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
- 格式:docx
- 大小:21.82 KB
- 文档页数:5
颈椎病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有医生都需要烂熟于心。
2020年1月2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了19个学科224个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骨科在线整理了其中的21个骨科临床路径,将陆续公布,敬请大家关注。
一、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型)(ICD-10:M47.1和G99.2)。
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颈后路椎板成形术(ICD-9-CM-3:81.0201/81.03/81.00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外科学》(多赫尔蒂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年,第14版)。
1.病史:有颈脊髓压迫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颈脊髓压迫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脊髓受压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外科学》(多赫尔蒂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年,第14版)。
1.脊髓型颈椎病。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和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5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5)X线胸片、心电图;(6)颈椎正侧伸屈位片、双斜位片、CT和MRI。
针灸科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病名概念颈椎病多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经气不利所致。
以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诊断中医诊断:项痹西医诊断:颈椎病中医诊断依据主症: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
次症:头晕,耳鸣,提臂或下肢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瘫痪。
其它: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具备主症及部分次症,结合病史及影像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一中医辨证施治(1)风寒湿痹型主症: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脉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祛风化湿,散寒通络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0 独活10 藁本10 防风10甘草(炙) 5 川芎各10 蔓荆子10 桂枝10麻黄5 葛根15中成药针剂使用:红花针20ml加入0.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口服:追风透骨丸 6g bid.中风回春丸 1。
8g tid。
(2)气滞血瘀型主症: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
兼症:肢体麻木.舌、脉象:舌质暗,脉弦。
治法: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红花10川芎12赤芍15当归10生地15桔梗10甘草5枳壳12柴胡15牛膝10走马胎20中成药针剂使用:予苦碟子针40ml加入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予银杏达莫针20ml日1次,持续5到10天。
口服:复方丹参片10# tid.(3)痰湿阻络型主症: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脉象: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利湿,通络止痛方药:二陈汤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陈皮10枳实10茯苓20甘草5制南星10白芍10郁金12生姜10苏梗12 橘红10 白术10中成药针剂使用:葛根素粉针0.5加入0。
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正侧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
(4)心电图。
(5)胸部X线。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凝血四项、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完整word)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住院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项痹病(TCD编码: BGS000)。
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
2*)。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分期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急性期(2)慢性期(3)恢复期3。
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风寒痹阻证(2)血瘀气滞证(3)痰湿阻络证(4)肝肾不足证(5)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2017年版)”.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本病出现肌肉麻痹无力(≤Ⅲ级)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
75);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其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心电图;胸片。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ICD-10:M47.1+G99.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具有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2)出现颈椎病相应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明显,颈椎活动受限,以及其他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各型颈椎病的症状明显改善,颈部姿势固定或特定姿势症状仍反复。
(3)康复期: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基本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可伴有情绪紧张、心情抑郁等表现。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沉重,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沉重无力,甚至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各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及中医临床管理知识分析路径(DOC 45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住院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项痹病(TCD编码: BGS000)。
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分期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急性期(2)慢性期(3)恢复期3.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风寒痹阻证(2)血瘀气滞证(3)痰湿阻络证(4)肝肾不足证(5)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本病出现肌肉麻痹无力(≤Ⅲ级)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其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心电图;胸片。
颈椎病临床路径颈椎病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该临床路径标准适用于首次诊断为颈椎病(包括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的患者,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XXX编著,XXX)和《外科学(第一版)》(XXX),诊断依据包括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和《外科学(第一版)》,治疗方案包括各型颈椎病和综合治疗方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进入路径标准包括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疾病编码,同时患者需要综合治疗。
六、入院需常规检查范围入院需进行必须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颈椎正侧片和MRI。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进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颈椎动力位片、左右斜位片、CT检查,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包括一般治疗、必要时颈托保护、颈椎牵引、理疗、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入院使用改善骨质、脱水、营养神经药物,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加用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减量患者康复出院,可根据病情同时服用中药治疗,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执行。
必要时进行颈椎微创手术治疗。
八、出院标准出院标准包括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自觉症状消失痊愈出院,症状部分改善,生活能自理,患者要求出院,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住院日宿短提前出院、或症状无明显改善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需要进行变异及原因分析。
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基础疾病,例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
住院期间这些疾病可能会加重,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临床路径施行流程图2、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表单(住院)3、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门诊)4、临床路径差异报表5、患者满意度调查表6、中医临床路径(含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安徽省休宁县中医院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首先是颈肩痛,枕部后颈部酸胀,并按神经根分布向下放射到前部和手指,出现酸痛、胀痛,重者可有刀割针刺样。
颈部活动受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压顶实验:阳性。
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腱反射:腱反射减弱肌力或肌萎缩:被损害的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无力或肌萎缩。
感觉测试:受损害时神经根分布区会出现感觉减退。
X线检查:病变椎间隙狭窄或增生,生理曲度出现改变。
磁共振检查:能显示突出的颈颈椎盘或骨质增生和钙化的韧带压迫神经根。
2.证候诊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具体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肩颈疼痛初期,局部肌肉拘紧,或窜痛至上肢,痛处无固定,得热痛减,遇寒则甚,舌淡红苔白,脉浮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背及肢体疼痛、麻木,其痛多为刺痛,固定不移,拒按,手部肌肉萎缩,指端麻木,紫绀,有的可有肢体无力或拘挛、抽痛。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多弦细或细涩、弦涩。
3、肝肾不足证:患肢乏力,肌肉萎缩,颈肩部疼痛麻木,擎引肢臂,头部转动不利,伴有头晕眼花,倦怠,舌质暗,脉沉细。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ICD-10 编码: M47.221+G55.2*〕经根型〕〔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M47.221+G55.2*〕的患者。
颈椎病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型)(ICD-10:M47.1↑ G99.2*)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ICD-9-CM-3:81.02-81.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等。
1.病史:有颈脊髓压迫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颈脊髓压迫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等。
1.脊髓型颈椎病。
2.严格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X线平片、心电图;(4)颈椎正侧伸屈位片、CT和/或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反应蛋白;(2)术前可能根据需要检肌电图、诱发电位、CTM等;(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③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正侧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
(4)心电图。
(5)胸部X线。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凝血四项、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6.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
7.运动疗法
8. 康复功能训练及其他疗法
9.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九)出院标准
1.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凯里市中医医院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5天实际住院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