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戏曲脸谱
- 格式:ppt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18
五年级美术第五单元《戏曲人物》第14课《画戏曲脸谱》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戏曲脸谱的艺术特色,了解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通过临摹或创作脸谱,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作表现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体验中国脸谱艺术的装饰美感。
二、教学重点设计、绘制一幅有特色的戏曲脸谱。
三、教学难点特色戏曲脸谱的设计四、教学材料准备教师教具:课件、范画学生学具:图画纸、16开彩色卡纸、水彩画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的课件中播放音乐,与学生互动,回答问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画戏曲脸谱》(二)讲授1、教师出示脸谱的谱式图片。
2、着重讲解三种常用谱式: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脸谱谱式,通过课件中的图片让同学了解,接下来通过一个小游戏《拼脸谱》,来巩固和检验学生对脸谱谱式的掌握。
3、脸谱谱式掌握之后脸谱还有色彩,歌曲《说唱脸谱》视频音乐,观察分析脸谱的颜色,教师继续出示课件中脸谱色彩的图片,让学生继续了解脸谱的色彩4.教师演示教师出示范画,及演示脸谱的设计步骤:1.把纸对折,剪出脸型2.用“三庭五眼”的方法画出眉眼、鼻、嘴的位置。
3.绘制花纹(教师示范对称的)。
4.让学生根据范画,把设计好的脸谱上色。
(三)学生动手绘制作业要求:1.设计脸型:用铅笔勾勒出脸型的大小及五官。
(按照“三庭五眼”的基本规律)2.勾画花纹:用铅笔勾绘脸谱图案,用黑笔勾勒出轮廓。
(注意左右对称,因为主要讲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3.定稿上色:将勾画好的脸谱涂上颜色。
(注意颜色填涂均匀及色彩的对比)4.给绘制好的脸谱,衬上好看的衬纸衬托(注意色彩的对比搭配)教师巡视指导(四)展评总结学生把绘制完的作品,分小组,选出同学认为小组最好的,自己先做介绍,之后由同学们互评,然后老师点评,指出优缺点,给出建议(五)结束语最后课件中出示些生活中脸谱都运用到了哪里?让同学们更进一步感受京剧脸谱的艺术魅力最后,宣布下课。
在《画戏曲脸谱》中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作者:荣华威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5期戏曲脸谱是一种具有高度象征性的舞台化妆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体现了戏曲艺术的共同特征和美学观念。
其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独有的艺术特色成为我国戏曲艺术的一朵奇葩,它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外貌,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造型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其中谱式最丰富、艺术最完美、影响最大的当属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共有百余种,不同的脸谱色彩图案,集结构性、夸张性、程式性和表现性为一体,具有艳而不俗、繁而不乱、形神兼备等特点。
这种独具风格的造型艺术,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完善,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效增强了戏曲舞台的艺术魅力,也被广泛应用于工艺美术中,形成很多类别,诸如剪纸、风筝、面具、木偶、皮影、蛋壳以及邮票等等,让人们对脸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
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我校市级骨干教师孙艳红老师上的辽海版小学五年级美术《画戏曲脸谱》,就是以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为题材设计的美术课,意在通过画京剧脸谱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戏曲脸谱的艺术特色,学习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临摹或创作脸谱,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作表现能力;带领学生从美术的视角走进戏曲世界,了解戏曲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喜爱和对京剧脸谱的欣赏能力,体验脸谱艺术的装饰美感,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五年级的小学生,平时对戏曲艺术没有过多接触,也很少感兴趣,对京剧脸谱关注较少。
但脸谱艺术本身夸张多变的造型,精致美丽的图案,神奇怪诞的形象,变化流畅的线条,以及缤纷斑斓的色彩,作为教学内容由老师通过一段京剧唱腔的视频资料《说唱脸谱》呈现给学生,把学生带入戏曲脸谱世界,让学生初步了解戏曲,感知京剧脸谱,了解脸谱的形成过程和在戏曲舞台上的独特作用,激发了学生画戏曲脸谱的兴趣。
画戏曲脸谱学习分析在掌握了色彩画的基础上会把颜色水分掌握得恰到好处,一部分学生没完全掌握,但通过练习会有进步的。
课题:画戏曲脸谱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对画戏曲脸谱一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戏曲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学习按步骤进行临摹。
3、培养学生对画戏曲脸谱的欣赏能力。
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意识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难点:学画左右对称式的脸谱图案,线条和谐、流畅。
学具准备:脸谱资料、水粉涂色用具。
教具准备:画戏曲脸谱资料、制作脸谱步骤图、范画。
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过去学过的图案都是用于装饰我们的实际生活,本课将学习用于舞台化妆的图案。
二、讲授新课1、启发学生谈对脸谱的感受。
2、脸谱知识介绍。
(1)分析脸谱的意义。
为什么中国的戏剧要用脸谱画妆?脸谱是中国戏曲中特有的化妆艺术。
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即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2)分析脸谱的艺术价值。
戏曲脸谱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是一种特有的化妆手段,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它因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列于美术之林,是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介绍戏曲脸谱的历史即发展。
我国的戏曲脸谱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的起源与民间风俗活动中的面具有密切的关系。
后逐渐进入舞台,尤其京剧兴起,脸谱造型日臻完善。
至今脸谱意识由定型化,进一步精致而多样化,但是仍保持着传统特点。
(4)京剧中脸谱的应用。
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净角及丑角两大类人物,生、旦角很少用。
(5)画戏曲脸谱的谱式。
出示五种谱式: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花脸、歪脸。
(6)画戏曲脸谱的色彩。
画戏曲脸谱中运用某种色彩象征一类不同品质、性格、气度的形象,这样的颜色称为主色,再辅之以其它颜色,每个脸谱一般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
画京剧脸谱活动感想作为一名京剧爱好者,我一直对京剧脸谱有着浓厚的兴趣。
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而脸谱则是京剧中的一个独特之处,它不仅仅是在戏剧中起到展现人物性格、表现情感的作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当我听说有一次京剧脸谱活动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
这次京剧脸谱活动是在一个周末举行的,地点是一个小剧场。
我来到小剧场的时候,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等待活动的开始。
有些人面上画着脸谱,有些则拿着道具在排练台词。
一进场我就感到了浓厚的京剧氛围,一股传统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过去。
活动开始后,主持人首先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京剧这门艺术形式。
然后,活动开始了。
第一项活动是关于脸谱的讲解和示范。
京剧脸谱是京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来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和身份。
在脸谱的制作过程中,画工师傅要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来进行创作,所以每一个脸谱都具有独特的含义和象征。
在活动现场,有一位资深的京剧脸谱画工给大家进行了脸谱的讲解和实际操作,让我们有机会亲身体验脸谱的魅力。
接着,活动组织者安排了一场小型的京剧表演,演员们化着精美的脸谱,穿着华丽的戏服,在舞台上表演了一段《红楼梦》中的经典剧情。
他们娓娓道来,唱腔悠扬,动作婉转,仿佛化身为剧中的人物一般。
在他们精彩的表演中,我深深感受到京剧的魅力,那种古老而神秘的艺术氛围让我如痴如醉。
而正是由于脸谱的作用,演员们更好地诠释了各自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让表演更加生动和有力。
接下来,组织者还安排了一场京剧脸谱的DIY活动。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们每个人都拿起了画笔和颜料,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脸谱。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很别扭,不知道从何下手。
但是在得到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之后,我慢慢地找到了感觉,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绘制。
在绘制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京剧脸谱的独特之处,更加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什么戏曲演员要画脸谱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
在戏曲中,演员是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娴熟的技艺、精湛的演技、特立独行的表演风格等各种手段,将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
而在戏曲表演中,脸谱作为传统的化妆技术,是演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那么,为什么戏曲演员要画脸谱呢?下面我们将从历史、文化、美学和艺术层面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
首先,从历史层面来看,脸谱作为一种传统的戏曲化妆技术,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时期,战争时期将士就已经开始涂抹脸部颜料以示勇武,这就是早期的化妆技法。
随着战争的结束,这种化妆技法逐渐演化为了戏曲中的脸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艺的发展,脸谱逐渐成为了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脸谱的种类比较单一,只有黑、白、红三种颜色,而且只是一味地模拟面部表情。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经济贸易的繁荣,戏曲演员逐渐成了社会上的名人,表演技艺得到了更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同时,社会也逐渐开放,在此背景下,脸谱也开始多样化,不同的颜色、图案、表现手法等成了脸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红花脸、青衫脸、黑脸、白衣脸等。
其次,从文化层面来看,脸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在中国文化中,颜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代表着不同的象征和寓意,比如红色代表幸福和喜庆,黑色代表孤独和悲伤,白色代表纯净和清明等等。
这些颜色和意义在脸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且不同的角色和戏种都有各自的脸谱特点。
比如红花脸通常代表英雄、义士、忠勇之士,其造型奇特,颜色鲜艳,寓意着力量、勇气、热情和热血;青衫脸则代表文士、儒生、书生等知识分子,通常以绿色或蓝色为主调,寓意着学识、文化和理性;黑色脸通常代表反面角色,比如恶霸、黑帮、刺客等,呈现出的是威武、霸气和凶狠;白衣脸则代表女性、民间百姓等,通常以粉白色为主调,表现出来的是纯洁、善良和柔美。
这些特点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它们凸显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为什么戏曲演员要画脸谱?中国传统戏剧演员为了突出角色,需要画脸谱,以此来强调的并衬托角色的形象。
画脸谱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成为艺术形式因而受到社会的热烈认同。
一、脸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1、脸谱体现了一种神秘和传承:戏曲演员追求神秘感,画出脸谱,保护艺术传承,特别是表达佛教人文思想,铭记传统文化。
2、脸谱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基础: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戏曲服饰文化尤其是面具部分备受关注。
脸谱描绘丰富魅惑的内容,突出表演者和角色,表达传统文化和艺术价值,把文化内涵传承。
3、脸谱体现了华夏文化精髓:脸谱概念结合竹、木、金、玉、骨等自然材料制作而成,神秘而厚重,是表演艺术演绎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传承华夏文化精髓。
二、脸谱表现传统艺术法则:1、脸谱的形成,体现了形象的客观性:演员靠着脸谱的结构,完全超越现实,面具的形象比模特的模仿要来得更加真实,真实性和魅力更为突出,所以在演出中表现得更加华丽壮观。
2、脸谱体现变化:依据角色和脸谱的相应性,演出者可以百变的去发挥,体现了古今中外不同的文化,以及人文的价值观以及思考,完美的体现出艺术的多样性,也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在形式上的体现。
3、脸谱的细微处理,让艺术更添精致:细节的处理,脸谱的细腻,似乎都变得可爱且诱人,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细节处理,这也正是传统戏曲表演神韵延伸所体现出来的。
三、脸谱演绎传统文化情怀:1、表现深厚文化情怀:脸谱发掘演出者内在天性,是发挥潜力、个性及技艺的凝聚黏着,脸谱的表现释放出演出者特有的魅力及文化情怀,让演出中更加收人入味。
2、脸谱让演出更加精彩:脸谱变化,加上节奏、变换和特定动作,让演出更具有活力,能够把角色变化更加华丽。
脸谱的演绎,把传统文化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3、脸谱能突出角色形象:通过脸谱可以突出角色的风范,传播出浓郁、恰到好处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精致的脸谱,能够突出角色的气质情绪的变化,把面具表演的文化内涵体现得淋漓尽致。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画戏曲脸谱-彩色脸谱|辽海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脸谱的基本知识,包括脸谱的起源、分类、颜色及图案等。
2. 培养学生对戏曲脸谱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戏曲脸谱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戏曲脸谱的基本知识:起源、分类、颜色及图案等。
2. 绘画技巧:线条、颜色、构图等。
3. 创作方法:观察、构思、实践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戏曲脸谱的基本知识和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戏曲脸谱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戏曲脸谱的基本知识。
2. 示范法:示范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
3. 指导法:指导学生实践,解答学生疑问。
4. 评价法:评价学生作品,总结教学效果。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绘画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画纸、铅笔、颜料、画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PPT展示戏曲脸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脸谱有什么特点吗?”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戏曲脸谱的基本特点。
2. 讲解戏曲脸谱的基本知识2.1 教师讲解戏曲脸谱的起源、分类、颜色及图案等。
2.2 学生听讲,了解戏曲脸谱的基本知识。
3. 示范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3.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颜色、构图等绘画技巧绘制戏曲脸谱。
3.2 教师示范创作方法,包括观察、构思、实践等。
4. 学生实践4.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戏曲脸谱作品。
4.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评价与总结5.1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2 教师总结教学效果,强调戏曲脸谱的艺术价值。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幅戏曲脸谱作品。
2. 家长签字确认,下节课带来学校。
八、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画戏曲脸谱-彩色脸谱|辽海版2. 板书内容:(1)戏曲脸谱的基本知识:起源、分类、颜色及图案等。
236学习版■文/ 李茹冰教案背景:课题《画戏曲脸谱》 版本:辽海 课时:1。
教材分析:本课是脸谱的欣赏与认识,制作与传承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初步认识和模仿学习,也是对以前学过的人物肖像画,色彩,对称图案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同时戏曲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精华,而脸谱却是中国戏曲中特有的化装手段,主要从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等综合特征,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造型艺术,因而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戏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鲜的,有趣的知识。
所以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进而通过脸谱的学习制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戏曲艺术,从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戏曲脸谱的特点,样式及有关知识;2.技能目标:学习脸谱绘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创造性地画出一个脸谱样式,学会合作交流;3.情感目标:感受脸谱的独特艺术魅力,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绘制脸谱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以不同的方式设计,绘制一幅特色的戏曲脸谱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制作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1.脸谱中的颜色都代表什么性格?2.你发现脸谱有什么共同特点?3.绘制脸谱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教学准备:PPT课件,自制微课(画戏曲脸谱人物),范画,牛皮纸袋儿,戏曲脸谱剪纸(刻刀工具),苹果,超轻粘土,白色T恤,人体彩绘颜料,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表演,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老师表演的《说唱脸谱》片段。
(自制视频)出示【幻灯片1】师:同学们知道老师刚才的表演属于什么类型的吗? 生:回答京剧,戏曲等;师:同学们真棒!老师刚才唱的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它借鉴了京剧唱腔和传统戏曲之间的融合,但是我们今天不是跟老师学唱戏曲,而是要跟老师来《画戏曲脸谱》。
《画戏剧脸谱》教学案例案例背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和创造,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
我们应在新课标精神和有关理念指引下,着眼于童心的释放,启发儿童创造力和表现力,不仅要努力地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时刻注意在自己平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应当给予每一个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
在上《画戏剧脸谱》一课时,我在处理教材时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使学生对我国的戏剧艺术有所了解的情境下,然后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心境下完成脸谱图案的绘画。
避免走进传统教学的模式枯燥的绘画技能练习圈套。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这节课上尝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冲过去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改变过去美术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为了能上好《画戏剧脸谱》一课,我让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脸谱的知识及其图案,让同学们课前准备好一张已经画好了的各式各样的脸型,这样一来为《画戏剧脸谱》课堂打好了第一桩。
我也准备了几张自己画的脸谱图案和课件,让同学们准备了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等等。
课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的造型、色彩,初步了解脸谱的有关知识,学习我国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戏剧脸谱的特点、样式及有关知识,学习脸谱绘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创造性地画出一个脸谱样式,提高对中国戏剧脸谱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观察的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脸谱图形创造的兴趣。
案例描述当我处理《画戏剧脸谱》一课时,注意到这节课是属技法课,如果不认真分析教材与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容易在课堂上进行技法的灌输,使学生被动,枯燥地接受;这即违背新课标的理念,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的形成。