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阅读红色经典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四年级红色经典作文
小伙伴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红色经典。
嘎子生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可勇敢啦。
他一心想当小八路,打鬼子。
有一次,他为了给奶奶报仇,一个人偷偷地去找敌人算账。
虽然他年纪小,但是面对那些凶巴巴的鬼子和汉奸,他可一点都不害怕。
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敌人耍得团团转。
就像他在白洋淀的芦苇荡里,像个小泥鳅似的,一会儿躲这儿,一会儿藏那儿,把那些敌人搞得晕头转向,最后还成功地给八路军送了重要情报呢。
这些红色经典故事,就像一部部精彩的电影在我脑海里放映。
每次看这些故事或者听长辈们讲起,我都觉得自己好像穿越到了那个年代。
我能感受到当时人们的艰辛,也能感受到他们心中那团燃烧的火焰,那是对祖国的热爱,对和平的渴望。
这些故事也让我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我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吃着各种各样的美食,能穿着漂亮的衣服,这都是那些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所以呀,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要像这些小英雄们学习,做个勇敢、聪明、有正义感的人。
小伙伴们,你们心中的红色经典是什么样的呢?。
适合三四年级红色经典故事诵读的文章(一)《董存瑞炸碉堡》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小学生读经典红色故事简短十篇今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
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
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
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
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
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
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
“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
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
”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
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
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
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
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
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
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
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
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
怎么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
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
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
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
小学语文红色经典整本书阅读探究——以《红旗谱》为例摘要:随着中国综合性教育的改革与推进,现代语文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用整本书的阅读理念,促进阅读教学向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多维推进。
正是在这样教育思想的推动下,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课程才得以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红色经典;整本书阅读引言:整本书读理念主要是对一本书的深度解读,和对内容、情感以及书籍内容的引申思考,以及对相关联的多书的内涵、情感和内容的深度对比与解读。
在这个信念驱动下,红色经典文化阅读教学得到了有效实施。
正是借助红色经典文化阅读教学,学生养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有效推动了身心的健康发育。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阅读近年来已经变成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小学课程为了满足对阅读的需求也适时做出一些变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往往会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内容,这是因为它的变化不但从一定意义上改变了小学语文的内容,也提高了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意义。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的必修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流利水平,便于学生的日常沟通,作用非常重要。
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较低,而且逻辑思辨能力也薄弱,因此阅读教学困难度往往变得相当大。
在这个情形下,老师们可以充分发挥阅读所带来的好处,通过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来实现了便于阅读教学、提升了阅读效果的目的,将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调动出来,从而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完成了整本书阅读任务的同时,学生也拓宽了眼界,提高了知识,从而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从而完成了整本书阅读的第一任务。
二、小学语文红色经典整本书阅读探究计划策略(一)开展趣味教学,消除时代隔阂兴趣是学生参加阅读活动的最大动因,特别是在传统文学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作品的兴趣更显重要,所以,为了提高红色经典文学阅读的实效性,小学教材就需从对学生兴趣的引发和培育出发,积极开展学生兴趣教育,以减少红色经典文学与小学生之间的时间分隔,为红色经典文学阅读教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本中的红色经典《朱德的扁担》二年级课文作者:朱良才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
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
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课文1987年4月5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
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
一个树坑挖好了。
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是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今天,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已经长大了,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二年级课文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
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
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语文课堂YUWEN KETANG教师·TEACHER0292020年10月Oct.2020一、缘起:疫情复学后教学现状亟待突破在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延迟开学的日子里,为了保证正常的学习进程,学生通过网课方式进行了语文课程的学习,笔者布置了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
复学之后,笔者通过在线表单调查和线下访谈,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在线、身心状态疲怠不佳,教师的教学缓慢低效,学生情绪看似平静实则焦躁等,这些教学现状需要改变。
第一,学生疲怠的身心状态需要调整。
复学后,学生整体精神状态正常,情绪稳定,却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复学前的网课基本达到效果,学生的水平与上学期期末基本持平;忧的是在平静表象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减退,学习状态疲软懈怠。
复学后整体教学进度放缓,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建设。
笔者认为,需要用红色经典阅读来帮助学生调整茫然混沌的状态,回到正常的学习节奏。
第二,学生不当的阅读结构需要调整。
复学前的课外阅读的书目由教师推荐和学生自选两个部分组成,由于寒假时间充裕,学生自选书目的量远超推荐书目。
笔者通过钉钉群在线表单调查发现,在自选书目中,校园小说占46%,网络电子漫画读物占28%,科学知识和英语读本占19%,其余为各类杂志等。
可知,学生的阅读结构也需要调整。
笔者认为,学生需要增强对经典的爱国主义教育书籍的阅读,更需要进行能振奋精神、激发动力的“红色元素”的阅读。
第三,教材经典的红色课文需要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谈到“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笔者以四年级下册教材中出现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内容(《小英雄雨来》《黄继光》)为出发点,让学生深入地感受红色魅力,传承红色基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思考:经典红色课文的阅读实践可成为突破口部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指出:“语文教材要继续注重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量阅读和实践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闪闪的红星》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闪闪的红星》,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
(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闪闪的红星》的作者、背景及故事大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2)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1)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文学作品(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学生朗读优美语句,感受作品魅力。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闪闪的红星》。
2. 运用本课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勇敢、坚强、团结、助人为乐的小故事。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内容包括: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
08 红色经典【阅读点津】红色经典作品主要指革命历史题材类小说、故事、影视等,它集中体现了特定的历史时期集体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教材。
阅读这类作品,我们要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初步认识作品的深刻内涵,从革命先烈、革命前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事迹中学习和弘扬他们的爱国情怀、坚定信仰和献身精神。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全国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测评四年级组试题】红梅赞阎肃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1.选择。
(4分)(1)《红梅赞》是歌剧(D )的主题曲。
A.《白毛女》B.《小二黑结婚》C.《原野》D.《江姐》(2)“一片丹心向阳开”中的“阳”指的是(B)A.太阳B.党和祖国C.阳光【解析】本题是对文化常识及重点词语的考查。
(1)题中,《红梅赞》是一首携带着鲜明的时代色彩与深刻的革命烙印的红色歌曲,集中表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志士面对革命斗争的严峻形势,奋力抗争、追求光明的革命精神,作为歌剧《江姐》的主题曲,自1964年问世,在大众中广为传唱。
(2)题中,重点词语“阳”在此处引申为党和祖国。
2.“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这两句歌词赞美了江姐等革命志士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歌词的理解。
通读这首歌词,“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意思是环境再恶劣也不惧怕,这正体现了江姐等革命志士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3.请写两句你积累的赞美梅花的诗句。
(2分)示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解析】本题考查积累运用的能力。
在学习中,我们要学会分类积累一些古诗词名句,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方便运用。
4.“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这几句歌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B)(3分)A.赞美了梅花在严寒开放的傲霜斗雪的品质。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13倔强的小红军人教版2019【重点生字】倔:jué顽强 ,固执:倔强〔ji刵g 〕。
古同“崛〞 ,突出。
倔juè言语粗直 ,态度不好:那老头真倔。
笔画数:10;部首:亻;造句:这个孩子倔强的不成认错误。
荒:huāng年成不好 ,收成不好:荒年。
灾荒。
防荒。
备荒。
长满野草 ,或无人耕种:荒芜。
荒地。
开荒。
废弃:荒废。
荒疏。
荒置。
业精于勤 ,荒于嬉。
冷落偏僻:荒村。
荒郊。
荒落〔lu?〕〔a.荒凉冷落;b.荒疏衰退〕。
荒颓。
严重缺乏 ,不够用:煤荒。
不实在的 ,不正确的:荒信。
荒唐〔a.浮夸 ,不实在;b.行为放纵。
“唐〞均读轻声〕。
放纵 ,迷乱:荒淫。
荒腆〔沉湎于酒〕。
远 ,遥远的地方:荒远。
荒遐。
八荒。
扩大:“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包有:“奄有龟蒙 ,遂荒大东 ,至于海邦〞。
工业上指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荒子〔毛坯〕。
笔画数:9;部首:艹;造句:这块地没人耕种 ,已经荒废了。
忍:rěn耐 ,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忍耐。
忍痛。
忍受。
容忍。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狠心 ,残酷:忍心。
残忍。
笔画数:7;部首:心;造句:没有人会忍耐你这种蛮横的行为。
惫:〔憊〕bèi〔惫赖〕狡诈;无赖。
极度疲乏:疲惫。
惫乏。
惫倦。
惫累〔l坕〕。
笔画数:12;部首:心;造句:经过一夜的休息 ,她已经不再疲惫了。
牵:〔牽〕qiān拉 ,引领向前:牵引。
牵曳。
牵头。
牵线。
牵萝补屋〔把萝藤拉上屋顶来补草房 ,形容生活困难 ,亦喻将就凑合〕。
关连 ,带累:牵连。
牵强〔勉强牵连在一起〕。
意惹情牵。
笔画数:9;部首:牛;造句:这件事牵连到很多人。
翘:〔翹〕qiáo举起 ,抬起 ,向上:翘首。
翘望。
翘企〔殷切企望〕。
翘足引领。
特出:翘才〔高才〕。
翘楚〔喻杰出的人才〕。
翘〔翹〕qiào 一头向上仰起:翘尾巴。
翘辫子〔死〕。
笔画数:12;部首:羽;造句:松鼠总是把尾巴翘的很高。
四年级朗诵红色经典篇目
以下是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朗诵的红色经典篇目:
1. 《红旗颂》
红旗迎风飘扬起,辉煌的胜利在等待。
好像太阳洒满大地,照亮人民的前途。
2. 《红军长征记》
英勇的红军走过万水千山,风雨无阻,战胜了一切困难。
胜利的歌声响彻云霄,长征的足迹铺就了新的道路。
3. 《红星照我去战斗》
红星照我去战斗,铁骨铮铮鼓舞士气。
奔向胜利的战场,为了人民的幸福与自由。
4. 《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带领我们走向新时代,为人民谱写了壮丽篇章。
这些篇目都是红色经典,具有浓厚的革命历史和思想内涵,适合四年级学生朗诵。
当然,具体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来决定,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目进行朗诵。
同时,朗诵时要注意表达清晰、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14.小英雄雨来同步阅读倔强的小红军素材新人教版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附送:2019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14.小英雄雨来抗战时期的小英雄素材新人教版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
“童心向党”红色经典诵读推荐篇目1.《赤潮曲》(瞿秋白)2.《西江月·井冈山》(毛泽东)3.《可爱的中国》(方志敏)4.《梅岭三章》(陈毅)5.《长征组歌》节选“到吴起”和“祝捷”(肖华)6.《沁园春·雪》(毛泽东)7.《延安与中国青年》(柯仲平)8.《血写的课本》(雁翼)9.《给战斗者》(田间)10.《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11.《王贵与李香香》节选(李季)12.《大娘》13.《延河照旧流》戈壁舟14.《黄河颂》(光未然)15.《回延安》(贺敬之)16.《有的人》臧克家17.《雷锋之歌》节选(贺敬之)18.《团泊洼的秋天》(郭小川)19.《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20.《望星空》(温家宝)赤潮曲作者:瞿秋白赤潮澎湃,晚霞飞动,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
远东古国,四万万同胞,同声歌颂,神圣的劳动。
猛攻,猛攻,捶碎这帝国主义万恶丛!奋勇,奋勇,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
何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从今后,福音遍被,天下文明,只待共产大同……看!光华万丈涌。
西江月·井冈山毛泽东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可爱的中国(节选)作者:方志敏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的睡着不醒吗?他们不知道用自己的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朋友,听到没有母亲哀痛的哭骂?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分对!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怪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制自己,眼睁睁的望着我们这位挺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的发挥出来。
抗战时期的小英雄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
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
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1940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
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
小学四年级红色经典演讲稿(通用3篇)小学四年级红色经典篇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四(8)班的。
伟大的红军长征胜利75年了,无数的长征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们的心。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不能忘记长征,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红军流血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与奉献,能有我们的今天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
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
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因此,我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
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10岁开始到12岁跑着参加了长征,因为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20xx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
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
往哪走?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
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
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一边宣传鼓动。
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
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
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
一天早晨,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坚持着。
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她要不要歇一会儿,她摇摇头。
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到了地上。
大家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抬着她走。
躺在担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抬担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艰难。
几天以后,王新兰连饭也吃不下,昏昏沉沉,头发眉毛都脱落了,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
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摸摸她的额头,翻开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说:“这娃儿恐怕不行了。
读《红色经典》有感本文是关于四年级读后感的读《红色经典》有感,感谢您的阅读!我们小学生应该知道我们中国的历史。
我从书中找到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如董存瑞、刘胡兰、王若飞……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董存瑞所在的解放军正准备攻打热河的隆化。
敌人在隆化城周围修建了许多堡垒,敌人躲在堡垒的里边射击,导致我们部队无法前进。
形势很明显:当然,炸掉。
组织正在不知道派谁去完成这个任务。
可是,这时董存瑞积极要求去。
他三番五次地要求,组织终于同意他去作战。
我军的机枪,像一阵飓风,忽然刮了起来,董存瑞就在这股火力下出动了。
董存瑞夹起药包,一挥手就冲了上去,像一头力大无比的水牛。
几个堡垒给炸毁了。
就在这时,还有几十米就到隆化,可是敌人已经在那防守,李振德到一半路程就被敌人的火舌射到了。
连长咬着牙,不知何人去?“连长,我去!”董存瑞坚定地说。
董存瑞到一半已被敌人射到左腿,一股鲜血涌了出来。
董存瑞在挣扎着,就差十来米了,慢慢地董存瑞爬到目的地,他把炸药放在桥沿上,可都滑了下来。
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随着冲杀声越来越紧,他清楚:为了革命胜利必须牺牲生命。
“嘭”董存瑞壮烈牺牲了。
刘胡兰出生在一个憨厚朴实家庭。
小时候她上学努力吮吸最甜美的甘露,来滋养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难怪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再加上她乖巧懂事,因此家长老师都非常喜欢她。
她亲眼目睹地主横行霸道,一心想参加革命为国家效一份力。
红军路过她们村的时候,她报名参加了红军,因为她年龄很小,所以只当上了侯补党员。
她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甜蜜。
她在军队里做织衣工作。
刘胡兰和几个妇女接到一批做军鞋的任务,刘胡兰等人找巧手的妇女剪出鞋样,采取变工互助的方法,只用了七八天, 200 双军鞋就完成了。
王若飞是中国共产党久经沙联的优秀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1946 年 1 月,他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在会上,他按照党中央要求,既坚持原则,又掌握灵活的斗争策略,在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重大问题上,团结各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的独裁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