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425.35 KB
- 文档页数:41
第7章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分析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无时不遭受到一些小的干扰,例如负荷的随机变化及随后的发电机组调节;因风吹引起架空线路线间距离变化从而导致线路等值电抗的变化,等等。
这些现象随时都在发生。
和第6章所述的大干扰不同,小干扰的发生一般不会引起系统结构的变化。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分析研究遭受小干扰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在小干扰作用下所产生的振荡如果能够被抑制,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以后,系统状态的偏移足够小,则系统是稳定的。
相反,如果振荡的幅值不断增大或无限地维持下去,则系统是不稳定的。
遭受小干扰后的系统是否稳定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包括:初始运行状态,输电系统中各元件联系的紧密程度,以及各种控制装置的特性等等。
由于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难以避免小干扰的存在,一个小干扰不稳定的系统在实际中难以正常运行。
换言之,正常运行的电力系统首先应该是小干扰稳定的。
因此,进行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分析,判断系统在指定运行方式下是否稳定,也是电力系统分析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
虽然我们可以用第6章介绍的方法分析系统在遭受小干扰后的动态响应,进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然而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分析,除了计算速度慢之外,最大的缺点是当得出系统不稳定的结论后,不能对系统不稳定的现象和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李雅普诺夫线性化方法为分析遭受小干扰后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工具。
借助于线性系统特征分析的丰富成果,李雅普诺夫线性化方法在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分析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首先介绍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分析的数学基础。
李雅普诺夫线性化方法与非线性系统的局部稳定性有关。
从直观上来理解,非线性系统在小范围内运动时应当与它的线性化近似具有相似的特性。
将式(6-290)所描述的非线性系统在原点泰勒展开,得式中:()()0ee x x xf x x f x A x x ∆=∆=∂+∆∂==∂∆∂∆如果()h x ∆在邻域内是x ∆的高阶无穷小量,则往往可以用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来研究式(6-288)所描述的非线性系统在点e x 的稳定性[1]:(1)如果线性化后的系统渐近稳定,即当A 的所有特征值的实部均为负,那么实际的非线性系统在平衡点是渐近稳定的。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阐述了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对电力系统的重大意义,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各种方法的主要原理和适应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为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分析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不同地区之间的电力系统的多重互联能够大大提高输电的经济性,但是这种互联电网会把很多动态问题诱发出来,系统更加复杂化,降低了稳定性。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要求,例如电压、频率和小干扰等都需要有着相当的稳定性,并且这种稳定性应该是动态的,这些稳定性随着现代社会对电网的依赖越来越大而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小干扰稳定性的失去就已经造成了很多严重的事故,对相关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对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进行分析,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一、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1.数值仿真法。
使用一组微分方程来描述电力系统,根据电力系统扰动的特定性结合相关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系统变量及其完整的时间响应[1]。
小干扰稳定性问题的本质是不能被时域响应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来,造成系统稳定性下降的原因即便使用模拟仿真也不能够很好的找出来,也就无从找寻改进措施。
2.线性模型基础上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线性模型研究小干扰稳定性,使用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描述系统动态行为的变化,在稳态运行点现化,获得线性模型[2]。
目前主流的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就是基于线性模型的,目前来看主要有特征性分析方法和领域分析两种,前一种以状态空间模型为描述基础,后一种是基于函数矩阵的方法。
二、特征分析法目前大多数电力系统分析软件都是暂态稳定仿真进行操作的,但是实际中相当多的限制条件约束了这种应用。
相关结果受到选择的扰动或者时域响应观测量的很大影响,选择不合理时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模式将不能被扰动触发,并且如果选择不合理,进行响应的观察时很多震荡模式中不明显的响应可能就是若阻尼模式[3]。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一、概述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是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电力系统出现扰动或故障时,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大范围稳定分析和小干扰稳定分析。
二、大范围稳定分析1.功率平衡方程大范围稳定分析主要考虑电力市场运行中出现的电力故障、过负荷、电压失调等因素,其稳定性分析主要建立在功率平衡方程的基础上。
功率平衡方程主要是描述电力系统在稳态时,功率的产生、输送和消耗的平衡关系,因此如下:P\_i - D\_i = ∑B\_{ij}(δ\_i - δ\_j) + ∑G\_{ij}(V\_i - V\_j)其中,P_i是母线i的有功需求,D_i是母线i的有功供给。
Bii是母线i对地电导,Bij是母线i与母线j之间的电导,δ_i是母线i的相角,V_i是母线i的电压,Gij是母线i与母线j之间的电导,而∑B\_{ij}(δ\_i - δ\_j)是相邻母线之间的励磁无功交换。
2.风险源目录在大范围稳定分析中,还需要进行风险源目录的分析。
这主要是基于故障的综合性研究,以及稳态运行某一元件的风险。
目录可分为元件目录和风险源目录。
元件目录主要是列举单个元件故障的可用性需求和可靠性指标,决定元件的运行状态。
而风险源目录主要是对故障进行分类,找到相关系统的最小数字,连续排序,避免同一数字的重复出现。
3.故障分析故障分析是大范围稳定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障种类包括短路和开路,故障后电网可能形成的模式有三种:Ⅰ型模式、Ⅱ型模式、Ⅲ型模式。
Ⅰ型模式是由多输入单输出电源和单输入多输出负载组成,其中二者结合只能形成一补偿电容,故而电源能够满足负载的电感成分。
Ⅱ型模式是由多输入多输出电源和负载组成,缺少电容分量导致电源不能满足负载的电感成分,必须通过延迟公共电压板或转移核心来完成,因而需要额外的控制技术。
Ⅲ型模式是由多输入多输出电源和负载组成,其中二者之间不存在补偿电容,但可以共同大范围地控制发电量、充电、放电等。
电力系统中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电力系统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的稳定运行对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它经常会受到各种小信号的干扰,从而导致系统性能的下降。
因此,对电力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进行研究和控制变得非常重要。
一、电力系统中的小信号概念我们所说的小信号是指电力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所受到的微小扰动。
它们可能来自于负载的变化,天气变化或其他因素。
尽管这些信号很小,但它们可以通过系统反馈机制逐渐增大,进而引发系统动态响应的变化。
二、小信号稳定性分析方法小信号稳定性分析是通过线性化模型来研究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这种方法可以将非线性复杂的电力系统简化成一个线性的模型,从而更容易分析系统的特性和行为。
利用小信号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得到系统各个节点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方程,进而对系统进行分析。
三、小信号稳定性控制方法要控制电力系统中的小信号,可以采取一系列控制策略。
一种常用的策略是采用领先型控制,通过加入相位补偿器的方式提高系统的相位裕度和稳定裕度。
另外,也可以采用反馈控制方式,通过对系统状态进行反馈,实时调节控制参数,从而控制小信号的影响。
还可以采用模型预测控制,通过预测未来时刻系统状态的变化,动态调整控制参数,从而使系统保持稳定。
四、小结电力系统中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和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
如何对系统进行合理的建模,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并采取科学的控制策略,都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未来,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升级,电力系统中的小信号稳定性研究也将更加重要和有意义。
电力系统”小地震“的分析——之小干扰分析法电力系统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这些干扰可能会对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及对干扰的响应情况,电力系统的小干扰分析法应运而生。
小干扰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线性系统理论进行的电力系统分析方法,它可以用来研究电力系统在小幅度干扰下的响应情况。
该方法主要通过对系统的线性化模型进行求解,来分析系统在小干扰下的振荡频率、特性阻抗、稳定性等参数。
具体而言,小干扰分析法的步骤如下:1.建立线性化模型:首先,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将非线性元件近似成线性元件,得到系统的线性化模型。
线性化模型可以通过在参考运行点上计算系统的雅可比矩阵来获得。
2.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接下来,需要对线性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系统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特征值代表了系统的振荡频率,特征向量则代表了系统在干扰下的响应情况。
3.分析特征值:根据求解得到的特征值,可以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判断。
如果特征值的实部均为负数,那么系统是稳定的;如果特征值出现复数,那么系统可能会发生振荡。
4.计算特性阻抗:特性阻抗是指电力系统在干扰下的响应和干扰电流之间的比例关系。
可以通过计算特征向量来得到系统的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可以告诉我们系统在干扰下的响应情况以及对干扰的敏感程度。
通过小干扰分析法,可以得到电力系统在小幅度干扰下的动态响应情况,进而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对干扰的响应能力。
这对于我们设计电力系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小干扰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线性系统假设的方法,因此只适用于小幅度干扰下的情况。
对于大幅度干扰或者存在非线性元件的情况,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分析。
总之,电力系统的小干扰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对干扰的响应情况,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探讨作者:刘桂栋来源:《科技传播》2012年第20期摘要有关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本文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就各种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把这些方法在应用上的优点、缺点以及能够适用的场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关键词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振荡模型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7-0029-020引言不同地区之间电力系统进行多重互联,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的一面;借助于互联电力系统,不仅可以把有关输电的经济性大大提高,还可以把有关输电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这是有利的一面;不利主要体现在,这种互联电网同时也会把很多新的动态问题诱发出来,从而使系统失去稳定的概率大大提高。
电力系统要维持安全运行必须满足一些基本要求,例如电压、频率以及小干扰都要具有相应的稳定性,而且这种稳定性应该是一种动态的稳定性,有关这些基本要求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及重要性,正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逐渐受到人们的认识和重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为小干扰稳定性的失去而带来电压崩溃或者系统震荡这种严重事故,都曾经发生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电力系统中,从而给这些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致使经济出现极大的损失。
正是基于此,促使人们对有关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这个问题的研究,明显要比上个世纪末来得重视,并且相应的投入也明显增多了;在今天,进行相关电力系统的规划以及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一定要重视对小干扰稳定性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且要把有关这个稳定性分析作为规划电力系统、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对待。
1 有关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分析方法总体看来,有关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这几种。
1.1 数值仿真方法以下(I)式为一组微分方程,可用来描述电力系统,因为电力系统的扰动具有特定性,根据这个特定性,结合相关数值计算方法(非线性方程)可以把系统变量v ( t )有关其完整的时间响应准确计算出来。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阐述了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对电力系统的重大意义,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各种方法的主要原理和适应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为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分析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不同地区之间的电力系统的多重互联能够大大提高输电的经济性,但是这种互联电网会把很多动态问题诱发出来,系统更加复杂化,降低了稳定性。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要求,例如电压、频率和小干扰等都需要有着相当的稳定性,并且这种稳定性应该是动态的,这些稳定性随着现代社会对电网的依赖越来越大而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小干扰稳定性的失去就已经造成了很多严重的事故,对相关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对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进行分析,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一、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1.数值仿真法。
使用一组微分方程来描述电力系统,根据电力系统扰动的特定性结合相关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系统变量及其完整的时间响应[1]。
小干扰稳定性问题的本质是不能被时域响应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来,造成系统稳定性下降的原因即便使用模拟仿真也不能够很好的找出来,也就无从找寻改进措施。
2.线性模型基础上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线性模型研究小干扰稳定性,使用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描述系统动态行为的变化,在稳态运行点现化,获得线性模型[2]。
目前主流的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就是基于线性模型的,目前来看主要有特征性分析方法和领域分析两种,前一种以状态空间模型为描述基础,后一种是基于函数矩阵的方法。
二、特征分析法目前大多数电力系统分析软件都是暂态稳定仿真进行操作的,但是实际中相当多的限制条件约束了这种应用。
相关结果受到选择的扰动或者时域响应观测量的很大影响,选择不合理时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模式将不能被扰动触发,并且如果选择不合理,进行响应的观察时很多震荡模式中不明显的响应可能就是若阻尼模式[3]。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电力系统是一个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复杂系统,其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受到各种干扰后,系统能够保持同步运行、维持正常供电的能力。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采用有效的分析方法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稳定性。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电力系统失去稳定,可能会导致大面积停电,给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通信等各个领域带来严重的影响。
例如,工厂的生产线可能会突然停止,造成产品损失和设备损坏;医院的医疗设备可能会失效,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交通信号灯可能会熄灭,引发交通混乱。
因此,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准确分析和评估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和控制的重要任务。
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分为静态稳定性分析和暂态稳定性分析两大类。
静态稳定性分析主要关注系统在稳态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
其中,小干扰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通过对系统线性化模型进行特征值分析,来判断系统在受到小干扰后的稳定性。
具体来说,就是将系统的非线性方程在工作点附近线性化,得到一组线性化的状态方程,然后求解其特征值。
如果所有特征值的实部均为负数,系统就是稳定的;如果存在实部为正数的特征值,系统就是不稳定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相对简单,可以快速评估系统的稳定性,但它只能处理小干扰情况,对于大干扰可能不准确。
另一种静态稳定性分析方法是潮流计算法。
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得到系统在给定运行条件下的节点电压、支路功率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过载的线路或变压器,从而评估系统的静态稳定性。
例如,如果某条线路的传输功率超过了其热稳定极限,那么系统在这种运行方式下就是不稳定的。
暂态稳定性分析则主要关注系统在受到大干扰(如短路故障、机组突然跳闸等)后的稳定性。
时域仿真法是暂态稳定性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