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LC概述教案1

PLC概述教案1

PLC概述教案1
PLC概述教案1

教案首页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述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课程的概念 2、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3、辨析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4、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游戏的关系 5、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PPT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间相互问好,把最好的状态给学生 二、自我介绍 三、课程要求 三、介绍新学科 幼儿园课程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园课程是学习幼儿教育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导出新课。 此不做深入讨论,要着重引发学生的未知学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讲授新课 通过细致的讲述,让学生知道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众说纷纭,未成共识 (一)课程词源的分析: 中国——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诗经·小雅·小弁》,如“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正确之法和自然之法)来保持和执行。 关于这里的课程有侠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1.具体一个人的整个的学习和教育的课程,2.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单独一门学科的课程,广义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教学理念、学习功课的种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的编排等;这里的课程近乎是教育的内涵;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接近现代。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在此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总课时51 理论实践25 26 课程类别□职业通识通用课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基础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实习实训课课程□课外素质教育课程 所选教材《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李章琼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第4次印刷。 参考资料《学前儿童游戏活动设计》,韩文瑛、肖胜强,人民邮电出版社;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霍习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学前儿童游戏》,雷湘竹,华东师大出版社,2012年05月出版;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与指导》,么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01月出版。 教材分析 本专业所选择李章琼主编的《学前儿童游戏指导》一书,涵盖了学前儿 童游戏概述、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其他 游戏、游戏治疗八个部分。 本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是本书的起始章节,包括对学前游戏的概念、特点、性质、分类等几个部分的重要的内容,在本学期的学期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基础作用。本章内容以理论知识偏重,介绍了本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 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且提出了学习的要求。 掌握本章节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基本问题,辨析游戏和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游戏是 幼儿园基本活动”这一原则,同时了解本学期知识要点的大概框架,因此在 本门课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题教案 课程 名称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专业班级任课教师课题 名称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行课日期2017/9/11——教研室审核签字学习目标:了解游戏的一般概念,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理解游 戏的本质特征,认清游戏乐趣的自足机制,明辨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熟悉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领会游戏教育的科学涵义。了解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理解游戏是幼儿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要,理解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意志品质和个性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门课程是三年制高职学前院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进入大学二 年级,已经系统学习过学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每个章节的理论学习和实训,都应该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和实践。 同时,其他的专业实践课也陆续展开,进入二年级会学习《幼儿园活动 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文学》、《环境创设》以及其他艺术类等课程,学生在本门课程的游戏设计和练习时,应充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最后,鉴于本专业培养的都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 实践的重要性,教学和考核都应体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 教学思路首先通过破冰游戏导入,帮助教师增强对新班级的了解,也让学生体验 到游戏的乐趣和作用。然后通过分享、讨论师生儿童时期与现在所玩的游戏,归纳总结游戏的概念,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性质和特点。接着通过活动图片 展示,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带领学生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以及 不同游戏发生的年龄阶段。最后帮助学生重点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理解“游戏是幼儿园最进本的活动”这一原则。 学时分配3课时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教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第一节国际贸易常用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国际贸易概念及相关统计指标,分析我国、我省外贸地位及发展趋势。知识目标:掌握各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互相区别,掌握国际贸易常用统计分析指标并对有些指标会计算 教学重点:各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互相区别 教学难点:国际贸易常用统计分析指标: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国际贸易地理、对外贸易条件、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差额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举例法、 本节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步:说明课程安排,介绍授课目标和考核要求;(因为第一次课,所以第一步安排说明课程计划,授课目标和考核要求及自我介绍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步:新课导入: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和我省的对外贸易形势简要介绍 《国际贸易贸易概论》这门课是我们同学间接涉及到专业的课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上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势,以便使同学们在一开始接触专业前对我们对外贸易的有一个初步了解。我国对外贸易,随着改革开放,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几年都有二位数的增长。但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外贸的潜能,外贸能力的释放已到高限,今后的外贸将是下滑。但有学者(如陈思危、尤龙图、张汉林等)更多的认为,我国在近阶段(指未来15年)外贸还是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理由一是未来十五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理由二是国际市场空间仍然较大;理由三市场多元化空间非常广阔。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作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对外贸易不断跃上新台阶,20XX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浙江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出口呈高开低走态势。20XX年,全省进出口3093.97亿美元,首次超过3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规模也首次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163.60亿美元,增长19.9%;进口930.37亿美元,增长27.3%,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7.4个百分点。同全国及沿海主要省市相比,我省出口规模列广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三位,增速在沿海主要省市中位列第三(列福建、山东之后),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进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我们省的外贸形势好不好? 好,下面我们开始讲课,第一讲的主题是国际贸易概念与特点: 第三步:讲新课 (一)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提问:你去商场买东西,在中国各省和国内的企业做生意叫什么贸易?国内贸易。跟老外做生意这叫什么?是在做国际贸易。我们有时候讲国际贸易,有时讲对外贸易,二者相同

旅游概论教案(第一章第二章)

旅游概论 教 案 系别:商旅系年别: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班级: 2015级旅游管理高职班 2015级酒店管理高职班姓名:

课程表 一二三四五1-2 3-4 o 5-6 7-8 9-10 教材:《旅游学概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洪帅主编 2010年6月第1版 2014年6月第3次印刷 ISBN:978-7-313-06178-2/F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校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备 注 一 8月24 25 26 27 28 29 30 1.2015年8月27日教 职工上班。 2.2015年8月29日、8月30日新、老生报到, 8月31日老生正式上课,新生军训。 3.第二十周为考试周。 4.节假日安排按照学院通知执行。 二 31 9月1 2 3 4 5 6 三 7 8 9 10 11 12 13 四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 21 22 23 24 25 26 27 六 28 29 30 10月1 2 3 4 七 5 6 7 8 9 10 11 八 12 13 14 15 16 17 18 九 19 20 21 22 23 24 25 十 26 27 28 29 30 31 11月1 十一 2 3 4 5 6 7 8 十二 9 10 11 12 13 14 15 十三 16 17 18 19 20 21 22 十四 23 24 25 26 27 28 29 十五 30 12月1 2 3 4 5 6 十六 7 8 9 10 11 12 13 十七 14 15 16 17 18 19 20 十八 21 22 23 24 25 26 27 十九 28 29 30 31 1月1 2 3 二十 4 5 6 7 8 9 10 星 期 日 周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讲课教案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 第一节学前教育及其意义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区别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含义、特征和内容,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概念;幼儿身心发展的概念 教学难点:客观辨证地对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与学前教育 (一)教育和教育学 教育史上,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的解释。《教育学》对教育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或改变人的行为的活动。它的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如幼儿园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它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由专业的教 师承担,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很强,是一种可控性很强的、规范的教育,因此一般来说效率、效果也更好。 【观点辨析】

问题:教育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吗? 分析: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是两种表面类似而本质不同的活动。因为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思维不够发达,活动只能停留在个体的层次上,不能类化;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所以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归纳总结】 理解教育概念,须注意三点,即要注意从三个方面来确定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学校教育活动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学---- 研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并揭示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观点辨析】 问题1:教育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因此,每个人都懂教育,教育谈不上是什么科学。 问题2:“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应该从各个方面了解人。”一一乌申斯基 提问思考:教育学是不是科学?为什么? 分析:教育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又是特殊的人一一人活动,有它独特的规律性。不按教育规律办事,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受教育者造成的伤害将非常严重,甚至无法补救。 【理论研讨】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述教案培训资料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 述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课程的概念 2、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3、辨析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4、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游戏的关系 5、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PPT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间相互问好,把最好的状态给学生 二、自我介绍 三、课程要求 三、介绍新学科 幼儿园课程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园课程是学习幼儿教育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导出新课。 此不做深入讨论,要着重引发学生的未知学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四、讲授新课 通过细致的讲述,让学生知道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众说纷纭,未成共识 (一)课程词源的分析: 中国——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诗经·小雅·小弁》,如“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正确之法和自然之法)来保持和执行。 关于这里的课程有侠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1.具体一个人的整个的学习和教育的课程,2.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单独一门学科的课程,广义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教学理念、学习功课的种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的编排等;这里的课程近乎是教育的内涵;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接近现代。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在此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念 重点难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教学时数:1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与多媒体相结合 引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与通信技术逐步发展、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是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应用的重要手段。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涉及到的四个要点 1、定义: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美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四个要点:(1)计算机网络包含两台以上的地理位置不同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 (2)网络中各结点的连接需要一条通道,即由传输介质实现物理互联。 (3)网络中各结点之间互相通信或交换信息,需要有某些约定和规则,这些约定和规则的集合就是协议,其功能是实现各结点的逻辑互联。 (4)计算机网络是以实现数据通信和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共享为目的。 3、计算机网络的目的 人们使用网络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资源包括数据、应用程序和外围设备。 电子邮件是在线通信的经典形式。 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早在1925年当计算机还处于第一代的电子管时期,美国就建立了一套SAGE(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系统,即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该系统将远距离的雷达和其他设备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一台旋风型计算机,第一次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远距离地集中控制和人——机对话。SAGE系统的诞生被誉为计算机通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计算机终端网络。 计算机终端网络又称为分时多用户联机系统 特点:主机负荷较重;花费的费用高。终端——计算机 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等领域广泛使用的多用户终端系统就属于计算机终端网络。 2.计算机通信网络 计算机——计算机 在终端设备和主计算机(HOST)之间增加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处理终端设备的通信信息及控制通信线路。并能对用户的作业进行某些预处理操作,因此称之为前端处理机FEP(Front End

第1章 摄影概述教案

摄影基础课题教案 班级:时间:编号:

理论知识要点详解编号: 环节时间主要内容 方法 手段 第一节课 至 第四节课【引言】 眼力再好的人,也无法看清十分之一秒内发生的一切。但是利用摄影技术确可以。哈尔斯曼拍摄的作品《原子达利》。 1.1摄影的历史 作为一个摄影人,应该了解摄影的发展史,对我们是大有必要的。 1.1.1史前摄影 公元前四世纪,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墨子不仅发现了这个现象,而且对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在西方关于“针孔成像”的记载最早见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中。15世纪意大利人L?B?阿贝尔第(Leon Batisti Alberti)研制出最初的暗箱。 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来进行绘画。

1.1.2摄影的诞生 为摄影诞生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个创始者为尼埃普斯、达盖尔和塔尔博特。 1. 尼埃普斯 尼埃普斯——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成功的拍摄者。 约瑟夫.尼塞费尔.尼埃普斯(1765年-1833年7月5日)法国发明家。尼埃普斯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纪录在玻璃板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法,称作日光蚀刻法。1793年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留影像的试验,1822年曾用涂有柏油的玻璃板为感光材料。再敷以版画,置于阳光下暴晒成像。 2. 达盖尔 达盖尔——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3. 塔尔博特 塔尔博特——由负像到正像,现代派摄影法的奠基人。 1835年研制出了第一张相纸负像。用来印制正像。1839年1月向法国和英国的皇家学院申报失败。而他的由负像到正像的发明却为现代负片工艺开创了新起点。这种摄影术是先拍出负像底片,再冲洗为正像照片。 1.1.3感光材料和相机的发展 1. 摄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 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彻尔发现火棉胶是很好的胶合剂,可以将感光化学药品附着于玻璃板上,而不致象蛋白那样会变黄或干裂。这是摄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也就是著名的火棉胶“湿板”摄影法。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娄庆松杨静主编)教案(汇编)

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 知识点 理解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和统计活动、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能力点 能结合现实中所遇到的具体事例说明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量;能识别统计数据的类型 本章结构图 一、统计学和统计活动 二、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统计学和统计活动教学目标; 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3. 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 4.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3.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知识讲解法、学生自学和引导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新课: 一、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统计数据。例如,教学班级每天都要统计出勤人数,同学们考试后要统计总成绩、平均成绩、及格率、优良率等;企业管理人员要统计供、产、销、利、税等数字;许多媒体要报道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证券股票指数等。这些数字就是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室人们通过实际统计活动获得的。统计就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技术。。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也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学习统计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一般地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理论与方法。人

们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通过试验或调查来采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以便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数量表现做出统计上的解释。例如,统计需要哪一类数据,怎样去采集和加工这些数据,怎样从复杂纷繁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并解释这个结论,没有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二)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 本书阐述统计学中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所涉及的统计工作指社会经济统计工作。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学从其性质来讲它是一种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认识活动,是一门研究方法论的社会科学。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三、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 (一)统计工作过程 统计工作过程是指统计工作的步骤。统计工作的步骤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数据提供与管理。 (二)统计的基本职能 统计的基本职能是指统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第一章餐饮服务概述教案一

第一章餐饮服务概述教案一 【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服务的概念、餐饮服务的基本概念及餐饮服务理念的概念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服务的含义、餐饮服务的基本概念和餐饮服务的理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部分重点包括服务、餐饮服务的基本概念和餐饮服务理念的具体表现 【教学内容】 第一节餐饮服务的概念 一、服务的概念 (一)“服务”一词在汉语中的解释 服务就是为了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它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的某种特殊需要。 (二)“服务”一词在英文SERVIC(E 服务)中的解释 1、Smile(微笑)Smileforeveryone,意指微笑待客 2、Excelle nee优秀)Excelle nee in everythi ngyoudo,意指精通业务 3、Ready准备好)Readyatalltimes,意指随时准备为客人提供服务 4、Viewing(看待)Viewingeverycustomerasspecia]意指将每一位客人都视为特殊的和重要的人物。 5、Invitation(邀请)lnvitingyourcustomertoreturn,意指要真诚邀请每一位顾客下次再度光临 6、Creating(创造)Creatingawarmatmosphere,意指为客人创造一个温馨的气氛。 7、Eye眼神)Eyecontactthatshowswecare,意指要用眼神表达对客人的关心

二、餐饮服务的概念 (一)餐饮服务的定义 餐饮服务,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国家标准 GB/T16766-1997《旅游服务基础术语》所下的定义是:为满足餐饮顾客的需 要,餐饮企业和顾客接触的活动和餐饮企业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二)餐饮服务的主要构成要素 1 、人力和物力要素 2、效率要素 3、能力要素 4、xx 要素 5、安全要素 6、实用要素 三、餐饮服务的理念 (一)餐饮服务的概念 是指服务员在为就餐客人服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思维和指导其本人为客人提供服务行动时的意识。 (二)具体表现 1 、态度决定一切 2、强调友好、高效和xx的服务氛围 3、每一个员工(含管理者)都要做到眼里有活! 4、每一个员工(含管理者)都要有预见客人服务需求的能力! 5、有工作 激情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第一章 商务沟通概述教案

第一章商务沟通概述

(2)沟通的传输噪音 (3)沟通的接收噪音 (4)沟通的系统噪音 每个人都炫耀自己的专业素养,所以讲话的时候,那些专有名词就跑出来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它的专门术语,所以你要与你的客户沟通,或跟其他不懂这一行的人沟通,不要过度地搬弄专门术语。人家不好意思说听不懂,但是你却因此失去了沟通的机会,最后生意也谈不成。这又何必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医生会跟某一个护士说:“给他打一个I V。”这句话很少有病人听得懂。其实就是吊盐水的意思,原文的意思就是点滴,又叫做注射,是从血管注射,这是医学界的术语,医生跟护士这么说,护士当然听得懂。但是病人就可能听不懂了,心里想是不是给自己安乐死呢? “张先生,你这个合约不能够对抗善意的第三人。”这句话是法律上的专门术语,就是当事人两个互相知道,但是上面的条文对其他的人没有约束力,你不能因为你们两个这么说就算数。比如我说这个地方很危险,贴了一个英文布告,这个工厂的员工都懂英文,那么英文布告都看得懂,结果有人不知道,“扑通”掉下去,在法律上面叫做不能对抗善意的第三人。只要你这个布告人家看不懂,就等于没有贴,你们看得懂是你们家的事情,对别人不具法律效力,你一样要赔偿。 如果证券公司跟你说这个股票可以买,最近正好除权,没有几个人能听懂除权股是什么意思。其实,除权股的意思就是说,股息已经分过了,这样的股票通常比较便宜,逢低把它买进将来有涨价的空间。可是对这种除权股的概念,只有金融界的人士明白。 在沟通的个人障碍里面,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即一个人在卖弄他的专业术语的时候肯定会影响沟通的正常效果,因为这会令人产生隔阂感,人家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又不好意思问,你最初的目的无法达到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建议在沟通时,遇到专有名词,尽量地将它直白化,采用让人家听得懂的方式进行沟通。(5)沟通的环境噪音 (6)沟通的背景噪音 (7)沟通的数量噪音 信息泛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结果1942年,罗斯福总统在他的档案里面突然间发现一件事情,说:“哎呀,中国在去年四月就通知我们,日本人可能偷袭珍珠港。”第一个知道日本可能偷袭珍珠港的是中国情报部,根据情报日本人可能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没有想到这么重要的一条信息却淹没在了一大堆的档案里面,等到罗斯福在第二年四月看到的时候,珍珠港已经偷袭完了五个月,这就叫做信息泛滥。 自从发明电脑和互联网以后,公司内的信息泛滥成灾,很多人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接收电子邮件,只看和回就几乎花掉两个钟头,一天到晚搞这种事情,真是太浪费时间,也太

课件配套教案: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 翻译概述(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1. 1 翻译的定义(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用一种等值的语言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 ●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是译者设法将一种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翻译: ●涉及两种语言,是一种语言社会实践活动,既有跨文化性,又有交际性; ●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科学。 刘重德教授给翻译的定义: “ Translation is a science. Translation is an art. Translation is a craft. Translation is a skill. Translation is an operation. Translation is a language activity. Translation is communicating. ” 翻译能开发我们的智力、活跃我们的思想、丰富我们的语言、开阔我们的视野,从别的语言中摄取对我们有益的成份。 通过翻译,才能把语言文化、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发展阶段。 1. 2 翻译史简介(Brief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文化之间很早以前就开始了相互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 ●玄奘西游印度;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郑和下西洋; …… 中国翻译(五四运动之前)的三次高潮: ●从东汉至唐宋——佛经翻译;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 ●鸦片战争至五四前后——西学翻译。 佛经翻译是我国最早的、具有较大规模的文字翻译活动。提出了“意译直译,圆满饱和”、“直译意译兼顾”的翻译方法并形成一种清新朴质、整严凝重的独特风格。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对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和思想进步是一次重要的推动。 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特(别在19世纪后半期)的西学翻译,带来了翻译的繁荣,出版了大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学术图书。 “五四”以后,我国翻译事业的重点开始转向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历史的发端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翻译流派和风格。在翻译作风上,大多数译者严谨求实、独具风格,在翻译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 解放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可谓第四次翻译高潮,这是全球信息化时代来临的结果。 翻译界面临两大挑战: ●在运用新思维改进翻译理念、翻译方法,注重段落语篇的技能翻译;

01第一章 微格教学概述

第一章微格教学概述 第一节微格教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1.什么是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它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微格教学是在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W.阿伦(D.W.Allen)和他的同事W.伊芙(W.Eve)首先开发设立的。在斯坦福大学,微格教学原是为师范生在当教师之前提供一个教学实践的机会而设计。微格教学一般可描述为一个缩减的教学实践,它在班级大小、课程长短和教学复杂程度上都被缩减了。因此,英国的G.布朗(G.Brown)说:“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员易于掌握。”阿伦和伊芙把微格教学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经过7年的实践和研究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并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 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提出微格教学以后的30年来,它的训练过程已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事前的学习和研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各项教学技能的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的功能和行为模式。

(2)提供示范。通常在训练前结合理论学习提供教学技能的音像示范,便于师范生或在职教师对教学技能的感知、理解和分析。 (3)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的教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案的特点,它要求说明所应用的教学技能的训练目标,并要求详细说明教学过程设计中的教学行为是该项教学技能中的什么技能行为要素。 (4)角色扮演。在微型课堂中,十几名师范生或进修教师,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员角色,并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指导,一名摄像操作人员负责记录(可由学员担任)。教师角色扮演一次约为5~15分钟,并用摄像机记录下来,评价员填写评价单。在职教师还可以按微格教学教案随堂记录某一教学片段,教学情境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完全相同。 (5)反馈和评价。重放录像,教师角色扮演者自我分析,指导教师和学员一起讨论评议,将评价单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 (6)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角色扮演。对反馈中发现的问题按指导教师及学员集体的建设性意见修改教案,经准备后进行重教。重教后的反馈评价方法与(4)相同。若第一次角色扮演比较成功,则可不进行重教,直接进行其他教学技能的训练。 2.微格教学的性质 在师范教育中,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课程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各学科专业的教材教法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是揭示一般的教育教学规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述教案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述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课程的概念 2、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3、辨析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4、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游戏的关系 5、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PPT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间相互问好,把最好的状态给学生 二、自我介绍 三、课程要求 三、介绍新学科 幼儿园课程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园课程是学习幼儿教育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导出新课。 此不做深入讨论,要着重引发学生的未知学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讲授新课 通过细致的讲述,让学生知道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众说纷纭,未成共识 (一)课程词源的分析: 中国——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诗经·小雅·小弁》,如“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正确之法和自然之法)来保持和执行。

关于这里的课程有侠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1.具体一个人的整个的学习和教育的课程,2.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单独一门学科的课程,广义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教学理念、学习功课的种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的编排等;这里的课程近乎是教育的内涵;?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 课程,含义接近现代。如“宽着期限,紧着 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在此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西方: curriculum 名词:“跑道”即“学程”。即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动词:“奔跑”即“学习的过程”。即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英国学者斯宾塞(Spencer, H.)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首次提及课程。这里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科,也可以指学校所有学科。 课程最常见的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词典中很普遍,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都是这样解释的。 这里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科,也可以指学校所有学科。 这与我国的一些经验辞书基本吻合。 (二)课程概念界定的维度 1.学科维度: 课程既学习科目。可以指一个科目或所有科目,也可以是一本教科书、一套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及各种教学材料等。这种定义的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的知识体系,是一种典型的“教程”。 合理性: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是一种典型的“教程” 局限性:1.限制了教师视野; 2.只关注“教什么”,不关注“为什么而教”和“怎样教”; 3.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

《公共关系基础》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教案

长江科技大学精品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公共关系基础序号: 1 教学题目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目的要求:1.熟悉和掌握什么是公共关系。 2.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3.掌握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 4.熟悉和了解公共关系的作用和研究方法。教学重点: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和三大构成要素。 教学难点: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的概念和运用。 教学活动: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资源:文献资料 任课教师签名:

教学进程: 导入: 第一节什么是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一)国外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 目前,国外对公共关系的定义不下几百种,较有代是通俗化、形象化的公共关系定义,诸如:公共关系是经营管理的方法、广结人缘的艺术、走向社会的名片;公共关系是“和气生财的秘诀”;PR=P(自己行动)+R(对外传播);PR=90%(自己做得好)+10%(对外传播)…… 请说说你对这类公共关系定义的认识? 这类定义主要是公共关系的实践者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从不同侧面对公共关系作出的通俗化、形象化的描述。以上关于公共关系的说法确实形象、生动,但作为定义还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准确性。 (二)国内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 公共关系进入大陆20多年以来,国内公共关系学的学者在参考了国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公共关系的现实,也先后给出了一些公共关系的定义,其中较有影响的定义,如“公共关系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它运用合理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有计划而持久的努力,协调和改善组织机构的对内对外关系,使本组织机构的各项政策和活动符合于广大公众的需求,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以谋求公众对本组织机构的了解、信任、好感和合作,并获得共同利益。” 请说说这是以下哪位学者的观点? 1.王乐夫2.毛经权3.居延安。 (三)公共关系的基本涵义 第一,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社会组织是主体,公众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