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民法基本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594.00 KB
  • 文档页数:3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其内涵和外延都极为广泛,故又称为 “一般条款”,也有“帝王条款”之称。
本质: 1、道德准则的法律化。
2、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 方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的平衡;
3、授予法院以自由裁量权。
思考:
按照意思自治原则,法律承认每 一个人都是经济人的自私本性,允许 当事人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利益;
思考:1、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是民法的渊源吗? 2、为什么“所有权绝对原则”、“过错责
任原 则”不能够成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案例分析
原告李某不慎将被告刘某的二张邮 票烧 坏,刘某多次索赔不果,便带领5人 到李家,并以伤害李本人及其家人相威 胁。李被迫同意写欠条1万元,在年底 前付给。双方就此立了字据。5日后, 李以受威胁为由,诉请撤销所立字据并 解决邮票已毁的纠纷。
三、自愿原则:《民通》第4条
体现: 1、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协商设立、变更或者
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2、民法规范更多的应是任意性规范而非强制 性规范。且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优先于任意性 规范。
3、民法对违背意思自治原则的行为不予保护, 如: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等。
问题: 民法对上述行为进行制裁吗?
教学目的:
1、掌握各项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2、理解意思自治原则和诚实信用原 则所体现的民法本质
3、了解私法的公法化
引言
原则:根本规则。 “四项基本原则”: 统帅政治生活; “民法基本原则”:统帅社会生活。
其根本规则的地位有两个来源: 1、其内容的根本性; 2、其效力的贯彻始终性。
一、含义与功能
含义:
年,教育局付给患白血病的其他学生共2万元,下
余1万元存入银行。而杨某仍需继续治疗。为此, 杨某起诉请求判令被告返还尚未向原告交付的3万 元,并赔偿原告为索取募捐款而支出的4千元及精 神损失3千元。被告认为在为杨某捐款的同时,了 解到其他4名学生也患白血病需要救助,才加强宣 传,因此是正义之举,不违法。
法院可直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进行判决。
民事活动:是民事主体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民法基本原则授权法官以自由裁量权; 借助其,法官可以实现“恶法非法”。
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996年,原告杨某(12岁,小学生)被诊断
患有 白血病,需住院治疗,其父向社会求助。被告 县教育局号召全县中小学师生向杨某捐款,先后收 到多个单位的捐款4万元,均出具了“为杨某募捐 款”的收据。后,杨父从教育局领取1万元。1997
问题: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
四、公平原则《民通》第4条
以贡献大小论利益,
以过错大小论责任
体现:
1、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所享有的权 利和义务应具有对应性,不得显失公平
2、情事变更原则:因不可预料的事由导致 原有法律关系显失公平时,应对其予以 变更;
3、民事主体一般应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相 应的民事责任。
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始终的根本原则,是
指导民事立法、司法、民事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
民法基本原则的特点:
统率性:它指导和协调着民事规范、立法司法民 事活动,是其他规则产生的依据。
非规范性:它不预先假设任何具体的事实状态、 具体的权利义务、具体的法律后果。 其存在是为了帮助人们准确地理解和适 用民法
具体规则结合基本原则
内容:
平等原ຫໍສະໝຸດ Baidu 意思自治原则 公平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个人利益
社会利益
内容:
平等原则
意思自治
诚实信用
(内部约束)
公平原则
公序良俗
禁止权利滥用
(外部约束)
私法 的 公法化
功能:指导+补充+约束
立法:是民事立法的准则;
司法:是解释法律、补充法律漏洞的依据;
按照诚信原则,则是要求“爱你 自己,兼爱他人”。
如何解释?
问题: 能否以诚实信用原则修正现行法律
规定?
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避;只能在确无 具体条款规定的情况下才能适用诚实信 用原则。
1、平等原则的意义 2、村民与村民小组平等吗
关于平等原则的说明
1、平等与特权: 人人生而平等, 特权的依托是身份: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身份到契约: 身份:机会不均等的社会; 契约:陌生人社会,自由意志的代名词 。
3、平等原则:只是程序平等,即机会平等;而不 是实体平等、结果平等。市民社会是竞争社会,平 等原则只提供统一的起跑线。
法条分析
《合同法》第133条: 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
转移,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问题: 任意性规范 VS 意思自治
意思自治原则直接体现了民法的私法属性,它
是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从而发展市场经济的本 质要求。
意思自治是对人的意志自由本质的尊重,是对 人的自私性的承认,也是对立法者认识能力局限性 的承认。
问题:1、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2、法律漏洞及其弥补
二、平等原则:《民通》第3条
体现:
1、民事主体资格平等。
2、民事主体地位平等。
3、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案例分析
1998年,被告(某村民小组)将80亩果园 地以及苹果树500棵,发包给本组村民王某(原 告),合同约定:承包期限为30年,承包费每年 3000元,若一方违约,按承包费的30%承担违 约金。原告承包后,由于管理有方,利润日增;引 起群众不满。2002年,被告单方面终止了合同 的履行,把果园发包给了他人。原告起诉要求被告 继续履行合同并赔偿损失。 问题:
4、法院在判断民事责任时,若法律没有明文 规定,依照公平原则作出裁判。
五、诚实信用原则T4
含义: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本着 善意、诚实的态度进行,不规避法律、 不曲解合同条款等;
是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
历史发展: 1、资本主义早期,立法奉行个人本位,
绝对坚持意思自治原则。
2、至资本主义发达时期,立法由个人 本位转向社会本位,诚实信用原则被广泛用 以弥补法律漏洞;
不确定性:反映了我国立法与司法两大部门之 间在法律创制上的关系。授予司法机关 自由裁量权
强行性:民法是任意性规定与强行性规定的统一
民法基本原则存在的必要性: 用基本原则弥补成文法不足的需要。
成文法的优点: 确定性;法不示众则威不可测.
成文法的局限性: 不合目的性,滞后性,模糊性。
解决成文法局限性的方法: 绝对规则主义 无限自由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