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膜与物质转运与信号转导
- 格式:ppt
- 大小:58.27 MB
- 文档页数:116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是所有生物细胞的外壳,它不仅保护了细胞的内部结构,还负责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信号传递。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本文将从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转运功能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层组成的,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特性。
在水中,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层结构,亲水性的磷酸基团朝向水相,疏水性的脂肪酸基团则朝向内部。
这种排列方式形成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除了磷脂分子外,细胞膜还包含许多蛋白质、糖类和胆固醇等分子。
这些分子在细胞膜上分布不均,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区域。
例如,膜蛋白可以形成通道、受体、酶等结构,参与物质转运和信号传递等生命活动。
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是指细胞膜通过不同的机制,将物质从细胞内或外转移到另一侧。
这种物质转运可以是主动的或被动的,也可以是选择性的或非选择性的。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物质转运机制。
1.扩散扩散是一种被动的物质转运机制,它是指物质从高浓度区域自发地向低浓度区域移动。
这种移动是无序的,不需要能量输入。
扩散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或直接通过磷脂双层进行。
扩散的速度取决于物质的浓度梯度、分子大小和极性等因素。
2.运输蛋白运输蛋白是一种主动的物质转运机制,它需要能量输入。
运输蛋白可以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移到高浓度区域,这种转移是有选择性的。
运输蛋白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离子泵,它可以将离子从低浓度区域转移到高浓度区域,例如Na+/K+泵;另一种是转运体,它可以将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移到高浓度区域,例如葡萄糖转运体。
3.胆固醇转运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膜成分,它可以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胆固醇的转运是通过载体蛋白实现的。
载体蛋白将胆固醇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膜上,然后再将其转移到细胞外。
这种转运可以被药物所干扰,例如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含量。
细胞运输和细胞信号传导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其内部需要进行各种物质的运输和信息的传导,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本文将就细胞运输和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一、细胞运输细胞内的物质运输主要依赖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内的各种细胞器。
细胞膜作为细胞的外包装,起到了筛选物质的作用。
它通过渗透作用和主动转运的方式将物质进入或排出细胞。
A. 渗透作用渗透作用是指细胞膜对溶质的选择性透过性。
当细胞外部的溶质浓度高于细胞内部时,细胞膜会主动让溶质进入细胞,达到浓度平衡。
反之,当细胞内部的溶质浓度高于外部时,细胞膜则会主动将溶质排出。
B.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通过蛋白通道将物质主动转运进入或排出细胞。
其中,受体介导的运输和离子泵是两种常见的主动转运方式。
受体介导的运输是指细胞膜上存在特定的受体蛋白,当特定信号物质结合到受体上时,细胞膜会发生变化,将物质运输进入或排出细胞。
离子泵则是指细胞膜上的特定蛋白通过ATP酶的作用,将离子的浓度从低到高进行主动运输。
C. 细胞器的运输除了细胞膜的运输,细胞质内的各种细胞器也需要进行物质的运输。
其中,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是物质运输的主要场所。
高尔基体位于细胞内,常常与内质网相连。
它负责将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目标细胞器或细胞膜上,以完成其功能。
内质网则是细胞内的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它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折叠和修饰过程,然后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或其他目的地。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中心,它需要将细胞质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ATP能量。
线粒体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运输系统,将所需的物质通过积极和被动的方式运送到细胞内。
二、细胞信号传导细胞信号传导是细胞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一系列信号分子的传递和感受器的激活,将外界信号传递到细胞核,最终调控细胞的生理活动。
A. 信号分子的传递细胞信号传导的第一步是信号分子的传递。
这些信号分子可以是细胞外的激素、神经递质,也可以是细胞内的小分子信号物质。
西医综合-生理学细胞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考纲: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子排列形式●2、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考点1:●第二节、细胞的信号转导考纲: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信号转导概述●2、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4、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5、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6、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第三节、细胞的电活动考纲: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考纲:细胞的电活动(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考纲:细胞的电活动(局部电位)●1、静息电位●测定和概念●产生机制●细胞膜两侧离子浓度差和平衡电位●静息时细胞膜对离子的相对通透性●钠泵的生电作用●2、动作电位●概念和特点●产生机制●电化学驱动力及其变化(短视频)●动作电位期间的期间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钠电导和钾电导●膜电导改变的实质●离子通路的功能状态●触发●阈刺激●阈电位●传播●AP在同一个细胞上●AP在细胞间●兴奋性及其变化●兴奋性●细胞兴奋后兴奋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长期●低常期●3、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细胞膜和胞质的被动电学特征(不考)●电紧张电位:没有离子通路的激活和膜电导的变化。
●局部电位:有离子通路的激活和膜电位的变化。
●概念●特征和意义●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横纹肌考纲: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考纲:横纹肌兴奋-收缩偶联及其收缩机制考纲: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1、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结构●兴奋传递过程●2、横纹肌细胞的结构特征●肌原纤维和肌节●肌管系统●3、横纹肌细胞的收缩机制●肌丝的分子结构●肌丝滑行过程●4、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横纹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步骤●5、影响横纹肌收缩的效能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收缩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