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体充填开采项目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33.50 KB
- 文档页数:24
浅析煤矿膏体充填绿色开采技术【摘要】煤矿膏体充填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技术,能实现煤矿的高产高效和环境保护。
本文介绍了煤矿膏体充填的特点,重点阐述了膏体充填采煤的关键技术和膏体充填采煤技术应用前景,对于煤矿的开采技术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膏体充填煤矿绿色开采煤矿膏体充填,就是指把煤矿周围的矸石、粉煤灰、工业产生的炉渣、城市排出的固体垃圾及胶结料等固体废物通过地面加工制作成“无临界流速、不需要脱水”的膏状浆体,在重力或泵压的作用下对工作面支架后方的采空区进行充填而形成必要的人工支撑体系,把采煤引起的地表移动控制在建筑物允许的范围内,实现不迁村采煤的方法。
煤矿膏体充填料浆是一种利用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制作的,适合管道输送的、低成本的、特殊“混凝土”或特殊“砂浆”。
在煤矿企业中应用膏体充填技术,可以实现煤矿的低碳运行及绿色开采。
而且,固体废物膏体充填开采把矸石等固体废物的利用,与控制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岩层破坏,减少开采沉陷,保护地面建构物有效的结合起来,具有提高资源采出率、增强矿井安全保障度、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鲜明特性的绿色开采核心技术,也是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
1 煤矿膏体充填的特点膏体充填最早是1979年在德国格伦德金属矿发展起来的;国内金川有色金属公司1989年开始试验膏体充填;膏体充填已经在世界金属矿山开采和尾矿处理等方面得以比较广泛的应用,一年一度的世界膏体充填研讨会已经召开13次。
国内外金属矿山膏体充填技术研究成果,对我国煤矿发展膏体充填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但是,以解放“三下一上”压煤为主要目的的煤矿膏体充填与金属矿山膏体充填有重要的区别。
与金属矿山膏体充填比较,解放“三下一上”压煤的煤矿膏体充填开采主要特点是:(1)充填的主要目的是减沉。
(2)充填与采煤同在一个工作面,充填体构筑方法不同于金属矿山,煤矿需要发展专门膏体充填隔离支架。
(3)充填材料强度性能要求不同,煤矿充填以后数小时后就要求充填体承载,否则,影响采煤面产量。
充填开采开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充填开采是一种利用固体材料填充矿山空隙,以支撑地表和减少地表塌陷的采矿方法。
这种采矿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矿山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提高采矿效率,降低安全隐患。
充填开采的原理是在采矿的同时,将矿石废料或其他固体材料填充进采空区域,形成一个稳定的地质体系。
这样可以在保证矿石尽可能多地被提取的同时,避免矿山地表因塌陷而对周围环境和设施造成破坏。
充填开采在矿山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采矿效率,增加矿产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矿山地表沉陷和地震等灾害的发生。
因此,充填开采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矿山、煤矿、盐矿等各类矿山开采中。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介绍,包括各个部分的内容和安排。
在本篇关于充填开采开标的长文中,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当前部分)1.3 目的2. 正文2.1 充填开采概述2.2 充填开采的优势2.3 充填开采的应用领域3. 结论3.1 总结3.2 展望3.3 结论通过上述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后续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充填开采的基本概念、优势及应用领域,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充填开采技术在矿山领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充填开采对提高矿山开采效率、减少环境影响以及保障矿山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本文也旨在展望充填开采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充填开采概述充填开采是一种利用充填物(如矿尾砂、煤矸石等)填充采空区,以支撑和稳定地表或地下空间的开采方式。
它通过在采空区域内填充相应的充填材料,来减少地表沉陷、保护地下水资源、提高开采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充填开采主要包括固体充填开采和液体充填开采两种形式。
固体充填开采是指利用固体充填材料填充采空区,以提高地表稳定性和支撑力;液体充填开采则是通过使用水泥浆等液态材料填充采空区,以确保开采过程中地表和地下结构的稳定性。
采矿工程中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的应用探讨摘要: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地下采矿方法,它通过将膏体充填到采矿空间中,实现对矿体的稳定支撑和回收。
这种技术在矿业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为矿山开发和资源利用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基于此,本文章对采矿工程中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采矿工程;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应用要点引言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基于高流动性和可塑性的膏体,可以在地下挖掘过程中填补空隙并形成支撑结构。
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填充效率、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优势,适用于各种采矿工程和地下工程项目。
然而,该技术的应用仍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和工程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来完善和提升其应用效果。
1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的原理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是一种在采矿过程中利用粉状或浆状材料将空隙区域填充并形成支撑结构的方法。
条带膏体是一种由水、填充剂和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可以填充各种大小和形状的空隙。
条带膏体在固化后能够形成坚硬的填充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提供支撑和加固地下空间。
通过将条带膏体注入到待充填区域,可以有效地管理地下空隙,并预防由于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和裂缝的产生。
条带膏体充填可以利用废弃物、尾矿和其他可回收材料,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2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2.1优势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可以利用废弃物、尾矿和其他可回收材料进行填充,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充填技术能够有效填充开采后的空隙,减小地面沉陷和裂缝的产生,降低对地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影响。
通过填充空隙并形成支撑结构,充填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矿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充填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加固和支撑地下空间,减少地质灾害风险,改善工作环境安全。
相比传统采矿方法,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产生的环境污染更少,对水、土壤和空气等自然资源的影响更小。
2.2局限性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涉及到膏体配制、注入控制和固化等多个环节,技术要求较高,操作较复杂,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关于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工艺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环保观念的持续增强,煤矿膏体充填这种新型绿色环保煤矿开采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实际开采工作中去,并取得了非常有益的成绩,不仅极大提升了煤矿开采效率,同时还有效降低了煤矿开采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的破坏。
但是,要想将这项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煤矿开采单位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准确把握开采工艺特点,结合煤矿实际情况展开开采模式优化,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开采效率与质量,并避免周边环境遭到破坏,推动我国长远可持续发展。
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工艺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工艺,希望可以为我国煤矿开采事业的持久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工艺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工艺的主要应用机理为有效应用粉煤灰与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通过膏体充填开采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三上一下”开采目标。
在应用这项工艺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先把固体废弃物制成膏状浆体,然后再采用泵压这种手段,将其沿着管道运输到目标充填采空区中,从而有效预防塌陷、滑坡等现象,在保证开采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开采效率与质量,防止周边环境受到破坏,并且经济性更为优秀。
所以,本文展开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工艺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工艺特点介绍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融合和应用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开采效率,降低开采需要花费的成本,并且有效避免煤矿周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能够为我国煤矿开采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实际分析发现,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工艺主要有如下特点存在:首先,展开煤矿膏体充填处理的主要目标为减沉,以此来降低安全意外事故发生几率;其次,充填层与开采层所处工作面相同,需要使用专用膏体进行充填,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隔离支架;再次,综合考虑煤矿实际情况展开充填材料选择,保证材料强度科学合理,并且保证充填结束3~5h以后,膏体就具备足够强度,可以满足煤矿开采需要。
南京铅锌银矿全尾砂膏体充填系统(简介)1、工区充填站布置:充填站总长度约50m,总宽度约25m,占地面积约800 m2,主要由两个容积分别约为800m3的卧式全尾砂沉降池,一个容量170t的立式散装水泥仓,一个回水池及充填作业控制室、休息室、试验室组成。
2、充填钻孔及井下管网膏体充填料浆经原有钻孔下放至-125m中段后,自-125m水平以下利用100米或50米深中段间钻孔或充填管道井,水平管道总长度控制在400—600m之内,从而使-425m 以上各中段充填倍线降低至2.2—2.9。
-425m以下各中段矿体向西侧伏,侧伏角约45°,矿体倾角80°上下,随着开采深度的下降,充填倍线将不会增加。
管道采用钢丝编织高强塑料管,管道内径90mm。
3、全尾砂膏体充填系统工艺流程南京铅锌银矿全尾砂膏体充填系统流程:采用全尾砂及32.5级硅酸盐水泥作为充填料。
全尾砂经自然沉降脱水、压气造浆后放砂至搅拌机,水泥则经双管螺旋及电子秤添加至搅拌机。
料浆经双卧轴连续搅拌机及高速搅拌机两段搅拌后,最终经充填钻孔及井下管网自流输送至井下采场充填。
具体描述如下:全尾砂输送:选厂全尾砂经老充填站高扬程渣浆泵加压后,浓度50~55%、流量50m3/h左右,经全尾砂输送管输送至膏体充填站。
全尾砂脱水:(自然沉降脱水、压气造浆)膏体充填站设立两个容积分别约为800m3的卧式沉降池。
在充填作业中,两个沉降池交替使用,即当其中一个沉降池进行放砂及充填作业时,另一个沉降池则用于进砂及沉降脱水,砂池交替进砂或放砂通过开启或关闭分流阀来实现。
当沉降池进砂完毕并经自然沉降后,即可通过放水阀将全尾砂料浆面上澄清的水排入回水池,澄清水经回水泵加压输送至选厂循环使用。
沉降池中全尾砂经自然沉降脱水后,即可进行压气造浆。
空压机站压气通过总进风管及进风总闸进入充填站,每个沉降池中布置压气造浆喷嘴、球阀等压气造浆设施。
充填前对池中全尾砂进行压气造浆,待池中全尾砂造浆均匀后,即可打开砂仓放砂阀通过放砂管向搅拌机供给全尾砂浆。
充填开采是解决“三下”压煤、避免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占用耕地及污染环境的技术手段。
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发展了膏体回填技术。
德国瓦尔苏蒙煤矿采用长壁法采煤,以工业废弃细物料(煤泥、粉煤灰)制备膏体料浆回填采空区。
我国学者对膏体回填技术在煤矿的应用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固体废物膏体回填不迁村开采技术,把煤矿附近的煤矸石、粉煤灰、工业炉渣、城市固体垃圾等在地面加工成胶结性或非胶结性膏体浆液,用回填泵或通过管道自流输送到井下,部分或全部回填工作面采空区,形成以膏体回填体为主体的覆岩支撑体系,控制地表沉陷值,在保证地面建筑物损害轻微的条件下,提高村庄下煤炭资源的采出率,延长矿井的服务年限。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和大力提倡矿井回填技术。
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2013.01 发布的国能煤炭〔2013〕19 号文“关于印发《煤矿回填开采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通过回填开采“三下”煤炭资源,实现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达到85%以上,薄煤层采区回采率达到90%以上,对留设煤柱和边角残煤实施以矸换煤开采,回采率达到70%以上的目标,实现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地面基本实现无矸石山堆存,地表变形和次生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地下水系和地面生态环境破坏程度。
目前已在煤矿现场成功进行应用实施的矿井回填采煤技术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1) 膏体(似膏体)充填采煤技术(2) 矸石充填采煤技术(3) 高水材料充填采煤技术。
膏体充填采煤技术就是把煤矿附近的煤矸石、粉煤灰、河沙、风积沙、工业炉渣、劣质土、城市固体垃圾等在地面加工制作成牙膏状浆体,采用回填泵或重力加压,通过管道送到井下,适时回填采空区的开采方法。
根据矿井主采煤层的地质条件、回采工艺及采掘接续情况,采煤工序与充填工序之间的衔接与协调方式有 2 种:(1)边采边充。
这种方式采煤和充填(回填)工作在同一个工作面内进行,适合于综采和高档普采长壁工作面,顶板中等稳定以上。
煤矿膏体充填开采膏体抗压标准煤矿膏体充填开采是指利用煤矿开采的剩余煤炭资源和采动岩层的空间来进行膏体充填开采的一种采矿方法。
在进行煤矿膏体充填开采时,由于煤矿膏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对膏体的抗压性能进行一定的标准化控制,以保证矿井的安全和效率。
本文将对煤矿膏体充填开采膏体抗压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煤矿膏体充填开采的概念和意义煤矿膏体充填开采是指采用煤矿中产生的膏体进行填充,使其成为一种支撑和保护矿井壁岩的手段,在煤炭开采中发挥作用。
充填后的矿山岩体受到了强化,从而提高了煤矿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与传统的煤矿开采相比,膏体充填开采有利于提高煤矿开采率、提高采煤效率、延长矿井寿命、减少矿井地压危险等。
因此,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对于提高矿山生产效率和保障矿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膏体抗压标准的重要性在进行煤矿膏体充填开采时,由于采动过程中岩层裂隙的产生和扩张以及煤矿膏体的变形等因素,膏体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膏体的抗压性能对于煤矿膏体充填开采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膏体抗压标准的制定和控制,可以有效地保证膏体充填的质量和稳定性,减少矿井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
三、膏体抗压标准的制定依据为了有效地控制膏体的抗压性能,制定膏体抗压标准需要依据以下几点进行:1.煤矿膏体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孔隙度、含水率等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影响了膏体的抗压性能。
2.膏体的力学性能:煤矿膏体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变形模量等力学性能对于膏体的抗压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3.充填体的稳定性:膏体在充填过程中对于矿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需要考虑膏体的稳定性。
在制定膏体抗压标准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几点因素,确定膏体的抗压性能标准,以保证膏体在煤矿充填开采中的安全和稳定性。
四、膏体抗压标准的制定方法1.实验室试验:通过对采集的膏体样品进行压缩试验、抗压强度试验等力学性能测试,确定膏体的抗压性能参数,为制定抗压标准提供依据。
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工艺研究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对各类能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开发新型能源,但煤炭、石油等依旧会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最广为使用的能源类型。
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我国进一步加大了煤矿开采的力度。
为了开采许多特殊条件的煤炭资源,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得到应用。
本文将就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工艺进行研究。
关键词:煤矿开采;膏体充填开采工艺;工作面充填前言: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是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积压在建筑物、水体或是道路之下。
为了更好的满足新时期市场需求,我国开始探索这部分煤炭资源的开采之路。
充填法开采是煤矿开采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其独有的巷道开拓和采空区处理等方法使得积压煤炭资源的开采成为可能。
煤矿膏体充填开采是充填开采技术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充填开采及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工艺概述1.1充填开采的定义和分类充填开采即是指利用机械或是爆破的方法对矿物进行开采,同时对采空区域进行物料充填,最大程度的降低开采作业对上层覆岩的扰动,避免地面沉降等不良现象的发生[1]。
当前阶段,充填开采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充填开采技术体系,其中包含了多种充填方法,在煤矿开采作业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以主体充填材料以及输送过程中相态的差异为依据,可以将充填开采分为水砂充填开采、膏体充填开采、矸石充填开采、高水材料充填开采等方法。
而以充填系统动力的差异为依据,可以将其分为风力充填开采、机械充填开采、水力充填开采等方法。
此外,以充填量和充填范围占据采出煤层的比例为依据,可以将其分为全部充填和部分充填两种类型[2]。
1.2膏体充填开采法介绍膏体充填开采是将粉煤灰、煤矸石等材料加工制成牙膏状浆体,通过管道输送充填到煤矿采空区域的煤炭资源开采方法。
该方法具有充填材料凝固时间长、材料成本低等优点。
下图为膏体充填系统,主要包括原料破碎系统、混合系统、管路系统以及检测控制系统等多个部分构成。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岱庄煤矿建筑物下矸石膏体充填开采项目简介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岱庄煤矿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一日前言 2007年以来,岱庄煤矿面对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牢固树立“资源有限,创新无限”的理念,立足矿井实际,转变生产方式,创新开采工艺,大力实施矸石膏体充填绿色开采技术,成功地实现了村庄条带煤柱的二次回采,为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供了资源保障,为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
一、项目背景岱庄煤矿是淄矿集团在济(宁)北矿区建设的第二对现代化大型矿井,地处济宁市城北城乡结合部,矿井开采范围内地面分布有3个镇78个自然村,1.3万多户,5万多人口,村庄压煤量高达80 %。
自矿井移交生产管理以来,村庄压煤一直采用传统的条带开采技术,资源回收率不足47%;随着济宁市城区建设的加速及村庄的扩展,矿井压煤量与日俱增,可采储量锐减,资源面临枯竭。
截至目前,岱庄煤矿已形成条带煤柱53个,遗留条带煤柱呆滞储量累计达到900万t。
同时,经过矿井十多年的开采,地面形成了一座近120万m³的矸石山,矸石的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而且对周围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此,岱庄煤矿提出了“建筑物下矸石膏体充填置换开采”研究课题,与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和徐州中矿大贝克福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建筑物下矸石膏体充填开采技术研究。
二、矸石膏体充填开采技术应用情况岱庄煤矿矸石膏体充填开采项目于2008年1月由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中矿大贝克福尔科技有限公司和岱庄煤矿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
经专家论证后组织实施。
项目总投资概算为9551.0万元,截止目前,实际完成投资10625万元。
(一)充填原理项目主要是建立一套以煤矸石、电厂粉煤灰为主要集料的膏体充填系统,在遗留条带煤柱回采工作面面后,将煤矸石、粉煤灰、胶结料等固体废物制作成浆体,从地面通过充填泵经钻孔和管路充填到回采工作面面后采空区,凝固后形成以矸石膏体充填体为主的覆岩支撑体系,使地表变形始终保持在建(构)筑物安全的允许范围内,解决地表下沉问题,实现不迁村回收村庄条带煤柱的目的。
(二)充填材料矸石膏体充填使用的材料是破碎煤矸石、电厂粉煤灰、胶结料(如水泥)和矿井水等。
(三)充填系统矸石膏体充填系统主要由矸石破碎仓储系统、膏体搅拌制备系统、膏体泵送系统、工作面采煤及隔离充填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
(四)充填设备及设施1.矸石破碎仓储系统:主要由前装机、板式给料机、鄂式破碎机、矸石分级筛、手选皮带、高细破碎机、振动除杂筛、袋式除尘器、除铁器、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和矸石成品料仓等设备及设施构成。
2.膏体搅拌制备系统:主要由间隙式强制双卧轴混凝土搅拌机、倾斜皮带输送机、煤矸石仓、胶结料仓、粉煤灰仓、胶结料螺旋给料机、粉煤灰螺旋给料机、供水泵、称量斗和收尘袋等设备及设施构成。
3.膏体泵送系统:主要由充填泵、料浆缓冲斗、充填管及其配件、管道压气清洗组件和沉淀池等设备及设施构成。
4.工作面采煤及隔离充填系统:主要由充填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和辅助隔离设施构成。
地面充填工艺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实现了无人值守自动化控制,主要设备有控制柜、动力柜、计算机(工艺流程控制程序和设备工作控制程序)、传感器和摄像头构成。
图1 地面自动化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图(五)充填工艺流程充填工艺流程是一个先将矸石破碎加工,然后把矸石、电厂粉煤灰、胶结料和矿井水等物料按比例混合搅拌制成膏体浆液,再通过充填泵把膏体浆液输送到井下充填工作面,充填由液压充填支架和辅助隔离措施形成的封闭采空区空间的过程(充填工艺的流程如图2所示),整个过程分为矸石破碎、配比搅拌、管道泵送和充填体构筑等四个基本环节。
煤矸石图2 岱庄煤矿矸石膏体充填工艺流程网络图图3 岱庄煤矿矸石膏体充填工艺流程系统图(六)生产效率及开采成本1.生产效率2010年1月,第一个膏体充填工作面进行工业性充填试验。
截止到2010年8月31日,已安全充填回采村庄条带煤柱167.8m,累计充填膏体4.9万m³,置换出原煤6.6万t,消耗矸石1.8万m³。
经过近半年的摸索试验,现已达到熟练阶段;自下半年开始,在膏体充填队编制仅72人的情况下,月单产已达到1.5万t以上。
三、充填效果分析在矸石膏体充填开采过程中,工作面面后采空区充填接顶率达到了95%以上,面后充填区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仅为11mm,工作面及超前段均无矿压显现,地表岩移观测站采集数据变化很小,地面建筑物损害甚微,达到了预期保护效果。
四、关键技术与创新点(一)为确保膏体泵送性能的可靠性,我们先后进行了200多次配比实验,优化改进了骨料粒度、材料配比参数,使膏体料浆质量浓度达到70 %以上,泌水率控制在3%以内,料浆基本不沉淀、不泌水、不离析,稳定性强,可泵送性能好,充填密实程度高,充填体压缩率低,安全有保证。
(二)自主研制应用了国内第一套机械隔离充填支架,实现了工作面后待充填区顶板支护和充填隔离的机械化。
(三)自主研制应用了充填管路放浆、隔断控制和工作面布料管换向闸阀,实现了充填系统应急放浆液压操作控制、分区隔断故障处理以及工作面布料管快速对接。
(四)自主研制应用了充填管路压力监测装置,对充填管道不同区段的膏体压力实现了实时监测,为分析判断管路故障提供了可靠依据。
(五)充填系统选用德国普茨迈斯特混凝土泵有限公司制造的KOS25100HP型工业泵,总装机容量为2×400kW,在泵送最大颗粒为25 mm的可泵送的混合物料时,可持续保持120m ³/h的排量和11MPa的压力;最大排量为150m³/h,最大压力为12Mpa,设计最大泵送距离为5.6Km 。
该设备的主要特征是采用S摆管将输送缸和出料管联接,可泵送大颗粒(可达输送缸直径的2/3)、高粘稠度混凝土料浆。
(六)充填工艺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实现了无人值守自动化控制。
(七)探索、总结了一套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的充填管道堵塞事故预测与防治技术措施。
五、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一)技术经济分析1. 按照2351膏体充填工作面今年8月份的生产效率测算,膏体充填开采工作面单产能力可达到20万t/a。
根据我矿2351膏体充填工作面的生产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膏体充填开采产量,我矿现正在掘进准备第二个膏体充填工作面,即2352膏体充填工作面,该工作面有效推进长度1250m,倾向长度180m,可采储量82万t,预计今年12月中旬可掘进完毕,2011年一季度具备生产充填开采条件,届时矿井将实现两个充填面交替生产,充填开采产量可达到40万t/a,增加产值2.15亿元,经济效益3000万元。
2.矸石膏体充填开采技术在岱庄煤矿成功实施后,村庄条带煤柱得到解放,可增加矿井可采储量900万t。
同时,根据建筑物下压煤开采设计,矿井630和730两个新开拓采区若采用传统条带开采,可采储量不足270万t;而采用长壁工作面膏体充填开采,可采储量可达1170万t,多回收煤炭资源900余万吨,实现村庄压煤全采,而且比条带开采地面建筑物破坏程度小。
按照矿井年产原煤220万t,储量采用1.3的富裕系数计算,延长矿井服务年限6年。
(二)社会效益分析岱庄煤矿实施建筑物下矸石膏体充填开采项目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1.矿井每年可增加可采储量40万t,缓解矿井资源匮乏的局面,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每年消耗矸石25万t、电厂粉煤灰8万t,计划第一步将在10年内把矿井矸石山和电厂粉煤灰作为膏体材料消耗掉,并实现零排放,消除矸石和粉煤灰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减少土地占用;计划第二步在10年以后把城市建筑垃圾作为填充物消耗掉,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加强了城市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开采。
3.像630和730两个新开拓采区,将原设计的条带开采改为充填开采,即可多回收煤炭资源又可实现地面甚微程度塌陷面积开采,矿区每年减少地面塌陷面积260亩,有利于缓解工农关系,有利于和谐社会发展。
4.可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社会稳定。
六、项目投资情况岱庄煤矿矸石膏体充填系统设计能力150m3/h,系统工作压力12 MPa,充填系统建设费用概算分矸石破碎、配比搅拌、管道泵送、检测控制、土建工程、其它配套工程等部分,并考虑了设备安装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用。
投资情况如下:1、充填系统设备费6214.0万元,详细概算见表1;2、充填系统建设材料费1120.5万元,详细概算见表2;3、充填系统建设其它配套工程费456.0万元,详细概算见表3;4、充填工作面主要设备费用:预计需要投入1524.0万元。
5、按照1、2、3三项和值的10 %考虑设备安装费用,5 %为不可预见费用,则总投资概算为10483.5万元,详细概算见表4。
表1 矸石膏体充填系统设备概算表续表1(一)矸石膏体充填系统设备概算表续表1(二)矸石膏体充填系统设备概算表表2 矸石膏体充填系统建设材料概算表八、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一) 技术经济分析1、膏体充填成本概算1)充填材料费用预算(1)材料预算价格膏体充填使用的煤矸石由破碎系统生产,其费用折算在电费及系统设备折旧费内。
充填制浆用水由自建井抽水,其费用也折算在电费及系统设备折旧费内。
粉煤灰一半用本矿电厂的,不计算费用,另一半来自矿外电厂,按照粉煤灰到充填站价格c f = 30元/t。
充填中使用的胶结料到充填站的价格为c c = 340元/t。
需要指出的是充填用水来自矿井排水,在充填系统投资折旧与电费中体现,此处没有计算。
(2)膏体充填材料用量与材料费根据目前采用岱庄煤矿煤矸石作为骨料的充填材料的试验成果,初步确定的充填材料用量情况如下:矸石用量W g 840 kg/m 3; 本矿粉煤灰用量W f1 200 kg/m 3; 矿外粉煤灰用量W f2 200 kg/m 3; 胶结料用量W c 175 kg/m 3; 水用量W w 425 kg/m 3。
根据前面材料预算价格,计算得到膏体充填直接材料费用为:c c f f W c W c C ⋅+⋅=21= 30 ⨯ 0.2 + 340 ⨯ 0.175 =65.50 (元/m 3)。
2)充填系统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从前面的建设费用概算中可以看出,设计的充填系统特点是土建等费用少,考虑到土建等费用少,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中都按设备费计算。
关于充填支架,普通工作面也需要使用,只按支架总费用的1/3计算充填支架较之普通支架的增加部分。
采煤机与运输机与普通工作面一样,没有增加费用,在此不予计算。
取设备折旧时间为T =10年,设备残值I c 取5 %,即I c = 0.05I 。
第一年按照一个充填工作面考虑,计划完成充填采煤量10万t ,合充填量7.3万m 3;以后按照二个充填面考虑,每个充填工作面年产量30.8 万t/a ,合充填量 22.5万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