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所带的Y染色体 从DNA上找源头》A 作者温哥华宅男
- 格式:doc
- 大小:21.62 KB
- 文档页数:14
福建省厦门市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必修2《遗传与进化》本试卷分A和B两部分。
A卷包括l至30题的选择题和31至35题的非选择题,共100分;B卷包括36~45题的选择题和46至49题的非选择题,共50分。
试卷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须将“答题卡”交回。
2、若有选择题答题卡,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
A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则其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数为A.20条B.40条C.10条D.20或40条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且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的时期是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3.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应先找到根尖的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4.细胞的全能性是指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C.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D.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5.细胞分化的实质是A.基因组的改变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染色体结构的改变D.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改变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调亡的是A.消化道上皮每天都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B.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C.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的消失D.人的红细胞在经历120d左右的时间后死亡7.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十大垃圾食品,熏制品、腌制品及烧烤等被列入其中,原因是这些食品中含有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D.细菌致癌因子8.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黑发与卷发B.猫的白毛与蓝眼C.棉花绒的细与长D.豌豆植株的高与矮9.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小球应如何处理?原因是什么?A.重新放回,避免实验结果出现误差B.重新放回,保证每次模拟过程中D、d出现概率相同C.不得放回,避免实验结果出现误差D.不得放回,避免出现重复计数现象10.在动物的体细胞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A.同一条染色体上B.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C.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DNA的两条链上11.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YR和YR B.Yr和Yr C.YY和Rr D.Yr和YR 12.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3.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B.纯合子自交后代全部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纯合子D.杂合子至少能产生2种配子14.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呈扁平状,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
Y染色体的故事——Y染色体传递着姓氏的信息Y染色体传递着姓氏的信息,这种看不见的传递比姓氏本身的传递要精确得多,因为姓氏传递有时有变数。
比如有人中途改姓、有人被别人赐姓、孤儿随继养者姓、偶尔有人随了母亲的姓等等。
当皇帝赐给功臣们自己的姓时,受赐者弃掉祖宗的姓后,还要感恩戴德。
更常见的恐怕是隐匿发生的绿帽子事件,这类事很难记载,因而更难琢磨。
据说在美国,约有10~15%的父亲养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他们并不知情。
相比之下,Y染色体的遗传则稳定得多,因此可以用Y染色体的信息修正姓氏的传递差错。
不过,Y染色体DNA序列也不是绝对稳定的,也会缓慢地变化。
这种变化叫基因突变,即DNA序列的改变。
我们知道,祖宗的Y染色体并不直接给我们,而是给我们一个拷贝,我们生儿育女时再次复制,这样一代代向下传。
经过n次复制后,如果再和原始拷贝比较,出些错是难免的。
好在DNA的复制足够精确,一般在几百年内不致有什么大的不同,至少在可追踪姓氏的年代里Y染色体还是稳定的。
但如果时间延长到几千几万年,就会出现不同了。
假如在所检测的Y染色体片断上男人甲和男人乙有一个碱基不同、和男人丙有两个碱基的差别,这能说明什么?如果考虑到碱基替换率的相对恒定性,则我们可以较有把握地说,甲和乙的血缘关系比甲和丙近一些;或者说甲和乙的祖先在历史的某个时期曾经拥有同样的Y染色体,而甲和丙则可能是更早时期的祖先共有一条Y染色体。
如果一直这样追踪,关系越来越远的亲属也会不断地加入到这个家族体系中,直至把全人类的男人都包括进去为止。
其结果是世界上所有男人(当然,他们身边还有女人)在远古时期只有一个老祖宗,他的Y染色体传递给了所有男人。
这可能吗?完全可能。
进化生物学家已经计算出,这个男性祖先生活在距今12~20万年前的非洲,叫做Y染色体亚当(Y-chromosomal Adam)。
这是借用了圣经故事中上帝创造的第一个男人的名字。
不过这个“亚当”比那个亚当靠谱,起码我们能断定他存在过。
人类23条染色体的故事——Y染色体父系遗传五百年前是一家Y染色体基因从Y染色体的角度来讲,Y是决定男性体征的关键染色体,而且绝对遗传自父亲。
经过N代的繁衍,Y染色体基本相同,但是也逐代递减,也就是说,确实做到了正宗遗传,我们常说“五百年前是一家”。
不管我们如何以Y染色体来界定遗传的正宗与否,有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Y染色体是个非常不稳定的染色体,都快要因为自己本身的缺陷丢失掉自己的所有遗传密码了,光从染色体的本性来说,Y绝对是个弱者。
Y染色体真小Y染色体是人体染色体中最短的,长度只有X染色体的1/3,而且正逐渐退化,大多数序列无实质功能,包含的遗传信息非常少,Y染色体由诞生之初的1438个基因,衰减到现在仅剩的45个基因。
事实上,Y染色体上没有生命必需的基因,因而人类的女性虽然不拥有Y染色体也可以正常存活,Y染色体的少数功能基因基本上只与男性特征有关(惟一明确的与Y染色体的缺陷有关的人类疾病是睾丸发育不良)。
从功能的角度来讲,所有正常男性的Y染色体都是一样的。
母系遗传就是线粒体基因,人身体所有细胞里面都有线粒体,mtDNA(线粒体DNA)是承载线粒体遗传密码的物质,其表现为母系遗传,也就是说,只有女性的线粒体基因能随其卵子遗传给后代,线粒体基因组是16569个碱基对组成的双股DNA分子,有37个基因。
人类23对染色体受精过程不是两个细胞的单纯融合,是精子的细胞核进入卵子,父母双方的核内基因混合,再加上母亲的这37个基因,才是下一代的全部基因,这37个基因只通过母系一脉来传承,男性也能从母亲那里继承,但是无法将它遗传给后代。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女人生的全是儿子,她的这37个基因就传丢了。
从线粒体基因的角度来讲,人类应该是母系遗传?就象Y染色体可以追溯到父亲、祖父、曾祖父乃至以上无数代的父系宗谱一样,线粒体基因组也可以追溯到妈妈、外婆、外婆她妈乃至以上无数代的母系宗谱,与Y染色体不断消亡不同的是线粒体基因一般很难发生改变,平均每2万年才会发生微小的变异,因此,mtDNA结构类型是反映母系脉络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现代人mtDNA,能弄清各民族、各地人的母系血缘关系。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阶段作业1至4+专题讨论1至2)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3年12月;适用于国开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在线形考考试。
阶段作业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库备注:试题随机,可以通过查看首字快速找题“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以这样的发问开篇的诗作是( )。
[答案]《蚕马》《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 )。
[答案]刘半农《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 )。
[答案]周作人《十五娘》是新文学中最早的叙事诗,其作者是( )。
[答案]沈玄庐《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漫文漫画》等作品的作者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散文家、漫画家( )。
[答案]丰子恺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 )。
[答案]新潮社1921年,《小说月报》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其主编是( )。
[答案]沈雁冰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 )。
[答案]郭沫若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 )。
[答案]《压迫》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 )。
[答案]上海艺术剧社1933年从法国回车后,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同时以“刘西渭”为笔名在文学批评界有较大影响的戏剧家是( )。
[答案]李健吾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 )。
[答案]林语堂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 )。
美尔人种、语言与中国人之关系美尔人的Y-DNA以前对美尔人知道得很少,看到网络上的讨论后,想到要了解一下外国人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研究状况,即他们对以下问题的看法:美尔人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别处迁移到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吗?是何时、从哪里来的呢?从有关资料看到部分国外研究者对这些问题比较有影响的看法或研究成果,以及他们对于“美尔人”究竟指的是什么人有不同的理解。
在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居民很可能是由多个不同族群融合而成,可能包括农耕、游牧和渔猎族群。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自然环境,缺少适当的古人类遗存材料,迄今一直没能测试美尔人的Y-DNA[1]。
根据其它方面的资料,有人猜测美尔人的Y-DNA可能为G、J、L、T或某种R[2],也有人认为是R1b[3]。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找到了一具古人类骨骼,来自6500年前的美尔人首都乌尔(Ur),其保存完好的牙齿,可能有足够的软组织进行DNA测试[1]。
鉴于,美尔人很可能是由多个不同族群融合而成,不知这一测试结果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揭示美尔人的奥秘。
一、沼泽阿拉伯人的Y-DNA关于美尔人的Y-DNA,由伊拉克、意大利、印度的几位学者联合发表的一篇研究伊拉克沼泽阿拉伯人遗传特征的文章(以下简称《印迹》)影响最大。
文中指出,有人认为伊拉克沼泽阿拉伯人可能与米尔人有着很深的渊源,但也有观点认为沼泽阿拉伯人为外来移民,并与家养水牛的出现有关,也即可能与南亚农业文化人群有关[4]。
该文关于沼泽阿拉伯人Y-DNA研究的要点如下面所述。
需要说明的是,《印迹》中所说的“美尔人”,指的是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所有居民。
但通常所理解的美尔人,其语言、文化,可能也包括外表,都与他们的闪族邻居和继承人不同。
按照这种说法,古闪族应该不属于“美尔人”。
若据此对《印迹》的观点加以修正,则美尔人的基因池中可能不包括或只有很少的闪族Y-DNA单倍群J,主要成分可能是以下单倍群(子群)中的一种或几种:G-M201、R1-L23(R1b1a2a)、Q-M25 (Q1a1b)、L-M76、Q-M378(Q1b1)和R2-M124(R2)。
根据23魔方大数据分析,汉族的N-M231 Y DNA的各类型构成如下图:首先,介绍下Y DNA。
Y DNA就是Y 染色体。
Y染色体(Y chromosome)是决定生物个体性别的性染色体的一种。
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较小的y染色体。
在雄性是异质型的性决定的生物中,雄性所具有的而雌性所没有的那条性染色体叫Y染色体。
由于Y染色体传男不传女的特性,因此在Y染色体上留下了基因的族谱,Y-DNA分析现在已应用于家族历史的研究,家族世系的遗传与进化和认祖归宗的基因鉴定。
N-M231 是现代人类父系单倍群类型N-M231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北方。
Y-N是Y-NO子孙,被认为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单倍群。
Y-N和Y-O分离后,没有翻过青藏高原,沿北线,于21000年前在阿尔泰山一带分化出N1和N2(N2只分布于阿尔泰山、东欧、中欧、巴尔干半岛,微基因样本中中国地区有一例金姓N2,23魔方用户中有河南郑氏家族属于N2 N-B482下游),N2向西部挺进,N1向东部挺进,从中国西部进入中国。
16200年前N1在祁连山或河湟一带分化为N1a和N1b。
一部分N1b向西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以及中南半岛及印度挺进。
另一部分N1b跟随N1a继续东进。
15000年前N1a在河套到燕山一带分化成N1a1和N1a2。
6000至8000年前N1a1从燕山一带向西北迁徙,N1a1 的一支3500年前到达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N-YDNA最早的古代遗骨发现在3500年左右。
N-P43高频于北极涅涅茨人群。
N-M128高频于中国北方地区。
N-M46大约有1.4万岁,是Y-N系统中最高频的支系。
他可能起源于今天的中国,随后在西伯利亚经历了严重的瓶颈,高频于雅库特人中,并向东欧方向进行第二次扩张。
N1a1主要发现于东北欧人群,尤其是芬兰(63%), 拉普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最北端地区,53%), Sami人(47%)爱沙尼亚(40%), 拉脱维亚(43%), 立陶宛(42%)和北俄罗斯(39%), 也中低频分布于中俄罗斯(16%), 白俄罗斯(10%), 乌克兰(6%), 瑞典(14%), 挪威(4%)波兰(3%) 和土耳其(4%)捷克(1.6%),德国(1.6%)。
中国人祖先的几大基因传播史分子人类学学科研究自从DNA遗传基因分子结构被发现以后就进入了快车道发展,人类开始正式以解析DNA分子结构的方式来破解地球物种的生物密码。
人体各部位的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它们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信息的实体是DNA(去氧核糖核酸)。
人类的DNA绝大多数位于细胞核内,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包含在染色体中。
孩子的22对(每对两条)常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另外,还有一对性染色体:如果是女孩,她的一对性染色体是XX,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如果是男孩,他的一对性染色体是YX,Y染色体来自父亲、X染色体来自母亲。
可以看出,只有男孩才能承继父亲的Y染色体,并向下一代传递这个Y染色体。
这就很好的为人类寻源寻根创造了有利条件,从现代出土的远古遗址和古人骨DNA基因反推,中华大地上自一万三千年前第四纪冰川末期开始,有数个现代人的祖源群体向北翻过冰冻融化的高山峡谷来在陕甘,来到山东,来到东北,来到浙江。
其中D系(出现7万年)Y基因绝大多数在藏族传播,D系是最早来到亚洲的现代人(四万年前),所以也被称为老亚洲,不过他们与NO系现代人的竞争中失败了,人数极少,只在藏族男性中有50%以上,藏族另外50%则为五千年前进入西藏的O系下O2α(古羌人)基因,因为O2α占汉族的60%,古羌人语言与汉语相似,所以现在也从汉羌同源转为汉藏同源,另日本也有45%以上的D,也是来到日本最早的现代人(二万年前)。
C系(出现7万年)紧跟D系来到亚洲,也被称为老亚洲,C系现在主要在东北,内蒙古,蒙古占比高,满族,蒙古族有大量C2北支,C2南支,在华北有大量C2南支,在古代与NO的竞争中C系也一度逃往东北,不过大致在五六千年前开始,C系不断在内蒙和东北淘汰了北方霸主N系,迫使N系前往西方,现代的芬兰有大量亚洲北部来的N 系,孔子是C系的代表人物。
O系(三万年)是亚洲第一大系,人囗众多,无论中日韩还是东南亚,几乎都是O系的天下,中国O系里O2α占男性人数的60%,O1α占10%,O1b占10%,C占10%,N占3%,ON糸总和近83%以上。
我们都有一个家数万年前,现代亚洲人的一支,身上带着O3型的染色体,开始向北迁徙;数千年前,O3-122这一支种小米起家的人,开始向东向南扩展,最终遍布中国大地。
文/国家历史主笔黄艾禾一个布希曼族男孩,从他的面庞上,似乎可以看到我们祖先的影子“国际Y染色体命名委员会”把全世界的Y染色体分为从A到R的若干大的类型,而中国人所带的,主要是O型、D型,其中D型比较古老,是棕色人种留下的基因,而O型分为O1,O2和O3三种,O1型从越南、广西方向进入中国,沿着海岸线往东北走,形成了百越民族。
在距今两万年的时候,O3型中分化出了O3a3b型的一支,即是苗瑶语族的祖先。
而O3型其他的人,继续向北走,成为汉、羌、藏等人的共同祖先。
耶鲁大学李辉供图9月初,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
复旦大学校园里,到处是报到的新生,复旦大学生命学院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谭婧泽老师则忙着带几个助手给新生做体检。
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健康检查,她是要配合课题,对学生们进行体质人类学的测量,取得一批数据。
“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正好是不错的数据来源”,而建立庞大的全国范围的人群数据库,是复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工作。
复旦的新生们以来自江浙一带的为多,但也有许多学生从云南、江西、河南、山东等省考来。
而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主任金力是上海人,李士林是吉林人,其他同事分别来自新疆、甘肃、江苏、湖北……谭婧泽自己是宁夏人。
谭婧泽是18岁就离开宁夏的。
到上海之前,她先到北京,在那里上大学和读研究生。
毕业后,她又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再到复旦。
从宁夏到上海,相隔“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故乡,已成为户口本或登记表上的“籍贯”,而对于她的下一代,宁夏只是母亲的老家,是自己的上一代向上海迁徙的一个源头。
那么再上一代呢?谭婧泽的父母都是宁夏人。
父母的父母呢?他们怎么到宁夏的?再一代代追上去,他们的祖先又是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总有孩子向自己的父母问起,一代一代问了好多年。
高考生物【16】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及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
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若用一次交配实验证明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确的研究方法是( ) A.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B.用红眼雌、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C.用白眼雌、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D.以上方法均不可取解析:选A 如果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选用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中的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通过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即可确定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正常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
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如油纸(可以看到内部器官),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它们都位于Z染色体上。
以下哪一个杂交组合方案,能在幼虫时就可以根据皮肤特征很容易地把雌、雄蚕区分开来( )A.Z A Z A×Z A W B.Z A Z A×Z a WC.Z A Z a×Z A W D.Z a Z a×Z A W解析:选D 雄性油蚕(Z a Z a)与雌性正常蚕(Z A W)交配,子代中凡正常蚕均为雄性(Z A Z a),凡油蚕均为雌性(Z a W),在幼虫时即可以将雌、雄蚕区分开。
3.下表叙述中,甲与乙的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解析:选C 生物的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只有当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其遗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B错误。
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均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故D错误。
4.(2018·潍拟)经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
诸多案例显示XYY综合征患者有反社会行为和暴力倾向,有人称多出的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
2022-2021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直升部)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分)(2021秋•桥东区校级期末)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长毛与白毛B.兔的短毛与狗的长毛C.人的正常肤色与白化病 D.人的双眼皮与大眼睛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推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解答:解:A、兔的长毛与白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兔的短毛与狗的长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人的正常肤色与白化病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D、人的双眼皮与大眼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推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2分)(2021春•宣城校级月考)某男性多指且白化病,他下列细胞中确定有白化病基因却可能不存在多指基因是()A.小肠绒毛皮细胞B.精原细胞C.精子细胞 D.神经细胞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分析: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男性多指且白化病,其多指基因型可能是显性纯合,也可能是显性杂合,但白化病基因型确定是隐性纯合.解答:解: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体细胞,存在白化病基因和多指基因,A错误;B、精原细胞是特殊的体细胞,存在白化病基因和多指基因,B错误;C、精子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假如存在多指等位基因,则可能不存在多指基因,C正确;D、神经细胞是体细胞,存在白化病基因和多指基因,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别,明确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不愿定含有致病基因.3.(2分)(2021春•陕西校级期中)在豌豆开花前要对用于杂交试验的植株进行去雄处理,缘由是()A.防止异花传粉 B.防止自花传粉C.便于采粉和授粉D.疼惜雌蕊和雄蕊考点:基因的分别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开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据此答题.解答:解:由于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所以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防止自花传粉,否则可能会发生自交,干扰试验结果.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试验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试验的过程,识记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对母本的处理包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等,还需要留意时间,明确去雄应当在自花授粉前,然后再精确推断各选项.4.(2分)(2022•射阳县校级学业考试)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 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纯合体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A.B.C.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先求出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种类,再求与亲本表现型一样的个体的比例.解答:解:已知A﹣a和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AABB、AAbb、aaBB、aabb4种表现型不同的纯合子,4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1:1:1,其中与亲本(AaBb)表现型相同的纯合子为AABB ,占纯合子总数的概率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学问点,意在考查同学对所学学问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培育同学分析图表、猎取信息及猜想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概率计算的力气.5.(2分)(2021春•深圳期末)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植物C.遗传规律适用于受精过程D.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考点:基因的分别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别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实质:等位基因伴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解答:解:A、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A错误;B、遗传规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因此进行有性生殖的植物和动物均适用,B错误;C、遗传规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D、基因的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发生时间,考生要识记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识记遗传规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6.(2分)(2021春•宣城校级月考)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是()A.观看试验、发觉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试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B.个案争辩﹣综合比较﹣提出假设﹣归纳结论C.发觉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试验﹣观看试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D.个案争辩﹣发觉问题﹣提出假设﹣归纳综合考点:孟德尔遗传试验.分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试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试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打算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假如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当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试验验证(测交试验验证,结果的确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别定律).解答:解: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看试验的基础上→发觉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设计试验→试验检验→得出结论.假照试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试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试验的过程,识记孟德尔对试验现象作出的解释(假说),考查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及假说﹣﹣演绎法的相关学问,主要考查对“假说﹣﹣演绎法”流程的把握.7.(2分)(2021春•宣城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源染色体复制后都会形成四分体B.四分体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形成的C.每个四分体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D.基因的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没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为一个四分体,以此分析答题.解答:解:A、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只有在减数分裂中联会后才能形成四分体,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B正确;C、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因此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C正确;D、基因重组现象可以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查四分体的相关学问,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把握四分体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能结合所学的学问精确推断各选项.8.(2分)(2007•广东)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假如他们向你询问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知他们?()A.“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B.“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C.“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D.“依据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本题考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能依据题意分析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它的发生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相等.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中患者的分布散在的,通常看不到连续遗传现象,有时系谱中甚至只有先症者一个患者.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的双亲表型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诞生患儿的几率是,患儿的正常同胞中有的可能性为携带者.解答:解:依据题意“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对夫妇都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分析可知,其双亲都是杂合子,这对夫妇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都为,他们生物子女患病可能性为x x =,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力气,属于简洁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只有在纯合状态下才会致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亲婚配时,子女中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要比非近亲婚配者高得多,这是由于他们来自共同的祖先,往往具有某种共同的基因.9.(2分)(2022•安徽三模)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aaB_的植株不能长出雌花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bb或aabb植株的顶端长出的也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上述材料做亲本,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的结果.则亲本的基因型为()类型正常株雄株雌株数目998 1001 1999A.aaBb×Aabb或AaBb×aabb B. AaBb×Aabb或AaBb×aabb C.aaBb×AaBb或AaBb×Aabb D. aaBb×aabb或Aabb×aab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依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_B_为雌雄同株;aaB_为雄株;而A_bb或aabb则为雌株.杂交后代中正常株(A_B_):雄株(aaB_):雌株(A_bb或aabb)=1:1:2,该比例为测交后代1:1:1:1比例的变式.解答:解:A、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1:1:2,同理AaBb×aabb后代也符合该比例,A正确;B、AaBb×Aabb→A_Bb:aaBb:A_bb:aabb=3:1:3: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3:1:4,B错误;C、aaBb×AaBb→AaB_:aaB_:Aabb:aabb=3:1:3: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3:1:4,C错误;D、aaBb×aabb→aaBb:aabb=1: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0:1:1,并且Aabb和aabb均为雌株,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