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活水公园(景观生态学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12
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生态化)))以成都活水公园为例p白静一、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与活水公园简介2000年10月18日,5成都宣言6在/21世纪城市建设与环境0国际大会获得通过,/建立理想家园0的呼吁飞向世界。
成都在全人类人居改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为成都带来荣誉的府南河整治工程更成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最佳范例0而令世人瞩目。
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是以治理环抱成都市中心地区的府河、南河(又称锦江)为龙头,带动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小区建设,城市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建设的一项综合性整治工程。
工程从1993年启动,至1997年底已完成城市中心段的整治,投资27亿元,拆迁3万户,10万人入住,建成24个新居民小区,疏淘16公里河道,新建和加固25公里河堤使其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标准。
延伸整治从1998年开始,计划再用3至5年时间,使府南河河水污染、环境恶化问题有一个根本改善,还清流于长江,还清流于大海。
经过上一阶段综合整治的府南河850公顷水面得以净化,城市水环境大为改观。
河道沿线新增25公顷绿地,形成滨河绿色环带。
活水公园(Living Water Park)就是这环带上的一颗明珠。
紧依府南河畔的活水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水保护为主题的新概念公园,采用先进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0,由中、美、韩三国水利、园林、环境专家共同设计,占地24000平方米。
取自府南河的水依次经厌养沉淀池、水流雕塑、植物塘、植物床等污水净化系统,使水发生质的变化,向人们演示了河水由/浊0变/清0的过程。
二、活水公园对建立良好人居环境的一点启示活水公园所依的府南河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养育成都人民的母亲河。
但随着近几十年城市快速增长的人口和工业化的发展,那条曾经可供人们垂钓、浣沙和洗涤的涓涓清流渐已消失了,代之的是一条/藏污纳垢0的臭河。
受污染的河流带来的是沿岸居住环境的迅速恶化;那与水息息相关的城市人文精神只留下残存在人们记忆中的部分。
“活水”流程水从雕塑中心喷出经过厌氧沉淀池处理后,经水流雕塑一路吸收空气中的氧,流入兼氧池.有机污染物在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成植物易于吸收的有机物。
兼氧池中的兼氧微生物和植物对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水经过兼氧池配水后,进入人工湿地植物塘床系统。
由6个植物塘和12个植物床组成。
这个系统仿造了黄龙寺五彩池的景观,并种有浮萍、凤眼莲、荷花等水生植物和芦苇,香蒲,茭白,伞草,菖蒲等挺水植物,拌生有各种鱼类,青蛙,蜻蜓,昆虫和大量微生物及原生物。
它们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塘床系统。
污水在这里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有机污染物中的大部分被分解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养料污水就变成了肥水,在促进系统内植物生长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水质明显改善。
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好似一个生态过滤池,污水通过这个过滤池后可得到有效净化。
当污水经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净化后再次经水流雕塑充分曝气,充氧,水中溶解氧含量大大增加,水质可全面达到Ⅲ类水质,即达到了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的水质标准,可作为公园绿化和景观用水。
养鱼塘系统养殖着观赏鱼类和水草。
这些鱼多以各种藻类和微生物为食,同时也排出鱼粪等有机污染物促进藻类植物生长。
功能结构分析成都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和环保教育馆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鱼形的整体平面上,以绿地分割各个景观区域以及通行流线,再以从鱼眼到鱼尾的水处理系统串联各分块,就像鱼的生命动力一样给以整个公园活力,并在视觉上联系了各个板块,使游人在观看游览中感受到绵绵不绝的水流场景,体会水对于各种生命的重要滋养。
“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主要由数个水处理池构成,在功能上不仅向游人展示如何将污水步步进行净化,四周的植物配置也营造了一种自然式生态的亲和环境效应,从而更好地在自然方面诠释公园的象征意境。
此区域包括了水处理展示区,休息观赏区和湿地生物展示区。
三者在游人步行过程中交替出现,通过植物整体外形的相似性和路道实现自然过渡,展现节能环保可循环的多功能水资源利用和别具一格的湿地景观。
2016年第1期现代园艺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被钢筋混凝土建筑所充斥着。
城市地区由于建筑高度密集、交通复杂、人口集中等因素,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尤为突出。
城市中心温度升高,再加之车流量大,空气污染严重,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景观生态学应运而生。
景观生态学是从生态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和研究景观的各要素及其与人类、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新兴学科。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结合了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来对景观进行新的研究。
而城市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镶嵌在城市之中,为整个城市的市民提供了一块休闲的圣地。
生态公园运用保留、模仿或者修复地域性的生态方式构建其主要环境,最后达到营建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局部生态系统的目的。
其目标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为主,生态文化或技术为主题,给人们提供以自然生态过程,例如,和谐的游赏、休憩及实践等活动的公共园林,其巨大的绿地及水体面积,郁郁葱葱的树木,更是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域的小气候,维持城市碳氧平衡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景观生态学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发展到现在,形成以地理学和生态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和高度的综合性。
与景观规划设计、环境保护、野生生物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密切相关。
景观生态学所包含的基本原理有:(1)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如斑块———廊道———基质。
(2)生物多样性原理,即景观结构内异质性程度的高低和物种丰富度的研究。
(3)能量流动原理,景观结构内不同景观要素直接能量的相互流动。
(4)生态位原理,即将生态学的生态链中,各物种所处生态位的原理应用到景观研究中。
(5)生态平衡原理。
(6)生态循环原理,用生态学中各物种、要素间相互循环的原理来研究景观的变化。
2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成都活水公园中的应用成都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内,府河与华星路之间,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展示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城市环保公园。
活水公园:城市田园化的可能在成都府南河畔,有一座“鱼”状的公园,里头密布着树林和各种大小不一的水塘,沿着河边狭长地分布着,它就是成都的活水公园。
在旅游界,活水公园的名声或许不如成都青城山、都江堰一类的地方响,不过,它在国际上却很知名,以至于当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设“城市最佳实践展示区”时,展示区的总规划师看中了这个公园,遂邀请其参选。
在遴选委员会的一致肯定下,活水公园于2008年4月2日入选“城市最佳实践区”实物案例。
入选词上对活水公园给予了高度评价:成都市活水公园项目采用生态化的处理方式,让污水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其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为目前许多地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这座活水公园,最初是怎么出现的呢?那是1997年,成都府南河改造工程即将结束。
美国水保护协会创始人、艺术家贝西在听闻府南河改造工程后,联想到自己擅长的水处理工程,于是给成都市市长写了一封信,建议在河边做一个以水保护为主题的公园,向公众展示实地的污水处理系统。
这一年,中国国内的“空气质量报告”制度刚刚出台,环保对很多城市而言还只是一个新鲜且奢侈的词。
贝西在给市长写信之前,已经向很多国家“推销”过自己的想法,但她的想法第一次真正被接受,是在成都,而且是在1997年的成都。
成都市政府很快做出决定,将她的构想变为现实。
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案例2010年,最终出现在上海世博园的城市最佳实践展示区里的活水公园模型,展示了这么一个场景:待处理的水体通过在如鱼鳞般层层递降的植物塘后,各种水生植物将收集到的雨水一道道净化,最终流出的是一池清水。
而在活水公园这个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里,通过精心设计的水体净化装臵——各种水池与湿地植物的沉淀预拦截作用,上游污染源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过的河水得以变清。
每天,这个占地仅2680平方米的小小活水公园,可处理的流量达到300立方米。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调研分析报告——成都市活水公园为更好学习和理解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原理,我们小组决定以成都市活水公园为调研对象进行网上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并总结成文,以下是我组的调研报告。
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内的府河边,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
取自府河水,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等水净化系统,向人们演示了水与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
一、活水公园功能分区成都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和环保教育馆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如图一。
鱼形的整体平面上,以绿地分割各个景观区域以及通行流线,再以从鱼眼到鱼尾的水处理系统串联各分块,就像鱼的生命动力一样给以整个公园活力,并在视觉上联系了各个板块,使游人在观看游览中感受到绵绵不绝的水流场景,体会水对于各种生命的重要滋养。
(图一)“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主要由数个水处理池构成,在功能上不仅向游人展示如何将污水步步进行净化,四周的植物配置也营造了一种自然式生态的亲和环境效应,从而更好地在自然方面诠释公园的象征意境。
此区域包括了水处理展示区,休息观赏区和湿地生物展示区。
三者在游人步行过程中交替出现,通过植物整体外形的相似性和路道实现自然过渡,展现节能环保可循环的多功能水资源利用和别具一格的湿地景观。
“自然森林群落模拟”这一景观是广泛分布于公园各处绿地中。
随着净水系统和自然森林群落的组合运用,让“公园”的功能得以更完善地体现和发挥,在多是人造混凝土景观周围布置令人舒适的绿色植物,不仅可以作为与净水系统相对应的软质景观,而且也具有分割限制游览空间的作用,让公园的多功能性和人与自然鱼水难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环保教育馆则集中体现了建造公园的核心意义。
由于我们没有到馆内参观,故在此不评析它的主要特征。
但在公园的功能区间中,它起到了点睛的启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展现了活水设施的必要性。
从细部景观看成都活水公园成都活水公园是成都市的一个城市公园,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镇。
它是一个集生态保护、娱乐休闲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也是成都市一处重要的城市绿地。
成都活水公园的整体规划以“水”为主题,融入了众多的生态景观和文化元素。
从整体规划布局到细节设计,无不展现出成都活水公园的独特魅力。
以下将从细部景观来看,介绍成都活水公园的一些特色。
成都活水公园的入口设计十分精美。
从公园的入口处,就可以看到一座雕塑精美的“水之门”,门上雕有各种水生植物,栩栩如生。
这个“水之门”设计精巧,寓意着来到活水公园就如同进入了水的世界,给人一种愉悦和惊奇的感觉。
入口处还有一处小型花坛和水池,开阔的空间、舒适的休息座椅,让人感觉舒适而轻松,预示着游客即将进入一段愉悦的时光。
成都活水公园的园林景观设计独特。
在整个公园内,绿树成荫,清风徐来,处处可见精致的景观设计。
公园内有多处亭台楼阁,以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分布在各个角落。
这些亭台楼阁大多围绕着水景而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特色。
位于公园中心的湖泊更是成了公园的镇园之宝,时常有飞鸟在湖中嬉戏,湖边种着各种水生植物,是游客们欣赏和休憩的好去处。
在公园内漫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花香、树影、鸟语、笑声让人心旷神怡。
成都活水公园内的文化展示也非常丰富多彩。
在公园内的几处区域,布置了精美的景观石雕、篆刻墙、文化展板等,展示了成都的历史文化以及龙泉驿区的独特风情。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成都的传统文化,感受到这片土地的丰厚底蕴。
公园内还有些许民俗表演和手工艺品展示,让游客在欣赏景观的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氛围。
成都活水公园在细节之处也是经过精心打磨。
在公园内,无论是花坛还是草地,都显得细致整洁。
公园内的垃圾箱设置合理,环境卫生得到了保障。
公园内的设施也十分完善,有着休息座椅、凉亭、儿童游乐设施等,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和舒适。
在公园内散步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养眼而又有趣的小景致,比如小桥流水、蜿蜒小径、曲湾景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