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研究的进展及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440.47 KB
- 文档页数:6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苏西地区是近年来全球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的重要区域,随着其气藏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产水现象逐渐成为影响该地区砂岩气藏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深入研究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方法,对于提高该地区砂岩气藏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非均质性强等特点。
储层中含水层与气层的交互存在,使得产水现象在该地区普遍存在。
储层中水的来源主要包括地层水和注入水等,这些水在储层中的运移和聚集受多种因素影响。
三、产水机理分析(一)物理机制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的主要物理机制包括水侵、气水交替流动等。
水侵是指地层水在压力作用下侵入储层,导致储层含水量的增加。
气水交替流动则是指气体和水的混合物在储层中交替流动,形成产水现象。
(二)化学机制除了物理机制外,化学机制也是导致产水的重要因素。
例如,储层中的黏土矿物在水分的作用下发生膨胀、运移等现象,可能导致储层孔隙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水的运移和聚集。
此外,储层中的化学反应也可能产生水,如碳酸盐岩的溶解等。
四、产水预测方法针对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预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地质综合分析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储层地质特征、含水层分布、地层压力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特征,对储层产水进行预测。
该方法需要充分依托地质资料和地质经验,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二)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储层地质模型,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和条件,模拟储层中水的运移和聚集过程,从而预测产水情况。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但需要依赖可靠的地质资料和数值模拟技术。
(三)机器学习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产水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建立产水预测模型。
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数据中的信息,提高预测精度和效率。
同时,该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模型参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泛化能力。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致密砂岩气藏是当前全球能源勘探和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储层产水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苏西地区作为我国致密砂岩气藏的重要区域,其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研究对于指导该地区的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机理,并探讨有效的预测方法。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特征主要表现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复杂的储层结构。
这种特殊的地质条件决定了储层中的水份赋存方式和流动特征。
其中,原生水和次生水共同存在于储层中,通过不同的流动路径和方式对气藏的开采产生影响。
三、产水机理分析1. 水源来源:苏西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主要来源于地层水和气藏形成过程中伴随的液态水。
这些水在储层中以吸附态、毛细管束缚态和自由态等多种形式存在。
2. 流动路径:在储层中,水的流动受到孔隙结构、流体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复杂的流动路径。
这些路径包括微裂缝、孔隙网络等,对气藏的开采效率和采收率产生重要影响。
3. 影响因素:产水机理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结构、温度压力条件等。
此外,开采过程中的工程参数如采收率、采气速度等也会对产水产生影响。
四、产水预测方法针对苏西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预测,本文提出以下方法:1. 地质综合分析法:通过综合分析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结构、地层压力等地质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历史开采数据,预测储层的产水情况。
2. 物理模拟法:利用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模拟储层中水的流动过程,分析不同条件下的产水规律,为实际开采提供参考。
3. 数值模拟法:通过建立储层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储层的产水过程进行模拟,预测不同条件下的产水量。
五、结论通过对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产水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复杂的流动路径和赋存方式。
有效的预测方法包括地质综合分析法、物理模拟法和数值模拟法等。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已成为重要的能源来源。
苏西地区作为国内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区域,其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备受关注。
而在这类储层中,产水问题对于开采效果有着重大影响。
因此,对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的研究以及准确预测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机理,并尝试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且多为复杂的地质构造。
储层中水分的存在主要受控于地质因素和物理化学过程。
这些因素包括岩石类型、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
此外,储层中的水分也可能因压力变化、温度变化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三、产水机理分析(一)地质因素影响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主要受地质因素的影响。
其中,岩石类型、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产水的主要因素。
不同类型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不同,从而影响水的分布和流动。
沉积环境决定了砂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而影响水的赋存状态。
而成岩作用则通过改变岩石的孔隙结构和连通性来影响水的流动。
(二)物理化学过程除了地质因素外,物理化学过程也是影响产水的重要因素。
在储层中,水分可能因压力变化、温度变化等因素而发生相变或迁移。
此外,水分与气体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导致产水的变化。
四、产水预测模型为了准确预测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情况,本文尝试建立一种基于地质因素和物理化学过程的预测模型。
该模型首先通过分析岩石类型、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等地质因素,确定储层中水的赋存状态和流动特性。
然后,结合物理化学过程,如压力变化、温度变化等因素,预测产水的变化趋势。
最后,通过实际开采数据的验证,不断优化模型参数,提高预测精度。
五、结论通过对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的深入研究,我们认识到地质因素和物理化学过程是影响产水的主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基于地质因素和物理化学过程的产水预测模型,为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研究的进展及趋势
王伟东;彭军;段冠一;刘腾;孙恩慧
【期刊名称】《油气地球物理》
【年(卷),期】2012(010)004
【摘要】致密砂岩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
本文从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类型、致密砂岩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等方面详细总结了近年来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异常压力对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与保存机制、成岩流体对优质储层形成的影响是这类储层今后的研究方向。
【总页数】6页(P33-38)
【作者】王伟东;彭军;段冠一;刘腾;孙恩慧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77
【相关文献】
1.国内外钻井及储层改造过程中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保护技术现状研究——论适用于塔里木油田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保护技术
2.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试验研究
3.致密砂岩气藏钻井过程中储层损害因素及保护措施研究
4.致密砂岩气藏钻井过程中储层损害因素及保护措施研究
5.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如致密砂岩气藏,正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苏西地区以其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藏资源而著称,而对其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的研究则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围绕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机理,探讨其成因及影响,同时讨论产水预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苏西地区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主要由细粒砂岩、粉砂岩等构成,其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性。
这些储层特征对气藏的产水量有直接影响。
因此,对储层特征的深入了解是理解其产水机理的前提。
三、产水机理分析(一)自然产水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自然产水主要源于储层内部的流体运动和岩石自身的含水性。
由于岩石内部的微裂缝和孔隙,地下水的运动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进而推动水的流动。
此外,岩石中的粘土矿物等成分也会因水化作用而吸收水分。
(二)生产过程中的产水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压力的降低和工程活动的干扰,储层中的水可能会被释放出来。
这种产水现象主要与开采方式、生产速度等因素有关。
四、产水影响因素影响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结构、地层压力、温度、开采方式等。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储层的产水特性。
五、产水预测针对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预测,主要依赖于地质资料的分析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
首先,通过收集和分析地质资料,了解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结构等特征;其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储层模型,模拟储层的流体运动和压力变化;最后,根据模拟结果预测储层的产水情况。
六、结论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机理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
通过对储层特征的了解和产水机理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产水过程和影响因素。
同时,通过地质资料的分析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对储层的产水情况进行预测。
这为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致密砂岩气藏因其储量丰富、分布广泛而成为非常具有潜力的天然气资源。
苏西地区作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区域,其储层产水机理的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机理,并对其预测方法进行探讨。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砂岩、粉砂岩等。
储层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多样,包括束缚水、可动水等。
这些水分对气藏的开采和利用产生重要影响。
三、产水机理分析1. 天然水分来源苏西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主要来源于储层内部的含水层和外部的水源。
含水层中的水分在地质作用下逐渐进入储层,而外部水源则通过构造裂缝等途径进入储层。
2. 水分运移机制在储层中,水分主要通过扩散、渗流等方式进行运移。
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压力降低,原本被束缚的水分逐渐变为可动水,并随着气流一起被采出。
四、产水预测方法1. 地质综合分析法通过综合分析苏西地区的区域地质资料、储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信息,结合地质模型进行产水预测。
该方法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产水的总体趋势。
2. 数值模拟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过程进行模拟,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来预测不同条件下的产水情况。
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储层的实际情况。
3. 监测与观测法通过在生产现场安装相关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储层产水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观测到的实际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和优化。
该方法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机理复杂多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综合运用地质综合分析法、数值模拟法和监测与观测法等方法,可以对储层的产水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
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采收率、保障能源安全,为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日益增长,致密砂岩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油气资源,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作为典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其储层特征复杂多变,特别是在储层产水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因此,研究该区域储层产水的机理及其预测方法,对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这一能源资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基本概况苏西地区地处XXX地区,以其具有大面积分布的致密砂岩气藏而闻名。
该地区的致密砂岩气藏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性为主,其储层条件复杂多变。
储层中的水分主要来自于地质过程中岩石的相互作用以及地下水系统的渗透等。
因此,产水机理的复杂性成为该地区开发过程中亟待研究的问题。
三、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1. 岩石矿物与产水关系- 致密砂岩的矿物组成直接影响其储层特性,其中一些特定矿物的水解或吸附过程是储层中水分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
- 矿物颗粒之间的微观孔隙空间提供了地下水在储层中运动的通道,通过毛管压力作用及重力影响导致水分的分布和运动。
2. 地下水系统与产水机制- 地下水系统的长期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含水性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水力封闭的储层环境中,地下水的渗入与运动形成的水动力条件直接影响产水的速率和量级。
- 区域性的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等因素也与储层的产水能力密切相关。
3. 储层物性对产水的影响- 储层的孔隙结构、渗透率等物性特征直接决定了水分在储层中的扩散、传输等过程。
孔隙结构复杂多变时,储层的产水能力和响应不同开采措施的效果也有显著差异。
- 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会导致产水速度减缓,但可能也预示着更高的采收率。
四、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的预测方法1. 地质综合分析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资料、钻井资料及地球物理测井等数据,了解地下储层的岩性、物性特征和地质历史,进而推断可能存在的产水区及水量大小。
- 通过历史资料与经验的积累,构建地区性的产水模型。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能源资源的逐渐减少,致密砂岩气藏因其巨大的储量和经济效益,正成为全球能源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
苏西地区作为国内重要的致密砂岩气藏区域,其储层产水机理的研究对于提高气藏开发效率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进行深入探讨,并尝试提出相应的预测方法。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概述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储层非均质性强,地质条件复杂。
储层中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地层水和油气运移过程中伴生的水分。
在储层中,水分的存在对于气藏的开采、运移、聚集以及产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三、产水机理分析1. 水源来源: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主要来源于地层水、油气运移过程中的伴生水和储层微裂缝中的地下水。
其中,地层水是主要的产水来源。
2. 运移机制:储层中的水分在压力差和毛细管力的作用下,通过微裂缝和孔隙进行运移。
同时,油气的运移也会伴随水分的运移。
3. 影响因素:储层的孔隙结构、渗透率、湿度等都会影响产水机理。
此外,地层压力、温度等也会对产水产生影响。
四、产水预测方法1. 地质综合分析:通过对苏西地区的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地层结构、岩性、物性等,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预测储层的产水情况。
2. 地球物理测井:利用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获取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结合水分饱和度等数据,预测储层的产水能力。
3. 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储层的水流模型,模拟储层中水分的运移和聚集情况,从而预测产水量。
4. 实际生产数据验证: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五、结论本文通过对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的深入分析,探讨了产水的来源、运移机制及影响因素。
同时,提出了基于地质综合分析、地球物理测井、数值模拟和实际生产数据验证的产水预测方法。
这些研究对于提高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效率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致密砂岩储层评价研究现状致密砂岩油气藏作为一种特殊非常规油气藏,已受到石油工业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主要是在地层层组划分的基础上,依据测井解释、岩心物性分析、X-衍射分析、显微薄片鉴定等分析和实验资料,结合产能情况,对储层岩性、储层的物性下限、脆性、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标签:致密砂岩储层储层评价研究现状0引言致密砂岩油气藏作为一种特殊非常规油气藏,已受到石油工业界的高度关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位石油地质专家提出了深盆气(Masters,1979)、盆地中心气(Rose,1986)和连续型油气藏(Schmoker,1995)等新概念,就是针对非常规储层用新的思维以及创新的技术方法[1~3]。
中国致密储层天然气的分布十分广泛勘探潜力巨大,形成了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二叠系为代表的致密砂岩大气区[4]。
目前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主要是在地层层组划分的基础上,依据测井解释、岩心物性分析、X-衍射分析、显微薄片鉴定等分析和实验资料,结合产能情况,对储层岩性、储层的物性下限、脆性、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1岩性评价岩性评价是致密砂岩储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且较常规储层评价的要求更高。
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小,测井信息中所包含的孔隙部分贡献相对较低,因此,为了求准测井孔隙度,要求更加精细的岩性组分以保障骨架参数的准确性。
此外,岩性评价能够十分有助于致密砂岩储层的压裂设计,如可根据岩性类别及其组分确定出的脆性指数以及黏土矿物类型及其各种黏土相对含量,均是压裂设计着重考虑的因素。
常规测井评价岩性的方法主要为:以自然伽马测井计算泥质含量,以密度、中子和声波孔隙度测井确定岩性骨架类别及其比例大小。
如果有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可进一步确定出黏土类型。
最后以岩性实验分析(如X衍射)刻度测井计算结果。
近年来,斯伦贝谢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地球化学元素测井技术-元素俘获谱测井(ECS)已在我国推广应用,丰富了测井岩性评价的内容,提升了岩性组分的计算精度[5~7] [14](如图1)。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致密砂岩气藏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其开发利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苏西地区作为我国致密砂岩气藏的重要区域,其储层产水机理的深入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进行探讨,并对其预测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储层岩石类型以细粒砂岩为主,同时伴有泥质、钙质等成分。
储层内部结构复杂,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这些特征使得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过程具有独特性。
三、产水机理分析1. 水源来源:苏西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主要来源于储层内部的微小孔隙和裂缝。
在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由于压力降低和温度变化,储层中的水被挤出,形成产水。
2. 运移途径:储层中的水在运移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结构、裂缝发育程度等。
此外,水在运移过程中还可能发生溶解作用,溶解储层中的矿物质,进一步影响产水的性质和量。
3. 影响因素:产水机理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结构、温度、压力等。
此外,开采方式、开采速度等也会对产水产生影响。
四、产水预测方法1. 地质分析法:通过分析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如岩石类型、孔隙结构、裂缝发育程度等,预测产水的可能性和规模。
2. 物理模拟法: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模拟储层中水的运移过程,分析产水的规律和特点。
3. 数值模拟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储层数学模型,通过输入各种参数,模拟储层的产水过程,预测产水量和产水规律。
五、产水预测的实践应用1. 指导开采计划:通过产水预测,可以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确定开采速度和方式,避免因过度开采导致的水淹等问题。
2. 优化开采工艺:根据产水预测结果,可以优化开采工艺,如调整井网布局、优化采收率等,提高采收效率。
3. 环境保护:产水预测有助于评估开采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致密砂岩气开发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致密砂岩气(以下简称致密气)是目前开发规模最大的非常规天然气之一。
1980年,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将地层渗透率小于0.1mD的砂岩气藏(不包含裂缝)定义为致密气藏,并以此作为是否给予生产商税收补贴的标准。
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致密砂岩气地质评价方法,SYT6832—2011),致密气是指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等于0.1mD的砂岩气层,单井一般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低于工业气流下限,但在一定经济条件和技术措施下可以获得工业天然气产量。
美国是全球致密气工业发展最早、开发利用最成功的国家,其致密气藏具有气层厚度大、丰度高且多含凝析油的特点,气井最终累计产气量高、开发效益较好。
我国致密气也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可观的规模储量,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四川、松辽、吐哈等沉积盆地,其中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最大的致密气生产基地。
我国致密气藏主体以大面积、连续分布为主,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神木气田、大牛地气田、延安气田等为代表;也存在部分以构造控制为主的致密气藏,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吐哈盆地巴喀气藏为代表。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致密气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建成了我国产量规模最大的气田——苏里格气田,并形成了致密气藏低成本开发技术系列。
关键词:中国致密砂岩气;开发现状;前景展望引言中国目前的天然气开发规模有所扩大,2014年的天然气产量约为400×108立方米,约占中国天然气总产量的32%,逐渐成为中国天然气生产的主要增长点。
中国天然气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但由于致密气藏的物理特征、渗透性低、丰度低,以及难产情况下的发展特点,目前经济政策条件下的致密气藏有针对我国发展致密气体面临的问题,在分析致密气体基本特征和开发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确定影响我国致密气体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促进我国致密气体的大规模发展。
中国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非常重要。
致密砂岩气研究现状根据中国近年来发现的大型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地质特征,可将致密砂岩气划分为 3 种主要类型。
透镜体多层叠置致密砂岩气,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代表。
发育众多的小型辫状河透镜状砂体,交互叠置形成了广泛分布的砂体群,整体上叠置连片分布,但气藏内部多期次河道的岩性界面约束了单个储渗单元的规模,导致储集层井间连通性差,单井控制储量低。
苏里格气田砂岩厚度一般为30〜50 m辫状河心滩形成的主力气层厚度平均10 m左右,砂岩孔隙度一般4%- 10% 常压渗透率为(0.001〜1.000 )X 10-3卩m2含气饱和度55%〜65% 埋藏深度3 300〜3 500 m异常低压,平均压力系数0.87,气藏主体不含水。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简单稳定。
成熟源岩面积13X104平方千米,烃源岩成熟度0.6%~3%,砂岩平均孔隙度8.3% , 平均渗透率小于1*1032卩m;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平均孔隙度 4. 77% ,平均渗透率小于1*103卩m;为致密-超致密砂岩储层,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高含水,强非均质性的特征。
孔喉直径均值0.313卩m;成熟度1.0%~3.6%源岩分布面积(1.4~1.7 )X104如2 (大于100m,连片砂体面积超过1X 104如2,砂体普遍含气,以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松辽盆地长岭气田登娄库组气藏为代表的多层状致密砂岩气,砂层横向分布稳定。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发育 3 套近100 m 厚的砂岩层,横向分布稳定,但由于天然气充注程度较低,构造较高部位含气饱和度较高,而构造平缓区表现为大面积气水过渡带的气水同层特征。
须家河组砂岩孔隙度一般为4%〜12%,常压渗透率一般为(0.001〜2.000 )X 10-3卩m2埋藏深度为2 000〜3 500 m,构造高部位含气饱和度55%〜60%,平缓区含气饱和度一般为40%〜50%,常压—异常高压,压力系数1.1 〜1.5。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致密砂岩气藏作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
苏西地区作为致密砂岩气藏的重要分布区域,其储层产水机理的深入研究对于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机理,并对其预测方法进行探讨。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地质背景苏西地区位于某盆地,其地质构造复杂,多期构造运动及沉积作用使得该区形成了致密的砂岩储层。
由于特殊的成藏条件和沉积环境,该区域的致密砂岩气藏往往伴随产水现象,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三、产水机理分析1. 水源来源:苏西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主要来源于地层水和油气运移过程中伴生的水。
地层水受多种地质因素影响,通过岩石孔隙或裂缝向地表运移,并在储层中形成一定的水压力。
2. 运移过程:在油气生成和运移过程中,由于压力差和毛细管力的作用,水与气共同运移至储层。
在储层中,由于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可能以游离态或吸附态存在于砂岩孔隙中。
3. 储层特征:苏西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这导致水的运移速度较慢,同时由于砂岩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得水分易于在储层中滞留。
此外,岩石的微观结构也会影响水的分布和运移路径。
四、产水预测方法1. 地质综合分析法:通过综合分析苏西地区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岩石类型等地质因素,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预测储层的产水情况。
2. 地球物理测井法:利用地球物理测井技术,通过对储层的电性、声波传播等参数进行测量,分析储层的含水性及产水情况。
3. 数值模拟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苏西地区的地质模型和流体流动模型,通过模拟流体在储层中的运移过程,预测储层的产水情况。
五、结论通过对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区域的产水主要受地层水和油气运移过程中伴生的水的影响。
同时,结合地质综合分析法、地球物理测井法和数值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可以对储层的产水情况进行有效预测。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已成为重要的能源战略。
苏西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致密砂岩气藏之一,其储层产水机理的研究对于提高气藏开发效率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机理,并对其产水进行预测分析。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概况苏西地区位于我国某盆地内,其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点。
储层主要由细粒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储层内含有一定量的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
在开发过程中,产水现象普遍存在,对气藏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
三、产水机理分析1. 水源来源苏西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主要来源于储层内部的孔隙水和外部补给水。
孔隙水主要是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而外部补给水则通过构造运动、水力作用等方式进入储层。
2. 运移途径储层中的水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孔隙、裂缝等途径运移。
在运移过程中,水与气体相互作用,形成气水共存的状态。
3. 影响因素产水机理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地质构造等。
其中,储层物性是影响产水的重要因素,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
此外,流体的性质如粘度、密度等也会影响水的运移和产出。
四、产水预测为了准确预测苏西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情况,需综合考虑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和地质构造等因素。
具体预测方法包括:1. 地质统计法:通过收集苏西地区的地质资料和历史数据,分析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与产水之间的关系,建立产水预测模型。
2. 数值模拟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苏西地区的地质模型和流场模型,模拟储层中流体的运移和产出过程,预测产水情况。
3. 综合分析法:结合地质统计法和数值模拟法,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苏西地区的产水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
五、结论本文通过对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的分析,明确了产水的来源、运移途径及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水预测的方法,包括地质统计法、数值模拟法和综合分析法。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苏西地区作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区域,其储层产水问题关系到整个开发过程的效率与经济性。
因此,深入探究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机理及预测方法,对实现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主要由细粒度的砂岩组成,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
储层中富含天然微裂缝和孔隙,这些孔隙和裂缝为流体的运移提供了通道。
同时,储层中的粘土矿物和水敏性矿物也对产水机理产生影响。
三、产水机理分析1. 水源来源:苏西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主要来源于地层水和气藏伴生水。
地层水主要存在于储层的孔隙和裂缝中,而气藏伴生水则是在气体开采过程中产生的。
2. 运移机制: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压力降低和气体逸出,储层中的水会沿着微裂缝和孔隙向井筒运移。
此外,储层中粘土矿物的水化作用也会促进水的运移。
3. 影响因素:产水机理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储层岩性、流体性质、温度和压力等。
此外,开采方式和生产历史也会对产水产生影响。
四、产水预测方法1. 地质模型预测:通过建立详细的地质模型,分析储层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预测产水的可能性和规模。
2. 数值模拟预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储层的流体流动和压力变化,预测产水的时空分布。
3. 生产数据回归分析:通过对历史生产数据的回归分析,建立产水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为未来的产水预测提供依据。
五、产水预测的挑战与对策1. 挑战: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预测面临诸多挑战,如储层非均质性、数据获取难度大等。
此外,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受到开采方式和生产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2. 对策:为提高产水预测的准确性,需要加强地质研究,提高储层描述的精度;同时,应优化数值模拟方法,提高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此外,还应加强生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预测提供更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