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孟诗派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理解韩孟诗派“以奇为美”的审美和创作倾向?韩孟诗派是指唐代中期的诗人韩愈和孟郊所创作的诗歌流派,他们主张“以奇为美”,即通过独特奇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呈现来实现审美效果。
以下是对于“以奇为美”的审美和创作倾向的理解:1.强调独特性与非凡之处:韩孟诗派注重在诗歌创作中展现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他们追求在诗歌中展示与众不同的观点、感悟和形象,通过引人注目的奇特之处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他们认为诗歌应该超越平庸,追求独特性与非凡之处。
2.崇尚刚健挺拔的风格:韩孟诗派的诗歌风格多表现出刚健挺拔的气势,力求用雄壮、豪放的词藻和形象来塑造诗歌的气势和感染力。
他们追求在创作中展现豪放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通过极富磅礴力量的语言表达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探索新颖的题材和表现手法:韩孟诗派在创作中经常探索新颖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挖掘意义不凡的主题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他们选择一些不常见或有争议的题材,追求在诗歌中呈现出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表述方式,创造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4.追求审美的效果与震撼力:韩孟诗派注重在诗歌中创造出审美的效果与震撼力。
他们通过奇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共鸣,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和思考。
他们认为诗歌不仅仅是表达,更要产生审美上的冲击和感染力,给读者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
综上所述,“以奇为美”是韩孟诗派的审美和创作倾向。
他们通过展现独特奇特的内容和形式,追求刚健挺拔的风格,挖掘新颖的题材和表现手法,创造出具有震撼力的审美效果。
他们的创作倾向对于唐代诗歌发展和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理念。
名词解释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
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
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
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
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
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的⼀个重要诗歌流派,也是诗歌发史上早期典型的⽂学流派。
其代表⼈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
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的不幸遭遇来揭⽰社会的弊病,由于受韩愈古⽂运动“陈⾔务去”的影响,此派较为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敲。
古⼈评价韩孟诗派的主要代表⼈物韩愈、孟郊的诗歌为 “郊寒岛瘦”。
对他们诗歌艺术的创新精神,“以⽂为诗”的创作倾向,寒瘦狂怪的风格或肯定或否定,褒贬不⼀,争论不休。
有时甚⾄将这⼀派的某些诗⼈对⽴起来评说,如苏轼批评孟郊:“要当⽃憎清,⽶⾜当韩豪。
”元好问则道:“东野穷愁死不休,⾼天厚地⼀诗囚。
江⼭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完全以⾃⾝之好恶来评断韩孟的成就。
清以前曾有《放胆集》选⼊韩孟派多⼈;有《寒瘦集》仅选孟郊、贾岛;还有《韩孟李三家诗选》未能覆盖韩孟派诸⼈为整体。
韩孟诗派继承了陈⼦昂、李⽩、杜甫、元结等⼈的通变复古思想,提倡风雅传统,特别是⼤雅的传统,以深刻的历史观念和富于批判精神的时代意识对传统的儒家诗教进⾏创造性的把握,形成⼀种⾃我的新的艺术追求,指导着他们的创作;中唐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社会⽂化对韩孟诗派诗⼈娇激不平时时带促迫之⽓的诗歌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韩孟诗派诗⼈强烈的悲剧意识与其审美倾向、艺术⼼理、意识表现有关密切的关系。
如孟郊既有“郊寒”的⼀⾯,也
有“吁嗟⽣风雷”吟诵微物⽽挟风云之⽓的⼀⾯。
韩孟诗派承上启下,对宋以后诗⼈的影响,甚⾄对近代诗⼈的影响。
韩孟诗派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韩孟诗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支重要诗派,以韩愈和梅尧臣为代表。
他们在唐朝晚期和五代时期活跃,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孟诗派的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意味着他们在当时的文学圈中扮演了引领潮流的角色。
他们主张倡导古文复古,强调文辞的雄浑力道和意境的深邃内涵,反对浮华华丽和追求形式上的华丽风格。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豪放的气势和独特的风格闻名。
韩孟诗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韩愈,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批判,以及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他提倡文人要有责任感和担当,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代表作品《师说》、《滕王阁序》等,堪称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另一位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梅尧臣,是韩愈的学生和朋友。
梅尧臣的诗作风格独特,注重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
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直抒胸臆的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江南春》等。
韩孟诗派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被视为古文复兴
的标志,对后来的文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们提倡的古文复古思潮在文学史上引起了一场重要的革命,推动了文学风格的转变。
他们对文学形式和内容的追求,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总的来说,韩孟诗派的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表明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他们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对古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他们的诗歌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唱和研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瑰宝。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这个诗派的代表是韩愈和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韩孟等人不满于大历以来华贵平庸的诗风,力图有所突破,他们的诗歌主要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露社会的弊病,在艺术上追求奇特的形象,形成一种深险怪癖的风格。
唐传奇:唐传奇是中国小说发展的新阶段,它是远继古代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创作传统,是六朝志怪、志人小说的发展。
它内容更丰富,题材更广泛,更具现实意义。
在艺术上,传奇结构更为完整,情节更为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也更为鲜明,完全改变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状况。
从创作目的来看唐代传奇作家们是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而不像六朝小说那样,只是对人物轶事和怪异传闻作单纯的记录。
由于作家这种自觉的艺术创造,使唐代传奇脱离古代小说的稚拙状态,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等为代表,又称王孟诗派。
王孟等山水诗人政治上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钦慕贤相张九龄,由于仕途受阻或不满现象,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或辞官归里,躬耕田园。
他们虽无明确的共同文学主张,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近学张九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
在创造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方面作出了贡献。
边塞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由于其二人成就最高,也称“高岑诗派”。
唐代各民族间交往频繁,战事不断,成为唐代边塞诗派形成的社会基础。
盛唐边塞诗人,大多有从军入幕的戎马经历,擅长采用七言歌行和七绝的题材,表达请缨杀敌,报国立功的豪情,描写边塞艰苦的生活和奇异的风光,抒发缭绕不尽的乡思边愁,揭露军中矛盾,反映少数民族风土人情,表现民族融合。
他们的诗歌兼容了建安风骨和秾丽哀怨的齐梁笔致,形成慷慨壮丽的风格,洋溢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成为盛唐诗坛的一大流派。
大历十才子根据《新唐书卢纶传》包括:“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讳、夏侯审、李端。
韩孟诗派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韩孟诗派是指在古代文学史上,韩愈和梅尧臣被并称为韩孟二公,代表了唐代文学的两个重要流派。
他们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韩孟诗派主要强调诗歌的内容表达和思想感情的真实性。
他们反对虚浮华丽的文辞和华而不实的修辞手法,主张以简练明快的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追求清新淳朴的诗风,注重文字的力量和诗歌的真实性。
韩孟诗派的代表作品包括韩愈的《帝京篇十首》、《原道》等,梅尧臣的《登科后》、《静夜思》等。
这些作品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韩愈的《帝京篇十首》以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关于政治和社会道德问题的思考;梅尧臣的《静夜思》则以淡泊宁静的心境描绘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韩孟诗派的影响不仅在唐代,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创作理念和诗歌风格对后来的文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韩孟诗派的真实性和朴素性成为了后世文人追求的范式之一,对于后来的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韩孟诗派以其真实的表达和朴素的风格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们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塑造了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韩孟诗派的创作特色如下是有关韩孟诗派的创作特色:诗歌发展到中唐贞元、元和年间,诗歌风格流派更加复杂多样。
李白、杜甫的盛唐之音回荡于诗坛上空,他们的辉煌成就使后人面临着极盛难继的局面。
因此,有作为的诗人都努力创新。
白居易一度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又随着诗人晚年政治的消沉而迅速偃旗息鼓;大历时期肤浅的诗风,应着恹恹官气悄然扇起,弥漫于诗坛。
这个时期,名家辈出,流派分立,诗人们着力于新途径的开辟,新技法的探寻以及诗歌理论的阐发,创作出大量极富创新韵味的各体诗歌,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
而韩孟诗派就是进行这种新变的第一诗人群体。
韩孟诗派的代表诗人就是韩愈、孟郊等人,遭时多难,贫病交迫,一生坎坷,有志难伸,这是韩孟诗派成员共同的身世与遭遇。
共同的身世与遭遇,使他们同病相怜、互致慰藉这也正是韩孟诗派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韩孟诗派的诗歌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以丑为美的特色,并通过诗歌使之产生某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如疮痍,本来是人皮肤上肿烂溃疡的地方,是人们最不愿看、不愿闻、不愿说的,但是孟郊却公然的把他写进了诗歌里,如“语中失次第,身外生疮痍。
桂蠹既潜污,桂花损贞资;冷气入疮痛,夜来痛如何?”再如有些诗句的描写甚至已经达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日中视余疮,暗锁闻蝇蝇,彼一何苦,此味半点疑”,身上有疮,创上又有苍蝇叮咬,连周围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恶臭难闻的气味;孟郊乐此不疲地描写这些令人生厌的病疮,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其心理的病态。
再如李贺常以恐怖幽凄的鬼魂为题材,并且把恐怖的鬼魂写得很美,如《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同心结,烟花不堪剪。
草如烟,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这许多表现阴暗、灰色心理的语言与形象,使诗人的孤独、绝望、冷寂、枯索、感伤的思想和感受,在环境、物象、心境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宣泄,足见其追求怪异的风格。
其二是苦吟的创作方法,也是韩孟诗派创作的基本特征,苦吟的实质是“吟苦”,既强烈用诗歌来表现坎坷困顿人生的苦难历程以及由此引发的忧愁与怨愤。
韩孟诗派名词解释韩孟诗派是指中国文学史上明代韩邦奇、孟郊两位诗人及其门下弟子的诗歌创作流派。
韩孟诗派在明代世袭契丹的明宗政权中最为突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韩孟诗派以形式严谨、语言精练、意境深沉而著称。
诗派的作品多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为主,每字每句都经过精心琢磨,力求言简意赅。
他们注重形象的描绘,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和生活气息的形象。
同时,他们还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情感、心理的揭示,使诗歌产生共鸣和共通之处,给人以深思熟虑的感受。
其次,韩孟诗派注重修辞技巧和语言运用。
他们追求文字的凝练和雕琢,更加强调字词的选用和排列顺序的合理性。
韩邦奇尤其擅长运用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比喻等,以增强意境的表达力。
孟郊则善于运用对偶、反衬、衍变等技巧,使诗歌的逻辑与感情融为一体,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第三,韩孟诗派强调吟咏自然和总结人生的哲理。
他们善于从自然景物中寻找灵感,将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相结合,表达对人生、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悟。
他们写山水之美,品人情之理,唤起读者对现实生活和人性的思索和反思。
最后,韩孟诗派主张真实、自由、个性的诗歌创作风格。
他们反对旧有的文坛规范与风雅,强调诗人的独立性和技巧性,主张对美的追求与表达的自由。
他们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真实,思想深邃,因此在当时文坛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为后来的文人创作提供了新的范式。
总之,韩孟诗派以其精致的形式、充实的意境、修辞技巧和哲学思辨,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诗歌作品在鲜明个性的塑造上,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流派之一。
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的领袖是韩愈和孟郊,该诗派成员大都具有崇尚雄奇怪异的审美取向。
1、简介
(1)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言郡望昌黎,故后人多称韩昌黎。
一生两次被贬。
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不乏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也有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一:天街。
但是,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
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
代表作《山石》。
(2)孟郊字东野,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46岁进士及第,50岁任溧阳尉。
一生沉落下僚,郁郁寡欢,饥饿、穷蹙、疾病、羁旅、失子、衰老,接踵而来,使他受尽了苦难生活的磨难。
有《孟东野诗集》。
孟郊的作品中,有一些关注社会、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诗作,但数量更多的是抨击黑暗世俗、强烈表现自我悲慨和贫寒生活的诗作。
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
这些诗作大表现诗人凄怆寒苦的生活,诗境仄狭,风格峭硬。
小诗《游子吟》古朴平易,为后人传诵
2、风格
,“言人之所未言,辟人所未境”。
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面,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
而思想内容上,即使是优秀之作,也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直接反映现实的较少。
3、诗歌主张分析
(1)不平则鸣: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
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定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
“不平则鸣”说的另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
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物质。
(2)笔补造化:用李贺的话来说,就是“笔补造化天无功”(《高轩过》)。
“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3)雄奇怪异之美:使用幽险,凶怪的词语创造怪奇的意境(4)大胆创新,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从“不平则鸣”到裁物象、觑天巧、补造化,到明确提出雄奇怪异的审美理想,韩孟诗派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诗歌创作理论。
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