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活水公园(景观生态学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12
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生态化)))以成都活水公园为例p白静一、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与活水公园简介2000年10月18日,5成都宣言6在/21世纪城市建设与环境0国际大会获得通过,/建立理想家园0的呼吁飞向世界。
成都在全人类人居改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为成都带来荣誉的府南河整治工程更成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最佳范例0而令世人瞩目。
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是以治理环抱成都市中心地区的府河、南河(又称锦江)为龙头,带动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小区建设,城市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建设的一项综合性整治工程。
工程从1993年启动,至1997年底已完成城市中心段的整治,投资27亿元,拆迁3万户,10万人入住,建成24个新居民小区,疏淘16公里河道,新建和加固25公里河堤使其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标准。
延伸整治从1998年开始,计划再用3至5年时间,使府南河河水污染、环境恶化问题有一个根本改善,还清流于长江,还清流于大海。
经过上一阶段综合整治的府南河850公顷水面得以净化,城市水环境大为改观。
河道沿线新增25公顷绿地,形成滨河绿色环带。
活水公园(Living Water Park)就是这环带上的一颗明珠。
紧依府南河畔的活水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水保护为主题的新概念公园,采用先进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0,由中、美、韩三国水利、园林、环境专家共同设计,占地24000平方米。
取自府南河的水依次经厌养沉淀池、水流雕塑、植物塘、植物床等污水净化系统,使水发生质的变化,向人们演示了河水由/浊0变/清0的过程。
二、活水公园对建立良好人居环境的一点启示活水公园所依的府南河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养育成都人民的母亲河。
但随着近几十年城市快速增长的人口和工业化的发展,那条曾经可供人们垂钓、浣沙和洗涤的涓涓清流渐已消失了,代之的是一条/藏污纳垢0的臭河。
受污染的河流带来的是沿岸居住环境的迅速恶化;那与水息息相关的城市人文精神只留下残存在人们记忆中的部分。
“活水”流程水从雕塑中心喷出经过厌氧沉淀池处理后,经水流雕塑一路吸收空气中的氧,流入兼氧池.有机污染物在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成植物易于吸收的有机物。
兼氧池中的兼氧微生物和植物对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水经过兼氧池配水后,进入人工湿地植物塘床系统。
由6个植物塘和12个植物床组成。
这个系统仿造了黄龙寺五彩池的景观,并种有浮萍、凤眼莲、荷花等水生植物和芦苇,香蒲,茭白,伞草,菖蒲等挺水植物,拌生有各种鱼类,青蛙,蜻蜓,昆虫和大量微生物及原生物。
它们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塘床系统。
污水在这里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有机污染物中的大部分被分解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养料污水就变成了肥水,在促进系统内植物生长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水质明显改善。
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好似一个生态过滤池,污水通过这个过滤池后可得到有效净化。
当污水经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净化后再次经水流雕塑充分曝气,充氧,水中溶解氧含量大大增加,水质可全面达到Ⅲ类水质,即达到了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的水质标准,可作为公园绿化和景观用水。
养鱼塘系统养殖着观赏鱼类和水草。
这些鱼多以各种藻类和微生物为食,同时也排出鱼粪等有机污染物促进藻类植物生长。
功能结构分析成都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和环保教育馆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鱼形的整体平面上,以绿地分割各个景观区域以及通行流线,再以从鱼眼到鱼尾的水处理系统串联各分块,就像鱼的生命动力一样给以整个公园活力,并在视觉上联系了各个板块,使游人在观看游览中感受到绵绵不绝的水流场景,体会水对于各种生命的重要滋养。
“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主要由数个水处理池构成,在功能上不仅向游人展示如何将污水步步进行净化,四周的植物配置也营造了一种自然式生态的亲和环境效应,从而更好地在自然方面诠释公园的象征意境。
此区域包括了水处理展示区,休息观赏区和湿地生物展示区。
三者在游人步行过程中交替出现,通过植物整体外形的相似性和路道实现自然过渡,展现节能环保可循环的多功能水资源利用和别具一格的湿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