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23.00 KB
- 文档页数:60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指标计算经济费用效益分析(Economic Cost-Benefit Analysis,简称CBA)是一种评估项目或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的方法。
它通过将项目或政策的成本与其带来的效益进行比较,来确定其是否值得实施。
在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时,有几个重要的指标需要计算。
首先是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简称NPV)。
净现值是将项目或政策的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减去其成本的总和。
现值是指将未来的现金流量以一些折现率进行折算,以反映时间价值。
计算净现值的公式如下:NPV=Σ(Ct/(1+r)^t)-C0其中,Ct是项目在第t期的现金流量,r是折现率,C0是项目或政策的成本。
净现值为正数意味着项目或政策的收益大于成本,值得实施。
净现值为零表示收益等于成本,收益和成本相抵消。
净现值为负数表示收益小于成本,不值得实施。
其次是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简称IRR)。
内部收益率是使得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
通常,项目或政策的内部收益率与确定性收益率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值得实施。
计算内部收益率的方法通常是通过迭代计算,使得净现值等于零。
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确定性收益率,说明项目或政策的回报超过了投资成本,值得实施。
如果内部收益率小于确定性收益率,说明回报不足以弥补投资成本,不值得实施。
第三个指标是成本效益比(Cost-Benefit Ratio,简称CBR)。
成本效益比是项目或政策的利益与成本的比率。
计算成本效益比的公式如下:CBR=Σ(Ct/(1+r)^t)/C0其中,Ct是项目在第t期的现金流量,r是折现率,C0是项目或政策的成本。
成本效益比大于1表示收益大于成本,值得实施。
成本效益比小于1表示收益小于成本,不值得实施。
除了以上这些指标,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社会利益、环境效益等。
对于这些因素,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评估和加权分析来确定其对决策的影响。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1. 简介经济费用效益分析(Economic Cost-Benefit Analysis)是一种常用的决策工具,用于评估项目或政策的经济性和效益。
通过将预期的费用与收益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项目的潜在盈亏情况,并作出明智的决策。
2. 基本原理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项目或政策的总成本和总收益来评估其经济性。
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如购买设备和培训成本等。
总收益则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如增加的销售额和减少的环境污染等。
3. 步骤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通常包括以下步骤:3.1 确定分析对象首先,需要明确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或政策。
3.2 收集数据收集与项目或政策相关的数据,包括费用和收益的信息。
3.3 评估费用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评估项目或政策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3.4 评估收益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评估项目或政策的直接和间接收益。
3.5 比较费用和收益将评估的费用和收益进行比较,计算出净现值或内部收益率等指标。
3.6 分析结果根据比较的结果,进行经济性和效益的分析和评估。
4. 优点和局限性4.1 优点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具有以下优点:•可以量化和比较项目或政策的经济性和效益;•可以帮助决策者对不同方案进行权衡,选择最优方案;•可以提供决策的依据,减少决策的主观性。
4.2 局限性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也有一些局限性:•需要准确的数据和假设,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分析结果;•难以考虑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和环境影响;•可能存在评价倾向,如过度关注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期影响。
5. 实例应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以建设一座高速公路为例进行说明:假设某地区拟建设一条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的直接成本包括土地购买费用、道路建设费用和运营费用等,间接收益包括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等。
通过对这些成本和收益进行评估和比较,可以计算出该高速公路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指标,从而判断该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益。
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经济费用效益分析(Economic Cost Benefit Analysis,简称CBA)是指对项目或政策进行全面研究、评估,评估其实施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成本的一种方法。
CBA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通过测定项目的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是否具备经济可行性和合理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定义、目的、步骤以及在实施项目中的重要性。
一、定义: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是一种评估、比较不同社会选择项目或政策的方法,它通过分析项目的成本和效益,以货币的方式来评估其是否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并由此提供决策依据。
二、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合理性,确定投资决策的基础。
通过比较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可以评估项目是否值得投资,以及相对于其他项目是否具有优势。
三、步骤: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界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和时间框架。
2.收集项目的成本数据:收集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3.衡量项目的效益:根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确定评估项目的效益指标,如产出、就业、税收等,并将其转化为货币单位。
4.评估项目的成本:将收集的成本数据转化为货币单位,包括一次性成本和经营性成本,计算项目的总成本。
5.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和折现率,计算项目的净现值。
如果净现值为正,则项目是经济可行的;如果净现值为负,则项目是经济不可行的。
6.进行敏感性分析:对项目的敏感性因素进行分析,评估这些因素对项目净现值的影响程度。
7.编制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报告:将以上分析结果编制成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报告,提供给决策者参考。
四、重要性: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在项目决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通过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可以评估项目是否能够创造经济效益,从而判断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2.提供决策依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提供了项目决策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一、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定义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是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分析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率和对社会福利所做出的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和财务分析的区别1、经济目标不同:财务效益分析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上,考察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所追求的经济目标是企业盈利最大化。
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是站在国民经济角度上进行宏观分析和评价,不仅仅关心项目给企业带来的盈利,而且还要关心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即国民经济效益最大化。
2、价值尺度不同:财务效益分析是计算和分析在市场价格下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计算费用和效益的价值尺度是市场价格。
而经济效益分析要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和有效使用,以及国民经济的最佳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
另外,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变化也是国民经济效益分析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作为价值尺度的价格,应该是满足以上要求的合理的价格,即为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有效使用,追求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纳入国内国际市场价格体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即影子价格,包括影子汇率和影子工资。
3、折现率不同:财务效益分析采用的是各部门、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者是综合平均利率加风险系数,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折现率。
而经济效益分析采用的是全国统一的社会折现率。
4、汇率不同:财务效益分析使用官方汇率,而经济效益分析使用的是影子汇率。
汇率实质是一种外汇价格,官方汇率体现了现行的外汇价格,所以在财务效益分析中,用官方汇率换算、计算费用和效益。
经济效益分析要求使用一种反映资源稀缺性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外汇价格,所以要对现行汇率进行调整,用比较合理的汇率进行换算和计量。
5、出发点不同:财务效益分析的出发点是经营项目的企业。
经济效益分析的出发点是国民经济。
6、外部费用和外部效益不同:财务效益分析不计入外部费用和外部效益。
经济效益分析计入外部费用和外部效益。
7、主要计算指标不同:财务效益分析主要计算指标包括财务内部效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