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58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内科学教案

口腔内科学教案

课题

第八章口腔黏膜病

第四节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授课班级

11口腔医学3班

主讲教师

王红

学时

2

基本内容

方法手段

时间分配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表现?

导入新课:课程特点、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学时分配

一、白色角化病

(一)病因:黏膜长期受明显的机械或化学刺激饿引起白色角化斑快。

(二)病理:上皮过度角化或部分不全角化。(三)临床表现:根据临床发病部位分三型(四)诊断:去除病因刺激因素后病变消失(五)鉴别:白色水肿;颊白线;灼伤

(六)治疗:主要去除局部刺激,角化严重者局部可用维A酸。

二、口腔白斑

口腔白斑是口腔粘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它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部分可转化为癌。

(一)病因:仍未明。

(1)局部因素

1)吸烟:可引起白斑,戒烟后无变化。

2)牙源性刺激:不良修复体、残根、残冠、磨损的尖锐边缘嵴等可引起白斑,去除刺激不能痊愈者。

3)白色念球菌感染:经抗真菌治疗仍无好转。4)其它理化刺激:如嚼槟榔、酒、醋、辣、烫等等也可能在形成白斑上起促进作用。

(2)全身因素

1)遗传:由于遗传物质上的某些缺陷,这类患者染色体脆性增高,对白斑易感。

2)免疫:全身或局部免疫反应的缺陷,不能有效清除异物的侵入或对突变细胞。如白斑上皮常发生抗原性和凝集素受体的改变,朗罕斯细胞和浆细胞也有变化。

3)局部的微循环障碍,直接影响局部组织的防御能力和修复能力。

4)其它: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1、发病情况

(1)患病率

(2)年龄和性别:白斑多在中年后发病,40岁以上为好发年龄,多发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2:1.

(3)发病部位:白斑颊粘膜最多,依次为唇部、腭部、舌部及口底。

2、临床分型

(1)斑块状: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较硬的斑块,质地致密,损害形态与面积不等,高出或不高出粘膜,表面光滑或稍粗糙。触诊其弹性和柔软度有改变

(2)皱纸状:多见口底和舌腹,牙龈、下唇少发生。损害面积不等,舌腹、口底损害有时可累及舌侧牙龈。表面高低起伏如白色皱纸,基底柔软,除粗糙不适感外,初起无明显自觉症状,女性多于男性。应行活检,凡位于口底、舌腹、软腭、牙槽粘膜等区域的损害,往往具有肉眼所见的皱纸状的(峰状突起),镜下所见同。

(3)颗粒状:多见于颊部口角区粘膜,也称颗粒-结节状白斑,损害的色泽为红白间杂,红色区域为萎缩性红斑;红斑表面“点缀”着结节样或颗粒状白色斑点。白色念珠菌感染,后磨牙相对舌侧缘及舌腹部区也常发生,常伴有糜烂或溃疡。

(4)疣状:损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伴有乳头状或毛刺状突起,触诊微硬。除位于牙龈或上腭外,基底无明显硬节,损害区粗糙感明显,通常因溃疡形成而发生疼痛。

(5)溃疡状:白斑发生溃疡,称“溃疡型”示病损进一步发展。

(四)诊断:依临床与病理。

(五)鉴别诊断

1、白色角化病

2、迷脂症

3、口腔扁平苔藓

4、梅毒粘膜斑

(六)癌变倾向问题白斑属癌前病变,WHO发表的资料表明,约3%~5%白斑发生癌变,相关因素为:

1)年龄年龄60岁以上者。

2)性别无局部刺激因素的年轻女性。

3)吸烟吸烟时间越长、烟量大的可能性越大。

4)部位白斑位于舌缘、舌腹、口底以及口角部位等危险区。

5)类型非均质型白斑。

6)组织病理具有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越中者越易恶变。

7)具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

8)有刺激性痛或自发性痛者。

(七)防治与预防

1、去除刺激因素

2、早期预防

3、局部治疗0.1%~0.3%维甲酸软膏局部涂布,但不使用与充血、糜烂的病损

4、中草药治疗:绞股蓝制剂

5、局部外用:鱼肝油涂搽,内服鱼肝油或维生素A5万U/d,局部用1%维甲酸衍生物维胺酸涂搽。

6、手术治疗:对增生、硬结、溃疡等改变的,应及时手术切除至活检。对溃疡型、疣状、颗粒状白斑也应手术切除至活检。

7、中医辨证治疗

三、口腔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皮肤和粘膜的慢性炎性疾病。病损可同时或分别发生在皮肤和粘膜,口腔扁平苔藓的患病率为0.51%,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中年人。

(一)病因

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精神因素

(2)免疫因素

(3)遗传因素

(4)其他因素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1、口腔粘膜病损

可发生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多左右对称,病损多发颊不,其次为舌、龈、唇、腭、口底。多无自觉症状,常偶然发现。有些患者感粘膜粗糙、木涩感、烧灼感,口干,偶有虫爬痒感。粘膜充血糜烂时,遇辛辣、热、酸、咸味刺激时,局部敏感灼痛。病情可反复波动,可同时出现多样病损,并可相互重叠和相互转变。

病损表现为白色条纹,临床上可由白色的针头大小丘疹组成,由条纹组成各种花纹。类似皮肤损害的威肯线。扁平苔藓表现的白色花纹有网状、树枝状、环状或半环状,粘膜可发生红斑、充血、糜烂、溃疡、萎缩和水疱等。临床表现虽多种多样,但仍以白色条纹为最主要的表现。

(1)根据病损部位分为:

①颊扁平苔藓

②舌扁平苔藓

③唇扁平苔藓

④龈扁平苔藓

⑤腭扁平苔藓

(2)根据病损形态分为:

①斑纹形

②糜烂型

③萎缩型

2、皮肤病损及其它损害微高出皮面的扁平多角形丘疹,粟粒至绿豆大,边界清楚,多为紫红色,有的小丘疹可见到白色小斑点或浅的网状白色条纹,称为Wickharm纹。可以石蜡油涂于丘疹表面,放大镜下观察更加清晰。以四肢较躯干多见。瘙痒见抓痕。指(趾)甲发生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