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703.00 KB
- 文档页数:2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教案第一篇:《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教案1、第一次听说朱自清这个名字并对他产生敬意时,显然不是因为他曾当过中学语文教师,也不仅仅因为他是一名著名的学者、诗人,而是另一个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第一次知道朱自清的名字,是在毛泽东的著作里。
本来朱自清既没加入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人,而是一位有独立人格的自由知识分子,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按理他是不太可能进入毛泽东的视野的。
但是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1949年,他的名字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甚至是敬意,并写入了他的政论名篇《别了,司徒雷登》中。
毛泽东这样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最终,朱自清先生贫病交加,倒在了蒋家王朝最后一个冬天,也倒在新中国的晨曦之中。
他死的时候年仅48岁。
朱自清的名字因此载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册!他也因此赢得了我的深深的敬意!当然,写《荷塘月色》时的朱自清还是一名清华园的教授,但如果我们了解了朱自清后来的命运,我们今天读《荷塘月色》时,也许会另有一番感受吧。
2、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
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
描写了一种很自由欢乐的生活。
这一段在过去的高中课本里却是被删去了的。
为什么会删去呢?该不该删?这一节与全文的中心并不太吻合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最终还是没有摆脱烦恼?小结:揣摩语言要联系上下文。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宋代词人秦观有词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梦与花互比,愁与雨互喻。
还有诗人艾青曾写诗这样描绘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这也是通感。
《荷塘月色》课件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五章“散文欣赏”中的第二节“荷塘月色”。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语言特色、意境描绘、情感表达以及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荷塘月色》中的语言特点和意境描绘。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体会当时的心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欣赏文章的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荷塘夜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文章解读(25分钟)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b. 教师讲解文章的语言特色、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
c. 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a. 出示例题:分析文章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例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随堂练习题。
b.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5. 课堂小结(5分钟)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荷塘月色》2. 内容:a. 语言特色:优美、生动、形象b. 意境描绘:荷塘月色、静谧、美丽c. 情感表达:抒发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赞美d.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 答案示例:我喜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句话。
因为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美丽和静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欣赏是否到位。
2024年《荷塘月色》课件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魅力,领会其描绘荷塘月色的艺术手法。
2. 掌握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情感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散文语言特色的分析,尤其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文章情感线条的把握,以及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内心的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笔记本、彩色笔、课文打印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回顾(10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文章有整体的认识。
3. 语言特色分析(15分钟):对文章中的精彩语句进行分析,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4. 情感线条解读(15分钟):分析文章的情感变化,指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内心的感受。
5.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文章中的美句,并分享各自的感受。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修辞手法,现场创作一段描绘荷塘月色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2. 语言特色及修辞手法3. 情感线条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择文章中的一段描写,分析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2)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绘荷塘月色的短文。
答案:(1)答案示例:文章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月光与流水相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静谧与温柔。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分析《荷塘月色》的语言特色和情感线条,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散文的魅力。
课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更多朱自清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大自然,学会用心感受并表达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