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三全国统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备考课件:第七单元 专题十六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 格式:pptx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78
2022版新高考总复习--第七单元稳态与调节专题1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五年高考—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1.(2019课标全国Ⅲ,5,6分)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D2.(2018浙江4月选考,11,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答案A3.(2018浙江11月选考,6,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组织液中的pH是相对稳定的答案D4.(2018海南单科,9,2分)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答案A5.(2017课标全国Ⅰ,31,8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1—7)1.(2015课标全国Ⅰ,3,6分)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本题通过实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生命观念中的稳态与平衡观以及科学思维中的因果推断。
2022版新高考总复习--第七单元稳态与调节专题1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检测—A组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
人们发现,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及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等保持相对稳定C.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是处于动态平衡的D.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稳态答案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A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和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正常人的机体处于稳态,身体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是处于动态平衡的,C正确;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D正确。
2.如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人体细胞外液,其中Ⅰ、Ⅱ、Ⅲ分别表示生活在甲、乙、丙中的细胞。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的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的浓度对其影响不大B.若乙中有神经递质,则Ⅱ可表示神经元,淋巴细胞都生活在丙中C.若Ⅱ表示肝细胞,则乙中的葡萄糖浓度不一定高于甲中的D.正常情况下,甲与乙中的物质都能通过①②相互渗透答案C甲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因此若乙中有神经递质,则Ⅱ可表示神经元,血浆和淋巴液中都有淋巴细胞,B错误。
进餐后不久,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高,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转变成肝糖原;饥饿时,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低,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浆中补充血糖,C正确。
正常情况下,甲血浆中的蛋白质不能渗透到乙组织液中,D错误。
解题通法巧用“箭头走向”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1)分析①淋巴液形成:组织液→淋巴液单方向(箭头){②淋巴液流向:淋巴液→血液双方向(箭头)(2)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