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14
园冶---全文园冶---全文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日:「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靓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闻于远近。
适晋陵方伯吴又予公开而招之。
公得基于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
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
」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
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合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
」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里,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
」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时汪士衡中翰,言于銮江西筑,似为合志,兴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
姑孰曹元甫先生游于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
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
先生曰:「斯千古为文件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关,改之曰『冶』可矣。
」崇祯辛未知秋杪否道人暇于扈冶堂中题。
兴造论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
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架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
故凡造作,必先想地立基,然后定期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牵。
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厂,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
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界,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义;需求得人,当要节用。
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树,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园冶的名词解释园冶,这个独特的名词,或许并不常见于日常生活中,但它却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园冶涉及到一项古老的工艺,它是指利用矿石或硫磺等物质进行冶炼和提炼的技术过程。
在历史长河中,园冶在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园冶的出现与人类对金属的开发利用密不可分。
毫无疑问,金属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园冶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开采、加工和应用金属的机会。
例如,青铜时代就是园冶技术发展的产物。
青铜的制作需要将铜矿和锡矿冶炼成合金,这项技术的发展满足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工具和武器的需要,也为古代社会的进一步进步提供了动力。
其次,园冶的技术进步对于冶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冶金学是研究金属物质的冶炼、提纯和合金化等过程的科学和技术。
在古代,园冶技术的进步为冶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不同矿石的研究和实验,人们逐渐掌握了冶金的原理和方法,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金属元素。
园冶技术的进步使得冶金学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蜕变,为后来各个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者,园冶技术的科学性也为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借鉴。
例如,园冶技术的实践过程需要运用到热力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金属的冶炼和合金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经验。
这些数据和经验对于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非常重要。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园冶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来满足不同的需求,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园冶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化的繁荣。
在园冶技术的推动下,人们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而是逐渐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
例如,中国古代工匠们在园冶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造纸术和印刷术,这两大发明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园冶技术的发展还催生出了金属工艺品的制作和艺术等领域的繁荣,为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艺术传统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园冶》全文【自序】不佞nìng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tóng、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
”遂播名于远近。
适晋陵方伯吴又于公闻而招之。
公得基于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
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
”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q iú枝拂地。
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zhuàn 壑h è飞廊,想出意外。
”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
”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时汪士衡中翰,延予銮luán 江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于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
姑孰曹元甫先生游于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
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
先生曰:“斯千古未闻见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可矣。
” 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h āo ;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
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
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既是。
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梧阴匝z ā地,槐荫当庭;插柳沿提,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jùn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刹宇隐环窗,彷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
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
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苹红蓼,鸥盟同结矶边。
《园冶》《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计成,字无否,江苏苏州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
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而且也能诗善画,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
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
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园说》部分内容简介《园说》是全书的总论,作者从造园艺术出发,就园林所要达到的意境做了描绘,其中最为精辟的莫过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了。
它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一个纲,也是人们评价一个园林艺术作品的重要信条,两篇文字都不仅长,但言简意深。
第一篇《相地》列举山林、城市、村庄、郊野、宅旁、江湖等不同环境中的园林选址和景观设计要求。
第二篇《立基》重点叙述各类园林建筑以及假山选址立基的艺术和技术要领。
第三篇《屋宇》,分疏了各类建筑名称、功能以及梁深结构类型、变通方式后的图式。
第四篇《装折》即装修,说屏门、天花、门窗隔扇等可折装木柞的式样与做法。
第五篇《门窗》讲述园林建筑门窗多种外形轮廓与做法。
第六篇《墙垣》,揭明不同材质所构成不同类型墙垣及其施工要领。
第七篇《铺地》概述各种材料铺装地面形成种种花纹图案。
《园冶》名词解释《园冶》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著名的书面作品。
文章以诗歌的形式描述了园林改造的一个景象,既巧妙地描绘了园林景致,又勾勒出了三清之意境,充满了荒凉旷乐之美。
它是一首流传甚广,充满中国古典气息的优美诗篇。
一、内容简介《园冶》是李绅的一首著名的古代书面作品。
文章开头处是“穹叟结庐,横斥贤臣”这句话,描述了一袭白衣凛然的长者一边结庐,一边斥责贤臣。
之后,全文描述了经长者教导,筹划之后的园林景致。
从文章内容上可以看出,文章以景象比喻的方式,巧妙地勾勒出三清之意境,蕴藉着历史和文化的美学,流露出了荒凉旷乐之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魅力。
二、创作背景《园冶》这首诗是李绅根据贵州大洋山园的朝拜情景去创作而成。
大洋山是明代正德年间斥除官署,又称之为靖王园,以将清彻理,接收苍生为主旨。
明朝会员,清安太守,宋廷监和佟铁达等维护园内清苑。
每年的元宵节,一般的宗室前来祭祀,受到李绅的熏陶,他对园内仙景中宗旨的生动描写成了不朽的诗作,把祭祀的宗旨写成永恒的诗篇《园冶》。
三、文集典故在这首诗中,李绅正如天穹叟一般,坐在庐畔凝首凝望着大洋山,与古代诗人佚名的《梦绿园》形同质合,进行意象比喻,勾勒出潇洒自然的景象。
李绅以清新的语言对原典的宗旨表达出崇高的心境,并用点环比照和音乐性的语言节引,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艺术极致。
四、结构设计《园冶》共14联,分七个小结,结构清晰,前后完整。
字数形象,偏五言,遣词造句,有脍炙人口之美,也透着一种内心的深刻动态。
语言富有文采,提示性明显,抒发出园林改造所展示出来的荒凉旷乐之美,充满了历史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内涵。
五、文本特点《园冶》充满中国古典气息的优美诗篇,通过神祗凛然的形象,勾勒出三清之意境,犹如瞭望了一幅仙境画卷:景物万千瑰丽,草树绿油油,水涟漾,山清气丽,山流湖空,芳草花香。
李绅以清新而贴切的语言便捷地描摹出园林改建的景象,传达出荒凉旷乐之美,使文章以独特的歌颂思想和民族性熏陶出众的文人精神。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撰。
崇祯四年(1631)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园冶》全面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园冶》封面著作。
《园冶》内容由兴造论和园说两篇组成。
园说下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部分。
全书共三卷,附图235幅,其中卷二是装折中的栏杆图式。
兴造论作者阐明写书的目的,着重指出园林兴建的特性是因地制宜,灵活布置。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总的指导思想,需要有一个善于巧妙利用环境来进行创作的人来主持。
因此作者把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园说是全书的主体。
作者把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征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在叙述过程中着意把园林造景的刻划和意境感受联系起来,勾划出中国江南园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特色。
相地和立基阐述了宅园总体设计的理论。
相地论述园址的勘察选择;立基论述园林的总平面布置,涉及主要建筑物(厅堂、楼阁、门楼、书房、亭榭、廊房)和假山等在总平面设计中的考虑程序、建筑物平面要求、适宜的位置和因地制宜的变化等内容。
屋宇从四个方面论述园林建筑物。
一是通论,讲到园林建筑物与一般居住建筑物的差异、建筑风格、园林建筑物与园景的密切配合、妙于变幻和推陈出新等问题;二是各类园林建筑物的名称、含义和解释;三是讲梁架结构和它的变化;四是讨论园林建筑物的平面图,计成称之为“地图”,并指出这是建筑设计的第一步,也是业主和建造者需要共同商定的一个内容。
装折讨论园林建筑物的装修问题,包括屏门、仰尘、风窗、栏杆等小木作。
在装修艺术构图原则上,计成提出了“如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还定端方,相间得宜,错综为妙”的理论,很像近代艺术理论中“多样统一”的原则。
图例力求推陈出新,反对常套。
工艺上也有创新,如“一料斗瓣”即以一种规格的小原件,装配成多种图案的做法。
【《园冶》简介】[编辑本段]《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
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
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园冶》作者简介】[编辑本段]计成,字无否,江苏苏州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
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而且也能诗善画,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园冶》主要内容和精髓】[编辑本段]《园冶》共三卷,第一卷卷首冠以《兴造论》和《园说》,是全书的纲领和立论所在,即造园的思想和原则。
《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园说》阐明园林用地、景物设计与审美情趣。
后有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
在十篇的论述中,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篇是专门论述造园艺术的理论,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特别是相地、掇山、借景更是该书精华的精华,而屋宇、装折、窗、墙垣则着重建筑艺术的具体论述。
《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
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
园冶主要内容园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园林艺术,其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等方面。
园冶在中国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
园架中的“园”指的是庭园,而“冶”则是园林艺术的技艺,园冶即是指园林艺术的创造与营造。
园冶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包含了建筑、雕塑、园林植物的配置、水池的设计等多个方面。
园冶的设计是园林艺术的核心,它要求设计者要结合自然的山水地貌,根据地形地势来规划庭园的结构和布局。
设计者要根据园林的主题和用途,合理地布置各种建筑、景观和植物,使整个园林达到一种和谐的美感。
在园架的设计中,常常运用到对称、均衡、虚实、开合等设计原则,以营造出一种宏伟壮观、恬静宜人的氛围。
园架的建筑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建筑包括亭台楼阁、廊檐长廊、石桥曲径等,这些建筑物不仅是园林的装饰,更是园林的点睛之笔。
园架的建筑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的风格、材质、色彩等要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使整个园林建筑群显得统一而有序。
园架中的建筑往往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审美情趣。
园冶中的植物配置是园林艺术的重要方面,园架中的植物要求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植物的选择要根据季节、地域等因素来确定,以确保园林的四季景色宜人。
园冶中常用的植物包括各种名贵花木、盆景、假山等,这些植物通过精心布置,使园林景色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园架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要求设计者要具备对自然的敏感和对艺术的理解,要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有良好的审美品味和空间感。
园冶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通过园架的创造和营造,可以使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体验到心灵的宁静和愉悦。
园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它将继续为人类的精神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滋养。
园冶主要内容
园冶,又称园艺,是指园林设计、建造、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植物学、土壤学、水文学、气象学、建筑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
园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是园冶的核心内容,它是指在一定的场地条件下,根据人们的需要和审美要求,对园林进行规划、设计和布局。
园林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场地的地形、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建筑风格等,同时还需要考虑人们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以及景观的美学效果。
二、园林建造
园林建造是指按照园林设计方案,对园林进行实际的建设和施工。
园林建造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土地利用、植物配置、景观造型、水系设置等,同时还需要注意施工工艺和材料的选择,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安全问题。
三、园林管理
园林管理是指对园林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以保证园林的良好状态和使用效果。
园林管理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植物生长、病虫害防治、景观维护、设施维修等,同时还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安全问题。
四、园林保护
园林保护是指对园林进行保护和修复,以保护园林的自然和文化价值。
园林保护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景观重建等,同时还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
以上是园冶的主要内容,园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供美丽的景观和休闲场所,还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文化传承的保护。
园冶者,造园之要术也。
夫造园,必先立意,然后布景,次第施工,始能成其美。
予故作《园冶》一书,以纪其法。
翻译:《园冶》者,乃是建造园林的要领之书。
建造园林,必先确立意念,然后布置景致,依次进行施工,方能成就其美景。
因此,我特意撰写了《园冶》一书,用以记录其方法。
原文:园者,天地之大观也。
夫天地者,万物之父母,园者,天地之缩影。
故造园者,必先求天地之精神,然后求造物之妙手。
翻译:园林,乃天地之宏伟景观。
天地,是万物之父母,园林,则是天地之缩影。
因此,建造园林的人,必须首先寻求天地之精神,然后寻求造物之妙手。
原文:造园之法,有四字诀:曰“因地制宜”,曰“随形布势”,曰“因借”,曰“含蓄”。
翻译:建造园林的方法,有四个字诀:即“因地制宜”,即“随形布势”,即“因借”,即“含蓄”。
原文:因地制宜者,因地形之高低,水之曲折,树木之疏密,花草之繁盛,以定其规模也。
随形布势者,随其地形之起伏,水之回环,树木之疏密,花草之繁盛,以布置其景致也。
翻译: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地形之高低,水之曲折,树木之疏密,花草之繁盛,来确定其规模。
随形布势,是指随着地形之起伏,水之回环,树木之疏密,花草之繁盛,来布置其景致。
因借者,借景之谓也。
含蓄者,藏景之谓也。
借景,以他园之景为景;藏景,以幽深之景为景。
翻译:因借,即借景之意。
含蓄,即藏景之意。
借景,是以他园之景作为景观;藏景,是以幽深之景作为景观。
原文:园林之作,非一日之功,必经数载,方可有成。
然造园者,须有恒心,有毅力,有胆识,有才情,方能成其大业。
翻译:园林的建造,非一日之功,必须经过数年,方能有所成就。
然而,建造园林的人,必须具备恒心,毅力,胆识,才情,方能成就其大业。
总之,《园冶》一书,为我们展示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其题词文言文翻译,旨在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共同品味《园冶》之美,感受园林之韵。
《园冶》原文及翻译园冶简介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在江苏仪征所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1634)刊行。
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
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卷一·序》原文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
”遂播名于远近。
适晋陵方伯吴又于公闻而招之。
公得基于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
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
”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
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
”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
”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时汪士衡中翰,延予銮江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于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
姑孰曹元甫先生游于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
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
先生曰:“斯千古未闻见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可矣。
”时崇祯辛未之秋杪否道人暇于扈冶堂中题。
《卷一·兴造论》原文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
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梁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
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
1.园治的相关内容《园冶》,又名《夺天工》。
刊行于明崇祯七年(1634)。
这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造园学专著。
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
《园冶》并不是从理论视角来写作的。
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课本。
2.留园,拙政园,寄畅园特色【留园简介】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
坐落在苏州市阊(音:chāng)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另一资料:留园修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
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
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
留园占地约30亩(另两资料:2顷、约30000平方米),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园冶是我国古代造园术的一种,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园林的规划、设计、建筑和养护等方面的技艺和理论。
园冶对我国古代的造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古代园林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成为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园冶的主要内容1.规划设计园冶的规划设计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对园林形状、大小、布局、景点设置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
园冶注重园林的整体布局和空间构造,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打造出丰富多样、错落有致的景观。
2.建筑艺术园冶还包括园林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技艺。
园林建筑是园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园林景观的点缀,也是游人休憩的场所。
园冶注重建筑的材料选择、结构形式和装饰艺术,力求使园林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协调。
3.植物配置园冶对园林中植物的配置和养护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园冶注重植物的选择和植物之间的相互配合,力求使园林中的植物景观既丰富多彩,又能够体现自然的美感和变化。
4.水景营造水景是园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冶对水池、喷泉、小溪等水景的规划和营造也有着一套独特的技艺和经验。
园架通过水景的营造,营造出恬静、宁静的自然美景。
二、园冶对造园发展的影响1.促进了古代园林技艺的传播和发展园冶的出现促进了我国古代园林技艺的传播和发展。
园冶将古代造园技艺系统化,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技术体系,并通过传授和实践,使得古代造园技艺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2.促进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繁荣和创新园架的出现使得古代园林艺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繁荣和创新。
园冶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艺术为古代园林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样式和表现手法,使得古代园林艺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繁荣和创新。
3.丰富了古代园林的艺术表现园冶的出现为古代园林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
园架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艺术注重园林的整体布局和空间构造,为古代园林的艺术表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4.开阔了古代园林的理论视野园冶的出现开阔了古代园林的理论视野。
《园冶》全文【自序】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xx、xx笔意,每宗之。
xx及xx,中岁归xx(xx),择居xx。
环润皆xx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xx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xx也。
”遂播名于远近。
适xxxx又于公闻而招之。
公得基于xx,乃元朝xx故园,仅十五亩。
公示予曰:“xx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xxxx‘独乐’制。
”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xx参天,虬枝拂地。
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xx参差山腰,蟠根嵌石,xx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
”落成,xx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谓xx之胜,惟吾独收矣。
”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时xx中翰,xxxx筑,似为合志,与又于公所构,并骋xxxx。
暇草式所制,名《园牧》xx。
姑孰xx先生xx,主人皆予xx信宿。
先生称赞不已,以为xx之绘也,xx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
先生曰:“xxxx未闻见者,何以xx‘牧’?xx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可矣。
”时崇祯xx之秋杪否道人暇于xx中题。
园冶卷一【兴造论】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
古公输巧,xx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xx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xx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xx,其确也。
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xx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
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xx,自然雅称,xx所谓“主人之七分”也。
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
园冶名词解释
园冶,又称为园艺冶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园艺设施冶金学,即利用冶金技术来解决园艺设施中的问题。
园艺冶金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园艺设施材料:研究不同材料在园艺设施中的性能和适用性,包括塑料、玻璃、金属等材料的特性和选择。
2. 园艺设施构造:研究园艺设施的结构设计和构造方法,包括温室、大棚、水培设施等的设计原理和施工工艺。
3. 园艺设施表面处理:研究园艺设施表面的处理方法,包括涂层、镀膜、阳极氧化等技术,提高材料的耐候性、抗腐蚀性和光透过性。
4. 园艺设施保温和遮光:研究园艺设施保温和遮光的技术,包括使用隔热材料、遮光网、遮阳罩等方法,提高园艺设施的保温效果和光照透过率。
5. 园艺设施通风和温控:研究园艺设施的通风和温控技术,包括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温室控温等方法,保持园艺设施内的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通过园冶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园艺设施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园冶《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撰。
崇祯四年(1631)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园冶》全面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园冶》内容由"兴造论"和"园说"两篇组成。
园说下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部分。
全书共三卷,附图235幅,其中卷二是装折中的栏杆图式。
兴造论作者阐明写书的目的,着重指出园林兴建的特性是因地制宜,灵活布置。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总的指导思想,需要有一个善于巧妙利用环境来进行创作的人来主持。
因此作者把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园说是全书的主体。
作者把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征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在叙述过程中着意把园林造景的刻划和意境感受联系起来,勾划出中国江南园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特色。
《园说》全文:----自序-----------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日:「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靓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闻於远近。
适晋陵方伯吴又予公开而招之。
公得基於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
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
」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
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合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
」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里,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
」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时汪士衡中翰,言於銮江西筑,似为合志,兴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
姑孰曹元甫先生游於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
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
先生曰:「斯千古为文件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关,改之曰『冶』可矣。
」崇祯辛未知秋杪否道人暇於扈冶堂中题。
兴造论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
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架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
故凡造作,必先想地立基,然後定期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於得体合宜,未可拘牵。
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厂,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
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於因界,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义;需求得人,当要节用。
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树,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畽,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
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後起之输、云,何传於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於後,为好事者公焉。
------------(园说)--------------------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
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於萝间,架屋蜿蜒於木末。
山楼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既是。
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汪洋,收四时之烂缦。
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提,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刹宇隐环窗,彷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壁大疑。
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
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苹红蓼,鸥盟同结矶边。
看山上个篮舆,问水拖条枥杖;斜飞碟雉,横跨长虹;不羡摩诘辋川,何数季伦金谷。
一湾仅於消夏,百亩岂为藏春;养鹿堪游,种鱼可捕。
凉亭浮白,冰调竹树风生;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
渴吻消尽,烦顿开除。
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纤腰。
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
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
制式新番,裁除旧套;大观不足,小筑允宜。
----相地--------------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
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
村庄眺野,城市便家。
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於翻造,自然古木繁花。
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如长弯而环璧,似偏阔以铺云。
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临溪越地,虚阁堪支;来巷借天,浮廊可度。
倘嵌他人之胜,有一线相通,非为间绝,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馋几分消息;可以招呼,收春无尽。
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叠围墙,居山可拟。
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
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一)、山林地园地为山林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
杂树参天,楼阁碍云霞而出没;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参差。
绝涧安其梁,飞岩假其栈;闲闲即景,寂寂探春。
好鸟要明,群麋偕侣。
槛逗几番花信,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隐僻,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
阶前自扫雪,岭上谁锄月。
千峦环翠,万壑流青。
欲藉陶舆,何缘谢屐。
(二)、城市地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邻虽近俗,门掩无哗。
开径逶迤,竹木遥飞叠雉;临濠蜒蜿蜒,柴荆横引长红,院广堪梧,提湾宜柳,别难成野,兹易为林。
架屋随基,浚水坚之石麓;安亭得景,莳花以春风。
虚阁荫桐,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移将四壁图书。
素人镜中飞练;青来郭外环屏。
芍药宜栏,蔷薇未架;不妨凭石,最厌编屏;束久重修,安垂不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窗虚蕉影玲珑,岩曲松根盘礴。
足微市隐犹胜巢居,能为闹处寻幽,胡舍近方图远;得闲即诣随兴携游。
(三)、村庄地古之乐田园者,居亩亩之中;今耽丘壑者,选村庄之胜,团团篱落,处处桑麻;凿水为濠,挑堤种柳;门楼知稼,廊庑连云连芸。
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余七分之地,为叠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
堂需绿野犹开,花隐重门若掩。
掇石磨知山假,到桥若谓津通。
桃李成蹊;楼薹入画。
围墙编棘,窦留山犬迎人;曲径绕篱,苔破家童扫叶。
秋老蜂房未割;西成鹤凛先支。
安闲莫管稻梁谋,酤酒不辞风雪陆;归林得志,老囿有余。
(四)、郊野地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
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知版筑,构拟习池。
开荒欲引长流,摘景全留杂树。
搜根惧水,理顽石而堪支;引蔓通津,缘飞而可度。
风生寒峭,溪湾柳间栽桃;月隐清微,屋绕梅余种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
两三间曲尽春藏,一二处堪为暑避,隔林鸠唤雨,断岸马嘶风;花落呼童,竹深留客;任看主人何必问,还要姓氏不须题。
需陈风月清音,休犯山林罪过。
韵人安亵,俗笔偏涂。
(五)、傍宅地宅傍与後有隙地可葺园,不第便於乐闲,斯谓护宅之佳境也。
开池浚壑,理石挑山,设门有待来宾,留径可通尔(迩)室。
竹修林茂,柳暗花明;五亩何拘,且效温公之独乐;四时不谢,宜偕小玉以同游。
日竟花朝,宵分月夕,家庭侍酒,须开锦幛之藏;客集徵诗,量罚金谷之数。
多方题咏,薄有洞天;常余半榻琴书,不尽数竿烟雨。
涧户若为止静,家山何必求深;宅遗谢眺之高风,岭划孙登之长啸。
探梅虚蹇,煮雪当姬,轻身尚寄玄黄,具眼胡分青白。
固作千年事,宁知百岁人;足矣乐闲,悠然护宅。
(六)、江湖地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微大观也。
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泛泛鱼舟,闲闲鸥鸟,漏层阴而藏阁,迎先月以登台。
拍起云流,觞飞霞伫,何如岭,堪偕子晋吹箫?欲拟瑶池,若待穆王待宴。
寻闲是福,知享既仙。
--------立基-------------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
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倘有乔木数株,仅就中庭一二。
筑垣须广,空地多存,任意为持,听从排布;择成馆舍,余构亭台;格式随宜,栽培得致。
选向非拘宅相,安门须合厅方。
开土堆山,沿池驳岸;曲曲一湾柳月,濯魄清波;遥遥十里荷风,递香幽室。
编篱种菊,因之陶令当年;锄岭栽梅,可并庾公故迹。
寻幽移竹,对景莳花;桃李不言,似通津信;池塘倒影,拟人鲛宫。
一派涵秋,重阴结夏;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开林须酌有因,按时架屋。
房廊蜒蜿,楼阁崔巍,动「江流天地外」之情,合「山色有无中」之句。
适兴平芜眺远,壮观乔岳瞻遥;高阜可培,低方宜挖。
(一)、厅堂基厅堂立基,古以五间三间为率;须量地广窄,四间亦可,四间半亦可,再不能展舒,三间半亦可。
深奥曲折,通前达後,全在斯半间中,生出幻境也。
凡立园林,必当如式。
(二)、楼阁基楼阁之基,依次序定在厅堂之後,何不立半山半水之间,有二层三层之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也。
(三)、门楼基园林屋宇,虽无方向,惟门楼基,要依厅堂方向,合宜则立。
(四)、书房基书房之基,立於园林者,无拘内外,择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
内构斋、馆、房、室,借外景,自然幽雅,深得山林之趣。
如另筑,先相基形:方、圆、长、扁、广、阔、曲、狭,势如前厅堂基余半间中,自然深奥。
或楼或屋,或廊或榭,按基形式,临机应变而立。
(五)、亭榭基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
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
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六)、廊房基廊基未立,地局先留,或余屋之前後,渐通林许。
蹑山腰,落水面,任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员林中不可少斯一断境界。
(七)、假山基假山之基,约大半在水中立起。
先量顶之高大,缠定基之浅深。
缀石须知占天,围土然占地,最忌居中,更宜散漫。
----------------- 屋宇-------------凡家宅住房,五间三间,循次第而造;惟园林书屋,一室半室,按时景为情。
方向随宜,鸠工合见;家居必论,野筑惟因。
随厅堂俱一般,近台榭有别致。
前添敞卷,後进余轩;必有重椽,须支草架;高低依制,左右分为。
当檐最碍两厢,庭除恐窄;落步但加重庑,阶砌犹深。
升拱不让雕鸾,门枕胡为镂鼓;时遵雅朴,古摘端方。
画彩虽佳,木色加之青绿;雕镂易俗,花空嵌以仙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