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写神》美术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12
第4课《以形写神诗情画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出自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美术必修课程美术鉴赏:第四课,《以形写神,诗情画意》。
整堂课将中国画造型以形写神特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线条表现性入手,理解中国书画,集合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美术作品,逐步分析。
在了解中国山水画,树木、花鸟的一些基本画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以鉴赏和理解传统中国画在形象塑造、表现技法等方面的特点。
结合作者创作的社会背景。
深入体会文人画中诗书画印构成的整体关系与艺术意境,对后面教学内容学习打好鉴赏基础。
重点学习中国美学核心美学特点,以形写神。
美术作品是不可能脱离形而进行艺术表达的,要强调神的重要性,在于强调作品中的形,只有传的神才具有价值,要重点在这个意义上理解了解中国。
美术传统的诗情画意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绘画要求审美的整体意境美,而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形象的美,单独的笔法美、技法美。
这种诗情画意的美,不仅需要创作者具有诗文修养,才能创作出美的绘画。
还要求鉴赏者具有诗文修养,才能体会出作品的诗意。
【教学目标】:1、学习中国美术的核心美学特点------“以形写神”。
2、了解中国美术传统的“诗情画意”的特点。
3、了解中国传统美术的“工笔”“写意”等手法、题材、题材划分特点。
【教学重点】1、让学让初步能理解“形/神”的辩证关系。
2、引导学生整体观察、体验作品的艺术气质,是刚健的,还是柔美的,是虚渺的还是简洁清晰的。
【教学难点】:理解“诗情画意”的特点。
“诗情画意”往往不是指作品中的某个单体形象,而是指整个作品的审美气息和意境味道。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探究学习,发现学习。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微课,毛笔。
2、学生准备:课本,铅笔,橡皮,图画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展示微课(六分钟),导入课题【创作意图】: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技法做基本的了解和认识,理解诗书画印在中国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笔墨的表现力。
九年级美术上册《以形写神》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以形写神”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将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相结合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以形写神”的概念和定义。
分析“以形写神”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实践“以形写神”的创作方法。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以形写神”的概念和应用。
采用示范法,展示“以形写神”的创作过程。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创作实践。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以形写神”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第二步:展示“以形写神”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其意义。
第三步:讲解“以形写神”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第四步:示范“以形写神”的创作过程,让学生跟随实践。
第五步:学生独立进行创作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
3.2 评价内容学生对“以形写神”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学生运用“以形写神”创作方法的能力。
学生的创作表现和审美能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图片、视频等有关“以形写神”的教学资源。
4.2 教学工具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辅助工具。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本章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解和示范,第二课时进行学生创作实践。
5.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讲解“以形写神”的概念和应用,示范创作过程。
第二课时:学生独立进行创作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六章:教学注意事项6.1 教学注意事项在讲解“以形写神”的概念时,要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难懂的专业术语。
在示范创作过程时,要注重细节,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一步的操作。
在学生创作实践时,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不要过于限制他们的创作自由。
第七章:教学拓展与延伸7.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了解“以形写神”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的应用,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美术上册《以形写神》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以形写神》是美术上册的一篇重要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掌握绘画中的形态表现技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以形写神》的概念和意义。
学会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形态特征。
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将物体形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1.3 教学内容介绍《以形写神》的概念和意义。
教授观察和分析物体形态的方法。
演示绘画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第二章:观察与分析2.1 教学目标学会观察物体的形态特征。
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和解构。
2.2 教学内容教授观察物体形态的方法,如整体观察、局部观察等。
教授分析物体结构和解构的方法,如比例、对称、对比等。
第三章:绘画技巧3.1 教学目标学会基本的绘画技巧。
能够将物体形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3.2 教学内容教授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阴影、透视等。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将物体形态表现在画纸上。
第四章:创作与展示4.1 教学目标能够创作出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以形写神》作品。
学会展示和评价自己的作品。
4.2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色。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互相交流和学习。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回顾和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5.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名家的《以形写神》作品。
理解不同风格和技巧在《以形写神》中的运用。
6.2 教学内容介绍几位名家及其《以形写神》作品。
分析名家的绘画技巧和风格,探讨其在作品中的体现。
第七章:艺术欣赏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了解《以形写神》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
7.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以形写神》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第八章:课堂活动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导入关于课题以形写神的谈话:1.词义理解。
2.以《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小结:以形写神是传统人物画重要的审美标准,即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质的外形的貌。
针对作品中人物的神情姿态的表现和水墨技法的运用,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引发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关注和思考,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人物画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在人物画作品的欣赏感受中,对人物画的立意、造型和笔墨表现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关的提示,为尝试表现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
尝试表现从临摹开始,教材为学习提出了技法和情感两个方面的要求。
临摹学习适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避免了空洞的技法理论学习。
围绕人物画的主题表现展开,通过作品提示,从提取素材、表现典型、环境渲染以及人物性格、内心世界的刻画等方面阐述了创作表现方法。
介绍工笔画知识,引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完整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二、欣赏:围绕教材提供的图片提出问题,从整体感受线条的表现特点、水墨效果、构图安排和细节刻画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逐步深入地探究人物神态的表现、情感的抒发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三、尝试即兴水墨表现:在宣纸上画人物,在同学的作品中进行比较,谈一谈表现的目的;试一试将作品与题材、性格对号,进一步体会笔墨与情感的联系。
在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活动中,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一、交流1.以《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二、欣赏图片,从整体感受线条的表现特点、水墨效果、构图安排和细节刻画等方面入手,展开讨论,逐步深入地探究人物神态的表现、情感的抒发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三、尝试即兴水墨表现展示,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