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活水公园分析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35
“活水”流程水从雕塑中心喷出经过厌氧沉淀池处理后,经水流雕塑一路吸收空气中的氧,流入兼氧池.有机污染物在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成植物易于吸收的有机物。
兼氧池中的兼氧微生物和植物对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水经过兼氧池配水后,进入人工湿地植物塘床系统。
由6个植物塘和12个植物床组成。
这个系统仿造了黄龙寺五彩池的景观,并种有浮萍、凤眼莲、荷花等水生植物和芦苇,香蒲,茭白,伞草,菖蒲等挺水植物,拌生有各种鱼类,青蛙,蜻蜓,昆虫和大量微生物及原生物。
它们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塘床系统。
污水在这里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有机污染物中的大部分被分解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养料污水就变成了肥水,在促进系统内植物生长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水质明显改善。
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好似一个生态过滤池,污水通过这个过滤池后可得到有效净化。
当污水经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净化后再次经水流雕塑充分曝气,充氧,水中溶解氧含量大大增加,水质可全面达到Ⅲ类水质,即达到了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的水质标准,可作为公园绿化和景观用水。
养鱼塘系统养殖着观赏鱼类和水草。
这些鱼多以各种藻类和微生物为食,同时也排出鱼粪等有机污染物促进藻类植物生长。
功能结构分析成都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和环保教育馆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鱼形的整体平面上,以绿地分割各个景观区域以及通行流线,再以从鱼眼到鱼尾的水处理系统串联各分块,就像鱼的生命动力一样给以整个公园活力,并在视觉上联系了各个板块,使游人在观看游览中感受到绵绵不绝的水流场景,体会水对于各种生命的重要滋养。
“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主要由数个水处理池构成,在功能上不仅向游人展示如何将污水步步进行净化,四周的植物配置也营造了一种自然式生态的亲和环境效应,从而更好地在自然方面诠释公园的象征意境。
此区域包括了水处理展示区,休息观赏区和湿地生物展示区。
三者在游人步行过程中交替出现,通过植物整体外形的相似性和路道实现自然过渡,展现节能环保可循环的多功能水资源利用和别具一格的湿地景观。
成都活水公园赏析对成都活水公园耳闻已久,1998年被国际水岸中心评为“优秀水岸奖最高奖”、与英国泰晤士河治理项目并列,被国际环境设计协会和美国《地域》杂志联合评定为“环境设计奖”、联合国人居奖。
这些专业性的评选结果姑且不论,在《再说长江—水润锦官城》中;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内的展示中,喊出“湿地让城市更美丽”的口号,让一般老百姓都耳熟能详,俨然活水公园就是成都城市建设的突出亮点,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此次慕名游历后,站在一个非规划、工程专业人员的角度,谈谈赏析心得。
一、活水公园是城市绿地公园大小36亩,从入口沿规划建设的游憩线路,赏玩步行至出口约30分钟。
公园植被葱茏,置身其中,隐天蔽日,园中另凿地建池,据介绍是峨眉山的植物群落等自然景观和黄龙五彩池在公园中的复制。
在喧嚣的城市中,带给市民、游客游览九寨沟和峨眉山的体验。
园中有休憩场地,老人群聚们或打牌、或吹拉弹唱,府南河在旁悠悠流淌,好不恬静。
活水公园具有城市绿地一般的功能特征。
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需要仪器检测的是改善空气质量、雨水涵养、雨洪积蓄等,可以直接体验的是视觉观感、气温、遮风避雨等功能;另一个为城市提供理想的休息、游乐的空间,活水公园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城市绿地的复合功能。
二、活水公园是以水生态工程为主题的公园区别于文化展示主题公园、纪念性公园,活水公园是一座以水生态工程、水保护为主题的城市公园。
其展示,确切的说是“运行”的是一套将死水变活水的生态净水系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区别于一般文化公园通过雕塑、文化墙等表现抽象的文化、精神内容等主题。
它是一项工程,一项科技(中试)工程,将公园、城市绿地的功能性提升到了一个特定的档次,用一项工程突出一个水环境治理保护的主题,这种追求特定功能的理念影响到了上海的梦清园的规划设计。
成都活水公园的生态净水系统流程清晰。
先抽取府南河水,每日注入400立方米的厌氧沉淀池,经过沉淀后的水依次流经水流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氧化沟等水净化系统,使之由浊变清,最终重返府南河。
7.2 功能分区及游览路线设计7.2.1 成都市活水公园功能分区成都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和环保教育馆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鱼形的整体平面上,以绿地分割各个景观区域以及通行流线,再以从鱼眼到鱼尾的水处理系统串联各分块,就像鱼的生命动力一样给以整个公园活力,并在视觉上联系了各个板块,使游人在观看游览中感受到绵绵不绝的水流场景,体会水对于各种生命的重要滋养。
成都市活水公园功能分区主要分为水净化设施展示区、环境教育区、休闲观光区等三个大区,具体功能分区见图7-2-1-1与图7-2-1-2。
7.2.2 成都市活水公园游览路线设计因为成都市活水公园沿河布局,所以其游览路线主要以一条贯通整个公园的中轴线为主,为了交通的方便,在内侧公路旁与外侧河岸旁各设一条小道。
以功能分区为依据采用由高到低的阶梯式布局游览线路,让人进入活水公园就犹如进入山野田园,鸟语蛙鸣,流水潺潺,让人为繁华的都市中用这样一处桃源之地而惊叹不已.7.3 水循环设计7.3.1 活水公园水循环的线路设计活水公园的水循环主要通过引入府南河河水,进过水生植物的净化处理,通过环境教育区与休闲游憩区的展示,最后流入府南河的一个水循环过程。
水从雕塑中心喷出经过厌氧沉淀池处理后,经水流雕塑一路吸收空气中的氧,流入兼氧池.有机污染物在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成植物易于吸收的有机物。
兼氧池中的兼氧微生物和植物对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水经过兼氧池配水后,进入人工湿地植物塘床系统。
由6个植物塘和12个植物床组成。
这个系统仿造了黄龙寺五彩池的景观,并种有浮萍、凤眼莲、荷花等水生植物和芦苇,香蒲,茭白,伞草,菖蒲等挺水植物,拌生有各种鱼类,青蛙,蜻蜓,昆虫和大量微生物及原生物。
它们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塘床系统。
污水在这里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有机污染物中的大部分被分解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养料污水就变成了肥水,在促进系统内植物生长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水质明显改善。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调研分析报告——成都市活水公园为更好学习和理解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原理,我们小组决定以成都市活水公园为调研对象进行网上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并总结成文,以下是我组的调研报告。
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内的府河边,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
取自府河水,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等水净化系统,向人们演示了水与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
一、活水公园功能分区成都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和环保教育馆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如图一。
鱼形的整体平面上,以绿地分割各个景观区域以及通行流线,再以从鱼眼到鱼尾的水处理系统串联各分块,就像鱼的生命动力一样给以整个公园活力,并在视觉上联系了各个板块,使游人在观看游览中感受到绵绵不绝的水流场景,体会水对于各种生命的重要滋养。
(图一)“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主要由数个水处理池构成,在功能上不仅向游人展示如何将污水步步进行净化,四周的植物配置也营造了一种自然式生态的亲和环境效应,从而更好地在自然方面诠释公园的象征意境。
此区域包括了水处理展示区,休息观赏区和湿地生物展示区。
三者在游人步行过程中交替出现,通过植物整体外形的相似性和路道实现自然过渡,展现节能环保可循环的多功能水资源利用和别具一格的湿地景观。
“自然森林群落模拟”这一景观是广泛分布于公园各处绿地中。
随着净水系统和自然森林群落的组合运用,让“公园”的功能得以更完善地体现和发挥,在多是人造混凝土景观周围布置令人舒适的绿色植物,不仅可以作为与净水系统相对应的软质景观,而且也具有分割限制游览空间的作用,让公园的多功能性和人与自然鱼水难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环保教育馆则集中体现了建造公园的核心意义。
由于我们没有到馆内参观,故在此不评析它的主要特征。
但在公园的功能区间中,它起到了点睛的启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展现了活水设施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