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1课《重复与渐变》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8
《重复与渐变》教案课程名称:美术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够运用到美术作品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和特点。
2. 重复与渐变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重复与渐变创作美术作品。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重复与渐变元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和特点,并展示一些美术作品中的重复与渐变元素。
2. 学生认真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画纸,引导学生运用重复与渐变元素进行创作。
2.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重复与渐变元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
二、深入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重复与渐变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并展示一些优秀作品。
2. 学生认真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画纸,引导学生运用重复与渐变元素进行创作。
2.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复与渐变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岭南版五年级美术下册《重复与渐变》第一课时上课班级五年级主备教师何海玲课时2课时上课时间2015.05.19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过程与方法运用重复与渐变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重复与渐变独特的装饰美感,启发学生设计思维的创造潜力。
教学重点运用城府于渐变的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加深对上述构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教具准备彩色笔、画纸。
教法运用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法、联想学习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导入:1、组织教学常规,导入课堂。
端正坐姿。
培养学生学习常规。
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二、讲授新课:1、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
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2、斑马身上的线状条纹反复出现(重复)与从疏到密排列(渐变),表达了由节律的美感。
欣赏大自然造物者的鬼斧神工。
扩宽视野。
学习探讨(合作学习)三、探讨:1、圆的渐变:感受凹凸变化的“圆”世界,原点的大小、形状、间隔变化,产生了体积感、空间感和光影感。
感受生活中的装饰设计:由小贝壳按现行、十字形排列的花边,使重复构成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后提袋、包装和上的团,是由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两个圆角)重复排列形成的。
感受渐变变化给人的感受。
认识圆的渐变。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欣赏观察(深入探究)四、欣赏:1、出示图片和概念,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2、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骨格与基本形具有重复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重复构成。
欣赏图片,讨论重复构成。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岭南版五年级美术下册《重复与渐变》第二课时上课班级五年级主备教师何海玲课时2课时上课时间2015.05.20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过程与方法运用重复与渐变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重复与渐变独特的装饰美感,启发学生设计思维的创造潜力。
教学重点运用城府于渐变的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加深对上述构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教具准备PPT课件、卡纸、剪刀。
教法运用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法、联想学习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导入:1、组织教学常规,导入课堂。
端正坐姿。
培养学生学习常规。
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二、讲授新课:1、学习重复的类型:(1)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
(2)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
(3)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
(4)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5)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6)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7)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学习重复的类型。
认识重复的种类。
学习探讨(合作学习)三、深入认识:1、形状的渐变: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的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
2、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
3、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4、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5、色彩的渐变: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