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100考点千题精练 第十二章 物理实验 专题12.11 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
- 格式:doc
- 大小:249.50 KB
- 文档页数:8
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12- 91.(2018福建质检)某同学利用图(a )装置测定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实验中,钩码通过轻绳拉着滑块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钩码着地后滑块继续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钩码着地后滑块继续运动过程中对应的一段纸带,用刻度尺测出纸带上部分相邻计时点的间距如图(b )。
已知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0 m/s 2。
回答下列问题:(1)打点时纸带的________(填“A ”或“B ”)端靠近滑块。
(2)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3)由实验测定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参考答案】 (1)B (2)0.255 (3)大于【考查内容】本题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学生分组实验为基础,测定动摩擦因数。
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动摩擦因数、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
侧重考查实验能力,要求考生理解测定动摩擦因数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验过程,处理实验数据,评价实验误差。
体现了获取和处理数据、基于数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等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2.(2018金考卷)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
图(b )单位:cm图(a ) 滑块打点计时器(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 (选 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 。
(2)己知重力加速度为g ,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 ,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 m ,木块的加速度为 a ,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μ= 。
(3)如图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
从纸带上测出=3.20cm, =4.52cm, =8.42cm, =9.70cm 。
则木块加速度大小 = m/s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10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10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10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全部内容。
专题12.10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
如图甲,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图乙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止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小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撞,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填选项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
(4)经测定,m1=45.0g ,m 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2019高考物理二轮重点新题分类汇编--专项十二力学实验 特别说明:因时间关系,本资料试题未经校对流程,使用时请注意。
1、【2018•浙江期末】以下实验中可以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速度进行数据处理的有〔〕A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B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C 、探究动能定理D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答案】ACD【解析】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时,可测出速度画出V —T 图象,根据V —T 图象求加速度。
2、【2018•上海宝山高三期末】在实验中得到小车做直线运动的S-T 关系如下图。
由图可以确定,小车在BC 段和CD 段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BC 段是加速运动;CD 段是减速运动。
〔B 〕BC 段是匀速运动;CD 段是匀加速运动。
〔C 〕BC 段是匀速运动;CD 段是减速运动。
〔D 〕BC 段是加速运动;CD 段是匀加速运动 【答案】C 【解析】因为BC 段是直线,所以BC 段是匀速直线运动;CD 段是曲线且斜率变小,所以速度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3、【2018•长春高三第一次调研】关于高中物理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可以利用纸带打出的点迹间接测得物体的运动速度B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实验中,要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只需橡皮条具有相同的伸长量C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D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应该先释放重物后接通电源【来【答案】AC源4、【2018•江苏质量检测】某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如下图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 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 、B 、C 三点。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OA 、OB 、OC的方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求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
精选高考物理二轮复习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8In its early history, Chicago had floods frequently, especially in the spring, making the streets so muddy that people, horsesto lower the Chicago River or raise the cityAn engineer named Ellis Chesbrough convinced the city that it had no choice but to build the pipes above ground and then cover them with dirt. This raised the level of the city's streets by as much as 12feet.The next morning at school,Bob’s teacher asks Bob to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 you,he and I”.Bob 10.stands(stand) up and sa ys,I am your专题12.8 研究平抛运动1. (2021上海嘉定一模)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平抛运动。
某同学按如下的操作得到了一组数据:① 将碰撞传感器水平放置,在轨道多个位置静止释放小球。
② 将碰撞传感器竖直放置在离开抛出点一定距离处(图中虚线位置),在轨道多个位置静止释放小球,小③ 球都击中碰撞传感器。
初速度v0(m/s)飞行时间t(s) 1 1.024 0.246 2 1.201 0.249 3 1.176 0.248 41.153 0.173 5 0.942 0.212 6 1.060 0.189 (1)本实验除了碰撞传感器外,还需用到的传感器是。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5探究动能定理实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5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5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的全部内容。
专题12。
5探究动能定理实验1。
(2018江西赣中南五校联考)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
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
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
②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ﻩ(填字母代号)。
A。
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C。
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③平衡摩擦力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速度。
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方法:ﻩ.④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
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填字母代号).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C。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若用E表示电源电动势,U表示路端电压,U内表示内电压,R表示外电路的总电阻,r表示电源的内阻,I 表示总电流,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U=IR B.U=E+IRC.U=ERrD.U内=IR答案:A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可知U=IR=E−Ir=ER+rRU内=Ir=E−IR故选A。
2、如图所示,电键K接通时,A、B两灯均正常发光,后因电路出现了故障,A、B两灯均熄灭,用理想电压表测电压Uab=0,Ubc=0,Ucd=4V,Uad=4V,由此可知电路中发生断路的地方是()A.A灯B.B灯C.变阻器D.A、B两灯同时断路答案:C该电路为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后,两灯泡都不发光,说明电路有断路;用理想电压表测电压Ucd=4V,Uad=4V;因为Ucd=4V,即为电源电压,因此cd之间的变阻器出现断路现象,其它部分接触良好,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一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仅对阻值为R的电阻供电时,通过R的电流为I,路端电压为U,供电效率为η,R消耗的功率为P。
若外电阻阻值变为2R,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流变为12I B.路端电压可能为7U3C.电阻2R消耗的功率可能是7P8D.效率可能为2η答案:CA.当外电阻阻值为R时,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E R+r当外电阻阻值变为2R时,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ʹ=E2R+r>I2故A错误;B.当外电阻阻值为R时,路端电压U=RR+rE当外电阻阻值变为2R时,路端电压U′=2R2R+rE<2U故B错误;C.根据P=U2 R又U′<2U 可得P′<2P 根据P=I2R 又I′>I 2可得P′>P 2联立可得P2<P′<2P 故C正确;D.根据η=U E结合B选项,可知η′<2η故D错误。
故选C。
4、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2 Ω。
第12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1.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1)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5)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11)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7)1.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一、电功和电功率1.电流做功的实质:导体中的恒定电场对自由电荷的静电力做功。
2.电功(1)定义:电流在一段电路中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通电时间三者的乘积。
(2)公式:W=UIt。
(3)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3.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一段电路中所做的功与通电时间之比。
(2)公式:P=Wt=UI。
(3)单位:国际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
二、焦耳定律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2.表达式:Q=I2Rt。
3.热功率三、电路中的能量转化1.电动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1)能量关系:电动机从电源获得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
(2)功率关系:电动机消耗的功率P电等于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机与电动机损失的功率P损之和,即:P电=P机+P损,P电=UI,P损=I2R。
2.电池充电时的能量转化电池从电源获得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化学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
考点1: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1.串联电路功率关系(1)各部分电路电流I相同,根据P=I2R,各电阻上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2)总功率P总=UI=(U1+U2+…+U n)I=P1+P2+…+P n。
2.并联电路功率关系(1)各支路电压相同,根据P=U2R,各支路电阻上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2)总功率P总=UI=U(I1+I2+…+I n)=P1+P2+…+P n。
3.结论无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均等于各负载消耗的功率之和。
【例1】有额定电压都是110 V,额定功率P A=100 W,P B=40 W 的电灯两盏,若接在电压是220 V的电路上,两盏电灯均能正常发光,那么电路中消耗功率最小的电路是( )A B C D思路点拨:(1)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的功率之和。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11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1.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下面是某实验小组选用水平气垫导轨,光电门的测量装置来研究两个滑块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的变化情况。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1)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并使光电计时器系统正常工作。
(2)在滑块1上装上挡光片并测出其长度L。
(3)在滑块2的碰撞端面粘上橡皮泥(或双面胶纸)。
(4)用天平测出滑块1和滑块2的质量m1和m2.(5)把滑块1和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上,让滑块2处于静止状态(v2=0),滑块1以初速度v1与之碰撞(这时光电计时器系统自动记录时间),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分别记下滑块1的挡光片碰撞前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1和碰撞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2。
(6)根据v=L/t计算滑块1碰撞前经过光电门的速度表达式为,碰撞后两滑块粘合在一起经过光电门的速度表达式为。
计算出滑块碰撞前后的动量,并比较两滑块碰撞前后的动量的矢量和。
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完成表格内容(表中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m1=0.324kg,m2=0.181kg,L=1.00×10-3m(7)若要证明上述碰撞是非弹性碰撞,那么还应该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上面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即m 1、m 2、t 1、t 2、L 表示。
) 【参考答案】(6)1L t 2Lt完成表格内容.(7)m 121L t ⎛⎫ ⎪⎝⎭ >(m 1+ m 2)22L t ⎛⎫⎪⎝⎭2.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 、B 两球的碰撞来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图中PQ 是斜槽,QR 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 球仍从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 球碰撞后,A 、B 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 点是水平槽末端R 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 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 、R 、O 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 点对齐.(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是________cm.(2)在以下四个选项中,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是________.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A球与B球碰撞后,A、B两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A、B两球的质量D.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3)若本实验中测量出未放B球时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为x A,碰撞后A、B两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 A′、x B′,已知A、B两球半径均为r,则通过式子________________即可验证A、B两球碰撞中的不变量.【参考答案】(1)64.7(64.2~65.2均可) (2)ABC(3)m A x A=m A x A′+m B x B′3.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A、B两辆实验小车,A车上系有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
当A车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时,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A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B车发生正碰并连在一起运动。
纸带记录下碰撞前A车和碰撞后两车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
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碰撞前A车速度大小为m/s,碰撞后的共同速度大小为m/s。
如果已知碰撞过程中mv是不变量,则可求得m A∶m B= 。
【参考答案】0.600.402∶14.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质量为m A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点,质量为m B的钢球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小支柱N上,O点到A球球心的距离为l,使悬线在A球释放前伸直,且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α,A球释放后摆动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正碰。
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OC推到与竖直线夹角β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保持α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到多个B球的落点。
(1)图中s应是B球初始位置到的水平距离。
(2)为了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应测得等物理量。
(3)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m A v A= ;m A v A'=;m B v B'= 。
【参考答案】(1)落地点(2)m A、m B、α、β、h、l、s(3)m A m A m B s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先让a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 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b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附近静止,让a球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
(1)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以下的A.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B.小球a、b的质量m a、m b;C.小球a、b的半径r;D.小球a、b在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的时间;E.记录纸上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OA、OB、OC;F.a球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
(2)小球a、b的质量应该满足关系。
(3)放上被碰小球后两小球下落时间(填写“相同”“a大于b”“a小于b”)。
(4)放上被碰小球b后,这时小球a、b的落地点依次是图中水平面上的点和点。
(5)按照本实验方法,探究守恒量的式子是。
【参考答案】(1)B、E (2)m a>m b (3)相同(4) A C(5)m a·OB=m b·OA+m b·OC【名师解析】(1)两物体弹开后各自做平抛运动,则两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所需验证的表达式为m a v0=m a v1+m b v2,两侧都乘以时间t,有m a v0t=m a v1t+m b v2t,即m a·OB=m a·OA+m b·OC。
所以,只需测量小球a、b的质量m a、m b,记录纸上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OA、OB、OC,选项BE正确。
6.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 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 相碰并黏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16-1-2所示,在小车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16-1-3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 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填“AB ”“BC ”“CD ”或“DE ”).图16-1-3(2)已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A =0.40 kg ,小车B 的质量m B =0.20 kg ,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 A v A +m B v B =__________ kg·m/s;碰后:m A v A ′+m B v B ′=__________kg·m/s.(3)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1)BC DE (2)0.42 0.417(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v 之和是相等的【名师解析】(1)观察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点迹均匀的阶段BC 应为小车甲与乙碰前的阶段,CD 段点迹不均匀,故CD 应为碰撞阶段,甲、乙碰撞后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打出间距均匀的点,故应选DE 段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2)v A =BC Δt =1.05 m/s ,v B =0,v ′=DEΔt=0.695 m/sm A v A +m B v B =0.420 kg·m/s碰后m ,A v ′A +m B v ′B =(m A +m B )v ′=0.60×0.695 kg·m/s=0.417 kg·m/s. (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v 之和是相等的.7.如图所示,在实验室用两端带竖直挡板C 、D 的气垫导轨和有固定挡板的质量都是M 的滑块A 、B 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①把两滑块A 和B 紧贴在一起,在A 上放质量为m 的砝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卡销卡住A 和B ,在与A 和B 的固定挡板间放一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压缩状态.②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时启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当A 和B 与挡板C 和D 碰撞时,电子计时器自动停表,记下A 至C 运动时间t 1、B 至D 运动时间t 2. ③重复几次,取t 1、t 2的平均值.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在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测量的数据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碰撞前A 、B 两滑块的速度与质量乘积之和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碰撞后A 、B 两滑块的速度与质量乘积之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水平仪调整气垫导轨使其水平 (2)A 至C 的距离L 1、B 至D 的距离L 2 (3)0 (M +m )L 1t 1-M L 2t 28.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空腔内通入压缩空气;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与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 ④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⑥先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⑧测得滑块1的质量为310 g ,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 g. 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 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前系统的总动量为________ 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系统的总动量为______ 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由此可知碰撞中的守恒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放开滑块1 (2)0.620 0.618 (3)两滑块组成的系统的总动量【名师解析】(1)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滑块. (2)作用前系统的总动量为滑块1的动量p 0=m 1v 0.v 0=0.20.1m/s =2 m/s ,p 0=0.310×2 kg·m/s=0.620 kg·m/s. 作用后系统的总动量为滑块1和滑块2的动量和,且此时两滑块具有相同的速度v ,v =0.1680.14m/s =1.2 m/s ,p =(m 1+m 2)v =(0.310+0.205)×1.2 kg·m/s=0.618 kg·m/s.(3)由此可知碰撞中的守恒量是两滑块组成的系统的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