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的文件(包括安全库存计算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238.29 KB
- 文档页数:38
安全库存的计算计算用最古老的公式:安全库存=(预计最大消耗量-平均消耗量)*采购提前安全库存期如果用统计学的观点可以变更为:安全库存=日平均消耗量*一定服务水平下的前置期标准差计算方法安全库存量的大小,主要由顾客服务水平(或订货满足)来决定。
所谓顾客服务水平,就是指对顾客需求情况的满足程度,公式表示如下:顾客服务水平(5%)=1 - 年缺货次数/年订货次数顾客服务水平(或订货满足率)越高,说明缺货发生的情况越少,从而缺货成本就较小,但因增加了安全库存量,导致库存的持有成本上升;而顾客服务水平较低,说明缺货发生的情况较多,缺货成本较高,安全库存量水平较低,库存持有成本较小。
因而必须综合考虑顾客服务水平、缺货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安全库存量。
安全库存的计算原理安全库存的计算,一般需要借助于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对顾客需求量的变化和提前期的变化作为一些基本的假设,从而在顾客需求发生变化、提前期发生变化以及两者同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分别求出各自的安全库存量。
即假设顾客的需求服从正态分布,通过设定的显著性水平来估算需求的最大值,从而确定合理的库存。
统计学中的显著性水平α,在物流计划中叫做缺货率,与物流中的服务水平(1-α,订单满足率)是对应的,显著性水平=缺货率=1-服务水平。
如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一般取为α=0.05,即服务水平为0.95,缺货率为0.05。
服务水平就是指对顾客需求情况的满足程度。
看右面的图就最能解释统计学在物流计划中安全库存的计算原安全库存理了。
从上图可以看出,库存=平均需求+安全库存,平均需求也叫周期库存。
安全库存(Safe Stock)用SS来表示,那么有:显著性水平为α,服务水平为1-α的情况下所对应的服务水平系数,它是基于统计学中的标准正态分布的原理来计算的,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但一般可以通过正态分布表(见右表)查得。
服务水平1-α越大,就越大,SS就越大。
库存管理⽅法有哪些_库存管理模型的分类(2) 库存管理模型的分类 根据供应和需求规律确定⽣产和流通过程中经济合理的物资存储量的管理⼯作。
库存管理应起缓冲作⽤,使物流均衡通畅,既保证正常⽣产和供应,⼜能合理压缩库存资⾦,以得到较好的经济效果。
1915年,美国的F·W·哈⾥斯发表关于经济订货批量的模型,开创了现代库存理论的研究。
在此之前,意⼤利的V·帕雷托在研究世界财富分配问题时曾提出帕雷托定律,⽤于库存管理⽅⾯的即为ABC分类法。
随着管理⼯作的科学化,库存管理的理论有了很⼤的发展,形成许多库存模型,应⽤于企业管理中已得到显著的效果。
库存管理模型的分类:(1)不同的⽣产和供应情况采⽤不同的库存模型。
按订货⽅式分类,可分为5种订货模型。
①定期定量模型:订货的数量和时间都固定不变。
②定期不定量模型:订货时间固定不变,⽽订货的数量依实际库存量和最⾼库存量的差别⽽定。
③定量不定期模型:当库存量低于订货点时就补充订货,订货量固定不变。
④不定量不定期模型:订货数量和时间都不固定。
以上4种模型属于货源充⾜、随时都能按需求量补充订货的情况。
⑤有限进货率定期定量模型:货源有限制,需要陆续进货。
(2)库存管理模型按供需情况分类可分为确定型和概率型两类。
确定型模型的主要参数都已确切知道;概率型模型的主要参数有些是随机的。
(3)按库存管理的⽬的分类⼜可分为经济型和安全型两类。
经济型模型(图1)的主要⽬的是节约资⾦,提⾼经济效益;安全型模型的主要⽬的则是保障正常的供应,不惜加⼤安全库存量和安全储备期,使缺货的可能性降到最⼩限度。
库存管理的模型虽然很多,但综合考虑各个相互⽭盾的因素求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则是库存管理的原则。
库存管理的1.5倍原则 销售⼈员在处理⽣意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库存管理的知识和技巧。
库存管理有两个⽅⾯的内容,⼀个是1.5倍原则,另⼀个是存货周转,以下分别阐述。
安全库存设定的方法安全库存是指为了应对不稳定的需求或供应环境而保留的库存量。
它可以起到保障生产和销售的连续性、减少风险、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作用。
安全库存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供应商交货周期、需求波动、质量问题、物流时间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安全库存设定方法。
1.基于历史需求数据的设定方法:该方法是根据过去一段时间的需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设定安全库存水平。
可以通过计算平均需求、需求的标准差和服务水平来确定库存水平。
具体步骤如下:a.分析历史需求数据,计算平均需求量和需求的标准差。
b.根据所需的服务水平确定保险系数,常用的服务水平为95%或99%。
c.根据需求的标准差和保险系数计算安全库存水平:安全库存=平均需求量+保险系数*需求的标准差。
2.基于供应商交货周期的设定方法:该方法是根据供应商的交货周期来设定安全库存水平。
如果供应商的交货周期比较长或不稳定,就需要保留更多的安全库存。
具体步骤如下:a.分析供应商的交货周期历史数据,计算平均交货周期和交货周期的标准差。
b.根据所需的服务水平确定保险系数。
c.根据交货周期的标准差和保险系数计算安全库存水平:安全库存=平均交货周期+保险系数*交货周期的标准差。
3.基于需求波动的设定方法:该方法是根据需求的波动程度来设定安全库存水平。
如果需求波动比较大,就需要保留更多的安全库存。
具体步骤如下:a.分析需求的历史数据,计算需求的波动系数。
b.根据所需的服务水平确定保险系数。
c.根据需求的波动系数和保险系数计算安全库存水平:安全库存=平均需求量+保险系数*需求的波动系数。
4.基于质量问题的设定方法:该方法是根据产品的质量问题程度来设定安全库存水平。
如果产品质量问题比较严重,就需要保留更多的安全库存。
具体步骤如下:a.对产品的质量问题进行评估,计算质量问题的概率。
b.根据所需的服务水平确定保险系数。
c.根据质量问题的概率和保险系数计算安全库存水平:安全库存=平均需求量+保险系数*质量问题的概率。
✧达成较高顾客服务水平(顾客服务满足度≥95%,缺货率<5%);✧不造成呆滞库存;✧均衡与优化工厂的产能负荷。
四、制定安全库存策略的决定因素1、物料的使用频率(使用量);2、产成品出货频率(销售量);3、供应商的交期;4、厂区内的生产周期(含外包);5、材料的成本;6、订单处理期;五、安全库存备货适用条件1、物料历史使用和预测使用频率呈一定规律或趋势;2、产成品历史发货和预测发货频率呈一定规律或趋势;3、无经常性使用或没有规律可循的,不宜适合安全库存。
六、安全库存备货计算实际模型:1、物料安全库存:Q:物料安全存量=预计每天或每周的平均耗用量P×采购周期T(订单处理期+物料交期)(PCS)P:(历史周期内实际消耗量÷历史周期)×0.6+(预测周期预计消耗量÷预测周期)×0.4 (PCS/天)T:订单处理时间+物料付周期(天)物料安全库存量的设定同时也应遵循经济批量订货原则。
2、产成品安全库存:Q:成品安全存储量=预计每天或每周的平均耗用量P×交付周期T(订单处理期+供应商之纳期+厂内之生产周期)。
P:(历史周期内实际出货量÷历史周期)×0.6+(预测周期预计出货量÷预测周期×预测准确率)×0.4(PCS/天)T:产成品生产周期(含订单处理期)+物料采购周期(天)实际例子:PT558S产成品:P1:过去12个月平均销售量2203台。
P2:过去6个月平均销售量3165台。
P3:过去3个月平均销售量4435台。
P4:上个月销售量4502台。
P5:后4个月销售预测平均量:4725台。
T:交付周期(有备料):15天。
安全库存量Q=〔(P1×0.1+P2×0.2+P3×0.3+P4×0.4)×0.6+P5×0.4〕÷30×T+1.65×15×(150-73)×0.307=1636台。
安全库存公式含计算模板安全库存是指为了应对突发情况或需求波动而预留的额外库存。
它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库存风险,提高交付能力,保证供应链的顺畅运作。
在确定安全库存水平时,一个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安全库存公式。
本文将介绍安全库存的概念和计算模板。
一、安全库存的概念安全库存是为了保障供应链在不可预测因素影响下的稳定性而预留的库存量。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供应商延迟交货、需求波动、突发的市场变化等。
安全库存的目的是保证在发生这些情况时,企业仍然能够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避免因库存不足而带来的损失。
二、安全库存公式安全库存的计算通常使用以下公式:安全库存=(最高峰值需求-平均日需求)×供应周期+安全系数其中,最高峰值需求是在一个供应周期内的需求峰值,平均日需求是在一个供应周期内的平均需求,供应周期是从订单提交到商品接收的时间,安全系数是为了考虑不可预测因素而引入的一个调整因子。
三、安全库存计算模板下面是一个安全库存计算的示例模板:项目,数量,单位------------,----------,--------最高峰值需求,1000,个平均日需求,500,个供应周期,10,天安全系数,1.25安全库存计算,------------,----------,--------最高峰值需求,1000,个平均日需求,500,个供应周期,10,天安全系数,1.25安全库存,3250,个根据上述模板,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计算安全库存:1.确定最高峰值需求。
通过观察历史数据或预测模型,确定在一个供应周期内的需求峰值。
在这个例子中,最高峰值需求为1000个。
2.确定平均日需求。
通过观察历史数据或预测模型,确定在一个供应周期内的平均需求。
在这个例子中,平均日需求为500个。
3.确定供应周期。
供应周期是从订单提交到商品接收的时间。
在这个例子中,供应周期为10天。
4.确定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是一个以百分比或倍数表示的调整因子,根据企业的情况自行确定。
安全库存实施方案一、背景。
安全库存是指企业为应对市场需求波动、供应链中断等不确定性因素而保留的一定数量的库存。
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安全库存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不仅可以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还可以降低因需求不确定性和供应链风险而带来的成本和影响。
因此,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安全库存方案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
二、安全库存计算方法。
1. 安全库存水平的确定。
安全库存水平的确定是建立安全库存方案的首要步骤。
常用的安全库存水平确定方法包括基于需求变动的方差和均值、基于服务水平的方法以及基于需求周期和供货周期的方法。
在确定安全库存水平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需求特点、供应链的可靠性和成本控制等因素,以确保安全库存水平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库存持有成本。
2. 安全库存计算公式。
常用的安全库存计算公式包括基于需求方差的Wilson模型、基于需求均值和标准差的正态分布模型以及基于服务水平的Z值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安全库存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安全库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三、安全库存管理实施方案。
1. 安全库存管理流程。
安全库存管理流程包括安全库存计算、安全库存设定、安全库存监控和安全库存调整等环节。
在安全库存计算环节,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特点和供应链的可靠性确定安全库存水平;在安全库存设定环节,需要根据安全库存水平确定具体的安全库存数量和位置;在安全库存监控环节,需要定期对安全库存进行盘点和调整;在安全库存调整环节,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链变化对安全库存进行动态调整。
2. 安全库存管理工具。
安全库存管理工具包括库存管理系统、需求预测工具、供应链协同工具和库存优化工具等。
在实施安全库存管理方案时,可以借助这些工具对安全库存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优化,以提高库存周转率和降低库存持有成本。
3. 安全库存管理指标。
安全库存管理指标包括安全库存率、库存周转率、库存盈亏额和库存服务水平等。
安全库存安全库存(Safety Stock,简称SS)也称安全存储量,又称保险库存,是指为了防止不确定性因素(如大量突发性订货、交货期突然延期、临时用量增加、交货误期等特殊原因)而预计的保险储备量(缓冲库存)。
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
在给定安全库存的条件下,平均存货可用订货批量的一半和安全库存来描述。
安全库存(又称保险库存)是指为了防止由于不确定因素(如突发性大安全库存量订货或供应商延期交货)影响订货需求而准备的缓冲库存,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
零库存生产,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
但是,零库存生产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一般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为每日需求量、交货时间、供应商的配合程度,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控制不好的话,企业很容易因为断货,而影响生产,进而影响企业的交货,给企业造成损失。
所有的业务都面临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源各异。
从需求或消费者一方来说,不确定性涉及到消费者购买多少和什么时候进行购买。
处理不确定性的一个习惯做法是预测需求,但从来都不能准确地预测出需求的大小。
从供应来说,不确定性是获取零售商等的需要,以及完成订单所要的时间。
就交付的可靠性来说,不确定性可能来源于运输,还有其他原因也能产生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带来的结果通常是一样的,企业要备有安全存货来进行缓冲处理。
在给定安全库存的条件下,平均存货可用订货批量的一半和安全库存来描述。
安全库存在正常情况下不动用,只有在库存量过量使用或者送货延迟时,才能使用。
安全库存的确定是建立在数理统计理论基础上的。
首先,假设库存的变动是围绕着平均消费速度发生变化,大于平均需求量和小于平均需求量的可能性各占一半,缺货概率为50%。
安全库存越大,出现缺货的可能性越小;但库存越大,会导致剩余库存的出现。
应根据不同物品的用途以及客户的要求,将缺货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允许一定程度的缺货现象存在。
安全库存的量化计算可根据顾客需求量固定、需求量变化、提前期固定、提前期发生变化等情况,利用正态分布图、标准差、期望服务水平等来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