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174.18 KB
- 文档页数:2
影响儿童错误记忆的因素及其理论解释作者:贾宏燕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08期[摘要]有关儿童错误记忆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促使儿童产生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易受暗示性、压力、访谈技术、认知不成熟等。
源检测理论和模糊痕迹理论是目前解释儿童错误记忆产生机制的两种主要理论,前者认为根据记忆的特征判断记忆的来源可以检测记忆的真实程度,后者则认为记忆痕迹的强弱决定了个体记忆编码与提取的准确度。
目前有关儿童错误记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都存在一些缺陷,研究者应当更加注重自然情境下儿童锚误记忆的真实表现。
[关键词]错误记忆;源检测理论;模糊痕迹理论一、引言心理学家对错误记忆的研究贯穿了整个20世纪,但是直到现在仍未就造成错误记忆的原因形成一致的理论解释。
比奈(Binet,1900)最早研究了儿童因其易受暗示的心理特征而产生的错误记忆,他发现,一旦儿童对重复的问题作出了错误的回答,这一回答就将和他对该事件的记忆相混淆,使其产生错误记忆。
德国的斯特恩(stern,1910)用实验证明了儿童的记忆并非总是准确无误,如他先向儿童呈现事物,而后用一系列具有误导性的问题检验其记忆,发现儿童记忆存在歪曲现象。
缪斯特伯格(Munsterberg,1908)在其著作《目击者的立场》中指出由于记忆可能存在错误而使得目击者证词不一定可靠,这使儿童的错误记忆在随后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学家和法律工作者的关注,因为许多针对儿童的犯罪行为需要儿童提供证词,而证词的有效性是法庭判案的重要依据。
基于这一现实需要,记忆心理学家们开始从探讨影响幼儿错误记忆的因素着手,分析儿童错误记忆产生的内在机理。
二、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一)易受暗示性(suggestibility)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易受暗示性被普遍认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塞西和布鲁克(ceci&Bruck,1993)发现,当个体努力去回忆一个事件的时候,在该事件之前和之后接受的信息都有可能影响个体对该事件的回忆。
第36卷第3期2021年3月靠R评乾曇俛学报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No.3Vol.36Mar.,2021DOI:10.16069/ki.51-1610/g4.202L03.017什么使记忆出错?——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谭成慧1,幸琪琪2,宋欢织必(1, 2.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3.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4.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00)摘要:根据提取准确性,记忆可分为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错误记忆是指个体在记忆中错误地把未曾发生过的事件当作发生过,或对事件的记忆与其本身并不相符。
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影响错误记忆的年龄、人格和情绪等内部因素,以及呈现方式、预警提示、加工水平和时间压力等外部因素。
基于各种影响因素,以多样化形式呈现并注意信息的多元特征,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有意识的认知监控,同时尽量避免在高唤醒状态下记忆和回忆重要信息等应对策略能够预防错误记忆的产生。
关键词:错误记忆;影响因素;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21)03-0122-07记忆通常是可靠的,但有时候人们也会对自己并未经历过的事件产生错误的回忆,认为以前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发生过,或对事件的记忆与其本身并不相符,这就是错误记忆(false memory),也是记忆的主要内容之—[1]o Roediger和McDermott在模糊痕迹理论(fuzzy-trace theory, FTT)和来源监控理论(source monitoring frame-work)的基础上,提出错误记忆的产生是编码和提取两个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1]O目前对错误记忆的研究广泛采用的范式为DRM范式(Deese-Roediger-McDermott),包括学习和测验两个阶段,主要用于研究个体内部自发产生的错误记忆。
为什么人类对事物的记忆有时会出现偏差?当我们回忆过去的事情时,往往会发现我们对某些细节记错了,或者干脆忘记了一些重要的事件,这就是人类记忆的偏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
一、记忆编码过程中的偏差1.个人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经验和感受往往会影响记忆的编码过程。
比如,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情感体验非常深刻,那么他对这件事情的记忆就会更加清晰和深入。
2.注意力分散的影响当我们的注意力分散时,我们对周围的事物的感知就会出现偏差。
因此,在记忆编码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那么就可能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细节,从而导致记忆失真。
3.记忆复制和维护的影响人类的大脑会将重要的信息复制到多个区域,并在这些区域中存储这些信息。
但是,当我们试图回忆这些信息时,这些不同区域的记忆片段就可能会产生偏差。
在维护这些信息时,也需要考虑记忆的更新和清除,否则这些信息过时或者过时就会影响我们的记忆。
二、记忆检索过程中的偏差1.心理设置的影响人类的记忆是由记忆片段组合而成的,这些片段中包含了不同的信息。
但是,当我们回忆这些片段时,我们的心理设置会影响我们对这些片段的选择,从而导致记忆出现偏差。
2.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当我们回忆过去的事情时,环境和情境也会对我们的记忆产生影响。
比如,当我们回忆某个特定的事件时,我们的记忆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情境的影响,从而导致记忆出现偏差。
3.记忆失真的影响人类的记忆是可以被重新编码和更新的,当我们重复回忆某个事件时,我们的记忆容易受到新的信息的影响,以至于记忆会出现失真。
总结:人类的记忆出现偏差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大脑的复杂性和记忆的多样性。
这也说明了人类的记忆是一项非常神奇而又复杂的活动。
我们应该注意保持一个清晰的大脑和注意力集中,才能更好地记录和回忆我们的记忆。
心理学对人类记忆失误与回忆变形的解释人类的记忆是非常复杂和脆弱的,尽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依靠记忆来辅助决策和信息存储,但是记忆并不是完美可靠的。
很多研究表明,人类的记忆存在失误和回忆变形的问题。
在心理学领域,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和解释进行了广泛探索。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对人类记忆失误和回忆变形的解释。
一、记忆失误的解释1. 遗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忘记一些信息或经历。
有时候,这种遗忘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记忆的淡化导致的。
此外,遗忘也可能与记忆的干扰有关,当我们同时获得大量信息时,旧信息与新信息会相互干扰,导致旧信息的遗忘。
2. 干扰干扰是导致记忆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干扰可以分为主动干扰和迁移性干扰。
主动干扰指的是当新的信息干扰了旧信息的记忆,造成旧信息的遗忘。
迁移性干扰指的是相似的信息在记忆过程中相互干扰,导致记忆的混淆。
3. 提取困难有时候,我们可能记得一些信息,但无法准确提取出来。
这可能与记忆的编码和存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有关。
例如,当记忆的编码不够深入时,我们可能无法正确提取出信息。
二、回忆变形的解释1. 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指我们无意识中产生的回忆。
它与外显记忆相对,后者是我们有意识地回忆和表达的记忆。
内隐记忆对于回忆变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内隐记忆的影响,我们可能对经历的顺序、细节或特定信息进行改变或遗漏。
2. 重构记忆根据心理学家巴特里特的观点,我们的回忆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先前的经验、个人信念和情感状态。
因此,在回忆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回忆的变形。
3. 社会压力社会压力也可能导致回忆的变形。
当人们受到他人的质疑或压力时,他们可能会无意识地改变或修饰自己的回忆,以符合社会期望或他人的期待。
三、应对记忆失误与回忆变形的策略1. 多次回忆通过多次回忆同一个事件或信息,可以提高信息的记忆和存储,减少遗忘和回忆变形的可能性。
2. 使用提示和提醒使用提示和提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忆过去的信息。
为什么人类的记忆有时候会产生错觉?记忆是人类思维的关键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记忆,但却无法保证其准确性。
我们经常会产生错觉,即记忆出现了错误的处理和储存,最终影响了我们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和认知。
那么,为什么人类的记忆有时候会产生错觉呢?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因。
一、时间的消磨时间的推移会让人类的记忆经历时间淘汰和重塑的过程,这种经历会使得我们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变得模糊和混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脑海中存储的那些记忆可能会受到时间磨损和减弱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和偏差。
二、语言和措辞的误导语言和措辞的差异也会对记忆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一个人的记忆可能会受到他们所处的文化和语言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在描述和回忆过去事件时,使用了不同的措辞和语言,这就会影响他们的记忆,使之产生偏差。
三、外界的影响外界的影响是人类记忆出现错觉的常见原因之一。
回想起过去事件时,我们所处的情境、媒体报道和社交圈子,以及其他人对事件的描述,都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和回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被误导和混淆,产生错误的回忆,将某些事件想象成不同的形式和途径。
四、大脑的处理最后,大脑的处理也会对记忆出现错觉产生影响。
我们的大脑对真实和想象的事件进行处理,将它们转化成电信号储存在神经元中,然后再通过反复激活和加工,形成长期记忆。
但这个过程并不完美,很容易受到其他刺激的影响,从而使得我们的记忆产生不准确的偏差和错误。
结语:记忆的错觉常常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决策,了解错觉的形成原因并进行更好的记忆管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和理解过去事件。
虽然人类记忆有时候会出现错觉,但我们可以通过保持激活和加强记忆、少受外界干扰以及使用正确的措辞和语言等方法,减少记忆产生的偏差和错误。
影响儿童错误记忆的因素有关儿童错误记忆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影响儿童错误记忆的因素,一起来看看吧![关键词]错误记忆;源检测理论;模糊痕迹理论一、引言心理学家对错误记忆的研究贯穿了整个20世纪,但是直到现在仍未就造成错误记忆的原因形成一致的理论解释。
比奈(Binet,1900)最早研究了儿童因其易受暗示的心理特征而产生的错误记忆,他发现,一旦儿童对重复的问题作出了错误的回答,这一回答就将和他对该事件的记忆相混淆,使其产生错误记忆。
德国的斯特恩(stern,1910)用实验证明了儿童的记忆并非总是准确无误,如他先向儿童呈现事物,而后用一系列具有误导性的问题检验其记忆,发现儿童记忆存在歪曲现象。
缪斯特伯格(Munsterberg,1908)在其著作《目击者的立场》中指出由于记忆可能存在错误而使得目击者证词不一定可靠,这使儿童的错误记忆在随后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学家和法律工作者的关注,因为许多针对儿童的犯罪行为需要儿童提供证词,而证词的有效性是法庭判案的重要依据。
基于这一现实需要,记忆心理学家们开始从探讨影响幼儿错误记忆的因素着手,分析儿童错误记忆产生的内在机理。
二、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一)易受暗示性(suggestibility)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易受暗示性被普遍认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塞西和布鲁克(ceci&Bruck,1993)发现,当个体努力去回忆一个事件的时候,在该事件之前和之后接受的信息都有可能影响个体对该事件的回忆。
因此,他们把易受暗示性定义为“一种影响儿童对某一事件的编码、储存、提取与报告的社会及心理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易受暗示性的影响不仅发生在实验室里,而且也发生在现实世界里。
如海曼和比林斯(Hyman&Billings)经过研究发现,青年在接受重复的暗示性问题后,倾向于产生错误的有关儿童时代的记忆。
塞西和布鲁克在对以往的研究进行元分析后指出,儿童记忆中的关键事件易于受暗示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和不正确的解释,其原因是引导性问题或暗示性问题(leading or suggestive questions)中所包含的一些潜在信息使儿童感到困惑。
记忆存在的问题
记忆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遗忘:我们可能会遗忘一些记忆,无法回忆起或者保存起来。
这可能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干扰或者缺乏重复记忆等因素导致的。
2. 失真:我们的记忆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失真,包括干扰、时间的推移、个人偏见等。
这使得我们对过去事件的回忆可能不准确或者不完整。
3. 误导性记忆:有时我们可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或者外界信息的影响,导致对记忆产生误解或者错误回忆。
这可能是由于他人的引导、偏见信息等原因引起的。
4. 构造性记忆:我们的记忆有时可能是基于我们对事件的理解和解释而构建起来的,而不是真实的回忆。
这使得我
们的回忆可能会受到主观解释和个人经验的影响,导致记忆的不准确性。
5. 健忘症:某些疾病、创伤或者药物等因素可能导致记忆受损,无法正常保存或者回忆。
健忘症可能会使得人们无法记住新的信息或者无法恢复以前的记忆。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记忆还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它使得我们可以回忆过去的经历和知识,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的记忆会出现偏差?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的记忆会出现偏差?记忆是人类大脑的一种重要认知功能,它帮助我们存储和回忆过去的经历、事实和信息。
然而,我们的记忆并非完全可靠,有时会出现偏差。
这种偏差可能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的:1. 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筛选和选择:当我们接收到大量的信息时,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进行筛选和选择,只保留对我们来说最重要或最有意义的部分。
这种选择性记忆可能导致我们忽略或遗忘一些细节,从而造成记忆偏差。
2. 个人经验和情感的影响:我们的记忆受到我们个人经验和情感状态的影响。
个人经验和情感可以改变我们对特定事件或信息的记忆方式,使其偏向于我们个人的观点或情感倾向。
这种主观性可能导致我们对事实的记忆出现偏差。
3. 时间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记忆可能会发生变化。
记忆会受到时间的淡化和遗忘的影响,从而导致我们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出现偏差。
此外,记忆也可能会受到后续经历和信息的干扰,导致我们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发生变化。
4. 外界干扰和错误信息的影响:外界干扰和错误信息也可能导致记忆偏差。
当我们接收到与原始记忆不一致的信息时,我们的记忆可能会被干扰或改变。
此外,他人的陈述或引导性问题可能会导致我们产生虚假记忆,进一步增加记忆偏差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记忆偏差可能是由信息加工过程中的选择性记忆、个人经验和情感的影响、时间的影响以及外界干扰和错误信息的影响所引起的。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我们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出现偏差。
因此,我们在回忆过去事件时需要保持谨慎,尽量依靠可靠的证据和多个来源的信息来验证和补充我们的记忆。
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郭秀艳1,2 周梅花3 周楚1(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重庆);(3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xyguo@摘要本研究采用DRM范式,考察了关联性、学习程度和时间间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学习程度和中等学习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显著高于高学习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说明错误记忆随着学习程度的增加而降低;(2)低等关联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显著低于中等关联程度和高关联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说明关联性高低是引发错误记忆的重要变量;(3)时间间隔对错误再认率没有影响,说明错误记忆不具有时间上的衰退效应,一旦产生后极其顽固,不容易消退,可能更多地受无意识加工的影响。
实验结果揭示了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
真实记忆可能是错误记忆的根源,而二者的关系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则既有共变又有分离。
关键字错误记忆 关联性 学习程度 时间间隔1 引言人类的记忆并不是完全准确无误的,当一个人错误地声明一个新词或一个新的事件是他以前见过的时,错误记忆现象就发生了。
错误记忆就是指人们会回忆或再认那些没有出现过的事件。
错误记忆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类记忆本质的重要信息,而对错误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潜在的记忆过程。
当人们经历了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信息之后,易于将一些和以前呈现过的信息相关的但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项目判断为是发生过的。
Deese(1959)[1]最先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现象,并称之为语词介入。
Roediger 和McDermott(1995)[2]系统地拓展了Deese的工作,验证了呈现关联词表导致高错误回忆率的现象,揭示了强大的错误记忆效应。
研究者们现在将采用一系列相关词的呈现来引发错误回忆和错误再认(通常伴随元记忆判断)的实验方法称之为Deese-Roediger-McDermott范式(简称DRM范式)。
经典DRM范式共包括36个词表,每个词表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词,也被称作关键诱饵(如寒冷),和与它相联系的15个学习项目(如冬天、冰雪、霜冻、感冒、发抖等)组成。
DRM范式中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DRM范式中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DRM范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记忆研究中的实验技术。
该技术通过给被试展示一系列有关某一主题的关键词(例如“渴望”、“饥饿”、“口渴”),然后要求被试记忆这些词,最后测试他们能否回忆出这些词及其关联。
在此过程中,实验者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被试往往会错误地记忆其他与主题无关的词语。
例如,在以上示例中,被试可能会错误地记忆诸如“水”、“汽水”、“仙人掌”等与渴望、饥饿、口渴无关的词语。
这种现象被称为“伪遗忘”,是一种常见的错误记忆现象。
许多研究表明,伪遗忘在不同的任务和情境下都会发生,但其影响因素仍然不清楚。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DRM范式中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以加深我们对人类记忆机制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人类记忆。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用标准的DRM实验范式,以一组自变量来探究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
可能的自变量包括但不限于:主题的相关性、词语的频率、记忆任务的时间要求、语音特征(例如同音异义词)等。
每个实验条件将进行多次重复,以计算错误记忆的出现次数和概率,同时收集其它实验数据(如反应时间、自报方式等)。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方法。
首先,需要设计具有一定相关性的主题,如“饥饿”,并在该主题下展示多组词汇。
然后,在测试阶段,需要要求被试从这些词汇中选择并记忆一定数量的词汇。
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记录下错误的选择,以及被试给出的各种解释和解释。
最后,我们将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预期结果:本研究将探究DRM范式中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我们预计,不同的自变量将对错误记忆的发生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相关性越强的主题将导致更多的错误记忆,而词频较低的词汇可能会更容易被错记为相关性更高的选项。
我们的结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记忆机制,并为将来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记忆失误分析概述:记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个体获取和储存信息的基础,也是人们进行思考、决策和行动的基础。
然而,记忆并非完美无缺,人们常常会出现记忆失误的情况。
认知心理学通过研究记忆失误的原因和机制,为我们深入理解人类记忆的特点和局限性提供了重要线索。
1. 记忆的构造性特点:记忆并非简单地记录和储存外界的信息,而是由个体的经验、知识和目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构建的。
人们在记忆过程中会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加工和整合,从而形成自己的记忆表征。
这种构造性特点使得记忆容易受到个体主观解释、情绪状态和环境因素等影响,从而产生记忆失误。
2. 灯光效应:灯光效应是指人们对事件的记忆受到事件发生时的注意力分配不均匀的影响。
在一个事件中,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引人注意的细节,而忽略其他相对无关紧要的信息。
这种注意力偏向性导致了记忆的偏差,使得人们可能会遗漏或曲解一些重要的细节,从而产生记忆失误。
3. 信息加工的深度:人们对信息的加工深度会影响记忆的质量和准确性。
浅层加工主要关注信息的表面特征,而深层加工则更注重信息的意义和内涵。
研究发现,深层加工可以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而浅层加工容易导致记忆的模糊和混淆。
因此,个体在记忆过程中应注重对信息的深层加工,以减少记忆失误的可能性。
4. 重复效应:重复是记忆过程中常用的提高记忆效果的策略之一。
研究表明,反复暴露于某个信息可以增加其在记忆中的印象强度,从而提高记忆的准确性。
然而,重复也可能导致记忆的歪曲和混淆。
当人们多次接触同一信息时,他们可能会将不同的经历和情境混淆在一起,产生虚假的记忆。
因此,在利用重复提高记忆效果时,需要注意避免记忆失误的可能性。
5. 健忘与虚假记忆:健忘是记忆失误的一种常见形式。
人们可能会忘记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者无法准确地回忆起某个事件的细节。
健忘的原因可以是信息编码或存储过程中的错误,也可能是记忆检索过程中的困难。
虚假记忆是指人们错误地记住或编造了从未发生过的事件。
考试焦虑对错误记忆的影响考试焦虑是指在考试前或考试过程中,由于担心考试成绩而出现的一种情感,表现为紧张、害怕、担忧等压力反应。
对于一些考生来说,考试焦虑不仅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大脑发生错误记忆,会使得考试产生错误或者忘记考试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考试焦虑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首先,长时间的压力会令大脑分泌过多的压力激素,压力激素可以引起神经元锁住其已有连接,阻止新的信息存储。
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虽然在努力学习某方面的内容,但实际上大脑已经没有能力存储学习的新信息,这时学习一段时间,然而缺少了记忆的加速反馈,而造成错误回答的状况,即是所谓的错误记忆。
尤其在紧张的考试场合下,考生会因焦虑而感到非常紧张,会影响他们的大脑,造成错误记忆。
其次,焦虑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分析、理解题目。
焦虑考生大脑不能正确处置复杂的题目,反而会带来自我对答案记录的错误记忆,从而导致错误答案出现。
焦虑还会干扰我们的思维,导致我们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注于复杂的信息,因此可能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错误记忆及不具创造性的思维上,从而导致考试中的错误产生。
最后,焦虑考生也容易在考试中被负面反馈干扰,认为自己在考试中无法成功,潜意识中不自觉的就会产生错误记忆。
负面反馈通常会让考生更加的焦虑和紧张,他们会过分关注一些细节问题,而忽略更为重要的要素,从而产生错误记忆。
不仅仅是考试,错误记忆在其他方面也容易发生,但是在考试这个特殊的场合下,焦虑考生更容易出现这种状况。
当我们拥有足够的信心,思路清晰,自信而有耐心时,会对我们正确地了解和记忆学习到的知识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要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需要强化自己的掌控力,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减少焦虑情绪的干扰,这样才有可能避免错误记忆的产生,提高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