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4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50投稿邮箱:sjzxyx88@298·临床监护·个案化护理管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严筠,薛莲,秦凌云,张容(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无锡)摘要:目的 分析个案化护理管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方式分为实验组40例患者和对照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实验组进行个案化护理管理结合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癌性疲乏量及生存质量。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PFS 评分、PSQI 评分、KPS 评分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乳腺癌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实施个案化护理管理联合延续性护理有着较好的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及生存质量,降低癌性疲乏量表评分。
关键词:乳腺癌;个案化护理管理;延续性护理;癌性疲乏;生存质量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50.186本文引用格式:严筠,薛莲,秦凌云,等. 个案化护理管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0):298-299.0 引言乳腺癌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是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最常见肿瘤[1]。
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适合的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2]。
研究显示,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会出现焦虑、紧张及抑郁的负面心理,长期不良情绪影响患者预后,护理人员要做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满足患者个案化需求,本文作者研究个案管理护理实践结合延伸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晚期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徐研文;方晓玲【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晚期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1年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8(015)020【总页数】2页(P109-110)【关键词】延续性护理;乳腺癌晚期;生存期;生活质量【作者】徐研文;方晓玲【作者单位】214002 无锡市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肿瘤科;214002 无锡市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且随着社会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术后的护理质量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
部分患者经诊断后直接进入临终阶段,给其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出现悲观、抑郁等负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缩短其生存期限[1]。
为此,本研究探讨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晚期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结合症状和活检诊断为乳腺癌,分期为IV期。
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年龄38~52岁,平均(43.90±6.80)岁;单侧26例,双侧14例。
研究组患者年龄37~51岁,平均(41.90±7.10)岁;单侧27例,双侧14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乳腺癌术后采取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分析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乳腺癌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延续性护理是指在乳腺癌术后,通过持续性的护理措施和健康管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预防复发。
本文将就乳腺癌术后采取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及其作用。
一、延续性护理的定义及重要性延续性护理是指在患者出院后,针对其疾病或手术后的特殊需求,通过持续性的医疗和护理措施,以达到促进康复、预防复发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而言,延续性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术后的患者需要接受持续的身体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和营养指导,以及必要的医疗监测和治疗,来确保康复过程的顺利进行,并降低复发的风险。
二、延续性护理的内容及措施延续性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康复训练、心理疏导、营养指导、医疗监测和治疗等方面。
在身体康复训练方面,患者需要通过运动和理疗来恢复肢体功能和生理机能,预防并处理术后并发症,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在心理疏导方面,患者需要接受心理医生或专业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正确处理情绪、重塑自信和积极面对康复生活。
在营养指导方面,患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接受专业医护人员的饮食营养指导,保证食物营养的全面性和均衡性,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增强免疫力。
在医疗监测和治疗方面,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复诊和随访要求,接受必要的化疗、放疗等治疗措施,以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
三、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分析乳腺癌术后采取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身体康复训练和营养指导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体力,提高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心理疏导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增强其对康复的信心和毅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自我调适。
医疗监测和治疗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乳腺癌术后采取延续性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效果。
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38例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70分。
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见表1。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心理、饮食、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综合护理。
1.3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孙燕教授的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qol)问卷调查表,评分根据qol分级标准:满分为60分,≥51分为良好,41~50分为较好,31~40分为一般,21~30分为较差,≤20分为极差[3]。
对68例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涉及躯体机能、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每个指标有5个备选答案,分别1~5分。
1分表示最差功能状态,5分表示最好功能状态,各项指标得分之和为qol总分。
1.4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化疗后实施不同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数据具体比较见表2。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身体功能和自身形象均有所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呼吸苦难、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等毒副反应,但研究组较对照组较轻,其中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及失眠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的统一体,乳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患者的心理、生理、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
本研究显示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的全程、主动、连续护理服务,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有效护理模式,讨论如下。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杜兰芳;王巧【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3页(P238-240)【作者】杜兰芳;王巧【作者单位】321000 金华市人民医院护理部;321000 金华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正文语种】中文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居女性肿瘤的首位,其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手术后乳房缺失可使患者因第二性征受损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普遍存在焦虑、抑郁、自卑等多种心理问题,从而影响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以及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1]。
因此,有必要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出院后继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提高其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对此,我们开展了一些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选取2007-01—2010-10在我院外科住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1例,均为女性,年龄29~69(48.6±7.5)岁;按国际抗癌联盟乳腺癌TNM分期法Ⅰ期9例,Ⅱ期26例,ⅡB期4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52例,浸润性小叶癌21例,单纯癌5例,硬癌3例;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思维清晰,有较好的理解沟通能力;无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和影响运动的神经、肌肉、关节疾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史;无精神病史,无智能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接受问卷调查和配合治疗。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干预组(42例)及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构成及治疗方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出院后综合护理方法1.2.1 常规方法不定期对对照组患者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健康状态。
出院后患者根据各自身体状况采取自行运动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对运动的时间及强度无特殊要求。
1.2.2 干预方法对干预组患者出院后施以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指导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根据患者年龄、心肺功能等综合体能状况为其制定运动处方。
持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持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
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的SAS分数为(35.58±4.26),对照组为(44.36±4.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
观察组的SDS分数为(32.75±3.08),对照组为(41.01±3.4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
观察组的SES分数为(25.03±4.59),对照组为(16.11±3.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
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持续性护理服务,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高,可推广。
【关键词】持续性护理;生活质量;乳腺癌术后患者
前言
乳腺癌主要指由于患者乳腺发生病变,从而导致乳腺上皮组织产生肿瘤并恶化的现象。
且乳腺癌的中晚期检出率极高,对患者造成了身体以及心理上的极大创伤[1-2]。
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持续性护理干预,在配合治疗进程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对其术后生活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研究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0例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将其分成45例观察组以及45例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中年龄最大为61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为(47.18±2.04)岁。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大为60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为(48.14±1.99)岁。
两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如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遵照医嘱定期对患者进行有关指标的检测以及帮助患者按时服用药物等。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持续性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2.1术后病情跟踪护理
首先,以医生的手术病情评估报告为依据,为该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的术后恢复病况进行跟踪观察记录。
由护士长制定值班护士排班计划以及交接班制度,并要求护士严格执行,避免出现因空岗而导致患者病情未得到及时护理和医治的现象。
其次,护士应每天
对患者进行病情例行检查,密切关注患者的手术伤口变化情况,将患者的生命体征具体检查指标等详细病况登记在相应的健康档案中,为病情评定提供依据。
1.2.2术后定期举行宣教活动
为向患者普及乳腺癌相关疾病原理、治疗手段以及护理方法等知识,护理人员应每月开展一次术后宣教活动。
其中,宣教由主治医生担任主讲,负责向患者介绍乳腺癌的专业医疗知识,以提高患者的疾病认识水平;由护士负责维持宣讲会秩序,并向患者分发乳腺癌疾病宣传手册;由护士长负责整场宣讲会的组织工作。
另外,还应开展疾病知识交流环节。
首先,患者可分别向医生以及护士咨询疾病治疗原理以及术后护理方法等方面的信息;其次,患者之间可进行自由交流,分享治疗经验,通过交际沟通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并帮助其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以缓解其紧张、焦虑或抑郁的不良情绪。
1.2.3术后人性化心理护理
由于乳腺癌患者经手术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治疗以及恢复进程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聆听患者的情绪;一旦发现患者情绪异常,应立即对其进行疏导,防止不良情绪阻碍病情恢复进程。
另外,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醒其在恢复过程中的饮食禁忌以及其他注意事项,通过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而缓解其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对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评定(SAS)、自尊量表评定(SE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SDS);其中,SAS分数以及SDS分数随着患者心理状态的恢复而提高,反之则降低;SES分数则随着患者自尊水平的升高而提高,反之降低;根据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3]。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的SAS分数、SDS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且观察组SES
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自评量表分数对比(x±s)
组别例数SDS SAS SES
观察组45 (32.75±3.08) (35.58±4.26) (25.03±4.59)
对照组45 (41.01±3.44) (44.36±4.01) (16.11±3.74) t 5.10 3.96 3.77
P <0.05 <0.05 <0.05
3.讨论
乳腺癌是妇科中的常见疾病之一,乳腺癌治疗通常会使患者的第二性征产生缺陷,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消极影响[5]。
在常规的乳腺癌护理中,通常将护理重心放在患者术后的短期病情观察中,且随着患者出院而结束护理服务。
短暂的病况护理并无法保证患者的身心恢复水平。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持续护理干预,研究术后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焦虑自评分数以及抑郁自评分数分别为(44.36±4.01)、(35.58±4.26),而采用持续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为(35.58±4.26)、(32.75±3.08),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
说明在乳腺癌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持续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其焦虑以及抑郁情绪,使患者能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休养和治疗,从而促进病情的恢复。
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自尊评定分数为(25.03±4.59),而对照组为(16.11±3.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
说明持续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接纳度,帮助其认识自我价值,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持续护理干预能在有效配合治疗进程的基础上,减少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且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较为满意,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吕玉洁.综合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06):1-2.
[2]马超慧,呼敏,郝桂琴.临床护理路径对乳腺癌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06):136-137.
[3]刘青.系统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8):27-29.
[4]叶桦,王虹,代晓捷.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01):159-161.
[5]徐锦江,孙铭,顾立学.延续护理在乳腺癌化疗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
2012,15(09):972-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