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外国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上册

1梅里美《嘉尔曼》

2都德《周一故事集》(《最后的一》《柏林之围》)

3鲍狄埃《国际歌》

4萨克雷《名利场》

19世纪英国出现了宪派诗歌

6毕希纳《丹东之死》

7狄更斯《双城记》

8北欧丹麦出现了艺评论家和学史家勃兰兑斯

9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10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11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12杰克伦敦《马丁易登》

13果戈里《死灵魂》

14契诃夫《樱桃园》

1波德莱尔《应和》象征主义

16(p27)司汤达《红与黑》人物形象分析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拉辛与莎士比亚》

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2分)

(1)于连的性格是多元多层次的,强烈的自我意识则是他性格中的核心成分自我意识在环境的作用下,他产生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个人野心。一方面他身上散发出平民阶级的优秀品质:个性刚强,充满激情,富有毅力,具有进取心和反抗精神,宁死也不妥协。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虚伪、阴险,踩着女人的肩膀向上爬的阴谋家与野心家。

(2)同时,他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和双重精神的人物。他既有反抗精神又容易屈服;他既憎恨贵族的卑劣,又不惮玷污自己的双手;他既看重别人的善良正直,又信奉虚伪的道德观;他既热衷于向上爬,又愤然选择了死亡,不肯向卑污的现实让步,一个具有悲剧性的人物。(关键词:双重性——个性刚强、虚伪阴险;个人奋斗者;野心家;悲剧性人物)

17(p268)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风俗哲理分析

《风俗研究》“将反映一切社会现象”,“人类心灵的历史将纤毫毕现,社会史的各个部分都得到描绘”;《哲理研究》“在现象之后,紧接而的是原因”,“我要说出情感为什么会这样,生活依存于什么之上”;《分析研究》探讨“原则”。

18(p279)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艾玛人物分析

爱玛是由一个天生丽质,坚忍不拔的农庄少女变成偷情堕落只能服毒自杀的悲剧女性形象。一方面她耽于幻想,天真浪漫,浪漫是爱玛性格的主要特点,也是她性格上致命的弱点。另一方面使她一心为步入上流社会,追去理想的爱情而变得爱慕虚荣。缺乏理性的追求,让她

讲理想与现实的错位而最终成为负债累累,经受不住生活所迫而服毒自杀。

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使爱玛由纯真走向堕落,而资本主义社会风行的利己主义、资产阶级虚伪的浪漫情调、禁欲主义、高利贷的盘剥则将她其推向毁灭。爱玛的悲剧,揭露了庸俗、卑鄙和险恶的社会现实,痛斥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空虚堕落的生活,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的金钱的关系。因此爱玛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社会戕害人性腐朽灵魂的罪恶。

(关键词:由天真浪漫变得堕落、资本主义罪恶的金钱关系)

19 (p298)勃朗特三姐妹《简爱》《呼啸庄》爱情与婚姻用女性主义批评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

简爱是一个平民女子的形象,是个出生贫苦的孤儿和一个家庭女教师,她不再是传统小说中那种无病呻吟的上流社会的小姐,以这样一个人物作为小说主人公,这在当时确属“新型”。

这一形象代表着19世纪正处于萌芽状态的欧美女性运动,表达了自女性、尤其是出身贫寒的平民女性内心的强烈愿望,即:要求和男子平等;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以及自由表现自己的爱情。简爱渴望并追求自食其力的诚实劳动和独立,她追求自由爱情。她大胆地爱上了贵族罗切斯特,而当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后她又果断的离开了她:“我不是鸟,没有罗网捕捉我;我是个独立意志的自由人;我现在就要用我的独立意志离开你。”罗切斯特的妻子死后,虽然他已经双目失明,她却主动向他表白了自己的爱情。这显示出简爱对女性

人格尊严的追求,她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名誉,而且要维护自己的独立。这是当时处于觉醒之中的女性的特征。

简爱忠于理想,这势必与传统社会发生冲突,因为她又是一个反抗者的形象。这不仅表现在恋爱和婚姻方面她敢于冲破阶级鸿沟,蔑视社会习俗而且还表现在其他各个方面。如童年时,因为受虐待,种下了反抗和质疑精神的种子。跟海伦和圣约翰的对话中,表现出对传统教育以及宗教信仰的怀疑和抗拒态度,充分反映出新型女性与传统社会之间的冲突,同时也表现出她勇敢无谓的反抗精神。

女性意识觉醒提高自我社会地位凯瑟琳展示女性自我(男女主人公反抗侮辱,争取尊严)嫁到画眉田庄放弃女性自我女性意识的缺陷和不彻底屈从庸俗、虚荣

小凯瑟琳反抗希可利夫追求自我敢于选择爱情女性意识的曙光20(p314)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苔丝的悲剧形象典型环境:威塞克斯

苔丝是一个美丽纯洁的农村女性形象,被侮辱、被损害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屈服。她天生丽质,自然纯朴;容忍、宽容和敢于自我牺牲,她集中体现了威赛克斯人面对生活磨难,他们总是表现出坚韧的态度。苔丝的毁灭: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环境所产生的悲剧。她本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可是在陈腐落后的世俗偏见中反而被视为罪人,被看成侵犯了清白领域的罪恶化身,遭到残酷无情的迫害。

苔丝是哈代塑造的一个全新的妇女典型。她有着双重性格。一方面她敢于反抗传统道德和虚伪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长度摆脱传统道德

对自身的羁绊。特别是后者与她的悲剧命运直接相关。首先,造成苔丝悲剧的性格方面的因素是大自然赋予她的纯朴,这本能的纯朴使她不能与人面兽心的亚雷相处,也使她不能向心爱的人隐瞒自己的“污点”,因为她没有沾染多少明,所以也就缺乏功利的计谋。而且苔丝蔑视宗教,蔑视法律。另一方面,由于苔丝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残存于农民身上的某些旧道德和宿命观点使她在反抗传统道德时出现了软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用这一道德标准静观自己,认为自己是有罪的。苔丝以失去自我为前提,对克莱尔极度崇拜,极度忠贞。正是这种思想,这种保守性,加重了苔丝命运的悲剧性。

21 (p34)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女性人物形象)《复活》

安娜是一个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封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她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和“官僚机器”的丈夫在一起,窒息了她的活力。在和伏伦斯基邂逅之后,她沉睡的爱的激情和生命意思被唤醒了。此后,她的身上总流露着一种纯真、发自内心的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她的不同凡响,首先在于她不屈从于她认为不合理的环境,勇敢的追求和保卫所向往的生活。安娜在爱中看到了生命的意义,并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他拒绝丈夫对她的劝说,反抗丈夫的阻挠,冲破社会舆论的压制,公开与伏伦斯基在一起生活。在对爱情自由的执着追求中,表现出了她性格正直、坦率、勇敢和心灵的高尚、精神境界的崇高,展现出有生命的、生机勃勃的对平庸、

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顽强反抗。但是,她又是一个矛盾的人。她缺乏安全感,疑心重。加之,对儿子的思念之苦和自内心的谴责之痛使她难以忍受。安娜最后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伏伦斯基身上,但是伏伦斯基对安娜的要求越越反感,这使安娜的心灵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以致走上了卧轨自杀之路。安娜无法在那个虚伪冷酷的环境继续生存,只能以死抗争,用生命向那个罪恶的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和控诉。22(p368)易卜生《玩偶之家》整体创作社会问题剧与象征剧

第一阶段:创作民族浪漫主义时期,《布朗德》186,《塔尔金特》1867 第二阶段:创作现实主义戏剧时期,《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群鬼》第三阶段:创作象征主义戏剧时期,《野鸭》《海上夫人》《建筑师》23(p377)自然主义左拉代表《卢工马卡尔家族》作被称为长河小说唯美主义口号象征派前后期左拉(法国)是自然主义的领袖,他的代表作《卢贡—马卡尔家族》是继《人间喜剧》之后的一座学丰碑。唯美主义的口号:“为艺术而艺术”,代表作家:王尔德前期象征派产生于法国,波德莱尔是象征派的先驱,马拉美是象征派的领袖。波德莱尔(法国)被称为现代派的鼻祖,代表作《恶之花》《应和》。十四行诗,波德莱尔论诗。

下册

1(p12)长河小说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

2毛姆《人性的枷锁》

3奥威尔《一九八四》

4莱辛《金色笔记》女权主义

奈保尔《河湾》

6萧伯纳《卖花女》《华伦夫人的职业》

7莫里亚克《和麻风病人亲吻》

7里尔克(P132)奥地利诗人在注重诗歌的哲理性、音乐性的同时,引进了刻画精细的雕塑美,他的创作从单纯直接的主观抒情转向重视对客观事物的精确观察,从中获得直觉形象,借以象征人的主观感受。8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托马斯曼《魔》

9格拉斯《铁皮鼓》《猫和鼠》《狗年月》

11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12艾里森黑人小说家《隐身人》

13纳博科夫《洛丽塔》

14(p20)汤亭亭

16田纳西《欲望号街车》米勒《推销员之死》

17阿特伍德擅长写女性心理和生活

18哈谢克《好兵帅克》

19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20聂鲁达《伐木者,醒吧》

21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查理莱夫人的情人》

22菲茨杰拉德迷惘的一代爵士乐时代歌手《了不起的盖茨比》

23(p81)“白银时代”的学:“阿克梅派”诗人阿赫玛托娃《黄昏》(1912),《念珠》1914,(《白色的鸟群》1917

24(P134)超现实主义布勒东《第一号超现实主义宣言》

26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27梅特林克《青鸟》

29奥尼尔《琼斯皇》《毛猿》《榆树下的欲望》

30马里奈蒂未主义的创始人和理论家

31艾略特《荒原》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32福克纳南方作家南方艺复习的代表人物“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喧哗与骚动》《八月之光》

34加缪《局外人》《鼠疫》

3尤内斯库《秃头歌女》《椅子》《犀牛》

36垮掉的一代凯鲁亚克金斯堡

37黑色幽默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38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40(p4)布莱希特“陌生化”“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

41 (p71)海明威迷惘的一代《老人与海》圣地亚哥的形象

小说塑造了“重压下保持优雅风度”的老渔夫桑地亚哥的形象:他刚强有力、坚不可摧,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他,任何厄运都吓不退他,他与生俱不服输的个性,使他的硬汉精神显然易见,在与马林鱼,特别是与鲨鱼的搏斗中,尽管意识到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战斗,但他依然坚持到底,体现了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而另一方面,他对曼诺林的依恋,对亡故妻子的哀悼以及对捕鱼事业的热爱有表现出他有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另外,他孤身一人、无儿无女,孤独与寂寞侵袭他,他的内心希望有一个交流的对象,排遣苦

闷的人,也折射出他是一个孤立无助的孤独者形象。

妻子早已离他而去,没有儿女,孑然一身。在与马林鱼斗争中曾有孤独感,希望孩子的陪伴,他多次想到“要是那男孩在就好了”。(关键词:英雄气概、情感丰富、孤独者)

42(P126)现实主义学的主要流派: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主义超现实主义

43象征主义学的基本特征:

(1)强调世界是人心灵的象征。(2)强调“感应”和“通感”。(3)强调神秘美和通感的意义(4)在艺术上,象征主义学广泛使用象征、暗示、隐喻等方法表现自然现象和自我之间的沟通。前期p38后期p132之分,前期象征主义隐晦艰深,后期主张情与理、主观与客观、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具有思辨性与哲理性。

44(P13)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奥德修纪》什么是意识流?意识流创作的意义

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在创作技巧上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的手法。意识流小说的叙述形式:视角的频繁转换;叙述笔法的诗歌化倾向;理叙事的印象主义色彩;词语的支配作用。

以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为例分析意识流创作

含义——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学流派。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人的意识流程,

从而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深刻揭示作家对现实社会的发展期望和价值诉求。

人物的意识流动飘忽不定,不受时间、空间和逻辑的限制,在《尤利西斯》中,人物的意识流在特定的情境下人物内在特征外化,在跳跃性和随意性中显露人物过去的经历、教养、气质。比如卢布姆的意识流总带有务实的色彩,具体而平凡,懂人情世故,有幽默感。

表现形式——打破传统的叙事模式,时空颠倒,淡化情节、故事性。取消标点符号:如实呈现小说人物在感观、刺激、记忆和联想等多方作用下出现的紊乱的、多层次的立体感受和意识动态。

《尤利西斯》的最后一,乔伊斯将女主人公莫莉睡意朦胧的情态,意识自由漂浮、混沌迷糊直至最后完全消失的状态描述得极为生动。整段字未使用一个标点符号,也没有断句,充分显示了意识流动的不间断性。

自由直接引语:如第四卢布姆为尚未起床的妻子准备早餐,使小说的行为叙述和意识叙述融为一体。

表现手法:(一)“内心独白”的创作艺术

瞧瞧你自己, 他说你这丑陋的“大诗人! ”斯蒂芬弯下腰去照举在眼前的镜子。镜面上有一道弯曲的裂纹, 映在镜中的脸被劈成两半。头发倒竖着。穆利根和旁人眼中的我就是我这样的, 是谁为我挑选了这么一张脸?像是一只央求人替它捉拿跳蚤的小狗。它也在这么央求我。对叙述者的描述。说明的声音中突然插入了斯蒂芬内心的声音。前两句描述斯蒂芬的动作,而“穆利根和旁人眼中的我就是我这样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