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水果-苹果生产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172.74 KB
- 文档页数:25
国家苹果标准果园建设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苹果标准果园的建设标准,内容主要包括综合指标、果园的环境条件与选园标准、品种和砧木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树形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果品分级包装和冷藏、果品的流通和品牌创建、果园档案管理等技术标准。
1 综合指标1.1 产量要求丰产稳产,范围2.5~4吨/亩。
1.2果实质量果品质量达到品种特征要求,符合无公害水果质量标准。
商品果率95%以上,优质果率80%以上。
平均单果重大果型200g以上,中果型180g以上,小果型160g以上。
大果型80mm以上果实不低于60%,75mm以上果实不低于90%,中果型75mm以上果实不低于60%,70mm 以上果实不低于90%。
小型果75mm以上不低于50%,70mm以上不低于80%。
果面平均着色面积,嘎啦大于50%,红星系大于85%,富士系大于70%。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14%以上;病虫果率5%以下。
1.3 树体中庸健壮,新梢年平均生长量25cm以上;果树投影覆盖率为70%~80%;秋后保叶率90%以上。
1.4 管理制度有完善的果品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果园信息化系统和果农服务培训系统健全。
2 果园的环境条件与选园标准2.1 环境条件标准苹果园要选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果园环境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苹果产地环境条件(NY5013—2001)的要求,特别是空气、水、土壤条件要按照附表1—3中所要求的标准执行。
园地坡度小于15°。
土壤以黄绵土、沙壤土为宜,土层厚度2 m 以上,土壤肥沃,地下水位在2 m以下。
2.2 选园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园地规模及行向、小区的设计、道路与排灌系统、防护林的设置和附属建筑设施等。
通常苹果树栽植面积应占园地总面积的85%以上,其它非生产用地不应超过总面积的15%。
2.2.1 园地规模及行向园地应集中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
平地采用南北行向,或按山坡地栽植行沿等高线延长。
·157·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4期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水果生产如何面对和适应市场、顺应消费潮流,满足人们绿色消费的需要,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无公害水果既要有优质水果的营养品质,又要有健康安全的环境品质。
在生产无公害过程中,除注意产地、产品环境外,更要注意果树生长期管理,其中果实套袋是生产无公害果品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果实套袋;套袋先后管理;操作技术1 果实套袋的作用果实套袋可以提高果品外观质量,使果实表皮细嫩、光洁、无污染,着色快而集中,色泽鲜艳。
果实套袋后减少了农药使用量,而且不受大气粉尘、农药残毒和工业废气等的污染,是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的主要措施之一。
2 套袋前的管理2.1 合理整形修剪套袋果园应采用合理的树体结构,以高光效树形、小冠疏层形、基部三主枝改良纺锤形和自由纺锤形为主。
冬剪时,疏除上部粗大枝、内膛徒长枝、过密枝和外围竞争枝,以及树冠下部裙枝,使树冠通风透光、结果枝粗壮,结果部位均匀,达到立体结果的目的。
2.2 加强土肥水管理套袋果园应加强土壤改良,山地果园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蓄储雨水;还可采用秸秆覆盖、果园生草,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应加大优质土杂肥的施入,套袋前以氮肥为主,以促进果树前期生长发育;花期喷一次钙硼双补液肥,提高座果率;在花后2周、4周各喷布1次氨基酸钙液肥,可有效减轻或防止苦痘病的发生。
一般花前和套袋前各浇水一次。
2.3 疏花疏果、合理负载生产优质高档果必须进行严格的疏花疏果,实行以花定果技术。
按20~25cm间距留1个壮花序,每1个花序留1个中心果,于落花后1个月完成疏果工作。
2.4 果袋与果的选择水果纸袋的选择应根据园内树体长势、生产目标、经济状况合理选择。
生产高档果要选择质量较好的双层袋;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花期放蜂。
要选择树冠中部、中长果枝上有健壮果台副梢的果,选果柄长、果形正、果皮光、无损伤、无果锈、无药害的果实进行套袋。
绿色无公害苹果综合生产技术
绿色无公害苹果是指在苹果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和绿色生产技术,从而生产出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苹果产品。
采用绿色无公害苹果综合生产技术,可以提高苹果的质量和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民健康的损害,同时也能增加苹果的市场竞争力。
绿色无公害苹果综合生产技术注重选择适合环境和地理条件的种植区域。
选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进行苹果种植,保证苹果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选择适合苹果生长的气候和温度条件,避免极端天气对苹果生长的不利影响。
绿色无公害苹果综合生产技术在施肥、病虫害防治和药剂使用方面注重环保。
在施肥过程中,采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减少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对于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在药剂使用方面,使用无公害的药剂,严格按照使用标准和剂量,确保苹果的安全性。
绿色无公害苹果综合生产技术还注重果园管理和采摘阶段的环保措施。
在果园管理方面,合理进行病虫害预防和控制,做好果树的修剪和整形工作,提高果树的抗病虫能力和产量。
在采摘阶段,采用无公害的采摘工具和包装材料,避免对果实的损伤和污染。
绿色无公害苹果综合生产技术还注重建立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相关的监测系统和质量追溯体系。
通过监测系统,随时掌握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的状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果实的安全性。
通过质量追溯体系,对苹果的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全程监管,确保苹果的品质和安全,增加消费者对苹果产品的信任度。
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介绍了无公害苹果生产的概念和意义,阐述了无公害苹果生产的现状,提出了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发展对策。
关键词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现状;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9-0152-01苹果、桃等林果种植是后河镇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在林果种植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成立了林果协会、春瑞果蔬经销有限公司,建立了林果批发市场,成功注册了“乡缘”牌水果商标,无公害水果的概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苹果的标准化生产得到了果农的重视,现就无公害苹果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作一简要论述。
1无公害苹果生产的概念和意义无公害苹果是指果园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进行生产,果品经规定检测论证部门检测符合相关检测标准的果品。
另外,还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能保护或改善环境,不能对土壤、水资源、空气构成新的污染和破坏。
2003年我国苹果产量达2 110万吨,居世界首位,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1/3以上。
出口方面经海关出口苹果达59万吨,在国际苹果市场上已占重要位置。
国际市场深感中国苹果生产给国际市场带来的冲击和压力,各种限制措施越来越强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升高对中国果品的卫生安全要求,已成为阻挡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
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只能以提高标准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不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的苹果出口就不能有大幅度增加。
面对高档果品市场或国际市场的需求必须充分认识到无公害苹果生产的重要性。
2无公害苹果生产的现状国外发达国家无公害果品生产起步较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得到快速稳步发展,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生产制度,即是“ifp 水果生产制度”。
其主要经验为:一是在主产区建立有效管理的生产组织;二是以各国或各生产组织以《欧洲仁果类ifp生产技术指南》为基础,结合本地的实际生产条件建立自己的技术指南,即地方标准。
并根据新的技术成果及市场变化对标准进行不断的、必要的更新和提高;三是要对果农进行严格的培训,以提高果农参与的自觉性和技术水平;四是要建立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指导的机构和机制;五是要在采收前后对果品进行取样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产品才允许使用该组织的ifp有机食品标签。
苹果种植生产技术规程
一、引言
苹果是我国主要水果之一,种植苹果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果实,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为了实现高产、高效和稳定的苹果种植生产,制定了综合的技术规程。
二、种植基础
1.选址:
–选择土地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种植苹果。
2.土壤:
–苹果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疏松肥沃的壤土,pH值在6.0-6.8之间。
3.品种选择:
–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苹果品种,一般常见有富士、红星、嘎拉等。
三、管理措施
1.肥料施用:
–春季施用复合肥,夏季追施钾肥,秋季施用有机肥。
2.灌溉:
–根据苹果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灌溉,避免干旱或过湿。
3.修剪:
–冬季修剪去除病虫枝、密植枝和交叉枝,保持树冠通风透光。
4.植保:
–定期喷施农药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苹果蟹爪病、黑星病等病害。
四、采摘与储存
1.采摘:
–采摘时选择果实颜色饱满、稍带青色的苹果,避免损伤果实皮肤。
2.储存:
–将采摘后的苹果储存在阴凉通风处,避免受潮和高温,可延长存储时间。
五、市场营销
1.包装:
–对苹果进行统一包装,提高品牌形象。
2.销售:
–可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销售,还可选择果园直供等方式,提升销售量。
结语
苹果种植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保障果农的经济收益。
同时,科学的种植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技术规程的指导,更多果农能够稳定增产、增收,为推动果业发展做出贡献。
伊犁州苹果无公害栽培技术摘要针对伊犁河谷地区,从病虫害测报、肥水管理、树体管理、果实套袋与贴字以及果实采收等方面阐述了伊犁州无公害苹果栽培技术。
关键词苹果;无公害;病虫害;水肥管理;树体管理;果实套袋;新疆伊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水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果品的生产要想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仅要在品种、外观、大小等传统的外在质量上下功夫,更为重要的是严格控制果品中农药及其有害物质的残留。
苹果生产从选址建园和品种选择开始,按照有机农业的原则与要求,进行合理的土肥水管理与病虫草防治,加强花果管理,科学修剪,并适时采收,防止采后污染等。
坚持重施有机肥料,禁施化学肥料,应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禁用化学合成农药;科学修剪、疏花疏果,保持树体合理负载;推广应用套袋、摘叶、转果等措施,提高产品质量,达到个大、味浓、色艳、清脆、口感纯正,营养安全。
针对伊犁河谷地区,提出以下苹果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
1 病虫测报紧紧地围绕着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了对苹果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对果园进行全年跟踪监测。
在苹果生长季节,实行专项调查,分别对红蜘蛛、蚜虫、早期落叶病以及苹果黑星病等,进行防治预报,预报准确率为95%以上。
2 肥水管理2.1 施肥以有机肥、长效复合肥为主,化肥为辅,以生物菌肥、腐植酸类等复合微肥为补充,使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步达到1.5%以上。
针对该区域普遍存在的“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重施氮肥、少施磷肥、轻施钾肥”的问题,推广“重施有机肥、控氮、增磷钾、补硼钙锌铁”的施肥模式。
以苹果营养诊断结果为指导,进行科学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营养状况及苹果需肥规律,进行合理施肥[1]。
基肥:在秋季中晚熟品种采收后,晚熟品种采果前施入。
以农家肥为主,混入少量速效氮肥和磷肥。
施肥量:按每生产1 kg苹果施有机肥1.5~2.0 kg,和全年施氮肥量的1/3左右、磷肥量的1/2及钾肥量的1/3~1/2计算,要求施入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
国家苹果标准果园建设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苹果标准果园的建设标准,内容主要包括综合指标、果园的环境条件与选园标准、品种和砧木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树形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果品分级包装和冷藏、果品的流通和品牌创建、果园档案管理等技术标准。
1 综合指标1.1 产量要求丰产稳产,范围2.5~4吨/亩。
1.2果实质量果品质量达到品种特征要求,符合无公害水果质量标准。
商品果率95%以上,优质果率80%以上。
平均单果重大果型200g以上,中果型180g以上,小果型160g以上。
大果型80mm以上果实不低于60%,75mm以上果实不低于90%,中果型75mm以上果实不低于60%,70mm 以上果实不低于90%。
小型果75mm以上不低于50%,70mm以上不低于80%。
果面平均着色面积,嘎啦大于50%,红星系大于85%,富士系大于70%。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14%以上;病虫果率5%以下。
1.3 树体中庸健壮,新梢年平均生长量25cm以上;果树投影覆盖率为70%~80%;秋后保叶率90%以上。
1.4 管理制度有完善的果品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果园信息化系统和果农服务培训系统健全。
2 果园的环境条件与选园标准2.1 环境条件标准苹果园要选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果园环境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苹果产地环境条件(NY5013—2001)的要求,特别是空气、水、土壤条件要按照附表1—3中所要求的标准执行。
园地坡度小于15°。
土壤以黄绵土、沙壤土为宜,土层厚度2 m以上,土壤肥沃,地下水位在2 m以下。
2.2 选园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园地规模及行向、小区的设计、道路与排灌系统、防护林的设置和附属建筑设施等。
通常苹果树栽植面积应占园地总面积的85%以上,其它非生产用地不应超过总面积的15%。
2.2.1 园地规模及行向园地应集中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
平地采用南北行向,或按山坡地栽植行沿等高线延长。
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摘要介绍了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选择适宜品种、科学施肥、合理修剪、疏花疏果、正确用药、果实套袋、摘袋上色等内容,以期为苹果的无公害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苹果;品种选择;科学施肥;合理修剪;疏花疏果中图分类号s661.1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1-0103-01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对优质水果的周年消费快速增长,对果品的健康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这就要求农技推广人员积极研究优质无公害水果的生产技术。
现将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1选择适宜品种适合沛县地区的主栽早中熟品种有嘎啦、美国八号、珊夏等,晚熟品种以新一代红富士品种为主。
嘎啦,果个大,单果一般重100~150g,成熟早,易贮耐运。
美国八号,平均单果重245g,着色艳丽,风味甜脆爽口,抗病性、丰产性、早果性均佳。
珊夏,果实圆锥形或扁圆形,单果重230g左右,皮薄美观,果肉黄白色,松脆爽口,味甜、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5%,较耐贮藏。
新一代红富士,果实大型,平均单果重220g,最大果重650g,果实极耐贮藏。
2科学施肥一是多施有机肥。
在果树休眠期尽可能地多施腐熟的厩肥、绿肥、饼肥、人畜粪尿等有机肥,结合深翻改土开沟施入,并拌施少量氮肥,然后覆土灌水。
杜绝使用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及未经高温发酵的人畜粪尿。
二是平衡施肥。
在施土杂肥的基础上,通过土壤测试,科学合理地确定使用无机肥料的种类、使用量和使用方法。
按照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平衡施肥。
有机肥于秋季至早春施入,对允许限量使用的化学肥料,分期施入,前期以氮肥为主,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应强调果园磷肥的使用,不应以过磷酸钙为磷元素的补充源,改用钙镁磷肥,以缓解土壤的酸化。
三是配合使用生物肥、微肥。
改变单纯使用磷钾肥料的习惯,配合使用生物有机肥,主要包括酵素菌肥、磷细菌肥、固氮菌肥、生物钾肥等,同时掺施适量锌肥、钙肥、硼肥等微肥,补充果树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多种微量元素,防止各种缺素症的发生。
绿色无公害苹果综合生产技术绿色无公害苹果是指在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等化学合成物,采用生物、物理、机械、农业、养殖等手段,保护和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减少果树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使苹果的质量更为健康和安全。
综合生产技术包括改良土壤与施肥技术、植保技术、病虫害控制技术、果品抚育技术、修剪技术、采摘与储存技术等多个方面,以下分别介绍。
一、改良土壤与施肥技术1.采用有机肥料、绿肥等补充营养物质,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果实品质。
2.施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可转化土壤中有机物,释放养分供果树吸收。
3.选择不同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针对不同生长期和地域差异,提高施肥效果,注意合理施用化学肥料。
4.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管理,保持土壤适宜的水分含量,促进树的快速生长。
二、植保技术1.选择抗性较强的苹果品种,压制病虫害发生。
2.采用昆虫诱杀剂、微生物制剂等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
3.使用降解时间短、不残留或残留极微的生物农药、温和化学农药,减少毒性,降低风险。
4.采用日光温室,短波紫外线杀虫灯,高温热风等生物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
三、病虫害控制技术1.合理施肥,培养壮健的苹果树,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
2.增加观测频率,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的传播。
3.采用防治措施,如淋雨、调配农药、建立监测系统等,提高抗病虫能力。
4.选择不同的防治措施和药剂,基于环保和安全性考虑,使得病虫害控制更有效。
四、果品抚育技术1.进行适量修剪,使树形匀称,通光透气,提高产量和品质。
2.采用合理的罩霜、喷水、覆盖材料等,控制果实大小和形状。
3.采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控制果实成熟程度。
4.采取果品抚育技术,增加果实的平衡营养,使得果味更好、口感更佳。
五、修剪技术1.采用合适的剪切方式,控制枝叶数量、分支角度和分布,保证通透性和达到遮荫效果。
2.适时整枝,促进新梢的生长和成熟。
3.控制营养物质分配,平衡生长和果实之间的比例。
无公害国光苹果建园实用技术作者:宋燕飞郭丽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 S6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104-01承德市国光苹果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承德县、平泉县和宽城县等地区,因适应性强、产量高、口感好而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2010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审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现将无公害国光苹果建园的实用技术介绍如下:一、园地选择与规划国光苹果抗寒性强,建园应选择在交通便利,无危险性病虫害,不重茬、连作,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PH值在5.3-8.2之间的缓坡(25°以下)地带或平地,环境条件符合GB/T 18407.2-2001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年平均气温在7℃-12℃,无霜期130d以上,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上均可栽培。
苹果是多年生果树,一经建园,就要在固定的地方生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因此,要对果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包括铺设园内道路、建造防护林、配备排水灌溉设施等。
规划完成后,栽植前应对土壤进行适当改良与整理。
二、授粉树配置选择金冠、嘎啦。
以行为单位配置授粉树,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为1-4:1;以株为单位配置授粉树,最低比例为8:1,即8株主栽国光品种的中心,定植1株授粉树。
三、苗木选择要求品种优良、纯正的优质壮苗,严格按照育苗要求进行培育,苗高80cm以上,主根长度25cm,侧根长度15cm以上,根系数量3条以上,芽体饱满,整形带内饱满芽6个以上,距接口5cm处粗0.7cm以上,接口愈合良好,无病虫为害,茎干无机械损伤。
四、科学栽植1.栽植密度株行距3m×(4~5)m,密植园2m×4m。
2.整地秋季进行沟状或穴状整地,沟的规格为(宽×深)100cm×80cm,穴的规格为(长×宽×深)100cm×100cm×80cm;挖出的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挖好后,按每株30kg有机肥和表土混合后回填,填至沟、穴将平时浇透水沉实,再填表土与地面平。
无公害食品苹果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苹果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苹果的生产和流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GB/T 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方法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GB/T 5009.18 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GB/T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 5009.38 蔬菜、水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8559 苹果冷藏技术GB/T 8855 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取样方法GB/T 10651 鲜苹果GB/T 13607 苹果、柑桔包装GB 14875 食品中辛硫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 14877 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 14879 食品中二氯苯醚菊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 14929.4 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测定方法GB/T 14973 食品中粉锈宁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 17329 食品中双甲脒残留量的测定GB/T 17332 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T 17333 食品中除虫脲残留量的测定SN 0150 出口水果中三唑锡残留量检验方法SN 0334 出口水果和蔬菜中22种有机磷农药多残留量检验方法SN 0654 出口水果中克菌丹残留量检验方法ISO 8682 苹果气调贮藏3 术语和定义GB/T 10651 确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