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常见癌症治疗对比
- 格式:docx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35
30%vs66%,5年生存率不足美国的一半!我国的癌症治疗水平真的比发达国家差吗?国家癌症中心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所有恶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为30.9%,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为66%。
根据2018年首届抗癌日宣传周论坛上专家的介绍,近些年来,医疗水平发达的国家、比如主要西方国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开始逐渐下降,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80%;而我国的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还在缓慢增长,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维持在30%左右。
专家认为,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种疗效差异带来的结果,就是很多国内患者纷纷选择赴美或其他发达国家寻求治疗。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中国的癌症治疗,究竟差在了哪里?就诊晚、诊断晚、确诊晚,患者分期偏晚是最主要因素许多专家在许多采访与报告中都指出,我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相当一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在就诊时已经发生了转移,一旦失去了手术机会,就很难治愈了。
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我国人群癌症早筛不到位。
根据2019年全球著名学术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发布的《美国2019年肿瘤治疗与生存统计报告》,美国2016年的癌症死亡率与1991年相比下降了27%。
死亡率的明显下降与美国在人群中进行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等密不可分。
1993~2015年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的普及使美国男性前列腺癌死亡率下降了52%;1989~2015年间,乳腺X线筛查技术与方案的完善使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降低了39%;近40年内,结直肠癌筛查的开展使美国人群的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了52%。
可见,癌症患者的整体死亡率下降与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并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若病情发展至晚期,5年生存率可能不足10%。
由于诊疗费用、观念等原因,我国人群中癌症早筛的普及率较低,许多患者都是在病情发展到晚期,症状严重或严重转移时才就诊,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中美肿瘤治疗差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富人患者”会选择去美国看病,而这其中最多的是癌症患者,他们大多都处在癌症的中晚期,在经历国内各种“看病折磨”后,带着最后一丝希望去美国进行治疗。
本文对中美癌症治疗多个方面进行对比,从中不难发现中美肿瘤治疗差异到底在哪里,这种差异可能并不是在治疗的仪器与设备上,更多的是与体制、经济差距、理念等有关。
治疗理念在中国,现在癌症治疗理念主要是规范化治疗,这个病一般都是怎么治的我就怎么治,我能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医生在做任何治疗决定时,都可能会带着“自保”的心理,即治不好跟我也没太多关系,因为现在行业治疗现状和方案就是这样。
而美国的肿瘤治疗强调个体化治疗,我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美国治疗过程中,各个科的医生会坐在一起针对你的具体病历来分析,从而决定适合你的最佳方案。
在中国,如果病人首先看外科医生,这个病人多半会进行手术治疗,而先看肿瘤内科则很可能首先进行化疗。
而在美国,病人应该先做什么治疗就会得到什么治疗,与先看哪个科没有太大关系。
生存率有数据显示美国的肿瘤5年平均生存率为80%,而中国的肿瘤5年生存率仅为20%。
这个差别主要体现在初诊的分期上。
美国病人看医生的频率是中国人的三倍,很多病都可以在早期发现,及早发现,治愈的可能越大。
同时也跟国内医疗理念、医生治疗的不规范等有关系。
就医流程国内和国外的看病流程一样,都是需要预约/挂号,像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这样的国内权威医院专家最早可提前3个月预约,根据不同医生的时间安排,挂号的难易度也不同。
一些医生会与助手一起共同出诊,病人可把具体检查结果和原始病情先与助手交流,然后再向医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咨询,病人平均与医生沟通的时间为10分钟。
后续若有任何疑问的地方,也可以向医生的助手询问。
中国病人申请去美国看病,需要将相关患者病情资料进行翻译并按照要求装订邮寄;待通过院方审核后会给患者发具相关邀请函以办理签证,基本上所有符合治疗要求的病人都可以申请成功。
杨润群:中美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以三种中国和美国致死率最高、最髙发癌症为例:肺癌:在美国和中国,肺癌都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16%。
然而,由于早期筛查在美国的开展,早期肺癌 5年生存率已达到70%到90%。
其中,非创伤性的立体导向治疗(SBRT/SABR)结果与手术相似。
中国肺癌整体存活率没有准确的报告数据,但一般认为五年存活率为8%-10%0乳腺癌:美国乳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89弔,早期患者治愈率已达98%。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很快,为每年3-4%,但治疗水平很低,五年生存率仍不到60紀美国乳腺癌在I期阶段即诊断出的概率为80%多,中国在【期阶段诊断出乳腺癌的概率不到20%, —日•查出,多数已经转移或扩散。
前列腺癌:在美国,前列腺癌幸存患者接近280万,即每5例癌症幸存患者中就有1 例是前列腺癌患者。
美国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100%, 15年生存率也髙达91. 4%«在中国,5年生存率仅为30%,差距显著。
不管是从整体还是某种疾病的相关数据来比较,中美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严格的医生培养制度:美国比中国多6年甚至更长医学教育水平是国家医疗体制的基础,医生教育是医疗保健体系的核心。
中国的医生教冇理念和美国的完全不同。
在中国,中学半业就能进医学院,医学院学习5年,毕业就可以做医生。
中国的医生工资与貝他行业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而劳动量却很大,因此不能吸引优秀人才。
在美国,只有最优秀的大学生才能报考医学院,而所有报考者中大约只有15%可以被录取。
所有医生都必须取得博七学位。
考入医学院以后,还需要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训练, 才能成为一名医生。
大学4年毕业后考入医学院,4年医学博士毕业后还当不了医生,必须在指赵的一些基地医院继续进行住院医师培训。
只有具备训练经历,才有资格参加医生从业资格考试。
中美卵巢癌PARP抑制剂应用指南的对比分析和解读【摘要】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的问世使卵巢癌的传统治疗模式发生重大变革。
随着PARP抑制剂获批用于卵巢癌的适应证逐渐增多,国内外多个肿瘤学会相继颁布了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共识,指导PARP 抑制剂在卵巢癌中的规范化应用。
本文将结合中美PARP抑制剂的可及性、相关基因检测的现状,就中美卵巢癌PARP抑制剂应用指南的推荐进行对比分析和解读,以期为我国PARP抑制剂的规范化、合理化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卵巢癌;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维持治疗;治疗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可导致DNA单链断裂的损伤修复障碍,如同时存在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1/2所在的同源重组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HRD),则可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这是PARP抑制剂“协同致死”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PARP抑制剂在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最初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复发卵巢癌的治疗,到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的维持治疗,再到近年获批用于初治晚期卵巢癌的维持治疗,PARP抑制剂已被广泛用于晚期卵巢癌的各个治疗阶段,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时间。
鉴于PARP 抑制剂临床应用日趋广泛,而目前尚缺乏详细的PARP抑制剂治疗指南,中美妇科肿瘤学界不约而同地推出了针对卵巢癌PARP抑制剂的应用指南,希望通过对一系列较高级别循证医学研究的回顾和解读,为临床医生、卵巢癌患者、基因检测机构及其他相关人士,在卵巢癌治疗过程中合理选择和使用PARP抑制剂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2022美国癌症统计报告解读及中美癌症流行情况对比2022美国癌症统计报告解读及中美癌症流行情况对比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针对癌症的研究和统计数据对于了解其流行情况以及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解读2022年美国癌症统计报告,并对比中美两国的癌症流行情况,以期更全面地了解癌症对中美两国的健康挑战。
首先是2022年美国癌症统计报告的解读。
根据报告数据,癌症在美国仍然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2022年,预计将有约1,808,500人被诊断出癌症,约为男性和女性16个人中有一人。
同时,预计将有约606,880人死于癌症,其中男性为约320,080人,女性为约286,800人。
报告还指出,某些类型的癌症对特定人群的影响更大,如肺癌对吸烟者的影响较大,乳腺癌对女性的影响较大等。
接下来是中美两国的癌症流行情况对比。
尽管中美两国的统计数据存在一些差异,但我们可以从流行趋势中获得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首先是人口增长和老龄化。
中美两国都面临着人口持续增长和老龄化的问题,这对癌症的流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年人更容易患上某些类型的癌症,如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
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加,这些类型的癌症在中美两国都呈上升趋势。
其次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
中美两国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差异较大,这也会对癌症的流行情况产生影响。
例如,吸烟和饮食习惯之间的关联。
在中国,吸烟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等的流行有密切关系。
而在美国,吸烟与肺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此外,饮食结构的不同也影响了不同类型的癌症流行情况,在中国肠癌和肝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在美国则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高。
最后是癌症防控策略。
中美两国对于癌症的防控策略也各有侧重。
在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吸烟、饮食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监管,并推动了乳腺癌、子宫颈癌、肺癌等的筛查和预防工作。
美国则致力于提高早期癌症的检测和治疗水平,并推动了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和使用。
出国看病:汉鼎好医友为你盘点中美抗癌药差距对于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面临的是与时间的赛跑,跑赢时间,意味着赢得了新的治疗希望。
众所周知,美国在癌症新药物方面全球领先,这也是出国看病的患者们所看中的。
然而,中美抗癌药差距有多大,值得远渡重洋出国看病吗?中美跨境医疗领航者汉鼎好医友对此进行了分析。
出国看病:新靶向药7成未在国内上市对于癌症治疗,美国早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靶向药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据汉鼎好医友统计,在美国获批上市的癌症靶向药中,约70%在中国未上市。
例如,汉鼎好医友此前统计了美国FDA批准的20种白血病药物,其中已在国内上市的仅5种。
很多时候,一旦发生耐药,就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有条件的患者只好无奈选择出国看病。
近年来,美国免疫疗法日新月异,极大改变了癌症治疗。
前不久,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终于在国内上市。
但早在2014年,PD-1免疫疗法便已在美国上市。
晚了4年,多少癌症患者没能撑过这4年。
部分患者为用上免疫疗法,只好无奈选择出国看病。
事实上,2018年ASCO大会公布,美国第二代PD-1免疫疗法(M7824)的临床试验已取得重大进展,有效率高达71.4%,是第一代的2-3倍。
还有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美上市一年,挽救了不少晚期白血病患者。
可以预见,未来又将有部分患者为了新药出国看病。
对于另一些“走投无路”的患者,美国多如牛毛的临床试验充满吸引力。
他们选择“最后一搏”,去美国入组临床试验。
据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截至2018年9月,全球共有近30万项临床试验登记注册,其中40%在美国进行,远高于中国的7%。
在汉鼎好医友服务的出国看病患者中,不少人因为美国的新药临床试验看到新的曙光。
然而,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受限于经济和身体条件,出国看病仿佛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新药审批加速及纳入医保,中美抗癌药的时间差、价格差正在缩小,为药出国看病渐渐显得没有必要。
医疗水平差距有多大?根据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与2013年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的统计数据,中美在癌症五年整体存活率上有着显著差距:30%对比66%。
以三种中国和美国致死率最高、最高发癌症为例:肺癌:在美国和中国,肺癌都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16%。
然而,由于早期筛查在美国的开展,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70%到90%。
其中,非创伤性的立体导向治疗 (SBRT/SABR) 结果与手术相似。
中国肺癌整体存活率没有准确的报告数据,但一般认为五年存活率为8%-10%。
乳腺癌:美国乳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89%,早期患者治愈率已达98%。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很快,为每年3-4%,但治疗水平很低, 五年生存率仍不到60%。
美国乳腺癌在Ⅰ期阶段即诊断出的概率为80%多,中国在Ⅰ期阶段诊断出乳腺癌的概率不到20%,一旦查出,多数已经转移或扩散。
前列腺癌:在美国,前列腺癌幸存患者接近280万,即每5例癌症幸存患者中就有1例是前列腺癌患者。
美国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100%,15年生存率也高达91.4%。
在中国,5年生存率仅为30%,差距显著。
不管是从整体还是某种疾病的相关数据来比较,中美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严格的医生培养制度:美国比中国多6年甚至更长时间医学教育水平是国家医疗体制的基础,医生教育是医疗保健体系的核心。
中国的医生教育理念和美国的完全不同。
在中国,中学毕业就能进医学院,医学院学习5年,毕业就可以做医生。
中国的医生工资与其他行业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而劳动量却很大,因此不能吸引优秀人才。
在美国,只有最优秀的大学生才能报考医学院,而所有报考者中大约只有15%可以被录取。
所有医生都必须取得博士学位。
考入医学院以后,还需要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医生。
大学4年毕业后考入医学院,4年医学博士毕业后还当不了医生,必须在指定的一些基地医院继续进行residenttraining (住院医师培训)。
国内看癌症与国外看癌症骨髓癌的微博文章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国内外对于癌症治疗的不同看法和方法
2.国内癌症治疗的现状
3.国外癌症治疗的现状
4.骨髓癌的治疗在国内外的差异
5.对比国内外癌症治疗的优劣
6.结论:对于癌症治疗,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应该采取科学、理性的态度,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正文
在我国,癌症一直被视为不治之症,许多人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后,会感到绝望和无助。
然而,在国外,人们却把癌症看作是一种慢性病,他们积极面对,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以求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在我国,癌症治疗的方式主要有手术、化疗和放疗等,这些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由于其副作用大,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而在国外,除了上述方式外,他们还采取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等新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骨髓癌为例,这是一种在我国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在我国,骨髓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但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很多患者无法承受。
而在国外,他们采用的是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癌细胞,这种方法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
对比国内外的癌症治疗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治疗方式更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减少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
治疗方法就不好,实际上,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是不同的,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才是最好的。
中国与欧美癌症现状与治疗对比我国全部癌症5年生存率为30.9%(年龄标准化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这是因为大家患的癌症种类有差别。
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小于欧美,但是致死率却要高得多.其一:与欧美相反,中国发病率高的癌症大多都“不好治”癌症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肺癌、胃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
但是不用谈癌色变。
有的癌症“好治”,生存率很高,有的癌症则“不好治”,患者生存希望渺茫。
什么癌症“好治”呢?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都在此列。
例如,前不久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刊登了一篇最新研究,认为前列腺癌不用提早筛查,因为它进展缓慢,是一种“惰性”的癌症,多数情况下不影响患者的寿命,而目前的筛查手段有很大缺陷。
恰好在欧美地区,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是癌症大户,所以尽管欧美的癌症发病率比发展中国家高,但是死亡率却低多了。
中国情况反之,根据《2013年肿瘤登记年报》,男性中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肿瘤,占所有病例的70%以上;女性中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最常见的肿瘤,占所有病例的60%以上。
而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都是“恶狠狠”的癌症,在世界范围内都生存率不高。
如肺癌,中美之间的5年存活率差别不大,美国是16.8%(来自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检测数据),中国是16.1%(来自中国癌症中心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大规模统计)。
中国与全球平均、美国癌症的主要类型发病率、致死率迥异其二:“好治”的癌症在中国的生存率也不如欧美好中国的高发癌症中,也有乳腺癌、结直肠癌这种比较“善良”的。
例如乳腺癌,在中国的5年生存率是73%,比起16.1%的肺癌5年生存率着实好太多。
但是和欧美国家比起来又差远了。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在《国际癌症研究》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美国是90%,澳大利亚是89%,欧洲是82%。
结直肠癌也是类似的情况。
这两大因由显示出中国癌症的特殊性:“穷癌”“富癌”共存“穷癌”未去:除了肺癌,中国高发的“难缠癌”都是“传统保留项目”国际癌症机构关于2012年新增癌症的数据是:全球83%的新发现肝癌都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一半在中国;超过70%的新发现胃癌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一半在东亚(主要是在中国);超过80%的食道癌、85%的宫颈癌都发现在欠发达地区,其中东亚和非洲是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