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动物的鼻子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什么动物鼻子最灵敏排名
什么动物鼻子最灵敏排名如下:
第一名:熊
熊被认为是地球上所有动物中有最强烈的嗅觉,虽然熊的大脑大约是人类的三分之一,但嗅觉的区域却是人类的五倍大。
一只熊的嗅觉比人类的嗅觉好2100倍,熊利用这种敏锐的嗅觉来寻找食物和伴侣,避免危险,并跟踪野生幼崽。
一只熊可以探测到大约20英里外的动物尸体,而北极熊可以探测到一只性欲敏感的母猪超过100英里的气味。
第二名:鲨鱼
在鲨鱼中,一项研究表明大白鲨有着最显著的嗅觉。
嗅觉由鲨鱼大脑的三分之二左右控制,鲨鱼能在一英里以外的地方嗅到一滴血,它的速度使它成为致命的捕食者。
第三名:大象
非洲象的气味检测基因数量最多,达1948个,大象的嗅觉是最可靠的,大象能探测到12英里以外的水,大象的鼻子有许多感受器,主要用于嗅觉和抓取,以及其他用途。
什么动物鼻子最灵
1、猪:猪的嗅觉比狗的灵敏,关键取决于鼻子的嗅觉细胞,猪的嗅觉细胞要比狗的嗅觉细胞高很多倍;
2、老鼠:老鼠的嗅觉十分灵敏,据说比犬的嗅觉强至少10倍,有人甚至设想训练"警鼠"来取代警犬;
3、狗:犬的嗅觉灵敏度位居各畜之首,对酸性物质的嗅觉灵敏度要高出人类几万倍;
4、王蝶:动物中嗅觉最灵敏的动物是王蝶,雄王蝶在11公里之外就能嗅到雌王蝶身上发出的气味;
5、鲨鱼:有人测定,1米长的鲨鱼的嗅膜总面积可达4842平方厘米,因此鲨鱼的嗅觉非常灵敏在几公里之外它就能闻到血腥味。
3、动物的鼻子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在组织教学时,注意了从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动物的鼻子。
2、让学生自主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直接放手让他们玩一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在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又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不足及改进措施:
本节课如果能够多展示一些动物鼻子相关的视频,对学生而言会更直观。
小学科学3动物的鼻子(教案)小学科学3动物的鼻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动物的鼻子结构特点,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鼻子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了解它们适应不同环境的原因。
3.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鼓励他们对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鼻子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
2. 让学生了解动物鼻子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思考的能力。
2. 让学生理解动物鼻子与其适应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动物鼻子的图片或卡片。
2. 碗、刷子、纸巾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首先,教师可以放一些动物的音频,让学生猜猜是哪些动物发出的声音。
2. 再根据所放音频,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鼻子卡片或图片,并和他们发表一下意见,这些动物的鼻子有什么不同?你怎么知道?Step 2 探究动物的鼻子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不同动物的鼻子图片或卡片,并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你觉得这个动物的鼻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它的鼻子有什么特殊之处或功能?请你们给你们的动物鼻子起个名字。
2. 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小组的发现,并引导其他同学提问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动物的鼻子是不同形状和结构的,因为它们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Step 3 扩展活动1.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利用碗和刷子等道具进行互动体验活动。
教师用刷子轻轻刷动学生的鼻子,让学生感受到鼻子的柔软和敏感。
随后,让学生将手指伸入碗中,观察自己干燥或潮湿的手指,引导学生理解人类和动物的鼻子在感知外界的差异。
2. 展示一些狗、猫等动物的鼻子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鼻子上的纹路和鼻孔的大小。
提问:你们有发现什么吗?为什么它们的鼻子上有纹路和鼻孔大呢?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 进一步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动物的鼻子上的特殊结构和纹路,可以增加它们感知外界的能力,比如追踪气味、寻找食物或伙伴等。
《动物的鼻子》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接受科学知识的启蒙教育。
而关于动物的鼻子这一主题,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动物的生理特征,还能引导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探索和认识。
因此,设计一份以《动物的鼻子》为主题的学生作业,可以帮助幼儿深入了解动物的鼻子结构和功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动物的鼻子形状和特征。
2. 理解动物的鼻子与它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3.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4. 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动物的鼻子形状分类:尖嘴长鼻、扁嘴短鼻、圆嘴短鼻等。
2. 不同动物的鼻子功能:呼吸、嗅觉、触觉等。
3. 动物的鼻子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如北极熊的黑色鼻子有助于吸收阳光等。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引导结合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直观认识动物的鼻子形状和特征。
2. 示范性实验:使用气味识别实验等,让幼儿亲身感受动物鼻子的嗅觉功能。
3. 观察记录: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记录身边动物的鼻子特征和功能,并展示给同学。
五、教学活动设计1. 制作动物鼻子展板:让幼儿在展板上贴上各种动物的鼻子图片,边贴边讨论它们的形状和功能。
2. 动物观察活动:组织幼儿到动物园或宠物店观察动物的鼻子,让他们用手机相机拍摄记录,回到教室后分享观察结果。
3. 制作动物鼻子手工:让幼儿用纸板、毛线等材料制作动物鼻子手工,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设计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鼻子。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评价:根据幼儿的观察记录和展示效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动物鼻子观察活动。
2. 作业评价:对幼儿的动物鼻子展板和手工作品进行评价,考察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动物的鼻子》主题的学生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深入了解动物的鼻子结构和功能,还能引导他们对自然界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13.动物的鼻子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鼻子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鼻子感知环境的。
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动物鼻子特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教师课前将准备好的装有水果的密封盒子放在讲台上,向学生提问:怎样能在不拆开盒子的前提下猜出盒子的物品?2、学生参与体验。
教师让学生上讲台闻一闻盒子的气味,猜一猜盒子中的水果是什么。
3、引出课题。
动物的鼻子。
二、探究狗的鼻子的位置、特点和本领。
1、教师提问:我们来观察这几张小狗的图片,一起来说说小狗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汇报后,教师讲述:请同学们根据出示的这几张狗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狗的鼻子有没有相似之处。
哪位同学能结合课前搜集的图片和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狗的鼻子呢?3、学生讲解:狗的鼻子都长在头部的前面,鼻头黑黑的、圆圆的,总是保持湿润。
它最大的本领就是闻气味。
4、师生交流:狗靠鼻子闻气味,可以做哪些事情?5、教师小结:狗的鼻子是嗅觉器官,可以靠它闻气味来完成寻找食物、搜救、缉毒等事情。
三、探究骆驼鼻子特点和本领。
1、师生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说一说骆驼鼻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什么不同。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3、教师小结:骆驼的鼻孔在沙漠中是微微闭合的,在绿洲地区中鼻孔是张开的。
4、教师提问:为什么骆驼的鼻孔在沙漠和绿洲中会呈现出不同呢?5、教师小结:骆驼根据呼吸时体内水分的散失多少来调节鼻孔开闭大小,此外骆驼在沙漠地区关闭鼻孔可以帮助其抵挡风沙。
四、探究蜜蜂是靠什么闻气味的?1、教师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用鼻子闻气味的?2、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蜜蜂采蜜的视频,让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交流;蜜蜂是怎样找蜜源的?3、教师引导学生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圈出蜜蜂寻找蜜源的身体部位。
五、课堂小结指导学生从动物的鼻子特点和本领等角度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小课堂: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学生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13.动物的鼻子-青岛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鼻子的形状和功能。
2.能够区分进食和呼吸的鼻子。
3.学会尊重并保护动物的鼻子。
二、教学内容1.回顾上一课学过的动物的嘴巴。
2.学习动物的鼻子的形状和功能。
3.了解进食和呼吸的区别。
4.学习保护动物的鼻子。
三、教学重点1.动物的鼻子的形状和功能。
2.进食和呼吸的鼻子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理解动物的鼻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学生能否区分进食和呼吸的鼻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课学过的动物的嘴巴,让他们观察图片,回忆不同动物的嘴巴形状。
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动物的嘴巴只能用来进食吗?学生们可以给出答案,然后引入这一课的重点:动物的鼻子。
2. 学习动物的鼻子的形状和功能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鼻子图片,引导他们发现动物的鼻子形状各异。
然后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鼻子有什么作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鼻子有呼吸、嗅觉等功能。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鼻子可以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和动物的鼻子进行比较。
3. 学习进食和呼吸的鼻子的区别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发现有的动物的鼻子是用来进食的,有的则是用来呼吸的,然后让学生分别找出进食和呼吸的鼻子图片进行观察和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区别。
4. 学习保护动物的鼻子让学生自己思考,动物的鼻子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如何保护动物的鼻子?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收垃圾,爱护动物等方法。
5. 活动让学生分组,通过观察动物鼻子的形状和功能,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动物的鼻子,每组展示出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提问、自我思考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鼻子的兴趣,通过研究鼻子的形状、功能以及进食和呼吸的区别等方面,让学生知道动物的鼻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让学生保护动物的鼻子,爱护动物。
本节课内容适合二年级的学生,同样也对我个人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动物的鼻子一、知识概述本节课将主要介绍动物的鼻子以及其相关知识。
二、知识目标•了解动物鼻子的基本构造;•掌握动物鼻子的主要功能;•梳理动物鼻子和生活相关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了解动物鼻子的基本构造及主要功能。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能自己动手实践,理解动物鼻子的构造和功能。
1. 课前准备教师要准备好奶牛的骨骼模型,将其悬挂在课堂的适当位置。
另外,还可以为学生们准备一些纸板和颜料,让他们亲自制作动物的鼻子模型。
2. 教学流程1.营造学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并提出大胆的猜想;2.观察奶牛骨骼模型或奶牛的真实鼻子,让学生们观察和感受动物嗅觉器官的位置和形状;3.分别讲解鼻子的构造,以及动物的嗅觉、呼吸、感知温度等方面的功能,通过图表或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4.提供一些与动物鼻子相关的活动或试验,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试验,梳理出动物鼻子与生活相关的内容;5.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复盘,以便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所学的内容。
3. 教学效果的衡量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是否准确、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学生的合作情况等多方面来进行衡量。
五、知识拓展•超级嗅觉:有些动物的嗅觉非常灵敏,例如狗和鼹鼠,它们可能根据气味判断物体的位置及情况,另外,鼹鼠还能够利用嗅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地下迷宫。
•鼻子的变异:不同的动物的鼻子形态和功能都有所不同,例如长颈鹿的鼻子非常细长,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够到远处的树叶,而在哺乳动物中,鲸鱼的鼻子更像是一个喷水器,可以把身体外部的热量散发出去。
•鼻子与人类生活的联系:鼻子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可能会因为空气污染或气味异味而感到不适,另外,通过调配一些特殊的气味,也可以使人们的情绪更加放松和愉悦。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的评价体系比较全面,从学生的回答问题是否准确,学生的自主实践,以及学生的合作情况等多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
并且课程设计通过让学生自行制作动物的鼻子模型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动物鼻子的构造和功能。
3 动物的鼻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鼻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探索动物鼻子的兴趣。
2.初步感知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的鼻子的有趣和奇特。
难点:初步感知动物鼻子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狗、狐狸、大耳狐、鸟、兔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之前大家认识了很多小动物的鼻子,请问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鼻子是哪些小动物的吗?
二、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课件出示小动物的图片。
利用课件,观察动物的鼻子。
1、出示小狗图片,请幼儿观察小狗的鼻子,说说其特点。
狗的鼻子是嗅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
例如:搜救犬、缉毒犬
2、教师出示骆驼的图片,
请大家说说骆驼鼻子的特点,说说骆驼鼻子的作用。
靠鼻子寻找水源
3、出示小猪的图片,
请大家观察小猪的鼻子,相比大象而言,小猪的鼻子有什么特点?(猪鼻子短)
4、出示牛和马的图片
观察牛马的鼻子,说说它们的特点。
(扁、平、大)靠鼻子扇热
三、联系自己:
我们人也有鼻子,有什么作用?应怎样爱护鼻子?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四、总结收获:
今天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呀?
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想让孩子们了解动物鼻子的有趣和奇特,并初步感知动物鼻子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有关系。
本次活动我们从孩子们最熟悉的小狗开始,慢慢过渡到其他的动物,并让学生知道动物的鼻子的特点。
最后联系到自己,我们人也有鼻子,有什么作用?应怎样爱护鼻子?。
中班科学:动物的鼻子背景介绍在中班阶段,幼儿开始对周围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利用这一阶段幼儿的特点,来开展一些基础的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外在事物和内在规律,丰富幼儿的知识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其中,针对动物,可以从生理构造入手,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不同形态和功能特点。
本文以动物的鼻子为例,对中班科学探索教学的目标和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目标通过本次探索活动,幼儿应该能够:1.提高对动物鼻子功能的认知,了解不同种类动物鼻子的形态和特点;2.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利用简单的自制工具进行实验和观察;3.发散思考,认识不同形态和功能的动物鼻子的自然适应性。
方法活动1:对比观察1.选取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准备胶贴纸和白卡纸;2.让幼儿用胶贴纸将动物图片粘贴到白卡纸上,并标注出动物的名称;3.提醒幼儿观察动物的鼻子形态和位置;4.将幼儿分为小组,让他们依次展示自己选取的动物和观察结果;5.教师带领幼儿讨论不同动物鼻子的特点和适应性。
活动2:自制工具模拟动物鼻子1.提供橡皮泥和吸管等材料,示范如何制作单个动物鼻子模型;2.要求幼儿自行制作不同种类的动物鼻子,每种动物至少制作两个;3.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观察和思考动物鼻子的形态和功能;4.让幼儿通过模拟动物鼻子来探究它的适应性,比如吸取不同材料的能力;5.结合上一活动中的讨论,让幼儿思考为什么不同种类的动物需要不同类型的鼻子。
总结通过上述活动,幼儿可以了解不同种类动物鼻子的形态和特点,并了解它的自然适应性。
同时,活动还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和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通过科学探索活动,可以帮助中班幼儿认识外在事物和内在规律,为他们搭建更广阔的知识平台,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动物的鼻子《动物的鼻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鼻子结构及其特点。
2. 掌握动物的嗅觉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4. 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认识不同动物的鼻子结构及其功能。
2. 了解动物的嗅觉的敏锐程度。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动物鼻子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2. 理解动物的嗅觉对它们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图片、实物模型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猜测不同动物鼻子的结构及其功能。
2. 讲解:教师讲解不同动物鼻子的结构,如象的长鼻,猎豹的敏锐嗅觉等。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用嗅觉寻找物体,让学生体会动物嗅觉的重要性。
4. 练习:让学生分组,用嗅觉识别不同气味或寻找隐藏的物体,通过练习加深对动物鼻子的理解。
5.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鼻子的认识和体会,引导他们思考动物嗅觉的重要性。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应该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六、课堂作业:1. 观察家中的宠物,了解宠物的鼻子结构及其特点。
2. 在家中寻找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体,通过嗅觉识别这些物体。
七、反思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不同动物鼻子的结构及功能,培养了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积极参与保护动物的活动,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的人与自然的社会。
结语: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世界,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型新授 3 动物的鼻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鼻子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鼻子感知环境的。
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动物鼻子特点。
3.在好奇心驱使下,能对多种动物鼻子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4.懂得要珍爱生命,爱护动物。
教学重难点
了解动物鼻子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鼻子感知环境的。
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动物鼻子特点。
教具:动物图片、视频等
教学时间:1课时(2018.9.17-2018.9.2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
教师课前将准备好的装有水果的密封盒子放在讲台上,向学生提问:怎样能在不拆开盒子的前提下猜出盒子里的物品? 进而引导学生说出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
(二)学生参与体验
教师让学生上讲台闻一闻盒子的气味,猜一猜盒子中的水果是什么。
(三)引出课题
学生体验后,教师引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鼻子,一起看
看鼻子有什么特点和本领。
(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一)探究狗的鼻子位置,特点和本领。
1.教师提问:我们来观察这几张小狗的图片,一起来说说小狗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2.待学生汇报后,教师讲述:请同学们根据出示的这几张狗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狗的鼻子有没有相似之处。
哪位同学能结合课前搜集的图片和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狗的鼻子呢?
3.学生讲解:狗的鼻子都长在头部的前面,鼻头黑黑的,圆圆的,总是保持湿润。
它最大的本领就是闻气味。
4.师生交流:狗靠鼻子闻气味,可以做哪些事情?
5.教师小结:狗的鼻子是嗅觉器官,可以用靠它闻气味来完成食物,搜救,缉毒等事情。
(二)探究骆驼鼻子的特点和本领。
1.师生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说一说骆驼鼻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什么不同。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3.教师小结:骆驼的鼻孔在沙漠中是微微闭合的,在绿洲地区中鼻孔是张开的。
4.教师提问:为什么骆驼的鼻孔在沙漠和绿洲中会呈现出不同呢?
5.教师小结:骆驼根据呼吸时体内水分的散失多少来调节鼻孔开闭大小,此外骆驼在沙漠地区关闭鼻孔可以帮助其抵挡风沙。
(三)探究蜜蜂是靠什么闻气味的。
1.教师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用鼻子闻气味的?
2.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蜜蜂采蜜的视频,让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交流:蜜蜂是怎样寻找蜜源的?
3.教师引导学生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圈出蜜蜂寻找蜜源的身体部位。
4.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还有哪些动物用这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环境。
三、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从动物的鼻子特点和本领等角度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板书设计
3、动物的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