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7.32 KB
- 文档页数:20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指数”,研究了货币政策与企业现金持有的关系。
我们发现,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会随着货币政策紧缩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当货币政策趋于从紧时,外部融资约束增强,企业会提高现金持有水平;当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时,外部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会降低现金持有水平。
在银根紧缩期间,为了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满足未来投资需求,高成长企业会增加更多的现金。
我们还发现,高成长企业和低成长企业在增加现金持有的融资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的结论支持了现金持有理论中的预防性动机和权衡理论。
关键词:货币政策现金持有企业成长一、引言现金是企业的“血液”,一旦企业出现现金危机,企业将面临着破产。
曾经有很多大型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塌,例如德隆。
因此,企业通常会储备一定量的现金以应付各种可能的情况。
Dittmar 等(2003)对1998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现金持有比率进行了比较①,他们发现美国企业的现金持有比率为6.4%、英国为8.1%、日本为15.5%、新加坡为10.2%、韩国为8.9%、印度为3.4%、中国台湾为11.6%、中国香港为13.1%。
相比而言,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较高。
我们根据Dittmar 等(2003)的方法计算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比率,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比率约为16.8%,1998~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现金持有比率约为24%。
中国上市公司不但现金持有水平高,而且季度间调整幅度较大。
图1是2004年第1季度至2007年第4季度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比率。
从图1可知,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比率在17%~22%的区间内变动,变动最大幅度达5%。
除了季节因素,是什么原因导致上市公司频繁调整现金持有比率呢?以往的学术研究表明,企业持有现金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企业财务状况、公司治理结构、行业竞争等。
但是,财务状况、公司治理、行业竞争等因素在某一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这些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现金持有量的季度变化。
内部资本市场对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分析【摘要】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是研究企业集团内部资金配置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充分肯定了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成本、增加监督激励、有效配置资源等方面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的优势及作用。
本文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角度入手研究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通过对资金的分配、资金投放的影响进而提高了资金集中管理水平,增加了企业的价值。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集中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正是研究大型企业内部资金配置规律的最重要理论,在国外已经形成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外部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企业在获取外部融资的过程中受到较强的资金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把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在项目之间重新进行配置的意义就更加重大。
同时,企业的资金是稀缺的,企业为了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需要把资金投向边际收益更高的开发项目上,在这种情况下,总部配置资源的作用就十分重要。
因此,用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论和经验来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可以为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的运作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一、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内部资本市场是在美国伴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多元化经营浪潮而出现的一个学术名词。
关于什么是内部资本市场,到目前,理论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总结各种对内部资本市场的定义发现,对于资本市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定义:第一,从资本市场运行范围定义。
如williamson(1975)从资本市场运行范围出发,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围绕企业内部资金展开竞争的市场称为内部资本市场,对内部资本市场定义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将其与企业外部资本市场区分开来。
wiuiamson内部资本市场的定义是最早的,但是是不完全的,它只揭露了资本市场运行范围,没有涉及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和内部资本市场其他方面功能。
第二,从资本分配机制角度定义。
peyer(2002)从内部资本市场在资金分配机制上与外部资本市场存在一定差异的角度出发,将内部资本市场定义为企业总部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分配资金的一种机制。
摘要:现金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是企业得以生存的“血液”。
文章引入股权性质这一内部因素,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股权性质会导致不同的多元化经济后果,表现为现金持有决策的不同,继而影响企业的价值。
关键词:股权性质多元化经营现金持有0引言现金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是企业得以生存的“血液”,一旦出现现金危机,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是濒临破产的风险。
从现金的来源看,外部资本市场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一条重要渠道。
然而,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外部资本市场变得不完美,而且外部资本市场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
多元化经营所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也是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
作为发展内部资本市场的主要方式之一,多元化经营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非常普遍,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发展战略的重大趋势。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并不发达,并且政策性较强,相比较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的存在,使企业必须要考虑现金的内部来源,通过自身积累一定的现金持有量以保证经营、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多元化经营在公司内部创造一个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成本更低的内部资本市场。
本文选取现金持有这一财务行为,并按股权性质将研究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两大类,由于这两类企业在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上有着迥异的差别,为本文研究现金持有动机提供了方便。
1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1.1民营企业与多元化经营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民营企业经营相对独立,内部治理存在较少的代理问题,那么民营企业进行多元化也是着眼于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业绩的提高。
即使多元化经营可能会难以避免地给企业带来诸如过度投资等成本,但是笔者认为,较好的公司治理环境可以抑制民营企业的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可以无需考虑民营企业代理动机下的现金持有行为。
其次,民营企业面临着天然的融资约束,外部融资困难使得民营企业更加依赖内部融资渠道,而多元化经营所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无疑为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帮助之手”,使其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进行投融资。
内部资本市场、金字塔层级和现金持有——基于民营上市公
司的经验证据
孙洁;孙明杨
【期刊名称】《会计之友》
【年(卷),期】2022()8
【摘要】选取2008—2019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内部关联资金往来的视角探讨了内部资本市场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以及金字塔层级对内部资本市场和现金持有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实证结果显示,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显著减少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而金字塔层级增加则显著弱化内部资本市场对现金的减持效应。
上述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调节效应在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低、独立董事比例较低的情况下更显著。
研究结论为探讨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股权结构和内部资本市场实施掏空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监管部门精准监管提供重要参考。
【总页数】8页(P15-22)
【作者】孙洁;孙明杨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阜阳师范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5
【相关文献】
1.内部控制、两权分离与公司现金持有——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基于中国“系族企业”的经验证据
3.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现金持有与研发投入持续性的影响——基于集团下科技企业样本的经验证据
4.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现金持有与研发投入持续性的影响——基于集团下科技企业样本的经验证据
5.内部控制、两权分离与公司现金持有——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营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研究--基于复星集团的案例分析郭晓梅;郑小艳【摘要】随着企业集团的迅速发展,内部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工具。
文章以复星集团为例,以其2006—2013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民营企业内部资源调配的几种主要手段,并对其形成机制和动因作了探讨。
【期刊名称】《会计之友》【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9页(P29-37)【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复星集团;民营企业【作者】郭晓梅;郑小艳【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三明供电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5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企业集团迅速发展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力量,证券市场出现了大量的系族企业。
在新兴市场中,由于企业融资环境的制约,许多中国企业集团面临着严重的外部融资约束,企业集团通过各种方式在上市成员公司之间、上市成员公司和非上市成员公司之间进行内部资本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部融资约束。
创造内部资本市场的能力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集团十分显著的特征。
早在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Alchian(1969)、Williamson(1970,1975)在研究大型企业集团时就提出“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指出企业通过其内部资本市场能更快速和高效地配置资本,将资本配置到前景最好的项目中去,提高企业资本利用效率。
此后许多学者就内部资本市场(Internal Capital Market,ICM)的存在及效率等问题展开了各种研究。
如Shin&Stulz(1998)and Shin& Park(1999)对联合企业,Houston et al.(1997)and Perotti&Gelfer(2001)and Gautier&Hamadi(2005)对控股公司,Khanna&Palepu(2000)and Cestone&Fumalli(2003)对企业集团,Lins and Servaes(2002)对新兴市场内部资本市场存在性和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均表明新兴市场中的企业存在内部资本市场,但不完善。
决定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十大因素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确定合理的现金持有量认购格外重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财务类型,确定合理的现金持有量重点关注下列十大因素: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企业跨国企业持有现金的来源,对现金流量较大高科技公司的跨国企业来说,日常现金流量可以充分地满足营运和投资需要,其面临财务困境和有价值投资机会的风险较低,因此持有现金的水平认购一般较低。
现金流量报酬率的不确定性由于市场行情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企业通常对未来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很难做出准确的估计和预测,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面临现金短缺问题的风险。
因此,预期现金流量的程度较高的公司应持有较多的现金。
投资机会如果企业未来的上市公司投资机会多,因现金短缺不得不放弃有价值的投资股权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很高。
这就意味着投资机会越多的企业应持有更多的现金,以免失去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
筹集外部资金的内部成本一般来讲,已经进入到公开资本市场融资的资本金企业筹集外部资金的成本低,能更容易筹集到外部银行贷款,从而企业可以持有更少的现金。
同时,融资成本低往往表示企业融资能力强,融资能力较强企业可间接持有较少的现金。
现金替代物当企业现金短缺时,流动资产特别是其中的速动资产支票可以作为现金的替代物,迅速转换成现金,足量企业现金储备。
因此,流动资产当期较多的企业一般现金持有流通量较低。
财务杠杆由于刚性的债务偿还计划对企业的压力,高财务杠杆的客观存在增加了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为降低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多财务跨国公司杠杆的企业应持有较多的现金。
但高财务杠杆也可能是由于企业的投资需求大于留存收益,使其债务融资额上升,此时现金持有量较少。
而当投资需求小于留存收益时,债务融资额下降,现金持有量可相应提高。
债务期限结构过多依赖于短期债务的企业必须对它们的借款合同进行周期性的重新谈判,大多数债务契约都会严格规定续借的最高限额,降低了企业陷入财务增加困境的风险。
为避免陷入财务困境,企业应该持有较多的现金。
2019全球现金最富裕的25大上市公司美国金融杂志《环球金融》(Global Finance)发布2019全球现金最富有的25大公司排名(Global Cash 25)。
受美国减税法案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现金最充裕的前25大公司持有的现金从2017年底的1.2万亿美元下降到2018年底的1.1万亿美元。
25大公司平均现金持有量为1336亿美元。
试分析这些企业为何持有超额现金?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试分析这些企业为何持有超额现金?首先,是具有超额现金产生的条件。
这个条件是指在市场中话语权强,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高端,拥有很宽的护城河,使得这些企业具有超额赚钱的能力,有很强的产品定价权和市场占有率。
这里面又细分为技术领先和政策垄断两个方向。
比如微软、ALPHABET、甲骨文、台积电等,靠行业尖端科技,追求产品差异化,牢牢把握产业链的高端领域。
又比如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等,靠政策垄断行业,掌握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没有竞争者。
超额现金产生的条件也是企业持有超额现金的根本原因。
其次,用于应对危机。
由于市场存在周期性,当发生经济衰退,金融危机,信贷市场崩溃,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足够的现金储备能够缓冲风险,确保企业渡过困难时期得以生存。
最后,企业可能采购量大,会持有大量现金;也可能为了随时抓住市场机会,储备大量现金;也有可能没有很好的投资机会,使得大量现金不得已留存。
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宏观经济。
经济周期处于低谷期,经济衰退,市场不稳定,融资困难,这时候现金持有量越多,企业生存下来的概率越高。
财政政策,涉及税收,利息调整,使得企业现金的持有成本高,会用于投资,减少现金持有量。
公司的市场地位。
公司的市场地位越高,话语权越强,现金占用越多。
比如亚马逊,作为零售行业的龙头,对上游很强势,货物卖出后才与供应商结算,占用大量供应商资金。
公司规模。
现金管理的经济规模会导致大公司比小公司持有更少的现金。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综述内容摘要:本文从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出发,回顾了国内外学者有关内部资本市场涵义、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以及多元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了新型市场国家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状况,为对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逻辑起点。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外部资本市场多元化新兴市场国家内部资本市场始于20世纪中叶美国企业兼并联合浪潮的兴起,伴随着组织结构发展到M型(多事业部制企业)而产生的。
内部资本市场的初始成因在于传统资本市场的失效,即外部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人问题,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企业转而依靠内源融资,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弥补了外部资本市场的局限性。
其本质是企业集团对市场组织的一种替代。
实际上,内部资本市场(Internal Capital Market,ICM)是相对外部资本市场(External Capital Market,ECM)而言的,二者的本质区别体现在对资产剩余控制权的归属上,前者具有剩余控制权,而后者却没有。
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及涵义研究(一)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ICM存在与否是继续研究ICM及相关问题的前提。
国外学者Shin & Stulz (1998)及Shin & park(1999)对联合企业,Perotti & Gelfer(2000)和Gautier & Hamadi(2005)对控股公司,Cestone & Fumalli(2003),Samphantharak(2003)对企业集团的研究表明,不同组织结构的大型企业内部均存在ICM。
另外,Perotti & Gelfer(1999),Khanna & Palepu(2000),Lins & Servaes(2002)的研究发现新兴市场也存在ICM。
国内学者周业安、韩梅(2003)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ICM 的存在性。
对上市公司持有超额现金的思考作者:秦天程来源:《财会学习》2014年第06期研究发现,企业对现金资产有强烈的偏好,持有超额现金成为一种趋势。
从1980年到2006年,美国工业企业的平均现金资产比率增加了一倍以上。
此后,越来越多的统计都支持企业的现金偏好。
而关于企业现金管理的传统观点认为,企业持有现金主要是出于交易动机和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风险的预防性动机。
现金可以满足企业即时的流动性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机会成本,似乎企业并不应该保存大量现金。
但实际上,大部分非金融类企业所持现金资产完全超过了正常的交易性需求,企业经常愿意持有更多现金,而不愿把杠杆率提高到最优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为低杠杆之谜。
国内企业也表现出日益强烈的现金持有动机。
据笔者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进行的统计,从2005年至2010年,沪深上市公司的现金资产比率(企业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之和与平均总资产的比率)的平均值由15.24%升至30.90%,虽然2011年以来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0%以上,而2009年以前,这一比率均低于20%。
另外,2012年底,沪深上市公司的平均现金存量(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期末值)达到17.86亿元的历史新高,2013年底,稍有下降,为17.82亿元。
不同的企业运营模式千差万别,但在差异化的同时,企业增持流动性却具有趋同性。
本文将对企业现金持有决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解释国内企业的超额现金持有行为作初步探讨。
一、企业超额现金持有行为的理论解释目前,在企业现金持有决策和现金管理的理论解释方面,主要有选择权、风险缓冲工具、融资优序、委托代理以及管理者过度乐观等理论假说。
所谓选择权说,指面临金融市场不完美所导致的融资摩擦,持有额外现金就成了一种潜在的低成本融资的途径。
保持充足的流动性相当于买入选择权,当企业面临不利的外部融资冲击时,可以通过行权规避风险。
风险缓冲工具说的含义是,对于潜在的外部融资风险,企业会同时进行外部融资和保持现金储备,后者将在以后借款成本上升时,起到缓冲作用。
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采矿业为例摘要:本文以我国采矿业上市公司为例,选取39家采矿业上市公司2010~2012年共117个面板数据进行研究。
首先,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动机和现有理论进行阐述。
其次,从公司治理特征和公司财务特征两个角度分析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因素。
最后,运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采矿业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要素。
实证结果表明,在采矿业上市公司中,现金持有水平与公司规模、债务结构比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现金持有水平与银行债务、财务杠杆、现金替换物存在负相关关系;而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率、现金流量及股利是否支付与现金持有水平相关性不大。
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优化我国采矿业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现金持有水平财务特征公司治理影响因素采矿业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listed company cash levels——The mining industry as exampl eAuthor: Zhou Qing, Academ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 1002 class Instructor:Tian Qiao-di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ofessor Abstract:Based on the mining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listed company as an example, and the author did a research with 117 panel data of 39 listed mining companies from 2010 to 2012. Firstly, the author stated the motivation and existing theory of listed companies’ cash holdings detailedly. And then,the author analyz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vel of cash holding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ance. In the end, using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mining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listed company cash levels. The empirical result shows that, in listed mining companies, the level of cash holdings owns positive relation to company size and debt ratio; negative relation to bank debt, financial leverage and cash alternatives; little relation to board size, ratio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cash flows and dividend payments.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appropriate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cash holding level of China's listed mining companies.Key Words: Cash holdings;Financial characteristics;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affecting factors; The mining industry1 引言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体现的是它的经营之道,那么持有多少现金才是为最优的呢?本文以采矿业上市公司为具体研究对象,从公司治理特征和财务特征两个方面剖析详细剖析现金持有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优化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提供合理建议。
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理论分析企业现金持有水平是指企业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数量和比例。
现金持有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的现金持有可以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但过高的现金持有会使企业的资金闲置,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确定适当的现金持有水平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现金持有的意义、现金持有的理论依据、影响现金持有水平的因素以及现金持有管理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
一、现金持有的意义1. 维持企业正常经营对于企业而言,现金是最流动的资产,可以用来支付短期债务、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等。
充足的现金持有可以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不受资金短缺的影响。
2. 应对突发事件企业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例如市场变动、自然灾害等,有一定数量的现金持有可以使企业更好地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障企业的持续经营。
3. 投资机会有一定数量的现金持有可以使企业在遇到有利的投资机会时能够迅速作出决策和行动,从而获取更多的收益。
二、现金持有的理论依据1. 交易动机理论根据交易动机理论,企业持有现金是为了应对日常经营所需的现金流出,例如支付原材料采购款、支付员工薪资等。
交易动机理论认为,企业应根据其经营规模和现金流出情况来确定合理的现金持有水平。
2. 预防动机理论预防动机理论指出,企业持有现金是为了预防因意外事件而带来的资金需求。
企业通常会根据其预期的风险水平来确定适当的现金持有水平,以应对风险事件带来的资金需求。
3. 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认为,企业持有现金会带来机会成本,因为现金持有并不会获得任何投资回报。
企业需要权衡持有现金和投资之间的机会成本,以确定最优的现金持有水平。
三、影响现金持有水平的因素1. 经营规模企业的经营规模对现金持有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通常来说,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大,日常交易金额较高,需要持有较多的现金以应对日常经营所需。
2. 行业特性不同行业的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性会对现金持有水平有所不同。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现金持有水平_“掏空”还是“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篇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现金持有水平_“掏空”还是“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现金持有水平:“掏空”还是“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一、引言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及其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动机,是出于“掏空”行为还是为了“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以及其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二者关系,为资本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早期的研究多关注于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掏空”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
而随着企业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治理机制的日益复杂,学者们逐渐发现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时,更多的是在考虑规避可能发生的控制权转移风险。
文献梳理显示,这一行为对于公司的现金持有策略及市场反应均有着重要影响。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一)股权质押的“掏空”动机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获取资金后,可能利用其控制权将公司资源转移至个人或关联方,从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这种行为被视为“掏空”。
(二)股权质押的“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动机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控股股东为维护自身对公司的控制权,会选择通过股权质押来获取资金以应对潜在的控制权转移风险。
当公司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或内部治理问题时,这种动机更为明显。
基于理论分析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以下假设: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更多的是出于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的考虑,而非简单的“掏空”行为。
此外,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与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正相关,即质押比例越高,公司为应对可能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其现金持有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选取一定时间范围内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数据来源包括公开数据库、公司年报等。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主要目的是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而非单纯“掏空”行为。
浅谈内部资本市场一、内部资本市场的含义内部资本市场是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与配臵的市场。
由于企业内不同的业务部门拥有不同的投资机会及现金流,为了追求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企业总部可以根据不同部门的投资机会,将现金流重新配臵到最具盈利性的部门,提高投资效率,这就形成了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
二、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特征1、内部多元化投资企业集团的多元化投资而形成了资本内部配臵的市场,在内部资本市场能比外部资本市场进行更有效率的资本配臵时,就会存在企业的多元化投资现象。
集团企业内部存在多元化的投资行为是集团企业内部资的最大特征。
在我国,大约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 掀起了较大声势的多元化潮流,其中非相关多元经营占了很大比重,受其他行业高投资回报率的吸引,许多企业以跨行业投资和兼并的方式进入与核心业务不相关的领域。
2、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即通过设立资金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等形式,利用金融机构网上银行和资金管理软件等信息化手段实现集团企业资金的集中开户、集中结算、集中运作,并在此基础上实行集团统一授信、统贷统还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实现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有效配臵,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节约企业集团资金的使用。
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有委托贷款模式、结算中心模式、财务公司模式和资金池模式等。
全球五百强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财务公司,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财务公司逐渐成为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3、内部的现金流互补性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的问题,企业不易从外部资本市场获取资金,当企业集团内部有许多投资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存在非相关性时,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将目前企业集团可控制资金在投资机会间进行重新配臵,消除总现金流的波动,为整个企业集团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主要的运作模式1、企业集团各成员之间的资金借贷。
企业集团各成员之间资金借贷是我国企业集团最为常见的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方式。
关于企业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摘要近些年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约束问题越发凸显,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成为需要解决的难题。
本文针对不同所有制下的中国企业,综合分析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本文有助于深层次、多方位的了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拓展融资约束的研究思路,并为企业的发展与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融资约束;企业发展;企业类型前言由于现有的资本市场都不尽完美,融资约束问题依然是世界各国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
融资问题作为当前企业经营面临的突出问题而备受关注,许多学者从融资约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企业融资与发展的问题。
葛结根(2017)认为受融资约束的影响,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上市公司将面临投资机会受限的难题,企业可通过选择并购而拓宽融资渠道。
张新民等(2017)从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两个方面动态地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钱雪松等(2019)联系融资约束,着眼于我国担保物权制度改革,据此探究了企业现金持有会随法律制度环境变动而产生何种变化。
除了在企业之间分配资本的外部资本市场外,企业内部还有信息冗杂竞争激烈的内部资本市场。
1企业类型对融资约束的影响1.1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因为我国有着独特的制度背景和顺应国情的经济发展状况,这就造成了我国企业在融资约束问题上也有着独特的、顺应环境而生的结构性特征,这意味着所有制不同的、所在地区不同的和所处行业不同的企业所面对的融资约束也是各不相同的。
阮刚铭等(2019)认为相与国有企业的融资途径和资源获取路径相比,民营企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余明桂等(2019)研究了国有企业完全民营化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发现非上市国有企业在民营化后不仅会受到银行的信贷歧视,以往具有的国有企业特有的优势也随之消失。
甄红线等(2016)认为国有公司在进行融资时能够很大程度的受益于政府的支持,相比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和风险更小。
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摘要:“系族企业”是内部资本市场主要载体之一,内部资本市场对系族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存在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多钱效应和代理效应。
多钱效应使企业倾向降低现金持有水平,代理效应则刚好相反。
本文利用中国“系族企业”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理论预期。
更进一步,在分时段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多钱效应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有显著增强趋势,代理效应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呈减弱趋势。
关键词:“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现金持有水平;多钱效应;代理效应中图分类号:F832.51;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5009607一、引言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
根据Lamont[1]的观点,内部资本市场最初是指M 型联合企业的总部和分部之间的资金配置机制。
从微观机理上来看,企业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母公司)等同于M型联合企业的总部,而成员企业类比于M型中的分部。
中国“系族企业”作为狭义定义的企业集团中规模较大一类,一般包含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上市公司,中国在法律上对企业集团的定义为“以资本为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组成企业法人联合体”。
法律意义上的企业集团明显比狭义企业集团定义还要窄。
“系族企业”是指企业集团一般采取参股控股等方式将一些上市公司纳入旗下,理论研究中更侧重于上市公司之间的联系,较少关注上市公司内部以及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关联企业之间的联系,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对成员企业以及总体现金持有水平有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企业集团中各业务单元(子公司)并非完全相关,内部投融资决策中,母公司可以用一个子公司的持有现金及经营净现金流用于另一个子公司的投资项目。
其次,企业集团资产规模远大于单个企业,并进行多元化经营,核心业务之外还有众多非核心业务,外部环境恶化时,母公司可以出售非核心资产用以预防资金短缺的风险。
最后,Prezas[2]在2009年曾指出,内部资本市场除了形成第三类委托代理问题(总部与分部之间),也加剧了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出于“掏空”的目的,大股东倾向增加成员企业负债和现金持有量。
综合来看,“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产生两个副产品:多钱效应和代理效应。
其中内部资本市场多钱效应包括前两个方面,同时融资能力更强,能够放松企业融资约束,缓解投资不足的问题。
而这两个效应都会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二、文献综述1.研究背景自Opler等[3]系统地总结并分析了美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行为以来,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引起了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实务中,上市公司2013年半年报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掌握巨额货币资金,一些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甚至超过其总市值。
万联证券的研究报告中发现,飞马国际、华联综超、ST远洋和西安民生等19家上市公司披露的货币资金超过其总市值,即使如此,上市公司的平均现金持有水平(现金持有量/总资产)呈下降趋势。
解释企业的现金持有动机理论尚在发展之中,从最初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到权衡理论、啄序融资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
Dittmar等[4]指出权衡理论认为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层会比较现金增量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来确定企业最优现金持有水平。
Myers和Majluf[5]认为,啄序融资理论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认为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只是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融资决策确定的一个产出函数,此时企业不存在最优现金持有水平。
Pinkowitz等[6]则认为委托代理理论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在法律环境不完善情况下,控股股东“掏空”和管理层“寻租”的两类委托代理行为使得上市公司持有过多的现金。
杨兴全和孙杰[7]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行为,认为权衡理论和啄食理论得到了更多经验支持,除此之外,公司治理的因素对现金持有量也有显著影响。
程建伟和周伟贤[8]在考察了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比率的决定因素后,实证结论更多地支持了啄食理论。
近年来,学者对现金持有的关注重点放在公司治理、行业差别和宏观环境等层面。
陆庆春和朱晓筱[9] 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的行业特征,发现不同行业间的现金持有存在显著差异,且这种差异在时序上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
和丽芬和朱学义[10]的研究表明,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通过投资机会路径影响企业现金持有的市场竞争效应和价值效应。
黄曼行和任家华[11]调查公司治理如何影响公司现金持有量,实证结果支持了公司治理水平高的公司具有较低的现金持有水平的观点。
2.企业集团与现金持有在非英美国家,企业集团已成为一种普遍的企业间组织形式,在企业间形成了内部资本市场,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外部资本市场。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分析现金持有行为的新视角,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Subramaniam等[12]分析了多元化企业(企业集团)与单一化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差异,认为多元化企业持有现金水平更低,并将这归因于活跃的内部资本市场,而非公司治理的原因。
Locorotondo等[13]比较了隶属于企业集团公司与非隶属于企业集团公司之间的现金持有水平差异,发现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明显持有更低的现金量,支持了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在现金持有政策中的作用。
纳鹏杰和纳超洪[14]考察了集团财务管控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发现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更高,总体上财务公司对现金持有水平影响不显著,但控制了选派CFO、使用ERP财务系统和股权性质时,财务公司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
刘星等[15]从融资约束与代理冲突两个维度考察了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对成员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综合来看集团成员企业现金持有量高于独立企业。
3.文献评述总的来说,有关企业集团的已有文献已经关注到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成员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但对企业集团内部资金流动的微观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
一方面,分部投资机会的不完全相关,由此带来内部资金的跨部门调配。
如果分部投资机会完全相关,则总部调配资金余地很小,降低了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另一方面,纳文虽然关注了集团财务公司和选派CFO等微观因素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但忽视了集团财务公司之间的差异。
集团上市公司与财务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属于关联交易的范畴,面临诸多限制和严格监管,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与集团财务公司运作进行了规范,诸如上市公司与集团财务公司发生存款业务时,上市公司存放在集团财务公司的存款余额不得超过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总资产金额的5%且不超过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货币资金总额的50%。
集团财务公司与上市公司资金往来中的关联交易问题,在法律上还存在诸多争论。
通过监管部门之间的协商和沟通,集团财务公司和成员上市企业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
集团财务公司管控成员上市公司资金松紧程度(下文称之为资金集中度)不同,必然加剧了内部资本市场的代理问题。
综上所述,多钱效应与代理效应在影响中国“系族企业”内部资金流通的同时,也影响成员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
本文立足于多钱效应和代理效应,分析这两个效应对成员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提供了中国“系族企业”证据,丰富了内部资本市场与现金持有行为的相关理论。
三、理论假设与现状描述1.现金持有水平关于现金持有水平的度量,已有研究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Chang 和Noorbakhsh [16]认为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资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姜涛和王怀明[17]采用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短期投资)/(总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
考虑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指标缺漏情况严重,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定义现金持有水平,在分母中将分子剔除的原因在于,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运营中的资产,因此计算现金持有水平应该以处于运营状态中的资产作为计算比较的基准;另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相差很小,检验表明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别。
本文将沪深上市公司(创业板除外)分成三类:第一类为独立企业;第二类为属于某企业集团,但企业集团没有自身的财务公司;第三类也是属于某企业集团,这个企业集团拥有自身的财务公司。
比较这三类企业的年平均现金持有水平,我们发现如下现象:(1)2000―2006年,集团成员企业现金持有水平高于独立企业,2007年之后则正好相反;(2)绝大部分年度,拥有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要高于无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成员企业,随着时间发展这种差别逐步减少。
按照上文的分析,如果是内部资本市场起主导作用,则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要显著低于独立企业,如果是代理效应起主导作用,情形正好相反。
集团财务公司可以提供集团内部资金的流通速度,如果内部资本市场起主导作用,在有财务公司的情况下,成员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应该低于无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成员。
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代理效应是影响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重要因素,多钱效应在2008的金融危机之后才有显著体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系族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主导因素从代理效应逐步变为多钱效应,但不论哪种因素主导,另外一种因素也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
下文将进一步证明和量化这两类因素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
2.分部相关性分部相关性是衡量企业(企业集团)各个分部(子公司)之间联系紧密程度的指标。
基于不同的维度,可以有不同的分部相关性测量指标,如基于有形资源之间的相关性,基于无形资源技术专利的相关性和基于无形资源人力资本的相关性等。
本文采用传统的熵指数法来衡量分部间的相关性。
熵指数法从三个方面衡量企业多元化战略特征:总体多元化程度(DT)、非相关多元化程度(DU)和相关多元化程度(DR)。
本文以“系族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假设整个系族经营跨M个行业,行业i(1≤i≤M)销售额在整个系族中比例为pi(pi≥0),且∑Mi=1pi=1。
假设“系族企业”共有N个上市公司(N≥M),其销售额在各上市公司的分布比例为qj (qj≥0),且∑Mj=1qj=1。
基于熵指数的分部相关性衡量了分部投资机会(现金流)的紧密程度。
一般来说分部相关性越高,分部业务就越接近,投资机会(现金流)联系则越紧密,此时总部通过集中控制调剂内部资金的“多钱效应”受到削弱,成员企业需要持有更多的现金,由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分部相关性越高,成员上市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越高。
3.关联资金流入和流出关联资金流入和关联资金流出都是流量的概念,用以衡量会计期间资本类关联交易的发生额,包含关联交易中的短期借款、贴现和委托贷款等。
按照交易方向不同,分为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