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_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
- 格式:ppt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2
1
细雨飘摇ing,知识分享,文档创作
中唐出现的诗歌流派有哪些?
答:中唐出现的诗歌流派主要有:“韩孟诗派”以及“元白诗派”。
“韩孟诗派”以诗人韩愈、孟郊、李贺为代表,而“元白诗派”则是以白居易、元
稹、张继、王建为代表。
这个时期名家辈出,流派分立,诗人们着力于新途径的开辟、
新技法的探寻以及诗歌理论的阐发,创作出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
唐的蓬勃景观。
韩孟诗派的诗风险怪奇崛,开始出现散文化倾向和议论化倾向。
主要成员有卢仝、
刘叉、李贺、贾岛、皇甫浞、张祜等。
元白诗派则提倡通俗易懂的浅近诗风,主张干预生活,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具有现
实主义倾向。
主要成员有李绅、王建等人。
以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为代表的中唐诗人,以其盖世
之才华、革新之气魄,开拓出了一片诗歌的新天地,使得中唐诗与辉煌灿烂的盛唐诗并
立于文学史,交相辉映。
从元白和韩孟两大诗派略论中晚唐诗歌的发展在中晚唐的诗歌世界里,元白和韩孟两大诗派可谓是风头无两。
元白,就是元稹和白居易,两位大咖,一个擅长咏叹,一个善于叙事。
他们的诗啊,真是像那浓烈的咖啡,带着一股子直白和激情,简单易懂,却又字字珠玑。
想想白居易的《琵琶行》,就像是听一个朋友诉说他的心酸往事,那琵琶声里藏着的,不仅是音乐的美,更是情感的共鸣。
他把复杂的情感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真是让人一读就明白,恨不得跟着一起流泪。
元稹的诗同样给力,像一把锋利的刀,直击人心,时常带点调侃和讽刺,让人忍不住莞尔。
而韩孟诗派呢,代表人物就是韩愈和孟郊,他们的诗风有点高冷,像那高山上的白雪,清冷而又美丽。
韩愈的诗,简直就是“笔力千钧”,一开口就把人抓住,讲究的是气势和情感的升华。
他的《师说》虽不算是诗,但那股热忱和理智,真是让人心服口服。
而孟郊的诗,更是夹杂着浓厚的个人色彩,像一幅幅情感的油画,让人从中感受到他那种对生活的执着和无奈。
他的《登科后》就像是一个人在追梦路上的呐喊,绝对是心灵深处的共鸣。
大家可能会问,中晚唐的诗歌发展到底有什么变化呢?嘿,简单来说,就是从一开始的豪放,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更细腻的风格。
这时候的诗人们,越来越懂得用简单的语言去表达复杂的情感,像是在烹饪一道美食,把多种调料搭配得恰到好处。
元白的诗,可以说是通俗易懂,老百姓也能听得懂,几乎每个诗句都能引发共鸣,打动人心。
而韩孟则在这基础上,更多地在追求情感的深度,他们用诗歌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生活的真实。
所以说,中晚唐的诗歌就像一场热闹的聚会,元白和韩孟各自带来了不同的菜品。
元白的风格就像一碗热腾腾的汤,暖人心扉,容易下咽;而韩孟的则是一道精致的甜品,细腻而富有层次,吃一口便让人回味无穷。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诗派的互动,也让诗歌的风格更加丰富多彩。
诗人们开始意识到,表达自我并不是一味的高深,而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听懂,能感受到那些细腻的情感。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一节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第二节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第三节《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第四节白居易的闲适诗[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第一节唐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一、重写实,尚通俗之风的形成杜甫:新题,古乐府形式;通俗的口语;反映民众生活。
元结、顾况、戴叔伦:对现实民生的表现,写实手法。
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学习民歌,通俗化,作品多。
元结舂陵行(节选一)癸卯岁,漫叟授道州刺史。
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
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
”於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
吾将守官,静以安人,待罪而已。
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达下情。
元结舂陵行(节选二)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赢。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顾况《游子吟》故枥思疲马,故窠思迷禽。
浮云蔽我乡,踯躅游子吟。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
……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
立身计几误,道险无容针。
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鸢飞戾霄汉,蝼蚁制鳣鱏。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临。
圣主虽启迪,奇人分湮沈。
层城登云韶,王府锵球琳。
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
戴叔伦《屯田词》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二、张籍的诗歌创作存新、旧题乐府诗90首。
取材于平民生活,题材广泛。
以一人一事入手反映社会。
擅长刻划心理活动。
遣词造意巧妙无痕。
名词解释1上官体:一种初唐诗歌的体裁,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特点是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讲究用词精美,其诗歌主要内容是春花秋月、流年感伤,消闲时的唱和应答的交际生活,但同时缺乏社会生活,缺乏穿透力。
2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大才子。
“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卢、骆生年较早,其年辈比王、杨为长。
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开一代唐昂扬向上的诗风。
3文章四友:唐初四位文采斐然的诗人,分别是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其中杜审言的成就最高。
诗中主要歌颂流年光景,春花秋月,唱和应答,文学渗透力弱,为唐代近代诗的定型做出贡献。
4沈宋并称:沈宋指的是宋之问和沈佺期,他们的生年晚李峤和杜审言,因文才受到赏识而选入朝中做官,是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
诗歌创作多限于应制酬唱和咏物、赠别。
他们的作品“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声律准确,主对工整,元稹称其为律诗,故沈宋之称也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为律诗的完成做出贡献,在文学史上有跨时代意义。
5“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晚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钱起、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韦《错别字》、夏侯审。
他们大都出身小官僚家庭,官小位卑,多为权门清客。
诗有时反映现实如安史之乱,泾原之变,回纥劫掠等。
但性格软弱无大志。
于是采取与现实脱离的态度,放情山水,互相与诗歌酬答,艺术风格精细工巧,闲淡悠远。
6韩孟诗派:贞元至元和年间(中唐时期),以韩孟为主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等人,他么聚会切磋,酬唱应答,相互奖掖,形成了共同的诗歌追求,共同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的理论,诗歌艺术奇崛险怪,它是中唐有意识的诗歌革新的团队。
7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一、解释:1、华夷如一2、士人3、漫游4、入幕5、读书山林6、贬谪7、文以明道8、传奇9、词10、《全唐诗》二、填空1、唐代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代的思想领域,是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3、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的全面发展和作者众多上。
4、以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5、唐散文的发展,主要出于动机。
6、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7、词的出现,主要因为的需要。
词随燕乐起,选词配乐,依调填词,都为了。
三、简答1、唐代士人的人生态度怎样?2、唐代文化的繁荣对文学有什么影响?3、佛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4、道家、道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5、唐代文学繁荣的自身原因是什么?6、唐代散文文体文风革新经过了哪几个阶段?7、词的出现与兴起有哪些原因?四、论述:论述唐诗的发展轨迹。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野望》、《从军行》(杨炯)、《度大庾岭》、《渡汉江》、《感遇》其三十五、《登幽州台歌》。
二、名词解释:1、贞观诗风2、上官体3、初唐四杰4、文章四友5、沈宋6、王绩三、填空1、隋代的建立,结束了年南北分裂的局面。
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的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的写诗倾向,转向了。
3、“文章四友”和“沈、宋”,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4、陈子昂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年的探索过程。
6、.沈、宋之称,成为定型的标志。
四、简答1、卢思道的《从军行》如何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2、贞观诗坛对南北文学的认识是什么?3、初唐四杰对文风的自觉追求是什么?4、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有何得失?五、论述1、陈子昂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是什么?2、试述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
第九章诗到元和体变新(二):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第一节韩孟诗派的艺术特征:务奇、尚怪、好生涩中唐诗坛上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是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大历以后诗歌形式圆熟,意象重复,格局狭窄,加之“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赵翼《瓯北诗话》)要使诗歌在李杜之后和大历之外另辟蹊径,元白等人向平易方向发展,韩孟等人则向奇险方向求新。
贞元时孟郊和韩愈开始打破大历诗歌的庸熟套路,使诗境与诗句“陌生化”让它展示出与盛唐诗不同的新岁月,以奇崛险硬来矫大历诗歌的庸熟平弱。
这一派诗人中除孟郊、韩愈外,还有贾岛、姚合、李贺、卢仝、皇甫等。
他们在艺术上的共同追求是:务奇、尚怪和好生涩。
(一)务奇中唐无论是韩孟还是元白都在诗歌领域闯出了新路,没有依照前辈的路数写诗。
就进行诗歌变革的先后来说,孟郊首先自觉地突破大历诗烂熟的套路;就韩孟诗派所刻意追求的奇险诗风而论,孟郊更是首开其端。
韩愈在孟郊生前和死后两次对孟的诗才和诗风作过公正而非恭维的评价:“有穷者孟郊,受才实难骜。
冥观洞古今,角外逐幽好。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敷柔肆纡余,奋猛卷海潦。
荣华肖天秀,捷疾愈响报”(《荐士》)。
在《贞曜先生墓志铭》中又称赞孟郊说:“及其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掏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
”韩所谓“神设鬼施”、“硬语盘空”都是指奇崛险硬,如孟郊的《南山诗》: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日,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如果大家将他的这首诗与王维的《终南山》对读一下便不难看出,王诗壮阔但不奇险,孟诗一提笔就横空陡起,第二句“日月石上生”同样险绝。
沈德潜说此诗“盘空出险语”(《唐诗别裁集》)。
诗人不屑于对终南山作描头画脚写实,将笔墨集中在最突出的特征和最奇特的感受上。
韩愈的《南山诗》也以雄奇著称,但写法却截然不同,从主体山脉到山脚四周,从春夏到秋冬的景物变化,从远望到近观,从泛泛点染到重点描绘,他倾箱倒柜地铺张驰骤,穷形尽相地夸张描摹,中间五十一句以“或”字开头的比喻排比而下: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张籍与韩孟诗派及元白诗派的关系初探张玮瑜 华南师范大学摘 要:通过张籍与韩愈、白居易两位中唐不同诗派的代表人物的交往,分析张籍的诗歌流派的归属,谈论张籍在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中起到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张籍;韩孟诗派;元白诗派[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92-01《旧唐书》评价张籍:“才名如白居易、元微之,皆与之游。
而韩愈尤重之。
”[1]张籍与韩、白的交往应答,显示出唐代诗人博大的胸襟与气度,对韩孟、元白中唐两大诗派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促进了唐朝诗坛的繁荣与发展。
一、张籍的诗派归属关于张籍的诗派归属,历代都有争议。
其实,诗人的生活经历是发展的,其诗歌创作的风格与特征也是发展的。
张籍《祭退之》自谓“学诗为众体”,诗歌风格兼有韩孟之深炼,又有元白之自然。
张籍先与韩愈结交,又屡得韩愈举荐,两人交往甚深。
韩孟诗派的理论基本完备时,元白新乐府运动还在形成阶段,故张籍早期的诗歌风格与韩孟诗派相近。
韩愈《咏雪赠张籍》写道:“惟子能谙耳,诸人得语哉。
”实已将张籍归为韩孟诗派。
而黄庭坚《跋韩退之联句》云:“退之会合联句,孟郊、张籍、张彻与焉。
四君子皆佳士,意气相人,杂之成文。
”[2]也是把张籍并于韩愈一派。
然而,历代学者仍以张籍归入元白诗派居多。
胡震亨《唐音癸签》称张籍“就世俗俚浅事做题目”[3],徐献忠《唐诗品》称其“专事平净,固亦乐天之流也”,既提挈其诗歌内容尚俗求实的表现特征,又从语言平易角度将之明确划归元白诗派范畴之内。
钱钟书《谈艺录》谈论张文昌的诗作时,以为“其风格亦与韩殊勿类,集中且共元白唱酬为多。
”[4]表明张籍虽出自韩门,但仍应归于元白诗派。
张籍长于乐府,被誉为“乐府正宗”。
早期诗歌内容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王建、张籍乐府,何曾一字险怪,而读之入情入理,与汉、魏乐府并传。
”[5]将张籍的乐府诗与韩孟“奇险”诗作截然划分。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
赵翼:“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瓯北诗话》)二者实质都是创新。
第一节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一、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渊源:(一)远源:《诗经》“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
(二)近源:杜甫反映民生苦难的篇什:1、继承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时事、亲身见闻;2、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
明胡震亨引焦竑:“杜公往往要到真处、尽处,所以失之。
”“雅道大坏,由老杜启之也。
”(《唐音癸签》)。
二、元结、顾况、戴叔伦等表现和继承。
三、贞元元和间强烈回响。
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纷纷效仿,致力于通俗晓畅、指事明切的乐府诗的创作。
四、自觉学习民歌。
如张籍《白鼍鸣》、《云童行》、《春别曲》,王建《神树词》、《古谣》、《祝鹊》,白居易《竹枝》、《杨柳枝》、《何满子》等,平实浅易,自然明快,充满乡土市井气息;乐府诗受民歌影响大。
陈寅恪:“乐天之作新乐府,乃用毛诗,乐府古诗,及杜少陵诗之体制,改进当时民间之歌谣。
……实则乐天之作,乃以改良当日民间口头流行之俗曲为职志。
”(《元白诗笺证稿·新乐府》)上述几条反映此期诗人已形成通俗化自觉追求,而且自觉承传杜诗写实倾向。
五、中唐较早创作乐府诗—张籍、王建,时号“张王”(张王诗派)。
(一)张籍,字文昌,有《张司业集》。
1、性格更近白居易平易通脱。
韩愈称其“古淡”(《醉赠张秘书》),白居易称其讽谏之义:“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张籍古乐府》)2、乐府诗。
(1)有古题也有新题,取材和表现对象广泛。
最集中最深刻的是农民的生活和苦难,如《野老歌》不着意于讽谕而讽谕之义见是张籍乐府特色。
(2)选题不大,都是“俗人俗事”;但挖掘甚深,由一人一事一语见社会缩影。
如《牧童词》“牛牛食草莫相顾,官家截尔头上角!”《征妇怨》“夫死战场子在腹”表现战争造成的苦难《促促词》反映农妇的艰辛及其对远行丈夫的思念。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和,它保存在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或连其诗篇数称,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5篇。
四、简答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