反应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C 向 CaCO3 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盐酸易挥发 D 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试验,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小灯泡变亮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A. A B. B C. C D. D 7.汽车发动机尾气处理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 + 6NO 5X +6H2O 其中 X 的化学式为 A. N2 B. NO2 C. N2O D. H2 8.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根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 发生反应前,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7:4 9.长途运输活鱼,常用过氧化钙增氧。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一、单选题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A.分子的数目B.原子的数目C.分子的种类D.物质的种类2.二氧化碳和甲烷是“温室气体”的罪魁祸首,但它们在新型催化剂下可用来生产化工产品乙酸(CH3COOH),转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前后氢原子的个数不变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D.反应物CO2与产物CH3COOH的分子个数比为1:13.在金属铂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4NH3+5O24X+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N2B.NO C.N2O D.NO24.关于催化剂,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是高锰酸钾分解的催化剂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提高总产量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D.催化剂可以使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很快就反应了5.实验室中有一块被部分氧化的铝片样品(仅由铝和氧化铝组成),测得其中氧元素的含量为16%,则样品中已被氧化的铝元素占原金属铝的质量分数约为()A.21.4%B.34%C.44%D.56%6.小明同学对化学反应A2 + 3B2=2C的理解错误的是( )A.C 的化学式为AB3B.若a g A2完全反应生成b g C,则同时消耗(b-a)g B2C.若m g A2和 n g B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 CD.若A2 和B2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x和y,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y)7.下列书写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碳在氧气中燃烧:C+O 2↑=CO 2↑B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2KC1O 3=2KC1+3O 2↑C .碳还原氧化铜:D .熟石灰制备:H 2O+CaO═Ca(OH )28.钙是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10462Ca PO OH ⎡⎤⎣⎦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下列对羟基磷酸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羟基磷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B .羟基磷酸钙的一个分子中含有44个原子C .羟基磷酸钙由四种元素组成D .羟基磷酸钙中钙、氧元素质量比为10:26 9.已知:“”、“”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B.x=3.2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d一定是催化剂
2.在化学反应A+B=== C+D中,若有5 g的A与11 g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 g的C和一定质量的D,则D的质量为( )
A.5 g B.16 g C.9 g D.23 g
3.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总数②分子总数③物质的总质量④物质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
A.④B.②④C.①③⑤D.①②④⑤
4.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5.某实验过程如下:取a g锡粉置于密闭容器中,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b g,煅烧使锡粉与O2充分反应;冷却后打开容器时发现有空气冲入,待容器内气体组成恢复到反应前,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c g;取出所有固体,称得固体为d g。
则c等于
( )
A.d+b+a B.d-b-a
C.d-b+a D.d+b-a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 g
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5 D.物质Y一定是单质
7.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1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8.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25 g甲与5 g乙充分反应,反应后生成11 g丙和
9 g丁,同时剩余10 g甲。
如果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30、20、44、18,其化学式依次为A、B、C、D,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A+2B===2C+D B.2A+B===C+2D
C.A+B===C+D D.2A+B===2C+D
9.在反应2A+5B=== 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 g A 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
A.4:9 B.8:1
C.10:11 D.31:44
10.某纯净物3 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
C.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11.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
(提示:CH4和CO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
CO2+2H2O;2CO+O22CO2)
A.CO最多,H2最少B.H2最多,CH4最少
C.H2最多,CO最少D.CH4最多,CO最少
二非选择题
1.追求化学家的足迹:
(1)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他获得氧气的方法很多,其中有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硝酸银等。
舍勒所选择的反应物均可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的共同点:_______;
(2)舍勒由于受“燃素说”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逸散到空中去了),导致“氧气”从他的鼻尖下溜走.化学家拉瓦锡结合大量实验事实,否定了“燃素说”认为的“物质燃烧后质量应当减轻”的观点,真正发现了氧气。
以铁燃烧的事实,指出上述“燃素说”的谬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氨气可用于处理硝酸工厂排放的一氧化氮气体,该反应前后微粒种类如下图所示。
(1)反应过程中,____(填“原子”“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化合价保持不变的元素是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或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___________________ ;
(2)燃放含硫磺的烟花爆竹时,会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____ ;(3)____ Mg + ___ N2___Mg3N2;
(4)____ C4H10 +____ O2 ____ CO2 + ____ H2O。
4.小明用下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
A.称量反应前该装置的质量。
B.将玻璃管的下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
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红磷。
C.冷却后再称量该装置的质量,天平的指针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试回答:(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2)红磷燃烧时,小气球迅速膨胀起来,燃烧结束后,一会儿,小气球被吸得很瘪(比燃烧前还瘪),请解释小气球变化过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如果红磷燃烧前后,小气球没有变化,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红磷点燃时,若瓶塞未塞紧,待燃烧完毕后再塞紧.天平的指针将会指向____(填“偏左”“偏右”“正中”)。
(4)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将锥形瓶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取下瓶塞,则进入锥形瓶中的水约占锥形瓶的容积的_______。
(5)反思与评价:若取掉小气球换成无孔橡皮塞,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是
________ 。
5.乙醇(化学式:C2H5OH)是一种清洁燃料,但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会生成有毒气体一氧化碳。
现有168 g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
3 C2H5OH + 8 O2x CO2 + 2 CO + 9 H2O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 ______;
(2)计算该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
6. 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正常人胃液每日需要盐酸溶质HCl质量约为6.5g~
7.3g。
某患者每日分泌盐酸溶质HCl质量为9.0 g,为治疗胃酸过多需服用图9所示抑酸剂,发生反应:Mg(OH)2+2HCl=MgCl2+2H2O。
请计算并回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每天最多可中和反应掉胃液中HCl的质量是多少克?理论上能否使该患者胃液
中盐酸溶质质量恢复到正常范围?(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01)
7.实践和调查: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与煤气相比,天然气无毒安全可靠,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家用燃料。
请你调查一下你家每个月天然气的消耗情况,并计算天然气(纯度按100%计算)完全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
(CH4 + 2O2CO2 + 2H2O)
厦门燃气收费标准
收费项目收费标准
管道燃气年用气量(立方米)单位(元)≤252 3.58
252<年用气量≤360 4.29
>360 5.3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CACD DABCD C
二非选择题
1.含有氧元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
2.(1)原子;(2)H、O;(3)略
3.(1)略(2)略(3)3 1 1
(4)2 9 8 10
4.(1)略化合
(2)红磷燃烧放热使空气受热膨胀,气球胀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气压减小。
(3)装置漏气
(4)偏右
(5)1/5
(5)瓶塞弹开实验失败
5.略
6.解:设每天最多可消耗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为m,
Mg(OH)2+2HCl=MgCl2+2H2O
58 2×36.5
0.145g×2×3 m
解得:m=1.095g
服药一天后胃液中剩余盐酸溶质质量=9.0g﹣1.095g=7.905g,7.905g>7.3g,不能恢复到正常范围。
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每天最多可中和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是1.095g,理论上不能使该患者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恢复到正常范围。
7.合理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