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塔-杨丽虹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59
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一)楼阁式塔中国古塔的造型其实很难精确分类,目前通用的分类方法都比较笼统,这主要是现存古塔的时间跨度近1500年,而古建筑都有各自鲜明的时代以及地域特征,要固定一种适合于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分类方法实属不易;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古塔,造型标新立异,却未成体系,相似者寥寥无几,有些甚至是孤例,像这类塔也很难分类。
另一方面,古塔的造型分类不能只从外表来看,还应该同时考虑到内部结构和功能,因塔的造型和其功能有密切联系:例如为了观景瞭望而建塔,一般就建成可攀登型的,而僧尼墓塔为了防偷盗破坏则多为实心结构;因此可攀登型的空心塔和实心塔就算外表相似也不能混为一谈。
比如唐代的密檐塔和辽代的密檐塔,虽外表都符合密檐塔的特点,但内部结构完全不同:前者一般还是楼阁式的,内部设有楼梯,而后者则基本上都是实心结构。
首先我觉得所有的古塔都可以划分为建筑型塔和雕塑型塔两大类。
前者是作为一个建筑存在的,具有建筑的某种或多种功用;而后者则是模仿了前者外形,本身是一件工艺品,或者说是一件缩小了的“模型”。
具体到实例,建筑型塔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木塔、砖塔、砖身木檐塔和用石块垒砌的大中型塔;而雕塑型塔则包括绝大多数小型石塔,全部经幢和全部金属塔等。
当然这两种类型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古塔的性质可能介于两者之间。
造型分类简表如下,详述见后。
建筑型塔一、楼阁式(重楼式)楼阁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种古建类型,早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的楼阁建筑已经相当普遍。
而所谓楼阁式塔则模仿楼阁的造型,将塔建成多层楼阁,内部设有楼梯和楼层,可以攀登,每一层外部设塔门和塔窗,相邻两层之间外部设腰檐,有的还有平座和栏杆,供人行走。
楼阁式塔时我国最主要的佛塔类型,从外形上可分为两类,即(标准)楼阁式和密檐楼阁式。
1. 标准楼阁式每一层的高度较大,多为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腰檐为涩叠出檐或斗拱承托出檐,每一层必有真门可供眺望或出入。
内部结构有很多种类,唐代以前多为空筒式,设木制楼层楼梯,宋代开始将砖石制楼层楼梯与塔身融为一体。
中国古塔之美中国塔文化是渊源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在魏晋至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广泛流行,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借佛安顿民心,广造塔寺,到了隋唐时期,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
建筑师们汲取古代印度原始塔寺建筑的长处,并融入了国粹古建筑的精髓,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独具中国特色的寺院和无与伦比的建筑文化符号——塔。
塔的样式精美,结构精巧,是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然而,它的佛学意义似乎超越其上,甚至成为高僧圆寂后埋藏舍利的高层建筑。
中国古塔一般是随寺庙而建,寺院可以说是塔的滥觞。
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寺院毁于天火、兵燹,只剩下古塔。
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
它记录了一段段沉淀的历史,承载了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静默如斯,风雨不改。
嵩岳寺塔始建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是我国现存最古的高层砖石建筑,也是世界著名建筑之一。
位于河南登封南麓,塔高41米,平面呈十二角形,外部作密檐15层。
开创了密檐楼阁式塔的先河。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虎丘塔建于公元959年(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高7层,虎丘斜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五代建筑。
被尊称为“中国第一斜塔”和“中国的比萨斜塔”。
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辽国道宗清宁二年),位于山西省应县境内,高5层,这是全世界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结构塔式建筑。
是我国现存最大和最高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木塔。
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崇圣寺三塔建于公元824—839年,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崇圣寺,高16层,这是中国现存层数最多的古佛塔。
法王塔法王塔,建于公元601年(隋朝文帝仁寿元年),位于陕西省周至县仙游寺,高7层,这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朝砖塔。
有关古塔的书:
关于古塔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值得推荐的书籍:
1. 《中国古塔》:作者薛平拴,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塔的历史、类型、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是一本非常全面的中国古塔研究书籍。
2. 《世界古塔》:作者杨洪基,这本书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古塔,包括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古塔,是一本非常丰富的古塔文化读物。
3. 《古塔建筑艺术》:作者吴冬青,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古塔的建筑艺术,包括建筑结构、建筑装饰、建筑技艺等方面,是一本非常专业的古塔研究书籍。
4. 《古塔文化》:作者周敏,这本书从文化角度介绍了古塔的历史、文化、宗教和社会背景,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古塔文化读物。
5. 《世界遗产:古塔》:作者吴江,这本书介绍了世界遗产中的古塔,包括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世界著名的古塔,是一本非常好的古塔旅游指南。
这些书籍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古塔的历史、建筑、文化和价值,对于想要了解古塔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参考书籍。
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中国古代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塔作为一种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文化特征。
本文将从历史起源、建筑特点和文化象征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一、历史起源中国古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的西安钟楼,而真正开始兴盛起来的是南北朝时期。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塔逐渐成为中国古塔的代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古塔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类型。
二、建筑特点中国古塔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稳定:古塔常以砖木结构为基础,其结构技术非常精湛。
古代建筑工匠使用稳定的建筑技术,使塔体能够经受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的考验。
2. 独特造型:中国古塔的造型各具特色,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卷曲飞翘。
例如,千佛塔以其多层的宝塔形式而闻名,而钟楼则以其高大的方形塔身而著名。
3. 精美装饰:古塔的外观常常装饰有精美的浮雕、壁画和彩绘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精湛水平。
这些装饰元素既起到了美化塔身的作用,也寄托了人们的信仰和情感。
三、文化象征中国古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形式,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象征。
古塔既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1. 宗教信仰:佛塔作为中国古塔的主要类型之一,往往与佛教寺庙相承接。
塔身上的浮雕和彩绘通常都是佛经中的典故,它们不仅给人以美感,更寄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崇拜之情。
2. 守护神:中国古塔被视为守护神,象征着着众多民众对于国家、家庭和个人的庇佑和祈福的愿望。
人们常在古塔前燃香拜祭,以表达自己对神灵的敬意和祈祷。
3. 社会地位:古塔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古塔多建于城市或宗教中心,成为了当地的地标,代表着市镇般的繁荣和富饶。
同时,建造一座古塔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所以古塔的建造往往被视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我国的古塔建筑》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阅读理解。
我国的古塔建筑我国古塔的形制千变万化。
①我国古塔有圆形的□有正方形的□也有6边形的□8边形的□12边形的。
从建筑屋檐上说,我国古塔有单檐的,也有多檐的。
如河南登封的嵩岳寺有15层檐,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有16层檐等。
②我国古塔分为喇嘛塔和带檐塔两大类,而带檐塔中,又有亭式、楼阁式和密檐式之分。
从建筑材料上说,我国古塔不仅有木塔,还有砖塔、石塔,西北地区还存在土塔。
有些砖塔的整个外表全用玻璃砖瓦饰面,把整个佛塔的外表,装点得富丽堂皇。
有些古塔,如广州光华寺东塔和西塔、湖北当阳的玉泉山寺塔、山东济宁的铁塔寺塔等,都是用铁铸成的。
山西的神通寺塔,是用铜铸成的。
还有大量的古塔,用金、银、珐琅、陶瓷、料器等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真是应有尽有。
1.在选文中的方框内标上标点。
2.在文中①、②处补上恰当的词语。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3.选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知加粗词“形制”的意思是()A.形状和制作情况。
B.物体和图形由外部的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
C.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D.(器物或)建筑物的形状的构造。
5.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参考答案:1.,,、、2.①从建筑面上说;②从立面造型上说3.我国古塔的形制千变万化4.D5.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6.C(意思对即可)返回查字典首页《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学案附答案-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作者简介:郭黛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古建筑专家。
雷锋塔改建总设计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兼任中国建筑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
师从中国建筑史学大师梁思成先生。
中国古塔建筑意蕴钩沉
王正明;武勇
【期刊名称】《南方建筑》
【年(卷),期】1998(000)003
【摘要】考辩中国古塔建筑的源流;对塔这一特殊建筑形式的哲学、美学、生态学、宗教学、社会学意义予以了挖掘;并揭示出这些意蕴的当代生成价值。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王正明;武勇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2
【相关文献】
1.浅谈中国古塔建筑文化特点及其在当今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J], 贺炜;
2.中国古塔的儒释道文化意蕴钩沉 [J], 刘杰
3.从中国古塔在寺庙中位置的变迁看其佛性意蕴的世俗化 [J], 刘宝兰
4.邮票里的中国古代建筑——古塔 [J], 陈雷
5.异曲同工的精神建筑——试比较西欧哥特式教堂与中国古塔 [J], 张卫;宋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全最经典的中国古塔介绍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
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
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
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古塔分类中国塔类型可分为两大部分:按性质分类有:喇嘛塔(藏传佛塔)、宝箧印塔、金刚宝座塔、“中国屠婆式”塔(无缝塔)多宝塔、文峰塔。
按形制分类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造像塔、幢式塔、异形塔。
看一座塔,不能单纯地看它的外形,应当从内部构造与外部式样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实际上中国的塔不全是高层建筑,也就是说不全是楼阁式塔,而楼阁式塔则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大量的塔是用砖造的,是砖塔。
而且绝大部分的塔是不可能登人的,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塔,当然不可以一概而论。
中国塔数量很多,式样都不相同,塔的性质与佛教的分宗派也有关系。
著名古塔大雁塔,唐僧翻译经书之处西安大雁塔古城西安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矗立着古朴雄伟的大雁塔。
它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据史书记载,慈恩寺始建于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
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他母亲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的规模很大,共有13个院落,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异常豪华。
唐王朝灭亡后,大慈恩寺也渐渐颓废毁坏。
现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时重修的。
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附近环绕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风景秀丽迷人。
《应县木塔损伤分析及材性微观劣化与保护研究》篇一一、引言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内,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古塔,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木塔受到了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材性微观劣化。
为了保护这一人类文化遗产,本文对应县木塔的损伤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材性微观劣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木塔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应县木塔损伤分析1. 损伤类型应县木塔的损伤主要包括结构性损伤和非结构性损伤。
结构性损伤主要表现在塔身倾斜、梁柱断裂、榫卯松动等方面;非结构性损伤则主要表现在油漆剥落、木材腐朽、虫害侵蚀等方面。
2. 损伤原因应县木塔的损伤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风化、雨蚀、地震等;人为因素如人为破坏、施工不当等。
其中,自然因素是导致木塔损伤的主要原因。
三、材性微观劣化研究1. 材性微观劣化表现应县木塔的材性微观劣化主要表现为木材的腐朽、虫害侵蚀、木材含水率变化等。
这些因素导致木材的力学性能下降,进而影响木塔的结构安全。
2. 材性微观劣化机制木材的材性微观劣化机制主要包括生物侵蚀、化学腐蚀和物理损伤。
生物侵蚀主要是指虫害对木材的侵蚀;化学腐蚀主要是指水分、氧气等对木材的化学作用;物理损伤则是指外力对木材的破坏。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木材的材性微观劣化。
四、保护措施建议针对应县木塔的损伤及材性微观劣化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保护措施建议:1. 加强监测与维护:定期对应县木塔进行结构安全监测和木材材性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损伤和劣化问题。
2. 防虫防潮: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虫害和潮湿对木塔的侵害,如安装防虫网、加强通风等。
3. 修复与加固:对已发现的结构性损伤和非结构性损伤进行修复和加固,恢复木塔的结构安全。
4. 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持:加强对应县木塔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5. 宣传与教育:加强对应县木塔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共同参与到木塔的保护工作中来。
关于中国古塔造型源流的描述
林通雁
【期刊名称】《美术之友》
【年(卷),期】1999(000)006
【摘要】中国古塔在建筑史和佛教美术史中写下辉煌的篇章,它的演变轨迹清晰
地现出华夏文化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状况及其过程。
塔是外来建筑。
著名的桑志一号大塔初建于阿育王时期,后来的巽加等王朝扩建了塔丘上的覆石、顶上平台、伞盖、塔周栏構及四门,其造型成为印度早期佛塔的一个模式。
伴随着大乘佛教兴起,塔的建造始有新变:覆钵丘下台座或基坛层次增加,侧面有了更多的空间雕饰佛国图像;覆钵丘上的塔刹作为神圣崇高的象征,成为重点表现与装饰的对象。
这种新塔型,贵霜时期建造的加腻色伽王大塔具有代表性。
东晋法显和北魏宋云赴西土求法时曾目睹过它的雄姿,初唐玄奘称此塔为“大窣堵波”,并记载颇详:“层基五级,高150尺,方乃得覆小窣堵波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林通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
【相关文献】
1.论中国古塔的造型和装饰之美 [J], 戴孝军
2.略论唐代狮形香炉造型的宗教含义及其源流——一个印度造型创意的传播 [J], 冉万里
3.中国狮子造型源流初探 [J], 李仲元
4.中国狮子造型源流初探 [J], 李仲元
5.中国雕塑材料和造型发展源流探析 [J], 朱泓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塔变形量的分析与研究
刘之林;李兴莉
【期刊名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23)001
【摘要】古塔由于长期受到自重、气温、风力等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以及地震、飓风等偶然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变形.文章根据某古塔一至十三层每层八个测量数据,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出各层中心点的坐标,利用平面解析几何的相关知识可计算出各层的倾斜角度、倾斜位移以及扭曲程度,最后根据中心点的拟合曲线计算古塔的弯曲程度即曲率,预测古塔的倾斜角度、倾斜位移、扭曲程度以及弯曲程度的变化趋势.
【总页数】6页(P146-151)
【作者】刘之林;李兴莉
【作者单位】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重庆401331;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196.1
【相关文献】
1.古塔变形问题的分析研究 [J], 王春珊
2.关于古塔的变形问题的分析以及研究 [J], 丛沫岳;刘馨;陈全超;
3.基于啮合刚度的机车牵引齿轮变形量研究分析 [J], 雷蕾; 丁海春; 轩亮
4.基于区间估计法的隧道监测数据统计特征分析及预留变形量研究 [J], 刘庆丰; 刘庆志
5.铝质液冷板变形量的控制研究分析 [J], 鲜大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文景观营建视角下的北京古塔研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古塔作为北京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不仅具有历史纪念和文化传承的功能,还是人们观赏和游憩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从人文景观营建的视角,探讨北京古塔的研究。
首先,北京古塔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这些古塔多建于明清时期,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特点。
例如,白塔、灵光寺塔等具有浓厚佛教色彩的古塔,体现了佛教在北京的兴盛。
而其它如钟楼、鼓楼等具有政治和军事功能的古塔,则反映了当时政权的权威和城市的防御体系。
这些古塔作为历史的见证,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文化遗产。
其次,北京古塔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形象和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些古塔通常建造在城市的战略要地或重要街道的交汇处,其高耸入云的姿态成为城市的标志和特色。
例如,鼓楼就坐落在北京市中心,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
古塔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还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赏体验。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人们应该充分考虑古塔的位置和周边环境,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古塔,使其成为城市的亮点和魅力所在。
此外,人们还可以从古塔的建筑风格和技艺中窥探古代建筑工艺和艺术。
北京的古塔通常采用木结构或砖石结构,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体现了古代建筑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例如,白塔的砖雕和灵光寺塔的壁画,都是当时建筑和艺术的杰作。
在保护和修复古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建筑的历史风貌,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建筑元素和风格,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确保古塔的安全和稳定。
综上所述,北京古塔作为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古塔的保护和利用,使其成为城市的亮点和魅力所在。
同时,研究古塔的建筑风格和技艺,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建筑工艺和艺术,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浅探中国古塔文化及其应用
潘洌
【期刊名称】《重庆建筑》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中国古塔在世界艺术、文化、历史、宗教、建筑史上的渊源,对中国各类古塔的来源、形制和基本构造进行了探究.对中国古塔常见的7种形制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列举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古塔实例.目的是为了各种建筑设计提供创作源泉.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潘洌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中国麻文化浅探我的职业与中国麻文化 [J], 高占奎
2.浅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J], 骆青鹏;张昭
3.落实以人为本战略文化实现金融保险跨越发展——中国保险业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浅探 [J], 钱世超
4.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中国企业文化浅探 [J], 任晓丽;李克让
5.浅探日本地名、名胜古迹名称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J], 曹玉华;庄子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县木塔为何不怕雷
杨保成;杨慧军
【期刊名称】《风景名胜》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我国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内的木塔,是世界名塔之一。
它高67.31米,建成于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但至今从未遭受雷击,让人无不称奇。
应县木塔之所以能够避雷的原因有三:其一,这座木塔除底层及塔刹处有部分塔砖外,全部为木料所构成,而且除塔刹外,没有其它金属物,包括没有一颗铁
【总页数】1页(P42-42)
【作者】杨保成;杨慧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75
【相关文献】
1.山西应县木塔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兼谈应县木塔维修方案的意见[J], 刘光勋
2.山西应县木塔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兼谈应县木塔维修方案的意见[J], 刘光勋
3.应县木塔修缮方案"难产"近30年 [J],
4.应县木塔二层明层柱网稳定性分析 [J], 陆维杰;孙建;邱洪兴
5.考虑台基影响的应县木塔地震响应有限元分析 [J], 薛建阳;吴晨伟;翟磊;王瑞鹏;马林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巍巍宝塔话古今作者:吴艳来源:《大理文化》2022年第04期巍然屹立于苍山洱海之间的三塔是大理的地标性建筑,沐浴着千年日月精华,穿过流淌的漫长岁月,三座宝塔鼎足而立,具有独一无二的辨识度,犹如三只如椽巨笔,在苍洱大地间写下历史的沧桑和风云变幻。
塔是佛教的重要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用于安放佛教僧侣舍利而建,被称为“窣堵波”,汉文又译作“堵波”“塔波”“浮图”,晋代才称为“塔”,具有圣墓的性质。
塔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我国阁楼式建筑相融合,形成了中国佛塔最基本的两种形制——阁楼式塔和密檐式塔。
早期,塔多为木构建筑,为了防火,逐渐变为石塔或砖塔。
随着佛教在中华大地上的广泛流传,巍巍古塔成为佛寺的附属建筑一起四处开花。
明清以后,塔脱离寺院建筑单独出现,并且造型更加多样,以风水塔的形式点缀在山水之间。
至今可见的古塔星罗棋布于五湖四海,建筑材料类型丰富,有土、木、砖、石、金、银、铜、铁、琉璃、陶瓷塔,造型优美多样,有楼阁式、密檐式、喇嘛式、亭阁式、金刚宝座式、经幢式等,数不胜数。
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应县木塔、开封铁塔、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北海白塔,还有我们身边的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佛图塔、海东罗荃塔、水目山佛塔、鸡足山楞严塔等等不胜枚举。
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塔是艺术文化的结晶,凝结着先人的劳动与智慧。
大理地区密集的巍巍古塔呈现出强烈的建筑美和艺术美,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谐交融,以独特的气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给人以别样的艺术感受,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审视,深入探寻。
作为大理的地标建筑,崇圣寺三塔可谓大理古代历史文化的一座杰作和丰碑,映照在苍山洱海的碧水蓝天之间,标志着古代大理地区所取得的璀璨的文化和科学技术。
不但是大理举世瞩目的文化名片,更成为大理人民的精神脊梁,千百年来作为鲜明的区域文化符號,熠熠生辉。
每个大理人,都有独属于三塔的一份记忆,而今就让我们再次走近三塔,走进三座宝塔背后的历史文化宝库,端详和审视三塔的那些历史瞬间,深入了解和感受这份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