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Jacques Rousseau雅克卢梭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1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人类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先驱,提出的众多理论可以作为人类的思想启蒙导师,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哲学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
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
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哲学思想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资产阶级论调:人与人的契约构成社会,人与社会的契约构成国家。
自然准则高于社会准则,主权高于人权,集体权力高于个人权力。
人生而自由,个人自由大于集体自由。
法治要结合德治。
人即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情感教育要先于理智教育,教育要秉承天性培养自然人,从自然到人再到事物的认识过程。
卢梭的故事卢梭一生和多位女性有染,主要的有两位。
其一是华伦夫人,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
离开华伦夫人后,卢梭后来开始与戴莱斯同居。
卢梭教育思想述评一、生平简介让·雅克·卢梭 (1712年~1778年) ,法国人,生于瑞士,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自幼跟其父亲一起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学书籍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他只在正规学校学习过两三年的拉丁文、数学和绘画,所以其一生所学知识主要来源于其不间断的刻苦阅读。
他以孜孜不倦的精神阅读了大量的古代名著。
此外,他还结识了当时启蒙思想家中的先锋人物伏尔泰、狄德罗等并接触了当时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思想成果。
卢梭的成名始于1749年第戎学院的一次有奖征文《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
卢梭积极撰写了这篇论文,并反复修改了多次,以《论艺术和科学》为题寄出应征并获得了头等奖。
此后,卢梭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
如他于1754年出版了著名的政治理论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62年发表了《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
卢梭的一生,物质生活条件并不富足甚至有些潦倒但他却创造出了影响世界进程的思想财富,令人敬佩。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以《爱弥儿》为例(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含义卢梭把一个人受的全部教育分为三类: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1]卢梭认为只有这三种教育达到一致,趋向相同的目的才是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目标是自然的目标。
为了达到这种目标,要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2],即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二)自然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自然人”。
卢梭的自然教育是跟当时的公民教育相对的。
公民教育培养的是服从国家的专制统治的人,而自然教育培养的自然人是有着独立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能靠自己的劳动为生而不依赖他人的劳动生活,并且身心皆健的人。
1712年6月28日: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诞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法裔新教家庭。
父亲是钟表匠依萨克•卢梭,母亲是苏珊•贝尔纳。
卢梭是他们的第二个儿子。
出生后不久,母亲即死于产后失调,由姑母抚育。
1722年10月: 有一次,父亲与人发生纠纷,诉讼失败后出走里昂。
卢梭寄居舅父贝尔纳家,不久被舅父送至日内瓦附近布瓦锡的朗拜尔西埃牧师家学习古典语文及绘图、数学。
1724年回到舅父家。
不久便被舅父送到公证人马斯隆做事的地方打杂。
1725年4月: 到一家雕刻匠铺子里做学徒。
1728年春季:不堪师傅虐待而出逃。
经神父介绍投奔安讷西地方的德•华伦夫人,由其资助去意大利都灵,进“自愿领洗者教养院”,改奉天主教。
秋季:离开教养院,先后到韦塞利夫人、古丰伯爵家做仆役。
1729年回到安讷西,寄居在华伦夫人家。
1730年进神学院学习。
后伴随别人去里昂,返回时华伦夫人已离开安讷西去了巴黎。
卢梭随即也离开了安讷西。
1731年在日内瓦、洛桑、讷沙泰尔、伏沃、伯尔尼、里昂等地流浪。
1732年前往尚贝里找到了华伦夫人。
在尚贝里做土地测量工作。
这期间自学数学,与乐师、音乐爱好者交往,研讨音乐。
1733年继续寄居在华伦夫人家,开始涉猎学术著作。
1734年做华伦夫人的管家,协助其家庭制药,开始接触植物学。
1736年与华伦夫人一道前往尚贝里附近的沙尔麦特养病,研究洛克、莱布尼兹、笛卡儿等的著作。
同时,钻研音乐理论,作曲,并学习解剖学等。
1740年4月:在里昂贵族官员马布利家做家庭教师,结识政治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布利和哲学家孔狄亚克。
1742年8月:携带自己创作的《新记谱法》到了巴黎,被推荐到法兰西学院宣读,但没有得音乐界的广泛承认。
后结识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成为密友,并通过狄德罗认识了其他一些启蒙思想家。
1743年靠教授音乐、抄写乐谱维持生活。
春季:完成歌剧《风雅的缪斯》,引起巴黎音乐界注意。
《新记谱法》以《论现代音乐》为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