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统计学习-人工智能导论-廉师友-清华大学出版社
- 格式:pptx
- 大小:426.42 KB
- 文档页数:46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课程教学大纲周学时:2 总学时:32(理论32,建议安排课前阅读与课后学习实践)先修课程:无课程描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应用。
人工智能当前主要的研究与开发方向是模拟、延伸与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涉及的技术包括思考的工具、基础概念、规则与专家系统、模糊逻辑与大数据思维、包容体系结构与机器人技术、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智能代理、群体智能、数据挖掘与统计数据、智能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自动规划和未来的人工智能等方面。
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见各章介绍。
第1章思考的工具(课时数:2)教学内容:【未来已来】动物智能:聪明的汉斯1.1 计算的渊源1.2 巴贝奇与数学机器1.3 计算机的出现1.4 人工智能大师【作业】【研究性学习】“神奇”的动物智能与对人工智能的憧憬教学要求:了解人类计算活动的渊源,了解计算机的诞生,了解人工智能大师图灵和冯·若依曼。
(1)导读案例(可选)。
结合本书,以电子稿形式提供了“导读案例”(【未来已来】),用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讲述在人工智能化了的“未来”年代,人们是如何工作、如何生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与现在相比有何变化,着眼于“我们如何灵活应用这一技术”,来“开动对未来的想象力”。
(2)研究型学习小组活动。
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需要通过学习小组,以集体形式开展活动。
为此,请邀请或接受其他同学的邀请,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以3到5人为宜。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号:学时:32 学分:2先修课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计算机控制技术》、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领悟到智能理论发展历程中所包含的深刻的科学逻辑和方法论。
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某种合适的人工智能方法用于给定的问题,并能够选择适当的实现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人工智能概述,包括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2.概括地论述知识表示的各种主要方法,包括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结构化表示法(语义网络法、框架)、剧本和过程等。
3.讨论常用搜索原理,如盲目搜索、启发式搜索和消解原理等。
4.讨论一些比较高级的推理求解技术,有规则演绎系统、系统组织技术、不确定性推理和非单调推理等。
5.探讨人工智能的新研究领域,初步阐述计算智能的基本知识,包含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等。
6.比较详细地讨论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包括专家系统、机器学习、Agent、自然语言理解和智能控制等。
对于应用内容,根据学时,有选择地进行讲授。
7.简要讲述人工智能语言,有Lisp语言和Prolog语言。
(根据学时需要决定是否讲授。
)三.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1.蔡自兴,徐光祐。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三版,本科生用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资料:廉师友. 人工智能技术导论, 第二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沟口理一郎、石田亨,人工智能,科学出版社,2003。
统计学习导论pdf
1 统计学习导论
统计学习导论是一本由李航教授于本世纪初出版的经典著作,由国内自动化界十分值得信赖的李航教授主编,面向自动化、信息技术和医学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学术界从业人员,介绍统计学习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是一本深入浅出的统计学习教材。
2 内容简介
统计学习导论一共八章,第一章介绍了机器学习和统计学习,第二章介绍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第三章介绍了贝叶斯决策理论,第四章介绍了极大似然估计,第五章介绍了学习理论,第六章介绍了过拟合和正则化,第七章介绍了结构风险最小化,最后一章介绍了强化学习和模型选择。
3 特色
统计学习导论从初学者出发,从统计学习的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入统计学习的有关知识,逐一讲述各种理论和方法,运用大量图示和实例说明各种概念的使用,十分适合初学者学习和系统学习统计学习。
4 实用价值
统计学习导论不单是一本教材,还是研究人员与机器学习领域的先驱者的文章的地理梳理,也是一个创新者提出概念与测试方法的平台,不论从学习和研究角度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toArtificia1Inte11igenceTechno1ogy)
总学时:48学时理论:48学时实验(上机、实习等):0学时
学分:3
课程主要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领域,PRO1OG语言及基本程序设计,状态图搜索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算法(启发式搜索、加权状态图搜索和A算法、A*算法等),遗传算法及应用,确定性及不确定性知识表示方法,产生式系统,确定性推理与不确定性推理,机器学习及专家系统等。
先修课程:
《离散数据》、《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等。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教材:
廉师友.《人工智能技术导论》(第三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教学参考书:
[1]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沟口理一郎,石田亨编,卢伯英译.《人工智能》.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王万森.《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4]邵军力.《人工智能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5]田盛丰.《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专家系统、机器学习、面向对象的方法》.北京:北京理
工大学出版社,1993。
《导论》教学教案第一章:简介1.1 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的应用领域1.3 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4 伦理与法律问题第二章:机器学习基础2.1 监督学习2.2 无监督学习2.3 强化学习2.4 神经网络简介第三章:深度学习3.1 深度神经网络3.2 卷积神经网络(CNN)3.3 循环神经网络(RNN)3.4 对抗网络(GAN)第四章:自然语言处理4.1 词向量与4.2 语法分析与句法结构4.3 机器翻译4.4 文本与摘要第五章:计算机视觉5.1 图像处理基础5.2 目标检测与识别5.3 图像分割与场景理解5.4 计算机视觉应用案例分析第六章:语音识别与合成6.1 语音信号处理基础6.2 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6.3 声学模型与6.4 语音合成技术第七章:人机交互7.1 交互设计原则与方法7.3 手势识别与眼动跟踪7.4 智能界面设计与用户体验第八章:智能8.1 控制系统8.2 机器视觉与感知8.3 导航与规划8.4 服务的应用案例第九章:芯片技术9.1 处理器架构与性能9.2 神经网络加速器9.3 边缘计算与分布式9.4 芯片的发展趋势第十章:应用案例分析10.1 医疗健康领域应用10.2 金融科技领域应用10.3 教育领域应用10.4 智能交通领域应用第十一章:智能决策与优化11.1 概述11.2 线性规划与整数规划11.3 动态规划与随机决策11.4 启发式算法与元启发式算法第十二章:与大数据12.1 大数据的概念与特性12.2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12.3 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12.4 大数据伦理与隐私保护第十三章:安全与隐私13.1 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13.2 数据隐私与匿名化技术13.3 联邦学习与隐私保护机器学习13.4 伦理与法规遵循第十四章: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14.1 物理学中的应用14.2 生物学中的应用14.3 化学中的应用14.4 地球科学中的应用第十五章:与社会影响15.1 与就业15.2 与教育15.3 与伦理道德15.4 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简介重点: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