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语言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佛家英文谚语导读:本文是关于佛家英文谚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待人要有平等心,对已要有平常心。
Be equal to others and have a sense of common sense to others.2、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In fact, people who love beauty are just in love with themselves.3、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To learn Buddha is to learn to be a man, to really learn Buddha's compassion and wisdom.4、心情好了,你的身体工作家庭都会好。
If you are in a good mood, your body, work and family will be better.5、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The truth of life is only hidden in insipidity.6、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It is shameful to cover up one's shortcomings by hurting others.7、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The wicked are afraid of heaven, but the good deceive heaven.8、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When you put it down, when there is no trouble.9、万法唯心,一切皆造。
All laws and ideals are created.10、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No color, no phase, no voice, no madness.11、一念起,是天堂;一念落,便是地狱。
佛家七字对联大全佛家七字对联大全是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普贤菩萨”这三个佛家经文的前七个字为基础而创作的,都具有传统佛家文化的气息和美感。
这些对联在很多寺庙、佛堂、佛教活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也成为了佛教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禅宗的宗旨是要超越经论,回归内心,达到“心如止水”,在这样一个精神层面上,佛家七字对联的含义也让人深思,值得探究。
下面就来一一解读这些对联的意义和内涵。
1.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一句求佛的称号,也是一种信仰表达。
阿弥陀佛是西方净土的最高主佛,在佛教中被认为是救度众生的佛祖。
南无是佛教唱诵经文的开场白,是表达虔诚敬拜和求佛庇佑的语言。
佛家的七字对联“南无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是在向阿弥陀佛表达顶礼膜拜,同时让人们洗涤心灵,寻求人生的最终归宿。
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所在的净土,被视为人们究竟归宿的净土。
2.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是求菩萨的称号,也是希望得到智慧和慈悲庇佑的表达。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最具慈悲与智慧的菩萨之一,被视为救度众生的菩萨圣人。
佛家的七字对联“南无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苦海无边”,表达的是人们渴求菩萨的智慧和慈悲,希望观世音菩萨能够普度众生,让众生得到解脱,摆脱生死轮回的苦海。
3.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普贤菩萨,是尊贵的对菩萨的称呼。
普贤菩萨是佛教中最具宏伟和庄严气势的菩萨,被尊称为“普贤大士”,是众生的智慧之源和救度之光。
佛家的七字对联“南无普贤菩萨,普渡众生度化无边”,表达的是希望普贤菩萨能够普渡众生,引领人们走向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度化无边,是希望菩萨的慈悲可以普及到无穷无尽的众生中去。
4.南无彌勒佛南无彌勒佛,彌勒佛是佛教西方净土之主,是观音与文殊菩萨之弟子。
彌勒佛的一大愿望是與阿閦佛同时受證成佛。
彌勒菩萨无妨的方便、温馨,与其他众生和佛陀都有好的缘分。
佛家的七字对联“南无彌勒佛,法处安然无恐”强调法忍是遵從佛法的適應者,在法忍的照料下,自然得到平安,同时佛法也能在法忍安享的心境中发扬光大。
汉语词汇反映佛教文化:语言反映宗教信仰佛教的传入对汉语词汇的影响汉魏至隋唐期间,佛教传入对汉语词汇有巨大的影响,随着佛教文化的广泛渗入,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许多词语,在汉语词汇中留下了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使汉语中的词汇更加的丰富,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传入后,佛教用语与汉语词汇有机结合,产生了众多新词汇。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使用与佛教相关的词语或成语已经非常普遍,只是很少有人会觉察到而已。
下面都是佛法观念日渐世俗化而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已成为汉语中通用的词汇,数量之多,难以尽述。
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说:“如果彻底掘弃佛教文化,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常用词语都有近五百条。
比如:现在、如实、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对、如是、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生老病死、菩萨心肠、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众生、想入非非、盲人摸象、三心二意、在劫难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当头棒喝、走火入魔……十八层地狱,十八罗汉,十恶不赦,七手八脚,八字没见一撇顽石点头,恶口伤人,称心如意,借花献佛,爱河,烦恼,浩劫,流通,家贼难防野狐禅,羚羊挂角,欲火,宿命,弹指,随缘,森罗万象,雁塔题名,悲观药医不死病,面壁,相应,皆大欢喜,挂羊头,卖狗肉,顺水推舟,看风使帆味同嚼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宗旨,单刀直入,单位,净土,空中楼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一心不乱,一报还一报,一丝不挂正宗,功德无量,本来面目,电光石火,叶落归根,四大皆空,头头是道,对牛弹琴开眼界,天花乱坠,无风起浪,无边,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头六臂,大千世界,口头禅,门外汉,习气劫后余生,抛砖引玉,报应,伸手不见五指,作茧自缚,作贼心虚执着,有口皆碑,在劫难逃水到渠成、拖泥带水、将错就错、七手八脚、半斤八两、千奇百怪、粉身碎骨、胆战心惊、感天动地、雪上加霜、剑树刀山、灰头土脸、斩钉截铁、众口难调、心猿意马、头头是道、安身立命、一心一意、心猿意马、去伪存真、人间地狱、借花献佛、天龙八部以及大开方便之门、解铃还需系铃人等等。
佛家谒语400首佛家谒语是佛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佛家智慧与哲理的精华,能够引导我们进行精神上的自我修养与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佛家谒语来获得修行的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与工作压力,保持内心平和、善良和坚韧。
下面,我将从佛家谒语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佛家谒语,又称佛教格言,是佛门的经典和文化的总结,具有隽永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佛家谒语通常由四句话构成,简短而精辟,语言清晰、意蕴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自觉清净为第一,自惭自愧为中心,亲疏有别为第二,有为而为为第三”,表达了佛家思想中的“自觉自律,自省自责,慈悲孝友,奉献利他”的核心精神。
佛家谒语中,还有许多代表着东方智慧与文化的珍贵宝藏,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佛家谒语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修心谒语”、“思想谒语”、“处世谒语”等几类。
其中,“修心谒语”是通过佛家智慧和方式引导人们心性修养,警示人们脱离贪念、嗔恼、无明和烦恼,向善向道、向圣向神;“思想谒语”则主要从佛家神韵和哲理层面,通过佛教讲授及经书提示,引导生命能量正向发挥,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处世谒语”则是针对人际交往和自我管理等方面。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佛家谒语的价值都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意义以及对人们内心进行引导。
在实际生活中,佛家谒语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挫折、困难和挑战,塑造良好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
比如,“珠玑菩提,忍辱之心;因果报应,慈悲为怀;法界处处,皆为自心;三毒贪瞋痴,守一清净心”等佛家谒语,都教导我们如何运用佛门智慧,从内心源头消除烦恼和修炼美好品质。
此外,在职场社交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佛家谒语来维护人际和谐,避免冲突和争吵。
比如,“以和为贵,以德治人”等佛家谒语,都告诉我们如何避免恶性竞争,以和为贵,待人以德,创造一个和谐、积极、正能量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佛家谒语的品质和价值被广泛地认可和尊崇。
它以简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表述出了佛家智慧与哲学的内涵。
佛家十大经典禅语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这首《天真的预言》翻译过来,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天真的预言,参悟千年的偈语。
意义: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我信仰这个)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家禅语: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佛家禅语: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佛家禅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佛家禅语:禅师讲经:小鱼被熊捕到,求其放生,并称几年后自动送上门,熊说它不会为大而无望的机会抛掉既得利益。
人真切地过着现在才是拥有人生佛家禅语: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
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佛家禅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佛家禅语: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
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佛家禅语:《传心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佛家箴言佛野规语一、您永近要感激给您顺境的寡熟。
二、若是您没有给本人懊恼,他人也永近不成能给您懊恼。
果为您本人的心田,您搁没有高。
三、没有沐浴的人,软擦香火是没有会香的。
名声取尊贱,是去自于不学无术的。
有德做作香。
四、在世一地,便是有福分,便该珍惜。
当尔抽泣尔出有鞋子脱的时分,尔领现有人却出有手。
五、能说不克不及止,没有是实伶俐。
六、憎恶他人对本人是一种很年夜的益得。
七、多用口来谛听他人怎样说,没有要慢着抒发您本人的观念。
八、说他人不幸,本人更不幸,本人建止又若何?本人又懂失人熟几多?九、皂皂的过一地,无所不能,便像犯了盗窃功同样。
十、永近没有要华侈您的一分一秒,来念任何您没有怒悲的人。
十一、那个人间只要方滑,出有方谦的。
十二、当您已教佛的时分,您看甚么皆没有逆。
当您教佛当前,您要看甚么皆很逆。
1三、心田出有划分口,便是实邪的甜止。
1四、您要容纳这些定见跟您差别的人,那样子日子比力孬过。
您要是不断念扭转他,这样子您会很疾苦。
要教教怎么忍耐他才是。
您要教教怎么容纳他才是。
1五、几多人要分开那个人间时,城市说没异一句话,那世界实是无法取苍凉啊!1六、广结寡缘,便是没有要来戕害任何一小我私家。
1七、取其您来排挤它未成的事真,您没有如来承受它。
1八、默默的关心取祝愿他人,这是一种有形的救济。
1九、当您劝说他人时,若掉臂及他人的自尊口,这么再孬的语言皆出有效的。
20、您今朝所领有的皆将跟着您的灭亡而成为别人的,这为什么没有如今便救济给实邪须要的人呢?2一、多讲点啼话,以风趣的立场办事,那样子日子会孬过一点。
2二、说一句谎言,要假造十句谎言去补救,何甜呢?2三、顺境是生长必经的历程,能敢于承受顺境的人,熟命便会日渐的茁壮。
2四、取人相处之叙,正在于有限的容忍。
2五、人之以是疾苦,正在于逃供谬误的工具。
2六、您要感激通知您毛病的人。
2七、每一一种创伤,皆是一种成生。
2八、正在您穷贫的时分,这您便用身材来救济,譬如说扫天、撒火、搬工具等,那也是一种救济。
佛家因果句子导读:本文是关于佛家因果句子,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云驶月运,舟行岸移,汝负我命,我还汝债。
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2、世间之事,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在天道轨迹之下的必然,因果循环,生生不息。
3、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4、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5、世间万物,因果循环。
只要耐心等待,甘愿奉献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结出回报的果实。
6、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7、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8、一个要杀,一个要救,要杀的是因为怨,要救的是因为爱,因果循环。
9、净心之要,无如念佛。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0、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何谓无知;善报、恶报、速报、迟报,终须有报。
11、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12、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13、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14、在罪恶中游泳的人,必将在悲哀中沉没。
15、后来不懂爱的人慢慢懂了,懂爱的人却不敢再爱了,因果循环,都是命数。
16、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7、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18、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0、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
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21、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22、种其因者,须食其果。
23、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2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25、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6、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27、我相信伦理,相信因果循环,一棵树上,只能结出一种花,一具身体内,只能拥有一个支配者。
渡劫是什么意思?佛教说的一劫是多少年人如果侥幸从危险中逃脱,那么他可能会说,谢天谢地,逃过一劫。
这个“一劫”,其实是来自佛家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成为人们会用到的日常语言。
那么,佛教文化中的这个“一劫”是多少年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吧……【渡劫是什么意思?佛教说的一劫是多少年?】劫,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单位,佛家认为,天地的一成一败谓“一劫”,这也亦泛指一段很长的时间。
那么一劫到底有多长的时间呢?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
佛教所说的小劫,是怎样计算的呢?是根据人的寿命来计算的。
佛教经典里说,人的寿命从80000岁开始,然后每100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的寿命10岁为止,然后再从人的寿命10岁开始,每过100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80000岁,这样一增一减就叫一小劫。
而佛教所说的芥子劫,时间就更长,长得难以计算,佛教只用比喻来说明。
就让我们想象一个大铁城,它的长宽高都是1万米,这样一个立方体,那就是10的12次方立方米,在这么大的铁城里面装满了芥子,没有空缺。
芥子是非常小的,且当作1立方毫米吧,那么这个立方体里面就可以装多少粒芥子呢?相当于10的21次方这么多粒芥子。
然后每100年取一粒芥子,要多久才可以取完呢?相当于10的23次方这么多年,可以取完。
而“一劫”,甚至比这个还要更长久。
佛家所说的劫,就有这么长久,它无边无际,而且不是一劫百劫,而是有数不清的劫。
因为生死长远,没有办法计量,没有边际。
芸芸众生就这样在这么久远的时间里,被无明蒙蔽,在生死苦海里面流浪轮回,没有尽头,这一世死了,又有另外一世继续,无穷无尽。
故而佛教说,如此久远生死轮回的起点是不可得知的,众生被无明所蒙蔽、被贪爱所束缚的起点是无法得知的。
如果在里面已经厌倦了生死轮回,就要想办法放下自己的贪欲,应当厌离世间众苦,舍弃一切贪爱,以寻求解脱。
而网络流行语中说的“渡劫”,这个词其实是来源于我国本土道教的术语“天劫”,天劫就是一个劫数(也指灾难与困难),当一个人做了违背天理的的事后,上天会给予他惩罚或灾难。
佛家最经典的十句话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这就像走路得走正道,不然容易摔跟头。
”例子:“你看小李,平时就爱做好事,这不就是践行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嘛。
咱也得向他学习,多做好事。
”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就像那泡泡,看着漂亮,一戳就破。
”例子:“小王一直纠结于物质的东西,后来想通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呀,那些东西就像泡泡,再好看也不长久。
咱也得看淡点。
”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可是大好事,就像点亮了一盏灯。
”例子:“小赵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大家都夸他。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这就像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别人。
咱遇到事儿也不能袖手旁观。
”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只要肯改,啥时候都不晚。
”例子:“小孙以前做过坏事,后来改过自新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呀,只要有决心改,啥时候都来得及。
咱也得有勇气改变。
”五、“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别一条道走到黑,得知道转弯。
”例子:“小张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后来听了这句话醒悟了。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不能死心眼,得知道回头。
咱也得学会止损。
”六、“一切皆为虚幻。
就像做梦一样,醒了就没了。
”例子:“小周为了一些虚名烦恼,后来明白了。
一切皆为虚幻呀,那些东西就像梦,醒了啥也不是。
咱也别太较真。
”七、“不可说,不可说。
有些事儿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例子:“小吴遇到一件奇怪的事,想说又说不出来。
不可说,不可说呀,有些感觉就是没法用语言表达。
咱也有这种时候吧。
”八、“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小事物里也有大道理,就像沙里藏着金子。
”例子:“小郑观察一朵花,感悟很深。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不起眼的东西里也有宝藏。
咱也得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担当呀,就像英雄一样。
”例子:“小黄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这就是英雄行为。
咱也得有点担当。
”十、“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缘分难得,要珍惜呀。
”例子:“小胡遇到一个人,觉得很有缘分。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早在两汉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至今已经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佛教宣扬众生要通过修持,以求从迷惑、烦恼、痛苦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进入大自由大自在的“涅”理想境界。
而这其中带有的人文关怀正与儒家的人本观念相契合,其中的“涅”的理想境界也带有道家顺应自然的理念的影子。
可以看出,佛教起初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终于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成为其中一只不可或缺的脉络。
因此佛教语言的整个中华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上,许多文人都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大诗人王维,就有“诗佛”的称号,他的诗中不乏佛家学派里禅宗的思想,如著名的《过香积寺》中就有“安禅制毒龙”一句,“毒龙”指妄心,“安禅”指一种修行手段,此二词都是佛家术语,用在此诗中却显得一气呵成,可以说诗为佛教留下了无限的空间,佛学也为美学开拓了巨大的疆域。
苏轼也与佛教文化有着紧密联系,他自号“东坡居士”,“居士”二字,本是佛门用语。
苏轼自青年时期就开始习佛,被贬黄州之后,更大量阅读佛家典籍,希望从中求得心灵的平静,也寻求一种更加平和的人生态度。
在贬谪这段时间内,他结识了名僧佛印。
佛印的思想对苏轼也有一定的影响,佛教语言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佛经里说“不离诸法而得涅槃”。
又因为诸法无边,顾求得解脱也无尽,由此推知涅槃之道在于表现一种轮回。
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
“一切众生,有无始际,由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当只轮回,爱为根本。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
皆因爱生,命因欲丧,众生爱命,还依欲本。
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而辨圆觉;彼园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浈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云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
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是因为云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运行到地球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也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一样。
弘法的路迷迷茫茫,红尘的路坑坑洼洼,愿你,愿他,愿我,生命不再轮回,灵魂不再飘荡,找到灵魂的归宿,让心灵安住在本初。
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对于所拥有的一切,都视之为理所当然,然后拼命向外寻找幸福。
所以上天为了使我们有看见幸福的能力,就经常会安排各种失去的课程,藉由失去,让我们看见自己曾经拥有的幸福。
可是,很多东西一旦失去就永远找不回来了,与其缅怀幸福,不如当幸福在手时好好珍惜!
【禅故事】弟子问师父:“怎样创造奇迹?”师父答:“你现在为我烧饭,一会告诉你。
”饭熟后师父说:“你开始做饭的时候,是生米,你不断地添柴加火,就将生米煮成了熟饭,这不是一个奇迹吗?”弟子恍然大悟。
做,做事,认真做,努力做,坚持做,奇迹自然而生。
【禅悟】禅师见盲人打灯笼,不解,问缘由。
盲人:听说天黑以后,世人跟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所以才点灯为他们照亮道路。
禅师:原来你是为了众人才点灯,很有善心。
盲人:其实我是为自己点灯,因点了灯,黑夜里别人才看见我,不会撞到我。
禅师大悟:为别人就是为自己!
【禅说心理】真着急,假生气;热问题,冷处理;敢碰硬,不硬碰;不找事,不怕事;走直道,拐活弯;干累活,会歇息;办事情,分缓急;过去事,不后悔;眼前事,莫攀比;得到的,会失去;失去的,由它去;得志时,不忘形;失意时,不伤悲;常宽己,好心情;多迷糊,长乐呵;尽全力,平常心
【佛说缘分- 前缘】我在佛前沉睡了千年,直到有一天遇到你,我落下一颗忧郁的泪。
佛说:我因无爱而成佛,你贪恋凡尘如何成佛?我忏悔。
佛说:忏悔无用。
你有未了的前缘,去吧,去续你的姻缘,我等你回来。
为此,我在菩提树下求了五百年。
【禅定人生】1、气不和时少说话,有言必失;心不顺时莫做事,做事必败。
2、事莫虚应,应则必办,不办便结怨;愿莫轻许,许愿必还,不还便成债。
3、万物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是考验,试你如何用心。
4、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无事是仙人,无心是圣人。
5、想开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
何为佛?有人问:现在还有佛吗?答:有。
问:什么样的人是佛?答:1.说话不急不慢;2.吃饭不咸不淡;3.遇事不怒不怨;4.待人不分贵贱;5.得失很少分辨。
问:怎样可以成佛?答:1.处事处境能上能下;2.做事拿得起放得下;3.绝不思前想后,始终活在当下。
即是佛。
佛说:年复一年你看破了多少,日复一日你放下了多少,千方百计你得到了多少,精打细算你失去了多少,求而不得你烦恼了多少,斤斤计较你结怨了多少,贪心不灭你造恶了多少,人生在世你享受了多少,临命终时你带走了多少。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一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1、踮起脚尖的人是站不久远的,跨大步的人是走不远的。
2、老老实实是展现自己的最好方式。
3、人对任何事情都很容易形成习惯,尤其周围人偶那么做时,更是如此。
【佛子三字经】眼不见,心不烦。
听不闻,意不乱。
名不求,利不贪。
常交友,广结缘。
遇分歧,莫争辩。
和为贵,忍为先。
常念经,智慧现。
时观己,少多言。
窗外事,淡如烟。
做好人,常布施。
行好事,不展现。
说好话,不妄言。
存好心,断恶念。
心皈依,持五戒。
断习气,正知见。
念弥陀,到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