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临床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经颅多普勒在脑卒中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评价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检查及诊断意义。
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时段本院收治共计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选取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组,两组均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诊断结果。
结果:研究组总血管异常率75.00%明显较对比组的34.00%更高(P<0.05)。
缺血性脑卒中大面积梗死血管异常率86.00%明显较小面积梗死血管异常率65.52%、腔隙脑梗死血管异常率61.90%更高(P<0.05)。
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检查及诊断意义较高,可及时发现血管异常情况,能够为疾病诊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经颅多普勒超声;血管异常缺血性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类型,指多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若未能及时治疗,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文献指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尚未发生神经功能障碍,如果可进行准确诊断并采取规范治疗,预后通常良好[2]。
基于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目前,影像学检查手段是脑卒中最方便、快捷方法,本次研究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时段本院收治共计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选取,观察评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时段本院收治共计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选取作为研究组:50例大面积梗死、29例小面积梗死、21例腔隙脑梗死,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0岁,均值(53.12±10.45)岁;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0岁,均值(52.96±10.33)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1. 早期发现脑血管病变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通过检测脑动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来判断脑血管的病变情况,包括动脉狭窄、闭塞、斑块等,从而可以在早期发现脑血管病变的存在和程度。
这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评估治疗效果经颅多普勒超声还可以用于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如血栓溶解治疗、介入手术等。
通过检测不同治疗方案后脑血流情况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 预测病情发展经颅多普勒超声还可以通过监测脑血流速度和血流峰值来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包括血栓形成、再发卒中等。
通过预测病情的发展,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1. 无创伤性经颅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不需要穿刺或手术,患者可以接受轻松和舒适的检测。
这对于脆弱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检测过程中的痛苦和不适感。
2. 简便快捷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检测过程简便快捷,通常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检测,而且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这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省时省力,可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3. 经济实惠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设备成本低,检测费用较低,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尤其是在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为患者提供经济实惠的检测服务,促进全民健康。
随着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经颅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比如CT、MRI等,形成多模式诊断,进一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水平。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更好地对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贲阳【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实施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从2016年6月—2017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观察组,回顾分析患者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相关资料,选取同时间段入院体检的健康者9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92例患者中,42例(45.65%)为脑动脉狭窄,31例(33.70%)为血管闭阻,19例(20.65%)为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表现为两侧血管无对称性,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或减慢,血管有弹性改变、狭窄等现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脑前、中、后动脉以及椎动脉、基底动脉脉动指数(PI)均显著升高,平均速度(Vm)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实施对脑血管疾病诊断具有积极指导作用.【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3页(P348-350)【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作者】贲阳【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颐和医院超声诊断科,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743.3脑血管疾病为临床高发疾病之一,且目前发病率仍表现出逐年递增趋势。
该病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及致残率,对患者身心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均产生严重影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因此,临床上一直均高度重视对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技术、治疗手段等进行深入研究[2]。
既往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的应用对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3]。
本研究探讨将该种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的具体价值,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92例于2016年6月—2017年7月入院诊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纳入标准: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者;临床诊治资料保存完整且有效者。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演变影响因素的研究》篇一一、引言急性缺血性卒中(S)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认知功能的损伤和障碍。
在急性期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和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演变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S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研究S后认知功能演变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康复策略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某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首次发病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S。
排除标准为:合并严重精神疾病、严重心肺疾病等影响认知功能评估的疾病。
根据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分析影响认知功能演变的因素。
四、研究结果1. 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2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
平均年龄为65.3±8.2岁。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NIHSS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MMSE(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评分等评估。
2. 认知功能演变情况在发病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后认知功能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持续的认知障碍。
3. 影响认知功能演变的因素(1)年龄:年龄越大,认知功能恢复越差;(2)病变部位:额叶、颞叶等关键脑区受损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较差;(3)神经功能损伤程度:NIHSS评分越高,认知功能恢复越差;(4)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恢复;(5)康复治疗:早期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较好。
五、讨论本研究发现,年龄、病变部位、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合并基础疾病以及康复治疗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演变。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价值分析一、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是一种无创的脑血管检查方法,可用来观察颅内外血管的血流情况,帮助诊断血管疾病。
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头骨上的透射和反射来获取脑血管的信息,通过观察血流情况来判断血管是否发生异常。
而发泡试验是通过在额颞部或颞枕部超声多普勒探头下向颈内动脉迅速注入一小滴生理盐水,产生小气泡,观察其传播情况及持续时间,从而评价颈内动脉血栓斑和血栓性栓塞。
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疼痛,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1. 诊断血管异常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可以直接观察颅内外血管的血流情况,帮助诊断血管异常情况。
在青年隐源性卒中患者中,大部分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疾病、颅内外血管畸形等血管异常导致的卒中。
通过发泡试验可以及时发现颈内动脉血栓斑和血栓性栓塞的情况,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 指导治疗通过观察气泡在动脉中的传播情况和持续时间,可以评价血管的通畅度和血流速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对于青年隐源性卒中患者,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预防复发和康复至关重要。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或介入性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 观察治疗效果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不仅可以帮助诊断病因,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发泡试验检查,可以观察气泡的传播情况是否改善,血流速度是否增加,从而评价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1. 检查范围有限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只能观察颅内外血管的血流情况,对于一些深部的脑血管疾病无法观察到,例如大脑深部动脉狭窄等情况。
在诊断青年隐源性卒中时,仍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2. 检查者的经验和操作技术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需要检查者具备较高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否则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
需要医生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诊治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影响程婷婷张梦婷吕莉君【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31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均治疗6周。
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H S 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 M S E)、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 A M 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 M D)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心理状态。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认知障碍抑郁焦虑【A 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psychology i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Sixty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wenty—nin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six weeks, while thirty—on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for six week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 NIHSS ),M ini-M ental State Examination ( MMSE ) ,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 ,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 HAMD )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cognitive funcri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esults The scores o f NIHSS, HAMA, HAMD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 P<0.05 ) .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d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 . The score of MMSE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 P<0.05 ) , and 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 P<0.05 ). Conclusion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and relieve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K ey w o rd 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Depression Anxiety脑卒中导致患者多功能障碍,包括运动障碍、认 知下降、精神心理障碍等,临床表现复杂且多变。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价值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人群中出现卒中的现象越来越多。
卒中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而青年隐源性卒中的病因更加复杂,让医生们在诊断和治疗上面临一定的挑战。
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则成为了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方法。
本文将从青年隐源性卒中的定义、病因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的原理和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的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青年隐源性卒中的定义和病因青年卒中,是指在45岁以下的人群中发生的卒中事件。
隐源性卒中又称隐源性脑梗死,是指在常规检查下排除了明显卒中病因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狭窄等)的情况下,仍然发生的脑梗死。
这类患者的病因相对复杂,包括动脉壁炎症、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多种情况。
青年隐源性卒中所涉及的病因较之老年人更加丰富多样,需要更加精准的诊断方法来帮助医生找出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的原理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卒中辅助诊断方法。
它利用了声学传感器通过头盖骨进行超声波的发送和接收,在机器的辅助下观察和记录反射信号。
这一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脑血管病变,并且对于发现脑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着非常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而在发现血栓时,还可以利用超声波发射器向血栓处进行超声波照射,以形成小气泡,然后在观察超声图像时判断气泡的稳定性,从而对血栓进行评估。
1. 帮助发现隐源性卒中病因青年隐源性卒中的病因相对复杂,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检出动脉的异常和血管壁的病变,帮助发现患者的隐源性卒中病因。
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隐蔽的动脉部位的检测效果更佳。
2. 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在发现血栓等病变时,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可以对血栓进行评估,了解其稳定性和大小,为医生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于不同性质的血栓病变,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在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检查中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的效果。
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04月我院收治的35例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规检查未能确诊35位患者的病因,遂对35位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分析检查效果。
结果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检出8例气泡实验阳性,27例气泡实验阴性。
在8例气泡实验阳患者中,检出6例卵圆孔未闭,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27例气泡实验阴性患者中,检出1例卵圆孔未闭,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结论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复杂,确诊难度较大。
在临床检查中,对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查明患者病因,从而作出确诊。
这种检查方式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临床检查;应用价值;分析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是指患者脑血管出现阻塞,导致脑部缺血,但其具体原因不明确的一种脑卒中类型。
与其他类型的脑卒中相比,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危害更为严重[1],因为它无法通过明确的原因来进行预防和治疗。
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不明确,很难预测患者是否会再次发生脑卒中。
由于难以查明患者的具体病因,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治疗难度较大。
因此,需要认真研究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检查方式。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04月我院收治的35例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5例患者基线资料见表1所示。
表1 80例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线资料性别例数年龄平均年龄男性2524~80岁岁女性1027~78岁岁1.2 方法35位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常规检查,包括脑电图检查,头部CT扫描,颈部血管超声、头部血管超声等。
但各种常规检查均未能确诊35位患者的病因,遂对80位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可通过颅骨透声或枕骨窗进行头部超声检测的技术。
它主要通过超声多普勒效应来观察和记录血管中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血流状态等信息,从而可以客观地评估脑血流情况。
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中,TCD技术可以发挥以下几点临床价值:1. 早期诊断:TCD技术可以对脑动脉血流进行快速、非侵入性的检测,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脑血流情况。
通过TCD检测,医生可以快速判断患者的脑血流是否存在异常,从而有助于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特别是对于一些无法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患者,TCD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2. 监测疾病进展:在进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后,TCD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持续监测患者的脑血流情况,及时发现血流灌流不足等情况,以便进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3. 指导血管内治疗:对于一些需要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TCD检测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在进行血管内溶栓治疗时,TCD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窗口,降低治疗风险。
在血管内手术治疗中,TCD还可以帮助医生实时监测患者的脑血流,指导手术进行,更安全和准确地进行手术。
4. 判断疾病预后:通过TCD技术,医生可以通过监测脑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参数,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
这对于患者未来的治疗、康复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TCD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脑血流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TCD技术本身具有无创、简便、快速等特点,对患者来说也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测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TCD 检测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技术局限性,如受到头骨厚度、颅内血流声音窗的影响等。
在临床应用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价值分析一、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的诊断难题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是指在没有明显卒中危险因素或血管病变的情况下,出现脑血栓栓塞或脑出血的情况。
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心源性栓子、动脉疾病、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异常血液凝固等多种因素有关,诊断难度较大。
传统的卒中病因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头颅影像学和血管成像等手段。
这些方法存在诸多局限,如无法直接观察脑血流情况、诊断结果受技术水平和设备限制等,因而常常导致病因无法明确。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的原理和技术优势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是一种通过声学窗对颅内动脉进行检查的方法,主要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心源性栓子等情况。
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对脑血管进行成像,并利用超声造影剂检查颅内动脉的异常情况。
其技术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无创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不需要进入患者体内,通过头皮和颅骨进行检查,避免了传统动脉造影术的创伤和风险。
2. 安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采用超声波成像技术,不需要注射显影剂,对患者无创伤,安全性高,特别适合于青年患者和对显影剂过敏的患者。
3. 可重复性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可以进行多次检查,不受限于检查频率和时间,适用于动态观察和随访患者情况。
4. 技术水平要求低相比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的技术难度较低,更容易操作和推广。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性强、技术水平要求低等优势,适合于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的诊断。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 诊断心源性栓子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中,心源性栓子是一个常见问题。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可以检查心脏和颅内血管,发现心房或心室内的栓子,并且可以评估栓子的大小、形状和数量,为诊断心源性栓子提供有力的依据。
2. 评估颈、椎动脉狭窄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中,颈、椎动脉狭窄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经颅多普勒的诊断分析及临床意义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是一种无创的神经血流检测技术,通过超声波原理来评估脑血流的速度、方向和异常情况。
它在神经科学、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本文将对经颅多普勒的诊断分析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一、经颅多普勒的基本原理经颅多普勒技术借助超声波的传播和多普勒效应原理,通过头皮和骨骼组织传递超声波至颅内,有效检测和记录脑血流速度及方向。
经颅多普勒主要应用于大脑中动脉、颅内动脉和颈内动脉的脑血流分析。
二、经颅多普勒的临床应用1.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经颅多普勒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如脑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等。
通过检测脑血流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可以及早发现异常情况,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 卒中风险评估经颅多普勒可以评估患者的卒中风险。
通过测量颅内动脉、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流速和阻力指数,可以预测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并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3. 脑死亡判定在脑死亡的判定中,经颅多普勒被广泛应用。
通过检测颅内动脉血流的停止,可以确定脑血液灌注停止,进而判定脑死亡。
4. 脑血流动力学监测经颅多普勒还可用于脑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在脑损伤、神经重症监护等领域,通过检测脑血流的变化,可以实时评估脑灌注状态,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判断依据。
5. 脑肿瘤的评估经颅多普勒可用于脑肿瘤的血流评估。
肿瘤的血供与生长及预后密切相关,经颅多普勒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血流灌注情况,为临床医生决策提供参考。
三、经颅多普勒的优势与局限性经颅多普勒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重复性好、实时性强等优势。
同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仅能对颅内动脉进行检测、无法直接观察血管异常,以及对大脑深部血流的检测有一定困难等方面。
四、结语经颅多普勒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血流检测技术,在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卒中风险评估、脑死亡判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
能够尽早准确地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并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关乎患者生命安全和康复的重要问题。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一种无创的脑血流检查技术,通过监测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和方向,可以反映脑血管的状况,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TCD可以提供血流状态的实时监测,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文将重点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临床价值分析,从而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临床决策依据,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背景介绍】部分至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TCD检测原理、以及TCD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手段,帮助医疗工作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对TCD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为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疗水平和生存质量提供有益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科学依据。
2. 正文2.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
这种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脑功能障碍,包括突发性偏瘫、言语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
患者还常常出现头痛、眩晕、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
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主要有突发性起病、神经系统局部症状、症状进行性加重等特点。
在症状出现后,往往会在数小时内逐渐加重,达到病情的顶峰。
•神经与精神疾病•中国当代医药2021年3月第28卷第7期脑卒屮无创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阳性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变化及认知功能的临床观察王延辉沈阳二四二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110000[摘要]目的探讨无创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阳性脑卒中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沈阳二四二医院接受TCD发泡试验的13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9例TCD发泡试验阴性正常患者设为对照组,69例TCD发泡试验阳性患者设为观察组。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P300波幅、P300潜伏期、认知功能及偏头痛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P30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300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占比(18.84%)高于对照组(5.80%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偏头痛发生率(69.57%・)高于对照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TCD发泡试验阳性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且P300潜伏期的延长与心脏右向左分流相关。
咲键词]认知功能;发泡试验;事件相关电位;偏头痛[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21)3(a)-0096-03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change of event-related potential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non-invasive transcranial Doppler foaming test in strokeWANG Yan-huiDeparLmenL of Neurology,Shenyang242HospiLal,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11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LigaLe Lhe change of evenL-relaLed poLenLial P300and iLs effecL on cogniLive funcLion in paLienLs wiLh posiLive non-invasive Lranscranial Doppler(TCD)foaming LesL in sLroke.Methods A LoLal of138sLroke paLienLs who received TCD foaming LesL in Shenyang242HospiLal from January Lo December2019were selecLed as Lhe sLudy subjecLs.SixLy-nine normal paLienLs wiLh negaLive TCD foaming LesL were seL as Lhe conLrol group,and69pa-LienLs wiLh posiLive TCD foaming LesL were seL as Lhe observaLion group.The P300ampliLude,P300laLency,cogniLive funcLion and Lhe incidence of migraine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Lween Lhe Lwo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L difference in P300ampliLude beLween Lhe Lwo groups(P>0.05).The laLency of P300in Lhe observaLion group was longer Lhan LhaL in Lhe conLrol group,Lhe difference was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P<0.05).The proporLion of combined cogniLive dysfuncLion in Lhe observaLion group(18.84%)was higher Lhan LhaL in Lhe conLrol group(5.80%),Lhe difference was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P<0.05).The incidence of migraine in Lhe observaLion group(69.57%)was higher Lhan LhaL in Lhe conLrol group(26.09%),Lhe difference was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P<0.05).Conclusion PosiLive TCD foaming LesL has cerLain influence on cogniLive funcLion of sLroke paLienLs,and Lhe prolongaLion of P300laLency is relaL-ed Lo righL Lo lefL shunL.[Key words]CogniLive funcLion;Foaming LesL;EvenL-relaLed poLenLial;Migraine无创经颅多普勒(Lranscranial Doppler,TCD冤发泡试验是进行颅内栓子检测,利用超声波多普勒效应对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因其具备无创、简单、患者耐受性好、可重复性及诊断准确率高等优势,近年来,其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神经内科,且在脑血管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o长期认为心脏[作者简介]王延辉(1975-),女,吉林梨树人,副主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神经内科及神经康复右向左分流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已充分证实,隐源性卒中和偏头痛与心脏右向左分流有密切关系,而心脏右向左分流对于认知功能是否有影响,国内此类研究较少[2-3]o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于沈阳二四二医院接受TCD发泡试验的13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TCD发泡试验阳性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变化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9-04-09T15:46:54.7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4期作者:黄凯琪古剑雄[导读] 我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卒中是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病因且已成为中国首位致残、致死性疾病[1]。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湛江524002)【摘要】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脑卒中后常见表现,目前PSCI的治疗仍存在疗效不理想等诸多的问题。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无创新兴的治疗和研究技术,近年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上已经展示出令人期待的前景。
本文就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297-02我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卒中是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病因且已成为中国首位致残、致死性疾病[1]。
认知功能障碍是卒中后常见表现,国内研究[2]显示其的总体发病率高达80.97%,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已成为当前国际卒中研究和干预的热点。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其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上已经展示出令人期待的前景。
本文将从rTMS治疗PSCI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广东医科大学(湛江 524001)1.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概述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理解判断等方面。
卒中后认知障碍[3](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PSCI是指在卒中这一临床事件后6个月内出现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
经颅多普勒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效果。
方法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管血液流变动力学。
同时对两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分。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多普勒超声血液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普勒超声屏气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脑卒中;认知障碍
脑卒中而造成患者痴呆是继阿尔茨海默症造成患者痴呆的第二大原因[1]。
临床上常使用各种量表对脑患者的认知进行相关的评分,也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卒中后患者脑血液流变动力学进行检测[2]。
为了解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研究,选取本院就诊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对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情况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2~12月收治100例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已经临床确诊,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40~87岁,平均年龄(78.5±10.6)岁。
另选取同时期100例来本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中老年人(无脑血管疾病),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77.9±10.6)岁。
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 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量表进行认知的相关的评估(本次研究中采用MoCA量表进行评分[3])。
两组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血液流变动力学进行检查。
由于一定的刺激可以测定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此处作者采用屏气试验联合多普勒超声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从而提高检查的准确率[4]。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多普勒超声血液流速、多普勒超声屏气指数、MoCA评分。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多普勒超声血液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普勒超声屏气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很直观的检测出患者的血液流变动力学,对脑内的血管进行探查。
本次研究中采用屏气实验联合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
检查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定量和定性的对患者脑卒中后的状况进行预测。
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使用。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多普勒超声血液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普勒超声屏气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可以得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多普勒超声血液流速、多普勒超声屏气指数以及MoCA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的水平。
通过对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比较可以明确得出多普勒超声结果可以定量且准确的对患者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进行评估。
因此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检查是准确的。
综上所述,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及其屏气指数与认知障碍程度的关系呈正相关,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智艳. 脑卒中患者记忆障碍原因的临床研究. 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2):35-36.
[2] 蒋为,王维扬. 蜡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影响. 中国民康医学,2015(23):93-94.
[3] 鲁玲. 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评价脑血流动力学与卒中后认知转归的关系. 南华大学,2011.
[4] 彭瓊,林百喜,龙建庭,等. 经颅多普勒屏气实验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转归的关系研究.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5):28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