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家庭病床服务规范细则
- 格式:ppt
- 大小:365.00 KB
- 文档页数:98
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一、家庭病床的分类(一)医疗型:以收治老年性疾病、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二中晚期肿瘤等病种为主体。
1、诊断明确或基本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病人,由于住院困难且需连续观察治疗的病人;2、长时间治疗、住院花费较高、病情允许在家庭治疗的病人;3、年老体残,行动不便,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的病人;4、需予以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中晚期肿瘤病人;5、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治疗的病人。
(二)康复型:心血管疾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康复期,可能或已经遗留后遗症(功能障碍或残疾),根据病情需进行以社区康复治疗为主的病人。
(三)综合服务型:以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单一、长期卧床、适宜家庭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
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开展心理卫生、营养膳食、功能锻炼、疾病防治、家庭医学保健知识指导,培训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作好家庭生活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服务内容及收治对象(一).服务内容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床、基础护理、输液、注射、输氧(含雾化)、换药、拆线、导尿(含膀脱冲洗)、灌肠(含保留灌肠)、鼻饲、一般穿刺、物理降温、针灸、拔罐、刮莎、中药泡洗治疗、 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临床检验及标本采集、医疗康复、心理咨询治疗、营养膳食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和健康保健知识指导等。
(二)、收治对象1、病情适合在家庭医疗的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患者。
2、出院后恢复期仍需治疗、康复的患者。
3、老弱病残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的患者。
4、适合家庭病床治疗的部分妇产科、传染病、职业病、精神病患者。
5、晚期肿瘤需要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患者。
对在门诊看病困难而不需要住院的长期慢性病人,要搞好出诊,可不建床。
三、管理规范(一)建床条件1、建立家庭病床的病员是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病人,建有个人健康档案。
2、建立家庭病床须由患者或家属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建床要求,并填写申请表。
3、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在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服务时须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属或看护人员在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工作制度
1. 为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护理、治疗的病人建立家庭病床。
2. 家庭病床收治的病种范围应结合机构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确定。
3. 家庭病床的医护人员应由医疗护理技术骨干担任,经培训后上岗,严格执行诊治、护理常规和各项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
4. 建立家庭病床病历和家庭护理病历,定期查房,并对家庭病床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提供康复指导,必要时安排会诊、转诊。
5. 为医护人员配备适用于家庭病床开展工作的诊断、检查、治疗和抢救设备及必要的交通工具。
6. 家庭病床的收费应执行国家统一医疗收费标准。
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三篇篇一: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一、家庭病床主要为所辖地段区域内的病员提供方便。
二、收治对象包括可以在家庭治疗无危险的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老弱残疾去医院治疗有困难的病员和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但又需要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的病员。
三、收住办法:(一)门诊医师根据就诊者的病情确定需要建床者,或出院病员需康复治疗者,可联系建立家庭病床。
科室安排医师对建立家庭病床的病员进行体格检查,办理登记手续。
(二)建立“家庭病床一览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建床日期、住址。
撤床后立即注销。
(三)医护人员按时到家庭病床家查房(每周1~2次)、治疗,并向病员亲属交待注意事项,以取得病员亲属的密切配合。
四、建立家庭病床病历,按“入院记录’”格式要求填写,每次查房或进行治疗后应记病程记录。
护理人员按医嘱进行治疗。
五、护理人员应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六、家庭病床病员需做各种检查,如化验、X 线等,可由负责医师开写申请单,病员直接来医院交费或记帐后到有关医技科室做检查。
七、医务人员根据病情需要办理撤床、转院手续.并做好月、季、年度统计报告工作。
篇二:家庭病床管理制度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一、家庭病床的分类(一)医疗型:以收治老年性疾病、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二中晚期肿瘤等病种为主体。
1、诊断明确或基本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病人,由于住院困难且需连续观察治疗的病人;2、长时间治疗、住院花费较高、病情允许在家庭治疗的病人;3、年老体残,行动不便,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的病人;4、需予以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中晚期肿瘤病人;5、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治疗的病人。
(二)康复型:心血管疾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康复期,可能或已经遗留后遗症(功能障碍或残疾),根据病情需进行以社区康复治疗为主的病人。
(三)综合服务型:以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单一、长期卧床、适宜家庭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家庭病床的管理,提高家庭病床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家庭病床是指医疗机构在患者家中设立病床,为符合条件、需要连续治疗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种特殊服务形式。
第三条家庭病床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满意;2. 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风险;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4. 严格收费标准,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第二章家庭病床的设立与管理第四条家庭病床的设立应经医院批准,由医院相关部门负责。
第五条家庭病床的设立条件:1. 患者病情稳定,符合住院指征;2. 经医师评估,后续需连续观察治疗;3. 患者及家属同意在家接受治疗;4. 家庭环境符合医疗护理要求。
第六条家庭病床的设立程序:1. 患者及家属向医院提出申请;2. 医院进行评估,确认是否符合设立条件;3. 双方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4. 医院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服务。
第七条家庭病床的管理:1. 医院设立家庭病床管理办公室,负责家庭病床的日常管理工作;2. 定期对家庭病床进行巡查,确保医疗护理质量;3. 对家庭病床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4.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及时解决问题。
第三章家庭病床的服务内容第八条家庭病床的服务内容包括:1. 医师定期上门查床、治疗、护理;2. 药物配送、注射、换药等服务;3. 康复指导、健康教育;4. 协助患者办理住院、转诊手续。
第九条家庭病床的医护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2. 熟悉家庭病床的服务规范和操作流程;3.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第四章家庭病床的收费标准第十条家庭病床的收费标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公开透明。
第十一条家庭病床的收费项目包括:1. 医疗服务费;2. 药物费;3. 护理费;4. 其他相关费用。
第五章家庭病床的监督管理第十二条医院对家庭病床的设立、服务、收费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
家庭护理病床管理制度1.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家庭护理病床的使用和管理,提供安全、舒适和有效的护理环境,以确保病人得到适当的护理和照顾。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家庭护理病床的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
3.家庭护理病床的选择和设置3.1 家庭选择病床时,应考虑病人的护理需求、卫生和安全要求,并确保病床符合规定标准。
3.2 家庭护理病床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病床周围应保持通畅,避免堆放杂物。
病床与墙壁之间应保持足够的距离,方便护理人员的操作。
病床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
病床上的床垫应选择舒适、透气的材料,并定期更换和清洁。
4.家庭护理病床的使用4.1 病人在病床上的使用应符合医生的指示和护理计划,遵循病床的使用说明。
4.2 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在使用病床时,应提供适当的护理和照顾,保持病床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4.3 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在使用病床时,应注意病人的体位和姿势,避免压疮和其他不适。
4.4 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应经常检查病床的稳固性,并及时修复和更换病床的损坏部件。
5.家庭护理病床的维护和清洁5.1 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应定期对病床进行维护和清洁,保持病床的正常运行和卫生。
5.2 病床的清洁包括床垫、床架、侧栏等部件的清洗和消毒,可以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液进行清洁。
5.3 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应妥善处理病床的污物,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污物传播和感染。
6.家庭护理病床的安全管理6.1 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应注意病床的使用安全,遵守以下安全规定:避免在病床上吸烟或使用明火。
禁止将电器设备放置在病床上。
避免饮食过程中将食物或饮料溅洒到病床上。
保持病床周围的地面干燥,避免滑倒和摔伤。
6.2 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应遵守病床的使用规则,不得擅自更改病床的结构和部件。
7.病床的报废和更换7.1 当病床无法维修或使用寿命已到时,应及时报废并更换新的病床。
7.2 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病床的状况,确保病床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家庭病床规章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了更好地关爱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家庭病床的管理,确保家庭病床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条家庭病床设置条件1. 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向医院提出申请,并经医院审核批准。
2. 患者居住环境适宜,具备基本的医疗和生活条件。
3. 患者家属能够配合医院进行家庭病床的管理和护理。
第三条家庭病床服务内容1. 医院派出的医护人员按照医疗服务规范,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
2. 医院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3. 医院定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条家庭病床管理1. 患者家属应配合医院医护人员,做好家庭病床的护理工作。
2. 患者家属应保证家庭病床环境的整洁、卫生和安全。
3. 患者家属应按照医院规定,按时支付相关费用。
第五条家庭病床的日常维护1. 医院定期对家庭病床进行巡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患者家属应配合医院进行家庭病床的维护工作。
第六条家庭病床的终止1. 患者病情好转,经医院评估可以出院的,医院终止家庭病床服务。
2. 患者家属主动要求终止家庭病床服务的,医院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终止。
3. 患者病情恶化,需要转院治疗的,医院终止家庭病床服务。
第七条违约责任1. 患者家属未按照本规章制度履行相关义务的,医院有权终止家庭病床服务,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 医院未按照本规章制度提供服务的,患者家属有权向医院提出投诉和举报,医院应当及时处理。
第八条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所有。
以上规章制度仅供参考,具体实施需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患者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家庭病床服务。
家庭病床科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家庭病床科室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健全科室管理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家庭病床科室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家庭病床科室管理工作。
第三条家庭病床科室管理应本着公平、公正、合理、科学的原则,确保服务质量。
第四条家庭病床科室管理应遵循卫生部门有关规定,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五条科室管理应根据病人需求和医疗服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科室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第七条家庭病床科室管理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职责,维护科室正常秩序。
第八条家庭病床科室管理制度的制订、修改和解释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经科室会议通过后执行。
第二章科室组织与管理第九条家庭病床科室的组织架构由科室主任、副主任和科室人员组成,具体设置人数根据科室规模而定。
第十条科室主任是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科室的工作。
第十一条科室副主任协助主任处理科室事务,分工明确,合作顺畅。
第十二条科室人员按照医疗服务需要进行分工,各司其职,协作配合。
第十三条科室人员要求业务能力强,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第十四条科室人员要遵守工作纪律,服从领导安排,保守病人信息。
第十五条科室主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员每月进行一次例会,总结前一段时间的工作,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第十六条科室主任负责制定科室绩效考核方案,按照考核结果奖惩有方。
第三章病床管理第十七条家庭病床科室的病床管理应遵循卫生部门有关规定,保证病房整洁、卫生。
第十八条家庭病床科室的病床要分类管理,按照科室规定进行分配使用。
第十九条家庭病床科室要做好病床的消毒、清洁、定期更换被单等工作,确保病人的医疗环境安全。
第二十条家庭病床科室要定期对病床进行保养维修,确保床榻的牢固和使用寿命。
第二十一条家庭病床科室要保证病床设施的正常使用,确保病人的舒适度。
第二十二条家庭病床科室要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和器材,确保医疗服务的顺畅进行。
家庭病床护理规范一、家庭护士的服务范围及内容1、家庭健康护理(1)家庭健康护理的内涵:家庭健康护理一种是社会保证服务系统的延伸,即由医院为家庭提供上门护理保健服务和家庭护士所进行的护理服务。
另一种是由专业人员指导下所进行的家庭自我护理。
(2)家庭健康护理具体内容:指导家庭成员互相帮助、督促、沟通、理解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宣传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要点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指导家庭配备常用的药物及医疗器械重点指导家庭成员掌握止血、催吐等急救技术。
2、家庭病床护理(1)家庭病床护理的内涵:是以患者家庭为病房而建立的病床服务,是家庭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2)家庭病床护理的具体内容:①为患者提供知识和技术咨询指导②对不同病情运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适时修正护理方案③对患者或家属进行护理操作技术培训,使其协助做好护理工作④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减轻心理负担⑤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人群自我保健能力⑥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护理。
二、家庭护理的工作内容1、执行基础、专科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规章制度。
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做到稳、准、轻、快、敏捷。
操作时不能强迫、恐吓,帮助病人消除恐惧感,保持愉快的情绪,要用言语关心病人,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以便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协助医生做好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咨询、辅导、接诊和治疗工作。
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体贴爱护、主动热情,表情亲切,说话温和,工作耐心细致,有问必答,绝不与病人争吵。
3、执行口服、注射、其它途径给药治疗及采集检验标本;注意巡视、观察病情及输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协助新入、急、危重病人的处理,护送危重病人外出检查。
4、经常性地深入和病人交流,以获得有关病人病情的信息,了解病人的疑虑,及时解决病人存在的问题,向家属和病人解释病症的原因、治疗原则、注意事项并进行饮食生活指导、健康教育指导。
5、加强基础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相关知识,比如,常见病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机制,治疗、预防护理,多看本科室每个病人的病历、治疗经过、疗效及各项化验指标,对每个病人的病情用药治疗了如指掌,在进行治疗护理查对时,做到心中有数。
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一、家庭病床的分类(一)医疗型:以收治老年性疾病、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二中晚期肿瘤等病种为主体。
1、诊断明确或基本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病人,由于住院困难且需连续观察治疗的病人;2、长时间治疗、住院花费较高、病情允许在家庭治疗的病人;3、年老体残,行动不便,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的病人;4、需予以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中晚期肿瘤病人;5、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治疗的病人。
(二)康复型:心血管疾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康复期,可能或已经遗留后遗症(功能障碍或残疾),根据病情需进行以社区康复治疗为主的病人。
(三)综合服务型:以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单一、长期卧床、适宜家庭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
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开展心理卫生、营养膳食、功能锻炼、疾病防治、家庭医学保健知识指导,培训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作好家庭生活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服务内容及收治对象(一)。
服务内容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床、基础护理、输液、注射、输氧(含雾化)、换药、拆线、导尿(含膀脱冲洗)、灌肠(含保留灌肠)、鼻饲、一般穿刺、物理降温、针灸、拔罐、刮莎、中药泡洗治疗、 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临床检验及标本采集、医疗康复、心理咨询治疗、营养膳食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和健康保健知识指导等. (二)、收治对象1、病情适合在家庭医疗的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患者.2、出院后恢复期仍需治疗、康复的患者。
3、老弱病残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的患者.4、适合家庭病床治疗的部分妇产科、传染病、职业病、精神病患者.5、晚期肿瘤需要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患者.对在门诊看病困难而不需要住院的长期慢性病人,要搞好出诊,可不建床.三、管理规范(一)建床条件1、建立家庭病床的病员是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病人,建有个人健康档案.2、建立家庭病床须由患者或家属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建床要求,并填写申请表。
3、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在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服务时须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属或看护人员在场。
以收治老年性疾病、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二中晚期肿瘤等病种为主体。
1、诊断明确或者基本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病人,由于住院困难且需连续观察治疗的病人;2、长期治疗、住院花费较高、病情允许在家庭治疗的病人;3、年老体残,行动不便,到医院连续就诊艰难的病人;4、需予以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中晚期肿瘤病人; 5、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治疗的病人。
心血管疾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康复期 ,可能或者已经遗留后遗症(功能障碍或者残疾 ),根据病情需进行以社区康复治疗为主的病人。
以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单一、长期卧床、适宜家庭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
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开展心理卫生、营养膳食、功能锻炼、疾病防治、家庭医学保健知识指导,培训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作好家庭生活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床、基础护理、输液、注射、输氧(含雾化)、换药、拆线、导尿(含膀脱冲洗)、灌肠(含保留灌肠)、鼻饲、普通穿刺、物理降温、针灸、拔罐、刮莎、中药泡洗治疗、 B 超检查、心电图检查、临床检验及标本采集、医疗康复、心理咨询治疗、营养膳食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和健康保健知识指导等。
1、病情适合在家庭医疗的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患者。
2、出院后恢复期仍需治疗、康复的患者。
3、老弱病残到医院连续就诊艰难的患者。
4、适合家庭病床治疗的部份妇产科、传染病、职业病、精神病患者。
5、晚期肿瘤需要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患者。
对在门诊看病艰难而不需要住院的长期慢性病人,要搞好出诊,可不建床。
1、建立家庭病床的病员是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病人,建有个人健康档案。
2、建立家庭病床须由患者或者家属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建床要求, 并填写申请表。
3、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在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服务时须有具备彻底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属或者看护人员在场。
4、建立家庭病床双方应签定建床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建床原因、服务模式、医务人员责任、病人及家属的责任、查床及诊疗基本方案、收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等。
广州市社区卫生家庭病床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长,家庭病床服务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本规范旨在规范广州市社区卫生家庭病床服务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服务对象与条件1. 服务对象:广州市范围内,因疾病、残疾或其他原因导致行动不便,需要在家庭环境中接受持续性医疗服务的居民。
2. 服务条件:申请家庭病床服务的居民需具备以下条件:(1)居住在广州市范围内;(2)持有广州市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3)经医疗机构评估,确需在家庭环境中接受持续性医疗服务。
三、服务内容与标准1. 服务内容:家庭病床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病情监测与评估;(2)药物治疗与护理;(3)康复训练与指导;(4)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5)紧急救援与转诊服务。
2. 服务标准:家庭病床服务应遵循以下标准:(1)服务质量:确保服务过程中的医疗安全,提供符合医学伦理的服务;(2)服务效率:及时响应居民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3)服务态度:尊重居民意愿,关爱居民,提供温馨、人性化的服务。
四、服务流程与管理制度1. 服务流程:(1)居民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居民向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家庭病床服务申请;(2)评估与审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申请人的病情、家庭环境等进行评估,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3)签订服务协议:申请人与服务提供方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4)提供服务:服务提供方按照协议约定,为申请人提供家庭病床服务;(5)服务结束:服务期满或申请人病情好转,服务提供方终止服务。
2. 管理制度:(1)服务登记制度:服务提供方需建立家庭病床服务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等;(2)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服务提供方应建立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确保服务质量符合规定标准;(3)服务反馈制度:服务提供方应建立服务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居民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4)服务监督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家庭病床服务的监督,确保服务规范、安全、有效。
家庭病床服务实施方案模板家庭病床服务实施方案模板一、概述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将医疗设备和专业医护人员送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本实施方案旨在规范家庭病床服务的提供方式,确保患者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护理,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服务内容1. 提供医疗设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为其提供适当的医疗设备,如床位、呼吸机、输液器等。
2. 医疗护理:为患者提供有关病情监测、药物管理、伤口护理、身体清洁等医疗护理服务。
3. 专业人员陪护:为患者安排专业护工或护理人员进行全天候的陪护和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 心理支持: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5. 家庭环境优化: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家庭环境,包括清洁、通风、安全等方面的优化。
三、服务流程1. 预约服务:患者或家属与服务提供方进行沟通,确定需要的服务内容和时间。
2. 家庭评估:服务提供方派遣专业人员对患者和家庭环境进行评估,确定符合家庭病床服务的条件。
3. 设备安装: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评估结果,提供相应的医疗设备并进行安装和调试。
4. 护理服务:安排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医疗护理,包括病情监测、药物管理、伤口护理等。
5. 定期评估:定期对患者的病情和服务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服务内容和方案。
6. 结束服务: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或家属的需求,结束家庭病床服务,并进行整理和清理。
四、服务标准1. 服务时间:全天候提供服务,根据患者和家属的需求进行安排。
2. 服务人员:提供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和陪护,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3. 健康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并进行监督和指导。
4. 紧急救援: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响应并采取必要的救护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五、服务费用家庭病床服务的费用由患者或其家属自行承担。
具体的费用标准根据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长进行计算,由服务提供方与患者或家属协商确定。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家庭病床服务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重要形式,是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形势要求、方便社区患者获得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有效方法,是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走入社区,走进家庭,不断满足辖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规范家庭病床服务和管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卫生部《家庭病床暂行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结合天津市及我区家庭病床现状,我局组织拟订了《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旨在规范家庭病床服务流程及项目,为社区患者提供安全、规范、连续、便捷的家庭病床服务。
2014年7月20日附件:《家庭病床服务规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家庭病床服务的定义、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管理要求等。
2定义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对需要连续治疗,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在其家中设立病床,由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查床、治疗、护理,并在特定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的一种基层医疗服务形式。
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是居住在辖区内提出建床需求,且符合家庭病床收治范围的患者。
3收治范围家庭病床的收治对象应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患者。
具体包括:诊断明确,需连续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因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并经医师,确认病情稳定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经住院治疗病情已趋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和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其他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患者,需连续观察和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处于疾病终末期需姑息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的患者。
4服务机构与人员4.1原则上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具备开设家庭病床资质的民营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4.2从事家庭病床工作的医生、护士,应具有注册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资质,并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能独立工作。
4.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床数量应与其配备的医师、护士数和管理、服务能力相适应,以保证家庭病床服务质量。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家庭病床服务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重要形式,是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形势要求、方便社区患者获得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有效方法,是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走入社区,走进家庭,不断满足辖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规范家庭病床服务和管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卫生部《家庭病床暂行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结合天津市及我区家庭病床现状,我局组织拟订了《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旨在规范家庭病床服务流程及项目,为社区患者提供安全、规范、连续、便捷的家庭病床服务。
2014年7月20日附件:《家庭病床服务规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家庭病床服务的定义、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管理要求等。
2定义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对需要连续治疗,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在其家中设立病床,由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查床、治疗、护理,并在特定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的一种基层医疗服务形式。
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是居住在辖区内提出建床需求,且符合家庭病床收治范围的患者。
3收治范围家庭病床的收治对象应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患者。
具体包括:诊断明确,需连续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因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并经医师,确认病情稳定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经住院治疗病情已趋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和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其他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患者,需连续观察和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处于疾病终末期需姑息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的患者。
4服务机构与人员4.1原则上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具备开设家庭病床资质的民营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4.2从事家庭病床工作的医生、护士,应具有注册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资质,并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能独立工作。
4.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床数量应与其配备的医师、护士数和管理、服务能力相适应,以保证家庭病床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