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树脂牌号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824.50 KB
- 文档页数:11
PVC糊树脂的选择及配方工艺要点[ 2009-11-17 16:11:49]s中国塑料改性技术1、糊树脂的选择首先要根据所要加工产品的机械性能选择合适的糊树脂类型。
聚合度高的PVC产品机械强度比较高,凝胶化温度及塑化温度也较高,产品的价格也高,适合于做耐磨层、抗拉力层、硬面层和消光层等。
聚合度低的PVC产品,凝胶化温度较低,塑化温度低,价格低,但机械强度较低。
其次要根据糊树脂的用途、类型和加工形式选择合适的糊树脂牌号。
糊树脂产品的粘度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指标,如高发泡的制品选择粘度相对大一点和凝胶化温度较低的糊树脂产品,以利于控制良好的发泡性能和大小均匀的泡孔分布;而其它制品一般要求糊粘度不要太高,以利于加工。
糊制品层较厚的,选择粘度相对高一些的树脂对制品的表观性能影响不很明显;而糊制品层较薄的,如选择的糊树脂粘度较大,不仅会影响制品的均匀度和表面的平滑性,涂层也容易脱落,而且会增大原料的用量。
对于使用浸渍方法生产糊制品,如选用粘度大的树脂则其外表易起皱,都会影响制品质量。
同时考虑糊树脂时,特别是对涂刮工艺,须考虑增塑糊的流形,应选择增塑糊能很好保持或接近牛顿型流体的糊树脂产品,有利于加工条件的控制。
另外,要考虑增塑糊的稳定性和脱气性能,只有稳定性良好的增塑糊,才能在稳定性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加工出好的糊制品;而对于需要真空脱泡的PVC糊料,则要求有较好的脱气性,等等。
对于大多数糊制品来说,应选择通用型糊树脂,其具有生产批量大,适用范围广,产品质量可靠稳定,树脂的性能比较容易掌握,价格相对较低,且加工技术也较为成熟,工艺优化调整比较简单。
但对于制品有特殊要求时,可选择专门用途的糊树脂产品牌号,这些树脂适用范围尽管不广,价格也相对可能高一点,但在用于其指定的用途时,其效果一般比通用效果好,制品的性能质量特征更能满足特殊要求。
目前国内的专用糊树脂品种主要有光亮型、发泡型、消光型等几大类。
2、糊树脂加工配方的控制糊树脂的配方对产品的用途、质量、加工的效率和生产成本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PVC糊树脂的生产方法悬浮聚合法3种方法。
1、乳液种子聚合法将配方要求的软水加入到聚合釜(如永通的悬浮聚合反应釜)中pH值为9.5-10.5内压力抽至0.057MPa1氧15分钟即得到PVC糊树脂。
引的无离子水用泵打入聚合釜(如永通的悬浮聚合反应釜)用度50℃-60℃然后用50.7 1.0MPa下降至0.3-0.45MPa出料。
未反应的氯乙烯经泡沫捕集器回收分离153、乳液连续聚合法性直4、连续法与间歇法的比较连续聚合法具有劳动生产率高、悬浮聚合反应釜的时空收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和能耗低等特相比的优点。
以生产PVCPVC糊树脂的发展状况及应用(PVC)糊大热点。
文章从PVCPVCPVCVC它的研究现状、应用进展等方面作一个简单的综述。
PVC糊树脂(PPVC)粒度范围一般在0.1 2.0μm (悬浮法树脂粒度分布一般在20200μm)。
PVC糊树脂是1931年在德国的法本(IG Farben)1937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目前全世界PVC 糊树脂总生产能力约200万t/a西欧是PVC糊树脂生产厂家最多、产量最大的地区西欧各国的PVC糊树脂生产能力已达到7075万t/a。
国外发达国家PVC糊树脂生产企PVC糊树脂工业起始于50年代。
目前国内PVC糊树脂生产企业近20l7.65万t/a PVC树脂总生产能力的9.6多数为电石原料路线。
我国虽然先后引进了国外7家公司的35个牌号的PVC PVC糊树脂生产方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乳液法乳液聚合配方主要有VCM、水、水溶性引发剂和乳化剂。
乳液聚合对搅拌要求很严格得到的乳胶粒径小于0.2μm乳胶粒径增大到1.0μmVCM"乳液种子聚合"PVC2. 微悬浮法微悬浮聚合是制得PVC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工业化。
其VCM(5%) 1.0μmPVC乳单体之比恰当。
3. 混合法混合法PVC糊树脂生产工艺主中要加入经过乳液聚合后的种子和其他乳化剂、引发剂、各种助剂及VCM一起参与反应。
糊树脂的生产技术与发展现状(2011修改)糊树脂的生产方法与发展现状PVC糊树脂多半与增塑剂、稳定剂等调配成糊状进行加工,与悬浮树脂成型加工相比,PVC 增塑糊能够在室温或接近室温条件下塑成各种制品,具有加工设备价廉,模具简单便宜,可制成特殊形状,发泡容易,制品受热次数少,并可以少量、多品种地生产等优点,因而在人造革、地板革、浸渍手套、玩具、壁纸、油墨、汽车内饰材料等硬制品中获得广泛应用。
1. PVC糊树脂的特点PVC糊树脂(P—PVC),白色粉末,主要是以制成糊状形式来应用,通常与增塑剂混合,制成增塑糊。
糊树脂的初级粒子大小及其分布决定了糊树脂主要加工性能(糊性能),PVC糊树脂的初级粒子为0.2~2.5μm,干燥后的树脂粒度大小为15~50μm(二次粒子)。
PVC糊树脂的最大特点是二次粒子在增塑剂中能“崩解”还原成初级粒子,能制成稳定的糊料,而悬浮聚合产生的通用型树脂在增塑剂中只能溶胀,不能崩解成初级粒子,也不能成糊,这是两种树脂最本质区别。
2.PVC糊树脂生产现状2.1国外PVC糊树脂生产现状近年来,世界PVC糊树脂工业快速发展,产能、产量均呈现跳跃式增长,其中亚洲地区尤为显著。
2008年世界PVC糊树脂产能约374.2万t/a,占PVC总产能的8.7%;产量约309万t,装置平均开工率约82%。
其中中国约占全球总产能的15.0%,占亚洲总产能的64.0%。
2008年中国PVC糊树脂产量36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1.0%,是亚洲地区最大的PVC糊树脂生产国,位居世界第三。
2000~2008年我国PVC糊树脂产能、产量年均增速分别为18.7%和16.0%。
其中,美国约占10%、日本占7.5%、法国占12%、德国占25%。
国外发达国家PVC 糊树脂生产企业绝大数采用乙烯法路线,且规模较大。
从PVC糊树脂产品品种、牌号来看,各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别。
具体见表1、表2。
表1 国外PVC糊树脂主要生产企业及生产能力企业名称糊树脂生产能力/万t·a-1索尔维(Solvay)21维纳利特(Vinnolit)20.9欧洲乙烯(EVC)16阿托(Atofino)12台塑公司11德国(Vestolit)10.5吉昂(Geon)10LG化学9Norsk Hydro 7西方化学(oxychem)7合计124.4表2 世界主要PVC糊树脂生产企业产品牌号概况生产商产品牌号生产工艺索尔维(Solvay)SOLVIN TM系列;24个牌号,其中乳液法17个,即367NC、373ND、376NB、376ND、376NE、380NC、380ND、380NS、386NB、373MC、373ME、373MH、374MB、374MC、375MD、370HD、372HA;微悬浮法7个,即360NA、367NB、372LD、372NA、380NF、367NK、367NN乳液法及微悬浮法维纳利特(Vinnolit)乳液法(均聚)E67ST、EX69ST、P3468、E68SA、P9070、E68CF、E69CQ、E70CQ、P4472、E72CF、E74CC、P5078、EX80TT;乳液法(共聚)E5/56C、E10/65C、PA5470/5;微悬浮法P70、P70F、P70PS、P80、P90;均聚掺混C100V、C65V、C66W;共聚掺混C14/50V、C14/60V、SA1062/7乳液法及微悬浮法欧洲乙烯(EVC)EVIPOL系列。
英文糊树脂资料汇总Vinnolit糊树脂工艺牌号K值降粘/(ml/g)表观密度/(g/ml)筛份/%≥63μm挥发份/%乳化剂含量雾化特性/mg用途微悬浮法P70 70 124 0.36 <0.3 <0.3 极低适用户外场合,如织物构成、屋顶、板、焦油帆布、线圈外层,装饰膜,透明的顶部层。
P80 80 169 0.35 <0.3 <0.3 极低主要应用于透明的顶部涂层,适用于浸渍涂层工艺和盖的密封垫。
P70F 70 124 0.36 <0.2 <0.3 极低适用在很薄的外层场合,如罐子和线圈的外层。
P70HT 70 124 0.35 <0.3 <0.3 极低适用于室内场合,如标语、焦油沥青、屋顶板、织物结构和线圈外层,透明的顶层或印刷品表面。
P70PS 70 124 0.37 <0.3 <0.3 极低适用于室外场合,用于技术性织物如焦油帆布、顶板、织物结构传送带等。
MP7151 71 128 0.38 <0.5 <0.3 中等如地板表面涂层、纺织品涂层。
MP8058 81 174 0.41 <5 <0.3 低生成的溶胶适用于增塑剂含量、高固态物含量的紧密型的喷涂和模塑方面;也适用于高清晰度、无光泽表面喷涂等要求较高的机械特性的场合;也使用于生产机械制沫的泡沫。
MP6852 68 116 0.38 <1 <0.3 适合于低增塑剂、高添加剂的刮涂,特别是化学吹制泡沫涂层,用于带垫的乙烯地板;一般的密实的涂层和塑模的场合。
乳液法EP7060 70 124 0.48 <1 <0.3 中等适用与合成皮革的化学泡沫涂层和利用旋转涂层的化学泡沫“织物”壁饰涂饰。
EP7091 70 124 0.46 <2 <0.3 中等适用于软皮革的化学泡沫层、织物类墙饰、密封胶、旋转涂层。
EP7555 75 145 0.40 <1 <0.3 中等地板支撑层、输送带、织物涂料、旋转涂层。
PVC糊树脂的生产简介聚氯乙烯(PVC)树脂是重要的通用塑料之一,目前我国的年总生产能力已经超过1500万吨,成为氯碱工业生产中平衡氯气主要的产品之一。
聚氯乙烯糊是聚氯乙烯树脂的品种之一。
其是指未加工状态下PVC树脂的一种独特形式,粒度范围一般在0.1~2μm(悬浮法树脂粒度分布一股在20~2009m)。
其成型加工工艺与悬浮树脂相比,具有加工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模具简单便宜,发泡容易,制品受热次数少,可生产一些特别的制品,如塑胶制品、泡沫人造革、微孔塑料、钢板塑层,汽车用装饰材料、电器材料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人造革、装饰材料、地板革、墙擘纸、工业用输送带、运动场地、涂料、粘合剂、玩具、医用一次性手套、日用装饰材料、电器仪表和电工工具等诸多材料和制品领域。
随着加工制品的不断开拓,PVC糊状树脂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国际市场上对其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一、PVC糊树脂的生产目前,工业上聚氯乙烯糊树脂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乳液种子聚合法、混合微悬浮法和微悬浮聚合法等1.1乳液种子聚合法乳液聚合是氯乙烯(VCM)和水在水溶性引发剂(常用过硫酸盐)和乳化剂作用下得到聚氯乙烯糊树脂。
一般情况下,乳液聚合得到的乳胶粒径小于0.2I.tm,为了达到增大乳胶粒径的目的,开发了乳液种子聚合法,使乳胶粒径增大到1.Opm左右。
在乳液聚合中,如果有已生成的高聚合物乳胶存在,控制物料配比和条件,原则上VCM仅在已生成的乳胶粒子上聚合,而不再形成新的粒子,这种已生成的高聚物乳胶就好像晶种,因此称为“乳液种子聚合”。
但只有合理的粒径还不够,必须具有适当的粒径分布,才能得到性能优良的PVC糊树脂。
乳液聚合中乳化剂很重要,所用数量决定了引发剂的粒子数,且对最终的胶乳粒子的大小起了主要作用。
特别在进行种子生成时,采用高引发速率和低浓度乳化剂进行生产,能使胶乳微粒尺寸分布变窄。
胶乳粒径及其分布是乳液法生产PVC 糊状树脂的关键所在。
一、国外微悬浮糊树脂得指标、牌号情况1、韩华MSP树脂2、LG 公司LK-170 用于板或膜得粘结、密封剂、汽车保护胶、地毯底层LP010F硬玩具、浸涂、旋转压模、标签LP170合成革、旋转压模、地板革与墙面LP-170G 手套、浸涂LP—170L 中空模塑、合成革、手套表观本体密度ASTMD1895—90 g/cm3 - 0、34±0、06挥发度ASTM D 3030—90 % 110ºC×1小时最大1、5布式粘度ASTM D1824-90cps 6RPM3000±1000Sever 粘度ASTM D 3030-90g/秒4巴最小1、03、Vinnolit公司VinnolitP 70HTVinnolitP70 FVinnolit P 70PS4、VESTOLIT公司5、台塑公司微悬浮聚合乳化粉产品品名聚合度K值挥发份(%)假比重(g/c、c)特性用途PR-F 1600±10075、5~78、50、5↓0、30±0、05中低黏度,适当降伏值,良好得脱泡性,脱镆性,发泡性,发泡制品有极佳之弹性与柔软性发泡皮革,玩具,洋娃娃等镆制成型品及医用手套等浸渍成型品PR-G1700±10077、5~81、00、5↓0、30±0、05低黏度,透明性良好,经时变化少,吸水性少,绝缘电阻大涂凝模塑,旋转成型,电子零件涂布,人造革底胶,地板,人造格表层,密封材,通用型6、Solvay公司了解到微悬浮法7个牌号:360NA,367NB,372LD,372NA,380NF,367NK,367NN。
具体指标不祥。
7、美国古德里奇公司二、国内微悬浮糊树脂得指标、牌号情况1.沈化2.郴州主要以CPM-31,CPL—31产品为主,具体指标与沈化PSM-31,PSL-31一样。
三、国内外微悬浮法糊树脂分析情况1、常规性能分析结果注:PE1311 、PB1152c EPVC:DOP=100:100。
糊PVC应用、配方文献阶段小结一2010 年,中国糊树脂产能为67.2 万t,产量约50 万t[1]。
开工率约75%。
但国产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高端、特殊性能品种和牌号靠进口供应市场。
普通糊树脂国外产品质量稳定性好,当价格与国内产品相差不大时,也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
[1]在我国, PVC 材料有两个较好的应用成果[2]: 1、滴塑棉制品。
这种通过滴塑工艺制成的棉塑制品在我国属于新科技产品。
以各种针织棉布及各种混纺基布为原料, 在其表面上滴有白色或彩色的PVC 小颗粒, 这些小颗粒成半球形在布面上按梅花形均匀分布, 然后塑化成制品。
这种棉塑布具有极好的耐磨、防滑、隔热、绝缘和透汗性能, 制成的手套更是当今世界流行趋势, 是各种针织、尼龙、帆布和劳保手套的换代产品。
2、应用于汽车行业。
用搪塑、旋转模塑、浸渍成型等工艺可以制作汽车内装饰件, 如汽车座手靠、仪表板表皮、方向盘表皮等。
这些内装饰件都能如实复制精致的模具表面图案和构型, 都具有良好的耐热、抗冲击、抗撕裂性, 而且手感和外观都给人以自然和谐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手套行业对树脂的需求在国内外有所不同。
中国以制造行销世界的一次性手套为主,国外主要是用于生产厨用(家用)手套。
我认为,在我国,新的前景广阔的市场需求高增长点将来源于:织物的涂层料、印花油墨、滴塑糊,中低档汽车的内饰件、底盘涂料、密封胶等。
具体产品中也包括防水苫布、工业用包装袋、劳保手套、轻型运输带、涂层钢板、重防腐金属构件、工具包覆层等。
此外,产业用地板材、防水卷材市场前景也有很好前景。
这是国情决定的。
现将收集到的文献中介绍的关于糊PVC用途配方罗列于下,以后有需要的话再深入探讨研究。
氯乙烯系列糊状树脂组合物及一次性手套聚氯乙烯糊树脂为主要原料配制字帖用的颜料重量配比油墨[3]表1氯乙烯系树脂油墨用树脂原浆配方[4][5][6][7]钾/锌是一种优良的发泡助剂,作为PVC发泡人造革、地板革、壁纸的发泡助剂,具有热稳定和催发泡双重功效,催发泡效率高,泡孔结构均匀,且无毒性。
前言此份索尔维资料是在前两版的基础上新出版的,是对糊用PVC技术和糊应用方面更全面更详细的说明。
对PVC生产厂家、配方设计师和和添加剂供应厂家来说,这份资料是很好的最新的实用手册。
第一部分内容包括:与糊配方相关的技术(重点在糊的流变性方面)的总结。
它较详细地讨论了溶胶所用PVC聚合物和添加剂的选择,及成功制糊所需的混合过程。
后面考虑的是溶胶处理技术,主要为涂覆、模塑浸渍、及喷涂等有价值的详细的信息,包括相关的标准。
第二部分讨论了索尔维的树脂,给出了具体配方中有关流变特性的主要数据。
先在开始位置给出配方,然后给出具体应用。
讨论了在用于地板革时,其耐磨层、装饰层、纤维浸制层和底层泡沫的不同要求。
对壁纸,讨论了得到所需泡沫密度和白度的方法。
汽车人造革需要低雾化和高质量配方以耐受热成型并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
满足这些不同要求的方法在本文中做了详细说明。
其它可考虑的用途包括涂覆织物、旋转模塑和密封胶。
总之,这份资料对糊PVC的资深技术人员和希望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新手来说都是非常简单明了的专业性很强的情报,本人推荐此手册作为技术人员的极好的情报来源。
目录第一部分:糊用溶胶1.溶胶的流变性2.溶胶的组成3.溶胶的制备方法4.凝胶化5.加工方法6流变方面的专用术语7.标准第二部分:用于糊PVC的SOLVIN树脂1.概述2.“SOLVIN”和“SIAMVIC”牌号的用于溶胶的乙烯树脂3.用SOLV AY树脂作溶胶的选择4.结论5.下一步附:1.制备和评估实际配方(液相和固态相)所用方法步骤的描述。
2.SOLVIN树脂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数据3. SOLVIN树脂的SEVERS粘度数据目录1.溶胶的流变性PVC树脂流变性1.2.1 简介1.2.2 牛顿流动1.2.3非牛顿流动1.2.3.1 塑性和假塑性1.2.3.2 胀流性1.2.3.3 触变性1.2.3.4 粘度计的类型2.溶胶的组成溶胶用PVC2.1.1 粘度2.1.2 K值2.1.3 填充剂-树脂塑化剂2.2.1 概述2.2.2 塑化剂的类型2.2.3 按所需性能选择塑化剂稳定剂2.3.1 概述2.3.2 稳定剂的分组添加剂润滑剂颜料2.6.1 无机颜料2.6.2 有机颜料2.6.3 向溶胶中加入颜料稀释剂和降粘剂增稠剂其他产品最终产品的性能3.溶胶的制备方法制备技术3.1.1 高速混合器3.1.2 低速混合器混合成分3.2.1 高速混合器3.2.2 低速混合器3.2.3 均化3.2.4 脱气3.2.5 熟化3.2.6 贮存4.凝胶化5.加工方法涂覆5.1.1 概述5.1.2 设备5.1.2.1 退卷辊5.1.2.2 涂覆头5.1.2.3 预凝胶化和凝胶化装置5.1.2.4 冷却和卷制系统5.1.2.5 附加设备5.1.3 涂覆技术5.1.3.1 被涂物的选择和准备5.1.3.2 直接涂覆5.1.3.3 间接涂覆(传递涂覆) 5.1.4 泡沫PVC5.1.4.1 化学膨胀5.1.4.2 机械膨胀5.1.5 修理5.1.5.1 压花5.1.5.2 多彩压花5.1.5.3 光面,去光泽5.1.5.4 涂漆5.1.5.5 面层5.1. 6 溶胶的选择-流变性模塑5.2.1 模孔铸型(铸型模塑)5.2.2 涂凝模塑5.2.3 旋转模塑5.2.4 溶胶的选择浸渍5.3.1 浸渍成型5.3.2 浸渍涂覆5.3.2.1 热浸渍5.3.2.2 冷浸渍5.3.3 溶胶的选择喷涂6.流变性术语7. 标准1溶胶的流变性PVC树脂溶胶用PVC树脂通常是高聚合度的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