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手术研究进展_彭俊
- 格式:pdf
- 大小:914.00 KB
- 文档页数:4
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胸腰椎位于胸椎和腰椎的移行区,因其特殊的位置及功能,该部位的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
由于其位置特殊,骨折情况复杂,因此胸腰椎骨折的具体分类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重大。
多年来胸腰椎骨折分类各样,但传统经典的分类方法存在诸多不足。
胸腰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TLISS)与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LICS)将神经与骨折损伤有效结合,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临床可信度和重复性较高,本文笔者对该评分系统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标签: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胸腰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研究进展胸腰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科创伤,由不同方向的暴力所致,胸腰椎骨折所致脊髓损伤占全部脊髓的60%以上。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胸腰椎骨折的损伤机制、诊断、治疗都有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其骨折的复杂性,临床并无统一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均较高的分类方法。
目前胸腰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TLISS)与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LICS)是目前临床最可靠的分类评分系统,本文就传统经典胸腰椎骨折分类及TLISS/TLICS分类进展进行总结阐述。
1 传统胸腰椎骨折分类胸腰椎位于胸椎与腰椎的移行区。
胸椎稳定性强,活动度小,腰椎稳定性低,活动度高,两者不同的应力特点导致胸腰椎区域更容易发生损伤。
20世纪以来,临床研究人员对胸腰椎骨折分类不断进展,1938年Watson Jones将胸腰椎骨折分为骨折脱位、单纯楔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并指出了后方韧带对脊柱稳定的重要作用。
1949年Nicoll EA[1]提出了骨折脱位、椎弓骨折、前方楔形骨折、侧方楔形骨折4种胸腰椎骨折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首次得到广泛认可。
此后Holds worth F[2]将爆裂骨折列为胸腰椎骨折的特殊类型,认为爆裂型骨折患者后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保持良好,应该属于稳定性骨折,并提出两柱理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胸腰椎骨折分为稳定骨折和不稳定骨折两大类。
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本文原载于《中华创伤杂志》2017年第1期胸腰段脊柱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TLF)在脊柱脊髓损伤中较为常见[1],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多发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胸椎较为固定,胸腰段则成为固定的胸椎与活动的腰椎之间的接合部,这使得胸腰段成为脊柱活动应力的集中点。
此外,胸椎呈生理后凸,腰椎呈生理前凸,胸腰段作为两曲度的转折点,椎管容积相对较小,故骨折时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甚至导致截瘫等严重并发症,若不能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将给其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经过多年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3]。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从而提出了多种新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
笔者以'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柱内固定术' 、'脊柱融合术' '治疗' 、'thoracolumbar fracture' 、'spinal fixation' 、'spinal fusion' 、'treatment'等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重点纳入近3~5年的文献,检索语种是英文和中文;查阅文献2 083篇,其中英文827篇,中文1 256篇。
文献纳入标准:(1)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2)研究内容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有关,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3)可获得全文的文献;(4)同类型的文献纳入证据等级高的文献。
排除标准:(1)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2)信稿、报告类文献;(3)质量较低、证据等级不高的文献;(4)中、英文重复发表文献。
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进展摘要:目的:近些年,随着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的日益增多,胸腰椎骨折作为常见的损伤不断增加。
通过总结胸腰椎骨折固定方法的治疗进展,有助于提高学术水平,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及其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结论:胸腰椎骨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手术方案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及不同固定方法的特点,综合考虑每个患者病情及手术情况,安排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路;前路;微创【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11-01近年随着工业及交通的发展,胸腰椎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之一 [1]。
随着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的发展,人们对胸腰椎骨折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其治疗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本文对胸腰椎骨折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短节段固定加融合术为保留术后脊柱活动度的同时良好稳定骨折,恢复脊柱弧度,可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仅固定骨折椎体上、下节段的椎体(短节段固定)。
其主要优点为:三柱固定;固定节段短,最大限度保留脊柱的运动功能;通过撑开起到间接复位、减压的作用;可经椎弓根或后外侧直接减压;可行后外侧植骨融合。
2 长节段固定联合短节段融合术长节段固定是将椎弓根螺钉植于骨折椎体上、下各 2 个以上椎体,以保持更好的椎体高度及实现角度的矫正[2],但常发生多个椎体融合。
为避免该情况发生,术中仅能融合病变椎体与上下相邻椎体节段的运动部分,拆除内固定后恢复非融合节段(与病椎非相邻节段)的运动[3]。
3 单节段固定(4钉固定)为了减少手术方法所导致的并发症发生, 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单节段内固定的优点:a)三柱固定,通过脊柱前中后三柱的“力核”达到三维固定目的,获得多个平面矫形和稳定的同时, 融合节段的数目最少, 可以对伤椎进行固定[4]。
经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远期效果分析目的:探究经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远期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9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究,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复位固定方法,其患者的脊髓损伤程度按照ASIA进行评定,同时在手术后3天进行CT 以及X光检查。
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对其进行为期2-14个月的随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为18例,发生率为9.47%;并无产生神经症状的患者。
结论:采用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对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远期治疗效果,有效的缓解晚期神经症状。
标签:椎弓根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脱位;远期效果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long-term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and dislocations by pedicl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Methods: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in February 2012 and 2015 during the month of April from 190 cases of thoracic and lumbar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to explore,all patients are used by pedicle fixationmethod,the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in Asia for assessment,at the same time after surgery in 3 days of CT and X ray examination. Results: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14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patients were 18 cases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the incidence rate was 9.47%,and the patients with no symptoms of nerve were treated.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and dislocation with the reduction of the pedicle of the pedicle has a significant long-term effect and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symptoms of the symptoms of the advanced stage.Keywords:Pedicle reduction and fixation;Thoracolumbar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Forward effect伴隨交通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其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由于胸腰椎位置存在较大的活动幅度,同时还是胸椎后凸以及腰椎前凸位置处的转折点,因此极易形成骨折现象,而产生骨折的主要原因则是神经损伤现象,其治疗方法会对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1]。
2023中青年胸腰椎骨折分型与治疗研究进展(全文)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高能量创伤所致脊柱骨折的发生率日趋增高,胸腰椎骨折占其中的90%。
中青年作为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部分,是胸腰椎骨折的高发人群。
对于此类患者的诊治,临床医师首先要明确致伤机制,评估创伤的严重程度并分型,最后决定治疗方案,但目前对于胸腰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尚未达成一致。
本文对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进行了综述。
高能量创伤的发生率随着现代工业、交通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日渐增高口-2]。
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常导致脊柱骨折[3],此类患者中胸腰椎骨折约占90%,且以年轻患者居多⑷。
对于骨折的发生首先要明确致伤机制及其分型,其次需要评估伤情决定治疗方案。
本文对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胸腰椎骨折分型及评分系统胸腰椎骨折分型及评分系统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最先提出脊柱骨折分型概念的是BOH1ER[5]z其后在HO1DSWORTH[6].DENIS[7].MAGER1等⑻、VACCARO等[9]和PARK等[10]的推动下,发展出了大家所熟知的Denis分型、AO分型、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horaco1umbarinjuryc1assificationandseverityscore,T1ICS∖脊柱载荷评分系统(1oad-sharingscoringsystem,1SC∖胸腰椎AO脊柱损伤评分(thoraco1umbarAOSpineinjuryscore,T1AOSIS∖目前被临床医师广泛接受的分型为Denis分型及AO分型。
Denis分型是DENIS⑺在三柱理论的基础上,将椎体及周围软组织结构重新划分为前柱、中柱以及后柱三部分,并将骨折分为四型,即A型压缩型骨折(含4个亚型λB型爆裂型骨折(含5个亚型\C型屈曲牵张型骨折(安全带损伤,含4个亚型)及D 型骨折脱位(含3个亚型X DENIS提出的三柱理论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临床医师鉴别脊柱骨折致伤机制、判断脊柱稳定性的理论基础。
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手术进展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是当代脊柱外科的必然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微创理念的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大。
然而在不断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要求进行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对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的进展及思考简单作一综述,旨在为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
[Abstract] The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olumbar fracture surgery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ine surge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society, the influence of minimally invasive concept is now increasingly great. Although it has gotten great progress, a number of problems remain to be solved. This article has a simple overview about the though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olumbar fracture surgery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thoracolumbar fracture surgery.[Key words] Thoracic vertebrae; Lumbar vertebrae; Spinal fracture;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现代外科的重要发展趋势是手术的智能化、微创化、有限化以及替代化。
1937年,微创脊柱外科理念首次被提出,1963年Smith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时采取了向椎间盘注射胶原酶的治疗方案,首次将该理念转化为了现实。
doi:10畅3969/j畅issn畅1674‐4616畅2013畅06畅017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的研究进展雷 杰 董晓俊武汉市中医医院骨科,武汉 430014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工具逐渐增多,车祸发生的概率逐渐增高,以及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脊柱骨折的发生率呈逐渐增多的趋势[1]。
几乎脊柱骨折的50%发生在胸12~腰2椎体水平,其中以未波及后柱且无明显椎管占位及神经症状的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为多[2]。
近年来,针对单纯胸腰椎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大多数学者主张早期采取积极的保守治疗,主要方法有早期椎体复位(手法整复、腰部垫枕),功能锻炼,中药内服以及中医外治法等。
本文将近几年来国内相关文献予以归纳总结并概述如下。
1 早期的椎体复位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进行早期复位,尤其是对青壮年以及对疼痛耐受性好的患者早期进行手法整复,意义重大。
杜正通[3]指出,通过有丰富经验的骨科医师行手法复位,患者可以达到一次性复位,复位后可使受压椎体恢复原有高度。
同时,重建了腰背部肌肉的动力平衡,降低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
樊成虎[4]认为,施行手法复位时,一定要在充分牵引的情况下,术者双手掌部重叠置于伤处,利用术者身体重力向下按压,且忌用暴力,以免加重损伤。
黎建义等[5]的研究表明,手法复位仅适用于无椎体附件、韧带及脊髓神经损伤的稳定性屈曲压缩性骨折。
复位最佳时间为5d以内,复位期间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以保证最佳疗效。
刘庆锋等[6]报道运用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150例,优良率达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 合理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指通过肢体主观运动的方法来防治某些损伤性疾病,促使肢体功能得到锻炼,从而加速康复的一种有效方法,亦是贯彻以“动静结合”为治疗原则的一项重要手段[7]。
临床证实,伤肢关节活动与全身功能锻炼,可推动气血流通,加速祛瘀生新,改善血液与淋巴液循环,促进血肿、水肿吸收消散,以及促进骨折愈合、功能恢复,使关节、筋络得到滋养,以达到防止筋肉萎缩、关节僵硬及骨质疏松的作用。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蒙德;杨睿【摘要】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占脊柱骨折的一半以上.由于涉及到脊柱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损害,外科处理的复杂性往往建立在个性化、甚至经验方面的的考虑,因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最好治疗方法备受争议,结点是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选择,尤其是神经功能尚好的骨折.目前,开放手术一直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既通过不同入路途径进行椎管减压、骨折复位及固定,达到椎体的融合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目的.微创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不很多,目前尚缺乏高证据水平,但随着微创技术和新型固定材料的进步,微创条件下治疗胸腰椎骨折不断增多,如采用腔镜下前外侧入路或经皮入路的固定术式.【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6(016)006【总页数】4页(P751-754)【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爆裂性;手术方法【作者】蒙德;杨睿【作者单位】537307 广西平南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2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使脊柱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脊柱骨折的50%左右[1,2]。
约7成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源于车祸以及与之有关的高能量损伤,其中L1(第一腰椎)骨折占3成[2]。
由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除常造成脊柱稳定性丧失以及神经功能的损害,治疗及治疗选择一直是脊柱外科的难点,并存在较大的争议。
因为每一个患者的手术治疗须经过个性化或者经验性的考虑和实施,因而保守治疗的选择非常重要和困难,至少稳定的骨折、无神经压迫和小于35°的脊柱后凸患者应该接受保守处理[3]。
随着手术微创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型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涌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得到很大的提高。
现将近年来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定义由Holdsworth等在首先提出[2],认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由于轴向载荷加上不同程度的屈曲或旋转力产生上终板骨折,椎间盘的髓核通过上终板突入椎体中,椎体内压急骤升高导致椎体从内部爆裂。
胸腰椎骨折手术研究进展彭俊徐建广【摘 要】目的对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及手术后路术式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及其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结果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首先要决定是否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已开发一个新的分类系统,可帮助医生决定治疗方法;手术方法包括融合和非融合的短节段固定术、长节段固定以及微创手术。
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进展将帮助医生判断能受益于手术干预的患者,用最合理、有效,损伤最小的术式治疗损伤。
非融合手术治疗的优点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骨折分类 手术方式内固定 进展中图分类号:R683.2 R681.5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PROGRESS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PENG Jun, XU Jianguang. 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 P.R.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XU Jianguang, E-mail: jianguangxu2004@【Abstract】Objective To review the latest progress in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and its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posterior approaches.Methods Recent literature about classifi cation system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and its surgical treatment was reviewed.Result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 the surgeon fi rst should decide whethe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was necessary. Recently, a new classifi cation system had been developed to help the surgeon make the right decision. The surgical methods included short segment internal fi xation and long segment internal fi xation with or without fusion, and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 xation. Conclusion The progress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 will help spinal surgeon decide the necessary surgery benefi cial for the patients. The most appropriate and eff ective surgical method with the minimum damage should be used to treat the fracture. The advantages of non-fusion surgical treatment still need a further study.【Key words】 Thoracolumbar fracture C lassification system of fracture Operative method Internal fi xation Progress近年随着工业及交通的发展,胸腰椎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之一[1]。
随着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的发展,人们对胸腰椎骨折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其治疗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但对于骨折后是采用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融合还是非融合治疗,仍存在争议。
目前,一个新的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得到开发并通过验证,可帮助医生选择是否手术治疗。
现对该分类系统进行介绍,并对胸腰椎骨折后路术式进展作一综述。
1胸腰椎骨折的新分类根据循证医学理念,指导胸腰椎骨折的治疗首先需要发展一个有效、可靠、能指导治疗的分类系统[2],且该分类系统能使医生对每个具体的损伤决策作出一致的处理意见为佳。
许多胸腰椎骨折的分类系统,如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233)通讯作者:徐建广,主任医师,硕士导师,研究方向:脊柱外科,E-mail: jianguangxu2004@ 常用的Denis和AO分类,均存在缺陷。
Wood等[3]对以上2种分类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研究:19个脊椎外科医生间隔3个月分别使用AO和Denis分类方法对31例急性胸腰椎骨折进行分类。
采用AO基本分类(A、B、C型)方法结果一致率为82%(K=0.63),亚型分类结果一致率为67%;Denis基本分类(压缩、爆裂、安全带型)方法结果一致率为79%(K=0.71),亚型分类结果一致率为56%。
该结果表明,Denis和AO分类的临床应用可靠性较差,不能普遍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因此,治疗胸腰椎骨折虽有很多不同的器械和外科术式,但缺乏一个符合循证医学理念的治疗标准方案[4]。
由于现有的分类系统具有局限性,2005年Vaccaro 等[5]提出了一新的分类系统:胸腰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severity score,TLISS)。
该分类系统采用3大因素评价胸腰椎损伤:骨折机制、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及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结构的完整性。
以每个因素评估得分的总和判断胸腰椎损伤严重程度,指导医生评估是否手术治疗或术式选择[2],得分≤3分建议非手术治疗,4分建议手术或非手术治疗,≥5分建议手术治疗。
Vaccaro等[6]进一步对TLISS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5名外科医生(脊柱外科4名、神经外科1名)采用TLISS对71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分类。
建议外科治疗患者的一致率(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选择)为96.4%;观察者间对受伤机制评估的可靠性相当一致(K=0.33),PLC的完整性相当一致(K=0.35),TLISS 总评分中度一致(K=0.52);在观察者的神经系统评估中可靠性最佳,呈高度一致(K=0.91)。
由于该分类系统对骨折机制难以一致分类,2007年Patel等[7]用骨折形态学代替骨折机械学,将TLISS更名为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 cation and scoring system,TLICS)。
该分类系统的3大因素为:骨折的X线形态特征、PLC的完整性、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
TLICS总分≤3分建议非手术治疗,4分建议手术或非手术治疗,≥5分建议手术治疗。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测试TLISS和TLICS分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因大多数其他分类系统未得到严格验证,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开创性。
Schweitzer等[8]研究发现,这2个分类系统中对于PLC破裂相关联的X线标志可靠性不佳(K=0.36),若PLC的完整性难以确定,则需要对TLISS和TLICS分类进行修订,以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
2 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骨科医生大多采用经典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常涉及节段是否融合的问题,一般认为融合术后会增加邻近节段的退变和假关节的出现[9-11]。
因此,稳定而不融合的手术或融合尽可能少的椎体是首选方法,最近有学者开始对非融合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点和潜在缺陷进行量化。
限制融合范围的技术包括:短节段固定,少数椎体融合;长节段固定有限融合和随后的内固定取出;微创手术固定等。
2.1短节段固定加融合术为保留术后脊柱活动度的同时良好稳定骨折,恢复脊柱弧度,可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仅固定骨折椎体上、下节段的椎体(短节段固定)。
其主要优点为:三柱固定;固定节段短,最大限度保留脊柱的运动功能;通过撑开起到间接复位、减压的作用;可经椎弓根或后外侧直接减压;可行后外侧植骨融合。
然而,由于经后路椎弓根复位后椎体内遗留骨缺损,缺乏充分的前柱支撑,可导致术后远期矫正度数的部分丢失,特别是严重粉碎性椎体骨折患者表现尤为突出。
Korovessis等[12]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后路短节段固定加融合术和前后路联合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研究发现后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出血量大,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前者恢复更快,临床疗效较好,术后早期后凸矫正度数满意。
长期随访显示,后路融合内固定组仅比前后路融合内固定组矫正度数平均丢失大3°。
Mahar等[13]在椎体骨折模型上,将椎弓根螺钉植于骨折椎体及其上、下节段正常椎体,发现该技术可增加短节段固定结构的刚度,改进前柱重建;之后他们将该技术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短期结果表明术后能保持良好的后凸矫正角度。
因此,短节段固定加融合术对于大多数胸腰椎骨折仍是一个较好选择,其禁忌证仅为Magerl A3.3型、C型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和前柱支持严重丢失患者[14-15]。
对于这些患者,短节段固定失败率较高,应考虑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2.2 长节段固定联合短节段融合术长节段固定是将椎弓根螺钉植于骨折椎体上、下各2个以上椎体,以保持更好的椎体高度及实现角度的矫正[16],但常发生多个椎体融合。
为避免该情况发生,术中仅能融合病变椎体与上下相邻椎体节段的运动部分,拆除内固定后恢复非融合节段(与病椎非相邻节段)的运动[17]。
但内固定拆除后非融合节段能否恢复运动尚不确定。
Yurac等[18]采用长节段固定加有限短节段融合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随访46个月,拆除内固定后对非融合节段进行运动功能(伸屈活动)评价,结果显示75%的节段保留运动功能,内固定拆除后10个月内该比例增加至83%。
因此,只要能避免由于仅融合伤椎而导致的长节段融合,即可使内固定拆除后非融合节段运动能力可靠地恢复。
对于需要长节段固定获得稳定的患者,长节段内固定加短节段融合术是一个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