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13.《动物的鼻子》
- 格式:ppt
- 大小:10.76 MB
- 文档页数:21
小学科学3动物的鼻子(教案)小学科学3动物的鼻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动物的鼻子结构特点,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鼻子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了解它们适应不同环境的原因。
3.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鼓励他们对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鼻子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
2. 让学生了解动物鼻子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思考的能力。
2. 让学生理解动物鼻子与其适应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动物鼻子的图片或卡片。
2. 碗、刷子、纸巾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首先,教师可以放一些动物的音频,让学生猜猜是哪些动物发出的声音。
2. 再根据所放音频,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鼻子卡片或图片,并和他们发表一下意见,这些动物的鼻子有什么不同?你怎么知道?Step 2 探究动物的鼻子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不同动物的鼻子图片或卡片,并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你觉得这个动物的鼻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它的鼻子有什么特殊之处或功能?请你们给你们的动物鼻子起个名字。
2. 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小组的发现,并引导其他同学提问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动物的鼻子是不同形状和结构的,因为它们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Step 3 扩展活动1.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利用碗和刷子等道具进行互动体验活动。
教师用刷子轻轻刷动学生的鼻子,让学生感受到鼻子的柔软和敏感。
随后,让学生将手指伸入碗中,观察自己干燥或潮湿的手指,引导学生理解人类和动物的鼻子在感知外界的差异。
2. 展示一些狗、猫等动物的鼻子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鼻子上的纹路和鼻孔的大小。
提问:你们有发现什么吗?为什么它们的鼻子上有纹路和鼻孔大呢?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 进一步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动物的鼻子上的特殊结构和纹路,可以增加它们感知外界的能力,比如追踪气味、寻找食物或伙伴等。
13.动物的鼻子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鼻子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鼻子感知环境的。
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动物鼻子特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教师课前将准备好的装有水果的密封盒子放在讲台上,向学生提问:怎样能在不拆开盒子的前提下猜出盒子的物品?2、学生参与体验。
教师让学生上讲台闻一闻盒子的气味,猜一猜盒子中的水果是什么。
3、引出课题。
动物的鼻子。
二、探究狗的鼻子的位置、特点和本领。
1、教师提问:我们来观察这几张小狗的图片,一起来说说小狗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汇报后,教师讲述:请同学们根据出示的这几张狗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狗的鼻子有没有相似之处。
哪位同学能结合课前搜集的图片和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狗的鼻子呢?3、学生讲解:狗的鼻子都长在头部的前面,鼻头黑黑的、圆圆的,总是保持湿润。
它最大的本领就是闻气味。
4、师生交流:狗靠鼻子闻气味,可以做哪些事情?5、教师小结:狗的鼻子是嗅觉器官,可以靠它闻气味来完成寻找食物、搜救、缉毒等事情。
三、探究骆驼鼻子特点和本领。
1、师生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说一说骆驼鼻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什么不同。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3、教师小结:骆驼的鼻孔在沙漠中是微微闭合的,在绿洲地区中鼻孔是张开的。
4、教师提问:为什么骆驼的鼻孔在沙漠和绿洲中会呈现出不同呢?5、教师小结:骆驼根据呼吸时体内水分的散失多少来调节鼻孔开闭大小,此外骆驼在沙漠地区关闭鼻孔可以帮助其抵挡风沙。
四、探究蜜蜂是靠什么闻气味的?1、教师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用鼻子闻气味的?2、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蜜蜂采蜜的视频,让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交流;蜜蜂是怎样找蜜源的?3、教师引导学生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圈出蜜蜂寻找蜜源的身体部位。
五、课堂小结指导学生从动物的鼻子特点和本领等角度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小课堂: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学生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各类动物中,数狗的鼻子最灵,所以有人说狗是一种靠鼻子过日子的动物。
狗鼻子能分辨大约200万种不同的气味,而且还具有高度的“分析能力”,能够从许多混杂在一起的气味中嗅出它所要寻找的那种气味。
狗鼻子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各种动物鼻子构造大致相同,鼻腔上部有许多褶皱,褶皱上有一层黏液膜,黏膜里藏着许多嗅觉细胞。
当黏膜上分泌出来的黏液经常润湿着这些嗅觉细胞时,就会使具有气味的物质分子溶解在黏液里,并刺激嗅觉细胞;嗅觉细胞马上向大脑嗅觉中枢发出信号,于是就有“味”的感觉了。
狗鼻子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嗅觉细胞特别多,连鼻子那个光秃无毛的部分上边也有许多突起,并有黏膜组织,能经常分泌黏液滋润着嗅觉细胞,使其保持高度灵敏。
狗的嗅觉细胞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其他动物胜过一筹,所以对各种气味辨别的本领也就比其他动物高强多了。
近年来,科学家从狗鼻子受到启发,仿造出“电. .子警犬”,其分辨力和分析力丝毫不亚于狗鼻子。
随着人类对狗鼻子更深入的了解,狗鼻子将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个图片是警犬在帮助警察寻找坏蛋逃跑的方向让这个是警察在训练狗,他们的鼻子更灵..大象的鼻子无愧于它本身的万能工具,具有多种功能。
大象时常竖起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摆动,可嗅出几百米外甚至更远的味,它还可判断是否有危险,一旦发觉有危险,要么是逆风而逃,要么便猛冲,决一死战。
大象的鼻子像人手一样灵活,这话不算夸张。
它伸长鼻子,能轻而易举地把树上的果子和枝叶掠下,然后再卷回鼻子,送进嘴里;若是想吃地面上的草,连根拔起时,会在腿上拍打掉泥土再送到嘴里吃;它还能用鼻子品味是否有好吃的食物。
大象的鼻子还可用来吸水。
大象干渴的时候,把鼻子插进河水中“咕嘟嘟”地吸起..水来。
真像一部小型抽水机,一会儿工夫,它就喝足了。
对此,可能有的人很怀疑,象鼻子主要是用来呼吸的,用它喝水时,水不会呛入肺部吗?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原来,在象的鼻腔后面食道上方,有一块特殊的软骨,起“阀门”一样的作用。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3课《动物的鼻子》
学习任务单
一、根据所学或查阅资料,连一连吧。
山魈的鼻子像手臂一样,非常灵活
食蚁兽的鼻子非常醒目,便于识别
大象的鼻子嗅到海洋中距离很远的食物
鲨鱼的鼻子嗅出蚁穴,便于取食
二、根据所学或查找的资料试着填写下表。
骆驼鼻孔变化探究表
在沙漠中在绿洲中
骆驼鼻孔
闭合张开
原因
结论
三、课后的进一步探究
课后进一步查找资料,看看像蜜蜂这样的昆虫靠什么闻气味呢?
参考答案
一、根据所学或查阅资料,完成以下表格。
山魈的鼻子像手臂一样,非常灵活
食蚁兽的鼻子非常醒目,便于识别
大象的鼻子嗅到海洋中距离很远的食物
鲨鱼的鼻子嗅出蚁穴,便于取食
二、根据所学或查找的资料试着填写下表。
(意思对即可)
骆驼鼻孔变化探究表
骆驼鼻孔
在沙漠中在绿洲中
闭合张开
原因
避免风沙进入
防止水分流失
帮助寻找水源呼吸新鲜空气
结论
骆驼的鼻子可以感知环境。
鼻孔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中班科学教案动物的鼻子中班科学教案:动物的鼻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1. 了解动物的鼻子的功能和作用;2. 掌握一些常见动物的鼻子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一张展示动物鼻子图片的大海报;2. 一些代表不同动物鼻子的实物或图片:鸟嘴、狗鼻子、鼠鼻子、猫鼻子等;3. 实验用具:放大镜、玻璃小瓶。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拿着一张大海报,上面有各种动物的鼻子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鼻子,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的鼻子?它们的鼻子长什么样子?2. 探究(1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观察一只鸟的嘴巴。
通过放大镜,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鸟嘴上有许多细小的孔。
提问:这些小孔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可以尝试回答,引导他们认识到这些孔的作用是帮助鸟儿呼吸。
接着,老师出示其他动物的实物或图片,比如狗鼻子、鼠鼻子、猫鼻子等,让学生自由观察。
根据实物的特点,提问:你们发现这些动物鼻子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可以尝试回答,引导他们认识到不同动物的鼻子形状和大小各异。
3. 实验探究(20分钟)老师提供一些小玻璃瓶,里面放有不同的香水或食物的味道,如香蕉味、巧克力味、鱼味等。
让学生依次尝试闻到瓶子中的味道,并描述闻到的感受。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鼻子闻到不同的味道呢?学生可以尝试回答,引导他们认识到动物的鼻子可以嗅到不同的气味,帮助它们辨别食物的种类、环境的变化等。
4. 总结(10分钟)通过上述观察和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动物鼻子的功能和作用,并帮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可以利用图片或绘画展示学生的总结。
五、拓展延伸1. 给学生出示海豚和狗的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并比较两者的鼻子。
可以提问:为什么海豚的鼻子长在头顶上?引导学生理解,海豚的鼻子长在头顶上是为了方便它们在水中呼吸。
2. 带领学生观察自己的鼻子,并让他们用手触摸鼻子。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的鼻子和动物的鼻子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尝试回答,引导他们认识到人类的鼻子和动物的鼻子在形状、大小和功能上可能存在差异。
《动物的鼻子》导学案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动物的鼻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我们平时生活中常常用到嗅觉,而动物的鼻子在这方面又有哪些奇特的功能呢?
2. 激发兴趣:让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展开思考和探讨。
二、探究
1. 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鼻子的形状和特点,比如狗、猫、大象等,然后讨论它们的嗅觉功能有何不同。
2.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嗅觉来识别不同食物的味道,比如水果、蔬菜等,观察不同动物在这个实验中的表现。
3. 知识探究:介绍动物鼻子的结构和功能,比如嗅觉细胞、嗅觉神经等,让学生了解动物是如何通过鼻子来感知外界的气味的。
三、实践
1. 实践探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测试不同气味对动物嗅觉的影响,比如用香水、食物等进行实验,观察动物的反应。
2. 创新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模型,模拟动物的鼻子结构和嗅觉功能,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总结
1.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今天的进修内容,包括动物鼻子的特点、功能以及嗅觉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动物,人类的鼻子又有哪些奇特的地方?嗅觉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作用又是什么?
五、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动物鼻子的作文,包括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以及对嗅觉的理解和应用。
六、反馈
下节课开始前,让学生交作业并进行互相评判,以及老师的点评和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中班科学:动物的鼻子背景介绍在中班阶段,幼儿开始对周围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利用这一阶段幼儿的特点,来开展一些基础的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外在事物和内在规律,丰富幼儿的知识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其中,针对动物,可以从生理构造入手,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不同形态和功能特点。
本文以动物的鼻子为例,对中班科学探索教学的目标和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目标通过本次探索活动,幼儿应该能够:1.提高对动物鼻子功能的认知,了解不同种类动物鼻子的形态和特点;2.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利用简单的自制工具进行实验和观察;3.发散思考,认识不同形态和功能的动物鼻子的自然适应性。
方法活动1:对比观察1.选取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准备胶贴纸和白卡纸;2.让幼儿用胶贴纸将动物图片粘贴到白卡纸上,并标注出动物的名称;3.提醒幼儿观察动物的鼻子形态和位置;4.将幼儿分为小组,让他们依次展示自己选取的动物和观察结果;5.教师带领幼儿讨论不同动物鼻子的特点和适应性。
活动2:自制工具模拟动物鼻子1.提供橡皮泥和吸管等材料,示范如何制作单个动物鼻子模型;2.要求幼儿自行制作不同种类的动物鼻子,每种动物至少制作两个;3.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观察和思考动物鼻子的形态和功能;4.让幼儿通过模拟动物鼻子来探究它的适应性,比如吸取不同材料的能力;5.结合上一活动中的讨论,让幼儿思考为什么不同种类的动物需要不同类型的鼻子。
总结通过上述活动,幼儿可以了解不同种类动物鼻子的形态和特点,并了解它的自然适应性。
同时,活动还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和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通过科学探索活动,可以帮助中班幼儿认识外在事物和内在规律,为他们搭建更广阔的知识平台,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