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技能计算公式及参考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145.50 KB
- 文档页数:4
公共营养师三级技能公式
一、公共营养师三级技能
(1)人体需要多样化的营养素
(2)补充营养素可以改善营养状况
(4)平衡膳食改善营养
(5)健康饮食和适宜的生活状态
(1)确定客户消费习惯、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
(2)分析营养状况及饮食习惯,指导客户改变饮食习惯
(3)提供适当的营养指导以改善营养状况
(4)采用多样化的营养调查方法,提供最科学的营养建议
(5)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调节人体营养状况
二级技能,营养推广
1.利用多种推广手段,提供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营养建议:
(1)营养教育研讨会、营养宣传会等课程,介绍健康饮食原则和改善营养状况的方法
(2)利用老师和家长的传播力,提高健康饮食文化知识素养,提高营养补充的意识
(3)制定社会宣传活动,介绍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
(4)采用媒体平台,发布营养宣传资料。
1.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52. 100%=⨯实测体重(kg )—标准体重(kg )标准体重指数标准体重(kg )(正常:±10%)3. 22=体重(kg )体制指数身高 (m )(正常: 18.5~23.9 ; 轻度消瘦: 17~18.5 ; 超重: 24~27.9 ) 4. 1000⨯体重(kg )身高体质指数=身高(cm )5. + =100%Vervaeck ⨯体重(kg ) 胸围(cm )指数身高(cm )6. 422=10Kaup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 (正常: 19 ~ 15 ) 7. 733=10Rohrer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中等: 140 ~ 109 ) 8. =100⨯胸围(cm )比胸围身高(cm )9. =腰围(cm )腰臀比值(W H R )臀围(cm )(参考标准:成年男性 < 0.9;成年女性 < 0.85 )10.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a. 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D=C —M ×(㏒皮褶厚度值) (其中C 和M 是公式中系数)b. 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 4.95%(4.50)100%BF D=-⨯ c. 上臂肌围(cm )=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d. 222[]12.5612.56⨯=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上臂肌围上臂肌面积(cm )=14. 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a.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7 (3岁以下适用)b.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8 (3岁~青春前期适用)、c. 粗略身高(cm )= 年龄(岁)×7+ 70 (3岁~青春前期适用)一、质量计算:1. =100%⨯食品重量(W )—废弃部分的重量(W1)可食部计算(EP )食品重量(W )2. 100%⨯1废弃部分重量(W )废弃率=食品重量(W )3. =100%⨯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重量变化率(WCF )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用于烹调后失重的食品,如烤肉 煎肉等)4. =生食物重量食物的生熟比值熟食物重量(用于烹调后增重的食品,如米饭 面条等)5. 重量保留因子(WRF ):%100%WRF =⨯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 )6.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7. =100⨯⨯∑食物量(g)蛋白质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g )()=100⨯⨯∑食物量(g)脂肪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脂肪含量(g )() =100⨯⨯∑食物量(g)碳水化合物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g )() =100⨯⨯∑食物量(g)某营养素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g )() 8.%=⨯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表现保留率(AR )(干重)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9.%=⨯⨯⨯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 )真实保留率(TR )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品重量(g )二、能量计算:1. 膳食能量(kcal )=蛋白质摄入量×4 +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 + 脂肪摄入量×9 三、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百分比计算:1. =100%⨯⨯蛋白质摄入量(g )4蛋白质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2. =100%⨯⨯碳水化合物摄入量(g )4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3. 9=100%⨯⨯脂肪摄入量(g )脂肪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四、食物测评1. A.当一批食品德包装件数(N )超过100件时,抽样量(n )按下列式计算:n =B.异常非均匀性或者不熟悉来源食品抽样量按下式计算:n = N2. -=食物的能量(kcal )能量价格比值食物的实际支出价格(元)3. %%=⨯某种营养素的含量()单位重量(g )某营养素(NRV )<单位食品中营养素参考值>(查表得)该营养素参考值NRV (g )4.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5. =100[]⨯⨯食物量(g)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可食部分的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g )6.食物营养质量指数计算:a.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密度能量推荐摄入量b.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密度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c. =营养密度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 )能量密度( INQ = 或 > 1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INQ < 1 为营养价值低食物 )9.蛋白质评价: a. %=100%100%⨯=⨯氮吸收量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真消化率(TD )食入氮食入氮b.=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 )蛋白质功效比值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 )c.100100⨯=⨯氮储留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生物价(BV )=氮吸收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d.%==100%⨯⨯氮储留量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生物价消化率食入氮e.100⨯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氨基酸分(ASS )=理想模式每克氮(或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10.食物血糖评价: a.50g GI 含碳水化合物的试验食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GI 大于70的为高GI 食物 ; GI 在55~70的为中GI 食物 ; GI 小于55的为低GI 食物) b.GI GL =⨯食物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GL >20的为高GL 食物;GL 在11~19的为中GL 食物;GL <10的为低GL 食物) 11.分析必需脂肪酸含量: 100%⨯食物脂肪酸含量(g/100g )脂肪酸占脂肪百分比(%)=食物总脂肪含量(g/100g )★ 其 他 ★1.家庭:a. 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 + 午餐餐次总数×午餐餐次比 + 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b. 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c. 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宗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d. =实际消耗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e. =各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生重)平均摄入量总就餐人数f. =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含量家庭总人日数g. 标准人日= 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h. ==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摄入量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标准人系数i. ==⨯标准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标准人系数混合系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j. ==人(乙)能量参考摄入量人(乙)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人(乙)折合成人(甲)系数人(甲)能量参考摄入量人(甲)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社区统计:a. =100%⨯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构成比同一事物个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b. %=⨯甲指标相对比(也可用分数表示)100乙指标c. 0(100%;1000%)K K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率=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d. K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动态指标>发病率=同期暴露人口数e. =K ⨯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静态指标>患病率同期观察人口数f.标准差(S ) 单侧95%可信上限 = 0.05()v X t S +⨯; 单侧95%可信下限 = 0.05()v X t S -⨯g. 12 (1)+++==nini XX X X X nn=∑均值()。
6)24H食物回顾法个人人日数换算:只有在调查集体\家庭人员且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才用.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的人日数之和每餐次比的确定一般为30%,40%,30%左右为宜,也可按照儿童的三餐能量比各占1/3计算.计算群体总人日数:某托儿所早餐20,午餐30,晚餐25人,总人日数(20+30+30)*1/3=25人日,若比例是早20%.40%.晚餐40%.则总人日数为(20*0.2+30*0.4+25*0.4)=26人日.单元 4 膳食摄入量调查—称重记帐法24页3相关计算方法:1)食物实际消耗量:三天内食物结存量,购进总量,废弃总量.剩余总量: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2)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家庭总人日数3)计算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根据食物成分表中能量及营养素)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家庭某种营养素的总摄入量=家庭摄入所有食物中的营养素的量累加平均每人每日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4)标准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6页因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差别,所以将各人群都折合成标准人,以体重60kg成年男子从事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以其能量供给量10.03MJ(2400kcal)作为1,其他按其之比折合系数.标准人日=标准人系数*人日数总标准人日数为全家每个人标准人日之和.人群折合标准人的系数(混合系统)=各类人的折合系统*(总人日数/标准人日) ?标准人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1膳食结构分析:根据24H调查结果,计算五类食物:谷类,蔬菜,水果,鱼禽肉蛋类,奶类.豆类,油脂类食物摄入量,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理想模式(评价依据)进行比较,而分析评价.奶类和豆类的品种多,在食物成分表中可能不会全部包括.在从黄豆到豆浆,从奶粉到牛奶进行折算时,可用该产品质量的100g*其蛋白质含量/大豆蛋白质的含量如:豆类及其制品以每百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35.1g)的比作为系数,折算成黄豆的量.干豆和豆制品按蛋白质含量折算成大豆的量.产品蛋白质含量%=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5.12)每百克各种奶类中蛋白质的含量与每百克鲜奶中蛋白质的含量(3g)的比作为系统,折算成鲜奶的量.鲜奶量=奶制品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2计算1能量的食物来源:将食物分为”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物,纯热能食物和其他”六大类,分别计算提供能量,计算各类食物占总能量比.2能量的营养素来源1)蛋白质供能比:蛋白质摄入量*4 *100%总能量摄入量2)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 *100%总能量摄入量3)脂肪供能比:脂肪摄入量*9 *100%总能量摄入量单元3 膳食营养素计算与评价44页能力要求:1工作准备:1)RNIS参考.食物成分表.2)24H膳食回顾调查结果表2程序:一.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g / 家庭总人日数二.家庭混合系数=(家庭成员1标准人系数*人日数+家庭成员2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 全家总人日数三.标准人的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 混合系数四. 根据食物成分表各种食物的能量及营养素含量,计算每人每日膳食总营养素摄入量.<统计分析表格>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个人某种营养素总摄入量/ 个人人日数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 标准人系数五营养素评价:含量与DRIS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比较,摄入量与RNI或AI比较第4章膳食指导和评估230页程序9 257页食物中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 * 可食部分比例*( 100g食物营养素含量/100)能力要求:289页食谱蛋白质营养评价氨基酸分AAS=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 100参考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分=被测食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100参考蛋白质中同种必需氨基酸3烹饪与营养素损失相关知识重量保留率:WRF%=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 100%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营养素损失率:表观保留率AR%=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干重)*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真实保留率TR%=烹调食物中某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 * 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品重量g能力要求:青少年食谱的综合分析和评价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 * 可食部分比例* (100g食物中营养素含量/100) 257页曾出现3群体配餐目标设计1)能量目标群体能量需要目标=∑不同(亚组能量RNI * 人数/组) /总人数第五章食品营养评价3081营养成分定义和计算1)能量能量kcal=4*蛋白质g+4*碳水化合物g+脂肪g+3*有机酸g+7*乙醇(酒精)g+2*膳食纤维g饼干的营养标签制作: 327页程序7 营养素参考数值计算330页把营养成分数值代入下公式,计算营养成分占NRVs的多少某营养素%NRV=某营养素含量*单位重量*100%该营养素NRV1食物中能量密度计算高能量食物:油脂>油料>种子干果>肉类>淀粉类,蔬菜水果能量较低.,选用100g食物为计量单位能量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 能量推荐摄入量2营养质量指数计算方法:营养质量指数:是一种结合能量和营养素对食物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能直观,综合地反映食物能量和营养素需求的情况.1)计算INQ营养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营养素密度/ 能量密度2)INQ评价标准INQ=1,表示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与提供热能的能力相当,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1,表示该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小于提供热能的能力,长期食用此食物,会发生该营养素不足或供能过剩的危险,为营养价值低食物”>1,表示该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大于提供能量的能力,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特别适合体重超重和肥胖者选择4氨基酸评分法AAS344页氨基酸评分法也称为蛋白质化学评分,是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与推荐的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的氨基酸模式进行比较,计算出比值,比值最低者为第一限制氨基酸.,第一限制氨基酸的评分值即为该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不仅适用于单一食物蛋白质评价,还可用于混合食物蛋白质的评价.5蛋白质消化率及经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法(PD-CAAS)氨基酸评分未考虑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反映了蛋白质在消化道被分解的程度.蛋白质消化率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蛋白质真消化率TD(更精确).表现消化率AD(不计粪代谢氮),动物性高于植物性食品蛋白质真消化率%= 氮吸收量= 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 *100%食入氮食入氮经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PDCAAS)=氨基酸评分(AAS) * 真消化率(TD) 6蛋白质利用率345页1)蛋白质的功效比值(PER):以体重增加为基础进行的蛋白质评价方法,指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动物平均每摄取1g蛋白质时所增加的体重克数.蛋白质功效比值=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2)蛋白质生物价(BV)蛋白质的生物价是用以表示蛋白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的程度.生物价越高表示蛋白质的机体利用率越高,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越高,最高值为100.蛋白质生物价=氮储留量* 100氮吸收量注:氮吸收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 氮储留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 3)蛋白质净利用率(NPU)是反映被测食物蛋白质利用程度的另一指标,指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与消化率结合起来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考虑了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更全面反映.蛋白质净利用率%=生物价*消化率=(氮储留量/氮吸收量) *(氮吸收量/食物氮)=氮储留量/食物氮*100%1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是评价碳水化合物血糖应答反应的方法,反映了人体在食用一定数量的食物以后血糖的变化特征,并同进食等量葡萄糖相比血糖变化的幅度大小.食物GI是指人体进食含50g碳水化合物的待测食物后血糖应答曲线下的面积AUC与食用含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后血糖AUC之比.通常标准参考物选择葡萄糖或白面包.GI=含50g碳水化合物试验食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100 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消化吸收快的碳水化合物餐后高,慢的相反.2食物GI的评价:GI > 70的为高GI食物;GI在55-70的为中GI食物; GI <55的为低GI食物. 5食物血糖负荷(GL)有些食物GI较低,但消费量较高,同样影响血糖应答,GL体现了碳水化合物数量对血糖的影响GL=食物GI * 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GL分级和评价为:GL>20的为高GL食物;GL在11-19的为中GL食物;GL<10的为低GL食物.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2运动量和运动强度168页运动四要素:身体活动水平取决于运动的类型.运动的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运动的频率.1)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第六章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1)构成比,表示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频率构成比= 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的*100%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如女性占总人数比2)比,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也可用百分数表示(*100%)如,某年出生的男孩数与女孩数的比为105:1003)率,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K=100%.1 000‰3发病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36页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 特定时期某人群某病新旧病例数 *K同期观察人口数K=100%,1 000‰,10 000/万或100 000/10万。
公共营养师计算公式
一、基本概念
1、公共营养师:公共营养师是高级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受众改善和支持他们的健康,并为受众提供量身定制的营养指导。
2、公共营养师计算公式:公共营养师计算公式是一个现代的营养评估方法,它可以帮助公共营养师判断受众的营养需求,以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指导。
1、基本营养量
2、个性化营养量
接着,公共营养师将考虑受众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生活环境和其他因素,以确定其个体化营养量,并针对一些营养素进行补充或减少,使其达到健康水平。
3、营养指导
最后,公共营养师会为受众制定营养指导方案,详细列出每日摄入的营养元素及其最佳比例,以及如何挑选健康食物,从而帮助受众改善和支持他们的健康。
三、总结。
国家公共营养师操作技能常用公式一、基础计算公式:1.能量需求计算:能量需求(千卡)=基础代谢能量+体力活动代谢能量+热效应能量其中基础代谢能量(BMR)= 体重(kg)× BMR系数BMR系数的计算公式:男性:BMR系数=66+(13.7×体重)+(5×身高)-(6.8×年龄)女性:BMR系数=655+(9.6×体重)+(1.8×身高)-(4.7×年龄)体力活动代谢能量=能量代谢比例×基础代谢能量热效应能量=能量需求×0.12.蛋白质需求计算:蛋白质需求(g)= 体重(kg)×蛋白质摄入比例蛋白质摄入比例的计算公式:平均成年人:蛋白质摄入比例 = 0.8 g/kg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孕妇等):蛋白质摄入比例 = 1.2 - 2 g/kg3.碳水化合物需求计算:碳水化合物需求(g)=能量需求(千卡)×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一般为50-60%)4.脂肪需求计算:脂肪需求(g)=能量需求(千卡)×脂肪摄入比例(一般不超过30%)5.纤维素需求计算:纤维素需求(g)=食物纤维素摄入量(g)6.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计算: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推荐摄入量进行计算,可以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或相关研究报告。
二、烹饪计算公式:1.食材调味品用量计算:食材调味品用量(g)=调味品比例×食材重量(g)2.汤类加工水量计算:汤类加工水量(L)= 原料重量(kg)× 水加工比例(一般为3-4倍)3.食物烹饪时间计算:食物烹饪时间(分钟)= 食物厚度(cm)× 时间系数时间系数可以根据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式进行调整。
4.烹饪锅具和热量传导计算:烹饪锅具和热量传导需要根据不同的锅具和热源进行计算,可以参考相关物理学知识和烹饪技术。
营养师技能计算公式及参考指标1.维生素的表达方式和单位转换:维生素A(ugRE)=视黄醇(ug)+β-胡罗素(ug)/6+其他类型胡罗素/12维生素E=α-生育酚+0.5β-生育酚+0.1r-生育酚+ 0.3三烯生育酚本书采用:维生素E(mg)= α-维生素E+(β+γ-维生素E)+(δ-维生素E)2.食物可食部:EP=食物重量(W)-废弃部分重量(W1)/食品重量(W)*100%可食用营养素计算:X=A*EPA:100g可食用部分食物中该营养素的含量X:100g食品中某营养素的含量3.烹调重量变化率WCF=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100%4.生熟重量比值与原料重量的换算方法食物生熟重量比值=生食物重/熟食物重量原料重量=熟食物重量*生熟比5.实际消耗的食物生重实际消耗生重=实际消耗的熟重*生熟比=(熟食重量-熟食剩余量)*生熟比6.实际消费量实际消费量=结存量+购进量(自产量)-废弃量-剩余量7.某营养素含量的计算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EP*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100g)8:能量折算系数: 4(17蛋白)9(37脂肪)4(17碳水化合物)7(29酒精)2(8纤维)9.膳食宝塔1.油类:25-30g2.盐:6g3.奶类及奶制品:300g4.大豆类及坚果:30-50g5.畜禽肉类:50-75g6.鱼虾类:50-100g7.蛋类:25-50g 8.蔬菜类:300-500g9.水果类:200-400g 10. 含薯类和杂豆250-400g 11.水:1200ml10.中国成人体质指数的评价表11.100g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100-(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膳食纤维)12.标准体重和标准体重指数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标准体重指数=〔实测体重(kg)-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kg)×100%13.成人标准体重指数分级评价表14.我国青年Vervaeck指数营养评价标准15.肥胖度等级表16. WHO对成人BMI的划分17.儿童体重粗略估计标重=年龄(岁)×2+7(三岁以下)标重=年龄(岁)×2+8(三岁-青春前期)18.儿童身高粗略估计身高=年龄×7+70(三岁-青春前期)19.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指标的适用人群及计算1.体质指数(BMI)——反应体型胖瘦度=体重(kg)/身高2(m)2.身高体质指数——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值=体重(kg)/身高(cm)×10003.Rohrer指数——评价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的体格发育状况=体重(kg)/身高3(cm)×1074.比胸围=胸围(cm)/身高(cm)×1005.Kaup指数——只适用于学龄前儿童=体重(kg)/身高2(cm)×10420. Rohrer指数21. Kaup指数22. 头围、胸围1岁时:头围 = 胸围2岁时:头围﹥胸围3岁时:头围﹤胸围23.腰围(WC)——判断腹部肥胖中国标准:男性≧85cm,女性≧80cm为肥胖标准24.腰臀比值(WRH)成年男性﹤0.9,女性﹤0.85腹型肥胖≧0.9,女性≧0.8525..群体生长发育状况常用的评价标准1)标准差法2)标准差评分法3)百分位数法4)中位数百分比法:1°营养不良——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75-90%2°营养不良——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60-75%3°营养不良——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60%以下26. 比胸围(标准值:50-55)中国城市青少年比胸围均数表27.7-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标准28.学生体质调研身高标准体重对营养状况的评价29.中国城市身高体质指数均数表30.成人每日能量供给量估算表(Kcal/kg 标准体重)31.劳动等级32.建议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10%)33.大米中含有碳水化合物77.4%,小麦粉中含有碳水化合物73.6%。
情景题1)情景描述:常用的评价蛋白质利用率的方法有蛋白质的功效比值、蛋白质生物价、蛋白质净利用率等方法。
如果用动物试验评价待测蛋白质,已知每摄取1g 蛋白质,动物所能增加的体重是0.3g。
使用的是哪种评价方法?答:用的是蛋白质功效比值=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试验器内蛋白质摄入量(g)2)情景描述:几种常用食物的蛋白质评价数据如下表,请分析以下数据,解释AAS和PDCAAS、消化率的关系和意义。
答:1.氨基酸评分AAS=被测食物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参考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鸡蛋AAS为1.19,大豆AAS为0.452.经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PDCAAS=AAS*TD3)分析下面食物的GI数值,指出哪个是中GI的食物,判断根据是什么?答:小于55为低GI食物。
大于70为高GI食物。
55-70为中GI食物。
荞麦面条GI值为59.3是中GI食物。
分析计算题1)现有一市售某种饼干的营养标签如下表,请进行如下计算和评价:1、能量密度计算和评价。
2、营养质量指数和评价。
答:1.能量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推荐摄入量=466kcal/2400kcal=0.19100G饼干能提供总能量的19%,所以是高能量密度食物。
2.INQ=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蛋白质密度=8.3/75=0.11蛋白质营养质量指数INQ=0.11/0.19=0.58脂肪密度=17/【0.25*2400/9】=17/66.67=0.255脂肪营养质量指数INQ=0.255/0.19=1.34碳水化合物营养密度=70/【0.6*2400/4】=70/360=0.1944碳水化合物营养质量指数INQ=0.1944/0.19=1.02钙营养素密度=365/800=0.46钙营养质量指数INQ=0.46/0.19=2.4蛋白质IN Q<1,其他营养素INQ>1属于高营养素食物2)已知食物成分表中鸡蛋和大豆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7g/100g、35.0g/100g鸡蛋的真消化率是97%,大豆的真消化率是78%,以及下列数据。
0909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公共营养师三级技能试卷评分标准一、膳食调查与评价 ( 20分 )答案评分标准:1、完成后的表格(1)人日数=早餐用餐人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用餐人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用餐人次总数×晚餐餐次比(2)标准人日数=人日数×标准人系数(3)总标准人日数=五个人折合标准人日数之和计算后将结果填入表中(12分)2、计算平均每标准人日三大营养素。
(6分)(1)平均每标准人日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总摄入量÷总标准人日数=1203÷15.56≈77.3(克)(2)平均每标准人日脂肪摄入量=脂肪总摄入量÷总标准人日数=1390÷15.56≈89.3(克)(3)平均每标准人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总摄入量÷总标准人日数=4230÷15.56≈271.9(克) 3、能量的摄入量(2分)(1)能量总摄入量=蛋白质总摄入量×4+脂肪总摄入量×9+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1203×4+1390×9+4230×4=4812+12510+16920=34242(千卡)(2)平均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量=能量总摄入量÷总标准人日数=34242÷15.56≈2200.6(千卡)二、人体营养状况测定 ( 20分 )答案评分标准:1、皮褶厚度测量方法(6分)(1)校正仪器(按说明书进行)(2)暴露测量部位(3)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褶(注意方向),连同皮下组织(4)确认无肌肉附着(5)右手拇指松开皮褶厚度仪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6)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2、皮褶定位(4分)(1)肱三头肌部:上臂背侧中点上约2厘米,即肩峰至肘骨鹰嘴连线中点外侧2厘米。
(2)肩胛下角:肩胛下角下方约1厘米处。
营养师公式总结范文营养师公式是指营养学领域中用来计算和评估个体所需营养素摄入量的数学公式,它们是基于大量的研究和数据进行推导和验证的。
这些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营养需求,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满足身体健康和功能需求。
下面我将总结一些常见的营养师公式。
1.基础代谢率(BMR)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安静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常用的估算公式是哈里斯-本尼迪克特公式(Harris–Benedict equation):男性:BMR = 66 + (13.75 × 体重kg) + (5 ×身高cm) - (6.75 × 年龄)女性:BMR = 655 + (9.56 × 体重kg) + (1.85 × 身高cm) - (4.68 × 年龄)这个公式仅考虑了个体的性别、体重、身高和年龄,而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如体脂肪含量、肌肉质量等。
因此,BMR仅是一个估算值,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2.总能量消耗(TEE)总能量消耗是指个体在一天中完成所有体力活动所需的能量。
TEE可以通过将BMR和个体的活动水平相乘得到,常用的活动水平系数如下:久坐的办公室工作:TEE=BMR×1.2轻度体力活动(每周1-3次锻炼):TEE=BMR×1.375中度体力活动(每周3-5次锻炼):TEE=BMR×1.55高强度体力活动(每周6-7次活动):TEE=BMR×1.725极高强度体力活动(每天剧烈运动,或有体力劳动):TEE=BMR×1.93.营养素分配比例每个人的营养需求是不同的,通常根据个体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和活动水平来进行具体评估。
一个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总能量消耗将营养素的摄入量分配为以下比例:蛋白质:10-35%脂肪:20-35%碳水化合物:45-65%纤维:25克/天(女性)或30克/天(男性)这些比例可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对于运动员或需要更多蛋白质的人群,蛋白质的摄入比例可能会高于标准范围。
国家公共营养师操作技能常用公式作为国家公共营养师(三级),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操作技能和公式,以便在工作中准确计算和分析数据。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公式,包括:营养需求、食物成分分析和能量计算。
一、营养需求:1.基础代谢率(BMR)计算公式:男性:BMR = 66 + (13.75 × 体重kg) + (5 × 身高cm) - (6.75× 年龄)女性:BMR = 655 + (9.56 × 体重kg) + (1.85 × 身高cm) - (4.68 × 年龄)2.每日总能量需求计算公式:脂肪过少:每日总能量需求=BMR×1.7轻度活动:每日总能量需求=BMR×1.9中度活动:每日总能量需求=BMR×2.1重度活动:每日总能量需求=BMR×2.33.蛋白质需求计算公式:成人:每日蛋白质需求 = 体重kg × 0.8g增肌者:每日蛋白质需求 = 体重kg × 1.2g长跑运动员:每日蛋白质需求 = 体重kg × 1.4g4.钙需求计算公式:儿童:每日钙需求 = 身高cm × 6.3mg成人:每日钙需求 = 体重kg × 20mg孕妇:每日钙需求 = 体重kg × 17mg二、食物成分分析:1.能量密度计算公式:能量密度 = 食物能量(kcal) / 食物重量(g)2.蛋白质含量计算公式:蛋白质含量(%)=(食物蛋白质(g)/食物重量(g))×1003.脂肪含量计算公式:脂肪含量(%)=(食物脂肪(g)/食物重量(g))×1004.碳水化合物含量计算公式:碳水化合物含量(%)=(食物碳水化合物(g)/食物重量(g))×100三、能量计算:1.食物能量计算公式:食物能量 = 食物重量(g) × 食物热值(kcal/g)2.能量消耗计算公式:能量消耗 = 体重kg × 运动强度系数× 运动时间(h) × 运动系数其中运动强度系数和运动系数根据不同运动类型进行调整。
营养师技能计算公式及参考指标
1.维生素的表达方式和单位转换:
维生素A(ugRE)=视黄醇(ug)+β-胡罗素(ug)/6+其他类型胡罗素/12
维生素E=α-生育酚+0.5β-生育酚+0.1r-生育酚+ 0.3三烯生育酚
本书采用:维生素E(mg)= α-维生素E+(β+γ
-维生素E)+(δ-维生素E)
2.食物可食部:EP=食物重量(W)-废弃部分重量(W1)/食品重量(W)*100%
可食用营养素计算:X=A*EP
A:100g可食用部分食物中该营养素的含量
X:100g食品中某营养素的含量
3.烹调重量变化率
WCF=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100%
4.生熟重量比值与原料重量的换算方法
食物生熟重量比值=生食物重/熟食物重量
原料重量=熟食物重量*生熟比
5.实际消耗的食物生重
实际消耗生重=实际消耗的熟重*生熟比=(熟食重量-熟食剩余量)*生熟比
6.实际消费量
实际消费量=结存量+购进量(自产量)-废弃量-剩余量
7.某营养素含量的计算
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EP*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100g)
8:能量折算系数: 4(17蛋白)9(37脂肪)4(17碳水化合物)7(29酒精)2(8纤维)
9.膳食宝塔
1.油类:25-30g
2.盐:6g
3.奶类及奶制品:300g
4.大豆类及坚果:30-50g
5.畜禽肉类:50-75g
6.鱼虾类:50-100g
7.蛋类:25-50g 8.蔬菜类:300-500g
9.水果类:200-400g 10. 含薯类和杂豆250-400g 11.水:1200ml
10.中国成人体质指数的评价表
11.100g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100-(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膳食纤维)
12.标准体重和标准体重指数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标准体重指数=〔实测体重(kg)-标准体重(
kg)〕/标准体重(kg)×100%
13.成人标准体重指数分级评价表
14.我国青年Vervaeck指数营养评价标准
15.肥胖度等级表
16. WHO对成人BMI的划分
17.儿童体重粗略估计
标重=年龄(岁)×2+7(三岁以下)
标重=年龄(岁)×2+8(三岁-青春前期)
18.儿童身高粗略估计
身高=年龄×7+70(三岁-青春前期)
19.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指标的适用人群及计算
1.体质指数(BMI)——反应体型胖瘦度
=体重(kg)/身高2(m)
2.身高体质指数——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值
=体重(kg)/身高(cm)×1000
3.Rohrer指数——评价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的体格发育状
况
=体重(kg)/身高3(cm)×107
4.比胸围
=胸围(cm)/身高(cm)×100
5.Kaup指数——只适用于学龄前儿童
=体重(kg)/身高2(cm)×104
20. Rohrer指数
21. Kaup指数
22. 头围、胸围
1岁时:头围 = 胸围
2岁时:头围﹥胸围
3岁时:头围﹤胸围
23.腰围(WC)——判断腹部肥胖
中国标准:男性≧85cm,女性≧80cm为肥胖标准
24.腰臀比值(WRH)
成年男性﹤0.9,女性﹤0.85
腹型肥胖≧0.9,女性≧0.85
25..群体生长发育状况常用的评价标准
1)标准差法2)标准差评分法3)百分位数法4)中位数百分比法:
1°营养不良——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75-90%
2°营养不良——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60-75%
3°营养不良——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60%以下
26. 比胸围(标准值:50-55)
中国城市青少年比胸围均数表27.7-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标准
28.学生体质调研身高标准体重对营养状况的评价
29.中国城市身高体质指数均数表
30.成人每日能量供给量估算表(Kcal/kg 标准体重)
31.劳动等级
32.建议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10%)
33.大米中含有碳水化合物77.4%,小麦粉中含有碳水化合物73.6%。
34.
* 成人 60% 25% 15% 大学生 63% 25% 12% 儿童 56% 30% 14%
35.成人:碳水化合物供能 55%-65%,脂肪供能20%-30%,蛋
白质供能 10%-15%。
大学生:脂肪供能25%-30%
学龄前儿童:碳水化合物供能 50%-60%,脂肪供能
30%-35%,蛋白质供能 14%-15%。
学龄儿童:碳水化合物供能 55%-65%,脂肪供能25%-30%,
蛋白质供能 12%-14%。
36.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人数×早餐餐次比+午餐餐
次总人数×午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人数×晚餐餐次比
37.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 38.1个人日:1个人吃了早中晚三餐
39.标准人:体重60kg 、轻体力劳动男性为标准人,能
耗2400kal/日。
40. 标准人的标准人系数作为1。
某人的标准人系数=某人每日推荐的能量÷标准人
的每日推荐的能量
41.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 =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
42.混合系数:(人群看做一个人时,这个人的标准人系
数就是混合系数)
=(家庭成员1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家庭成员2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全家总人日数
=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
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
43.豆类及其制品折算成黄豆的重量: 黄豆的量=
豆制品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5.1% 44.奶类及其制品折算成鲜奶的重量: 鲜奶量=奶制品摄入量×蛋白含量÷3% 45.据皮褶厚度判断体型的标准
测量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脐旁三个部位
46.上臂围判断营养不良的标准
1-5岁:13.5cm以上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以下为营养不良。
47.三餐餐次比:
成人 30%:40%:30%
大学生 30%:35%:35%
儿童(3-18) 30%:40%:30%
(1-3 ) 1/3:1/3:1/3
48.人群中男女人数折算
男生折合中等体力活动女生系数
=中等体力活动成年男子能量参考摄入量÷中等体力活动成年女子能量参考摄入量
50.折合标准人系数:中体力活动成年男子折合轻体力活动成年男子系数= 能量需要(据年龄、性别和活动强度推断)÷2400
51.折合成年男子混合系数
1)各组男女总人数(总人日数)
2)折合成年男子总人日数(标准人日数)
3)折合成年男子混合系数:2)÷1)
52血糖生成指数
GI=(含50g碳水化合物实验食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
线下面积)×100
判断标准:大于70为高GI食物, 55-70为中GI食物,小于55GI为低GI食物
53.食物血糖负荷
GL=食物GI×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100
判断标准: GL>20 为高GL食物,11-19为中GL食物,GL <10为低GL食物。
54.食物营养指数INQ =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
营养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
素推荐摄入量
能量密度=一定食物提供的能量÷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
量
55.各类食物每单位食物交换代量表备注:a.面粉大米玉米面小米高粱米(50g)=面包(75g)=干粉丝、皮、条(40g)=去皮土豆(250)=凉粉(750g) b.大白菜、油菜、圆白菜、韭菜、菠菜等(500-750g)
=芹菜、莴笋、鲜雪里红、空心菜等(500-750g)=
西葫芦、西红柿、茄子、苦瓜、冬瓜、南瓜等
(500-750g)=菜花、绿豆芽、茭白、鲜蘑菇等
(500-750g)=柿子椒(350g)= 鲜豇豆(250g)=
鲜豌豆(100g)=倭瓜(350g)=胡萝卜(200g)=萝
卜(350g)=蒜苗(200g)=水浸海带(350g)=李子、
葡萄、香蕉、苹果、桃、橘子等(200-250g)
c.瘦猪牛羊肉、禽、鱼虾(50g)=鸡蛋(1个/60g)=
肥猪牛羊肉(25g)=酸奶(200g)=牛奶(250g)=
牛奶粉(30g)
d.豆浆(125g)=南豆腐(70g)=北豆腐(42g)=油
豆腐(20g)=豆腐干(25g)=熏干(25g)腐竹(5g)
=千张(14g)=豆腐皮(10g)=豆腐丝(25g)
e.菜子油、豆油花生油、棉籽油芝麻油牛羊猪油(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