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家庭场景互联网消费洞察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5.89 MB
- 文档页数:53
消费品类洞察报告范文根据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关于消费品类的洞察和报告:1. 健康与健身产品的增长: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健身,健康与健身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健身器材、健身膳食补充品和健康食品等产品销量持续上升。
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了自己的健康和身体状况投资。
2. 绿色环保产品: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加,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也在增长。
例如,可降解的塑料袋、无酒精的个人护理产品和环保清洁用品等。
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材料,他们希望通过购买绿色环保产品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高科技产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设备和智能穿戴设备等高科技产品的销量不断上升。
这些产品的功能和便利性吸引了消费者,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来购买最新的高科技产品。
4. 线上购物和电商平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线购物和使用电商平台。
网购的便利性和广泛的产品选择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零售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许多企业逐渐转向线上渠道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5. 定制化和个性化产品: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体验。
他们希望购买能够满足个人需求和喜好的产品。
定制化的衣物、手工艺品和个性化的礼品等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6. 可持续和社会责任:消费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也在增加。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那些注重环境和社会问题的产品。
企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活动并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以上是我们对消费品类的洞察和报告。
通过了解这些趋势和需求,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并制定相关的营销策略。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正文目录一、现状:“消费升级”仍是主旋律 (4)(一)驱动:收入水平提升和人口结构变化 (4)1、收入水平提升,中产阶级迅速崛起 (4)2、人口结构变化,80、90后成为新一代消费主体 (7)(二)表现:追求个性化、高品质、安全健康及精神需求满足 (9)1、更追求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 (9)2、追新逐异,追求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10)3、对专业性、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11)二、展望:以邻为镜,从日本历史看中国的消费升级 (13)(一)未富先老:1979年的日本经济,1985年的日本人口结构 (13)(二)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处于不同消费时代 (15)1、日本消费经历四个时代 (15)2、中国:总体处于第三消费社会,加速向第四消费社会转变 (16)图目录图1: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4)图2:上层中产阶级和大众中产阶级消费支出结构差异 (4)图3:不同家庭月消费(千元) (6)图4:消费人口组成变化(百万户) (6)图5:中产阶级人口中三、四线城市占比将显著提升 (7)图6:中国近年来老年人口和青少年人口比例趋升 (7)图7:中国劳动力人口占比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8)图8:泛90后消费意愿和信心指数 (8)图9:近年来食品类产品消费占比迅速下降(%) (10)图10:近年来体验式消费兴起(%) (10)图11:淘宝消费者主要消费需求调查(%) (11)图12:淘宝商家自身核心卖点调查(%) (11)图13:Under Armour在我国业绩连年大增 (12)图14:2016年京东母婴市场各细分品类品牌排行 (12)图15:天猫国际2016健康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速(%) (13)图16:天猫国际消费品种母婴类产品占比大幅提升(%) (13)图17:中国和日本人均GDP变化 (14)图18:中国和日本的消费率变动 (14)图19:中国和日本人口结构变化 (15)图20:日本各时期消费特征及中国当前所处阶段对比 (17)图21:近年来一线城市精神/物质消费比提升 (18)图22:共享单车用户及行业渗透率快速上升 (18)图23:三四线城市汽车销量占比提升 (19)图24:2016年三四线城市网购消费额占比超过一二线城市 (19)图25:不同城市人群海淘购物占比差异(%) (20)图26:日本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 (21)图27:日本生活消费支出指数 (21)一、现状:“消费升级”仍是主旋律(一)驱动:收入水平提升和人口结构变化1、收入水平提升,中产阶级迅速崛起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消费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消费信心、消费欲望和消费潜能。
2017年消费升级研究报告2017年11月目录一、消费决定的一个框架 (5)1、需求偏好与预算限制决定了最优的消费 (6)2、影响四因素:人均收入、收入差距、年龄水平、年龄结构 (7)(1)人均收入:主要影响社会层面的预算 (8)(2)收入差距:主要影响个体层面的预算 (9)(3)年龄水平:主要影响个体层面的偏好 (9)(4)年龄结构:主要影响社会层面的偏好 (10)二、穿越八十年的历史,回顾美国消费行业的变迁 (10)1、总体增长:老龄化与不平等如何抑制消费 (10)2、消费结构:富人偏向教育和娱乐,老人更爱医疗和文化 (13)3、支出份额的倒U型规律:人均15000美元是多数基本消费品的拐点 (15)4、行业的变迁:前三十年能源与服务,后三十年医疗和金融 (22)三、中国消费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27)1、总体消费率仍显著低于中等收入国家正常水平 (27)2、结构差异:高教育者偏向通信和娱乐,老年倚重居住和医疗 (30)3、农村家庭的消费处于早期阶段,城镇家庭消费已显出升级信号 (33)3、行业的变迁:消费向着医疗、交通通信方向增长 (38)四、中国消费市场的前景预测 (40)1、未来消费规模:GDP占比五成以上,达到美国市场80% (40)2、消费升级重点关注的子行业 (45)(1)必需品 (46)(2)非必需品 (47)(3)医疗健康消费 (47)(4)教育消费 (48)(5)体育类消费 (48)(6)休闲娱乐消费 (49)(7)金融服务消费 (49)(8)绿色消费 (50)(9)时尚消费 (50)十三亿人的消费需求,将成为下一个三十年增长的源动力;消费升级的洪流中,行业的变迁将带来投资的良机。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崛起,严格意义上还只是处在积累的阶段。
一个统一的国家,超过十亿的人口规模,将提供巨大的消费规模与深厚的消费多样性基础。
下一个三十年,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稳定增长后,消费的需求将成为增长的源动力,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终端的消费行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变迁。
【电商大数据】2017年货消费数据:80、90后线上消费近八成作者: CBNData 来源: CBNData眼看就要过年了,你家年货办了吗?1月23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第一财经数据新媒体DT财经联合阿里巴巴发布了《2017年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
《报告》基于阿里巴巴大数据,显示健康和休闲娱乐已经成为人们置办年货的首要需求。
报告亮点速读从鸡年全国各地年夜饭口味偏好、年货升级趋势、农村新消费到最具温情的留守儿童新年礼物线路,通过《报告》展现了一幅2017年中国年货的“迁徙”图景:80、90后引领年货新消费,美妆、家居用品等体现生活品质的消费品类规模占比扩大。
年货升级,网购买车、智能设备、酒店预订增速较快。
洋年货规模持续增长,成为了和传统年货并驾齐驱的新势力。
空气净化器因霾而火,成为了今年北方消费者的必备新年货。
年夜饭食材整体呈健康化趋势,全国各地各异的年夜饭食材、土特产、口味偏好呈现一个富饶、多元的饮食中国。
买件新家电依旧是农村过年重要事儿,同时洋货和VR风也飘进了村里。
旅行过年正成为更多人愿意尝试的一种潮流,看惯了冰雕的东北人明显更倾向于去拥有热带岛屿的南方度假。
除此之外,我们也透过数据看到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年货故事:海南竟成为了购买春联等年节用品偏好度最高的省份,从苏州寄往温州苍南老家的儿童年货金额最高,盐酥鸡和广东清远鸡分别成为了鸡熟食和生鲜鸡销售额中的“战斗鸡”……消费升级| 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整体来看,随着消费者线上消费观念的成熟,服装在年货消费中的占比正在逐渐降低,而食品、美妆等体现生活品质的品类占比则在逐年增长。
《报告》显示,从年货节期间消费者年龄结构来看,80后、90后显然成为了线上囤年货的主力军,其消费金额占比接近八成。
从各年龄段偏爱的年货品类来看,90后的消费中服装和美妆占比较高,对他们来说,穿上新衣,搭配一个精致的妆面的新年才有过节仪式感。
2017年消费升级研究报告2017年11月目录一、消费升级内在动因多维解读 (5)1、看总量:可支配收入增速回升,地产挤出效应减弱 (5)(1)城镇化下收入提升,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5)(2)2017年以来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显著回升 (6)(4)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指数维持在较高水平,社会的消费能力大幅提升 (7)(5)房地产周期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地产对消费存在挤出作用 (8)(6)地产销售增速回落,可选消费有望受益 (8)(7)未来的消费升级是中国市场中最大的一块蛋糕 (8)(8)三四线消费需求规模可观 (10)(9)休闲类消费迎来新机遇 (10)2、看政策:消费升级、改善消费环境成政策重点 (11)(1)消费升级纳入红头文件 (11)(2)标准和质量仍有提升空间 (12)3、看市场:关注度提升,消费类价值股受追捧 (12)二、纵看历史发展,横观海外规律 (13)1、纵看历史:中国消费四阶段进化史 (13)(1)计划阶段 (14)(2)功能阶段 (14)(3)品牌阶段 (14)(4)品质阶段 (15)2、侧观全球:中国将重塑全球消费格局 (16)三、寻找升级风口,品质、品味、品格三向升级 (19)1、品质消费时代:重视健康、优质、便利性消费体验 (19)(1)偏好健康产品或更优质生活类消费 (19)(2)奢侈品走近大众,出境游热度不减 (20)(3)电商渠道快速渗透,外食餐饮便利度获青睐 (21)2、品味消费时代:个性化、定制化、科技化需求显现 (23)(1)消费主体由家庭向个人转移 (23)(2)追求个性、定制化,更要求时尚引领潮流 (24)(3)家居之外,定制化家电也充分迎合年轻人口味 (25)(4)智能与中产共振释放消费活力 (26)3、品格消费时代:关注价值共享、情感社交传递 (27)(1)注重消费价值、情感互通 (27)(2)重视社交口碑的传播 (28)四、分龄解析7大主题 (29)1、分龄消费特征,老中青偏好各异 (29)2、中青代领衔新中产阶级成为消费升级主力 (29)(1)以中青代为主的新中产阶层在未来五年将成为主要消费人群 (29)(2)中产人群更注重高品质产品及服务体验 (30)(3)80后标签:消费观念较新,重视性价比 (31)3、“新生代”逐渐成为消费升级中坚力量 (31)(1)新生力量成为消费中坚人群 (31)(2)消费“新生代”均个性特征明显 (32)(3)90后标签:消费活跃,看重自由,爱休闲更娱乐 (33)(4)00后标签:注重社交,乐于表达 (34)4、老年消费市场前景广阔,期待爆发 (34)(1)人口老龄化趋势使我国老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34)(2)老年地产、金融、旅游前景广阔 (35)(3)60/70后标签:关注高品质及健康 (35)本报告聚焦于中国消费升级动因及未来风口的研判,我们认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群体年龄结构演变以及全球消费互联互通,传统消费模式将向高端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升级变迁,这将成为具有十四亿人口的庞大经济体未来重要的增长驱动力,提供各大消费行业长远而富有战略意义的发展契机。
2017年中国新消费专题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人口结构性变化催生“新消费” (3)
第二节新消费产业规模增长 (10)
一、人口结构变化 (10)
二、养老产业高速发展 (11)
三、婴幼儿用品市场需求巨大 (14)
第三节新消费产业内涵扩充 (15)
一、消费理念转变和技术创新 (15)
二、新消费关键词 (16)
第四节新消费产业细分行业分析 (23)
一、新消费之医疗美容 (23)
二、新消费之体育 (26)
三、新消费之教育 (28)
四、新消费之休闲旅游 (30)
第一节人口结构性变化催生“新消费”
未来经济结构向消费转型已是共识。
长期看,消费总水平的提高来自收入总水平的提高,比照美国历史经验,当人均 GDP 达到 5000-10000 美元时,各类可选消费支出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2011 年,全国人均 GDP 已经达到 5447美元。
2013 年,除西藏、云南、甘肃、贵州外,其余省市的人均 GDP 均已达到 5000 美元,其中天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人均 GDP 均已超过10000 美元。
随着人均 GDP 向 10000 美元靠近,未来 5 年将可选消费将处于“黄金时代”。
图 1:美国人均 GDP 在 5000-10000 美元之间,可选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
图 2:随着人均 GDP 的提升,未来耐用消费品支出有望继续增长、。
移动互联网2017年Q2报告————————————————————————————————作者:————————————————————————————————日期:移动互联网2017年Q2报告——移动生态流量全面崛起,制霸者属谁?一、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概况1.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设备概况2017年移动互联网活跃设备总数稳定在10亿以上,移动设备在中国普及率高,但增长乏力。
从2017的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移动活跃设备数增长1200万。
2. 网民性别分布移动互联网网民性别分布较为均衡,男性略多;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女性用户增长更快,近一年时间增长超过5000万。
3. 网民年龄分布▪移动互联网用户中超过六成是30岁以下年轻用户;与去年同期相比,24岁以下年轻网民相对增长最快。
▪24岁及以下年轻用户最活跃,人均每月使用20个APP,高于整体移动用户使用个数。
▪24岁及以下年轻用户偏爱的十大APP分别是:哔哩哔哩,百度贴吧,有道词典,芒果TV,网易云音乐,快手,QQ空间,王者荣耀,美团,微博。
4. 网民地域分布移动互联网用户分布的地区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及人口更多的省份和直辖市,广东,江苏及浙江省最多。
从移动互联网用户城市等级分布看,二线城市占比最高,且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最快。
不同城市等级用户偏爱的APP也各有特点,例如共享单车,大众点评等应用更受到一线城市用户喜爱。
二、国产机型品牌强势抢占市场1.移动互联网活跃设备分布移动互联网活跃设备分布中,Android系统的设备为主,安卓机型持续增长,苹果机型占比降低。
2.各城市等级移动终端月活份额安卓机型中,以小米,华为,OPPO,vivo为代表的中国国产机型品牌强势抢占市场,合计占比44.3%,iPhone依然在一二线城市分布占比最多。
3.各年龄段移动安卓终端品牌月活份额华为是国民最爱第一手机品牌,得到30岁以上用户偏爱。
OPPO是24岁以下年轻用户最常使用的手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