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三年来的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基本取向态势——基于2000~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20
关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会计理论和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有本质的区别,会计理论是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前提,我国现在还存在很多缺陷。
一、会计理论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之间的联系 (1)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从认识客体会计理论来说,因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本身就是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会计理论体系中位居最高层次,是一种更为本质的理论,所以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革新和突破,以及成果的取得,又可直接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体系。
(2)会计理论是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前提。
首先,会计理论内容构成其研究方法的基本内涵。
经过实践检验的会计理论,在发展新的会计理论和从事会计实践活动时具有方法的功能。
其次,会计理论的相对性决定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不完善性和发展性。
由于既有的会计理论不是绝对无误的知识体系,会计理论的发展面对的是本知的领域,会计理论指导的是无法穷尽的纷繁复杂的会计实务,这决定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不能遵循一套固定的模式,它经历着一个探索、发展、曲折的过程。
再次,会计理论的属性决定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一个构成体系。
结构上的严谨性和前提简单性,背景知识上的相容性和相关性,表达形式上的简洁性和推确性,以及事实涵盖上的广泛性等。
(3)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推动会计理论的发展。
追溯会计发展历史,会计理论的历次重大突破,无不源于采用了正确的研究方法。
相应地,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达到的层次决定了不同时期会计理论发展的水平。
总之,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既是以往研究的理论结果,又是以后研究的出发点和条件;会计理论的发展依赖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创造和创造性地运用研究方法,二者互为依存、互为条件。
没有不以会计理论为依据的研究方法,也没有不借助于研究方法的会计理论。
在形成上,二者表现为会计方法,会计理论,新会计方法,新会计理论的加速循环过程。
二、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相关文著从不同方位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回顾及评价【摘要】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初期的起步发展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会计理论研究进行回顾,分析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展望未来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进程和现状,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会计理论研究、发展、改革开放、现状、问题、挑战、展望未来、总结、回顾、引言、正文、结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代以来,会计理论一直是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中国会计理论研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体系与框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会计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社会主义会计的特点和实践、建立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等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系统化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以财务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审计理论等为主体的多层次研究格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发展的推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回顾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历程和特点,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会计理论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计理论研究可以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和壮大,不断推动会计学在我国的学术研究水平提升。
会计理论研究可以为我国会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推动会计实践不断规范和完善。
会计理论研究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会计理论研究对于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缘乞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4月第23卷第8期从《会计研究》看近十年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汤洪洋(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围绕会计学这一研究领域,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对《会计研究》期刊中的学术文献进行筛选、统计,运用一般性的图形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源样本分析,梳理了当前会计领域的研究现状,从中总结出了该期刊近十年来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从而进一步为其他学者快速有效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会计研究》;文献计量;citespace;共现分析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8-0271-031引言《会计研究》于1980年3月创刊至今已将近40年,历经1982年和1995年两次改版,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而后又改为月刊。
该刊是由国家财政部主管、中国会计学会主办的国际一级学术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确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中唯一的会计类学术期刊,是学术界公认的会计学期刊。
其涉及面囊括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公司治理、审计等多个领域,国内外具有良好理论基础的会计研究学者和实务工作人员是其主要的受众面。
近40年以来,刊物紧跟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对于学术前瞻性、政策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的体现十分突出,致力于推进社会理论发展和传播,是我国高质量会计研究成果的重要学术平台之一。
目前国内最大的全文数据资源库一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涵盖了我国主要期刊发表的论文以及硕士、博士论文等,且绝大多数期刊都可回溯至其创刊。
本文以CNKI为数据源,使用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将文献时段的取值限定在10年,对《会计研究》期刊其间的学术文献进行计量,针对研究重点范畴和研究趋势进行分析总结。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与取向会计研究十年文章述评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与取向,通过对过去十年间会计研究文章的述评,分析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未来取向。
本文首先概述了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过去十年间会计研究文章的梳理和评价,总结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会计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会计理论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的述评旨在揭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和取向,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主要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
同时,本文还将对过去十年间的重要会计研究文章进行梳理和评价,分析这些文章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结论,并探讨它们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和贡献。
本文将提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总体回顾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突破。
这一时期的会计理论研究,呈现出多元化、深入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不仅对我国会计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推动了会计学科的持续发展。
回顾过去十年,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总体轨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研究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者们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财务报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回顾及评价【摘要】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时期和发展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在起步阶段,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受制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条件,缺乏理论积累和研究基础。
探索时期,我国会计理论研究逐渐走向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发展阶段,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不断补充完善会计理论体系。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理论体系不够完备、理论研究和实践脱节等。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为我国会计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望未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应该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不断提高学科影响力和学术水平。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回顾,评价,起步阶段,探索时期,发展阶段,特点,不足之处,成就,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发展历程,是我国会计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原因和国内外环境的限制,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会计理论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和研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会计理论研究逐渐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探索出符合国情的会计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撑。
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比如理论体系仍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和深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评价,总结成就和不足之处,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评价,以探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特点、成就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探索时期和发展阶段进行梳理和总结,揭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理论的研究也愈发受到关注。
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对于我国会计实践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开始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升了会计理论研究的水平。
我国会计准则的逐渐完善也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不仅扩展到了金融会计、国际会计等领域,还涉及了企业会计信息化、会计伦理等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热点领域包括国际会计准则、企业会计信息化、会计风险管理和会计伦理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国际会计准则的应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会计信息化研究的重点逐渐由技术层面转向信息利用和价值创造的层面。
会计风险管理和会计伦理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企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的增加,会计风险管理和会计伦理问题给会计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会计理论的实用性。
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要重视会计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会计理论的创新。
要加强会计伦理的研究与培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引进阶段再到创新阶段的过程。
当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正在朝着应用性、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将为我国会计实践的推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会计基础理论发展趋势分析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日渐提高,会计学理论知识难以满足新时期经济的发展需要,应不断加强对会计学理论知识的研究,促进会计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充分发挥会计学科的有效作用。
以下是的会计基础理论发展趋势分析,希望能提供帮助。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的在推进之中,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学的发展也方兴未艾。
中国经济的腾飞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而会计学在中国的学科中是个热门学科。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所关注的问题,对于会计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加以概述,并从中分析会计学的性质及其内容,从而概括出会计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会计基础理论作为会计学的作用内容,应随着会计学的不断发展有所创新与完善。
本文针对会计学发展战略,首先对会计基础理论的概念、分类、相关研究等加以概述,通过分析会计基础理论的功能表现,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
关键词: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学;发展战略;功能表现;发展趋势一、前言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日渐提高,会计学理论知识难以满足新时期经济的发展需要,应不断加强对会计学理论知识的研究,促进会计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充分发挥会计学科的有效作用。
当前,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增强,会计学发展应向着全球化进行,基于会计学发展战略要求,现根据个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会计基础理论问题加以探究。
二、会计基础理论概述1、概念基础理论是对人们社会实践获得的系统结论的概述,往往蕴含在某些基础学科之中,指导社会活动中人们进行事物分析与判断,从而获得更多的自然规律,认清事物或者活动具有的本质特性。
而对于会计基础理论而言,既具有基础理论的所有的性质,又是会计学包含的理论基础,同时又是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般理论探讨[1]。
2、分类会计基础理论涵盖内容较多,涉及到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可根据基础理论的形式不同,对会计基础理论进行划分。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历程及展望作者:李明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7期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会计理论基本上经历了引进、建立、中断、恢复和创新发展几个阶段,本文以会计理论发展过程中的3次规模较大的会计理论讨论为主线,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我国未来的会计理论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会计理论;发展历程;理论研究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新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一直处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巨大变迁过程中,备受瞩目。
本文基于我国会计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几次大的会计理论论争为视角,对我国的会计理论发展做一简要回顾和简单展望。
一、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影响较大的学术讨论1.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关于会计(会计核算)对象的理论论争。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由于经济制度包含会计制度,经济理论也包含会计理论,所以,怎样建立新中国的会计理论的基础,成为会计学界迫切需要解决和讨论的问题。
这次讨论的焦点在于:社会主义会计与资本主义会计是否有根本区别?关键是:会计核算是否具有阶级性?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会计学界首先肯定了会计具有阶级性,对英美会计进行了批判,之后又引进了苏联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对会计对象论争的直接原因是我国会计界对1950年原苏联高教部批准的“会计核算原理”提纲中对会计核算对象定义的表述持有不同意见引起的。
这次讨论的直接结果:一是修改了原苏联教学大纲中对会计对象的定义,二是出现了一些对会计对象的新提法,如其中一个被会计学界广泛接受的新观点:“会计对象是在企业和其他单位中的资金运动”。
这次讨论最终导致我国会计学界逐步摆脱了苏联会计模式的约束,转而寻求适合自己的会计模式,基本形成了以“资金运动论”为核心的为计划经济服务的会计理论体系。
2.贯穿于20世纪80年代的关于会计本质与职能属性的学术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